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久性、行车舒适、表面平整、无接缝、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等优点,在高等级公路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施工经验探讨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的养护处理对策,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路面修补;养护
公路通车运营几年后,路面整体承载能力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衰减,随着油价的上涨等原因,超载车辆越来越多,与设计荷载相比超载十分严重,在重荷载作用下,特别在车辆启动或刹车频繁的叉路口及转弯处沥青路面很快产生破坏、推移、裂缝,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分析病害原因并制定可行的修补方案,在公路养护工作中尤为重要。积极有效的对已有病害进行彻底治理,提供一个正常、高效、安全的行车环境。本文针对这些病害发生的机理,探讨分析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养护处理措施,以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营。
1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
随着交通量增长,超载车辆增多增大,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路面病害,通过现场调查统计,目前主要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横纵向裂缝交叉支缝处网裂沉陷、网裂、沉陷、车辙、沉陷、泛油、修补边缘损坏等。针对以上病害,结合钻孔取芯试验及全线路面弯沉检测资料等对病害破损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1.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在全路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部分伴有啃边、网裂、沉陷等现象。横向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之一,主要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这种温度裂缝往往起始于温度变化率最大的表面并很快向下延伸,随着时间增长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温度裂缝也随之增加。面层裂缝一旦发生冲刷、唧浆就会产生以裂缝为中心的下陷变形,同时引起裂缝两侧产生新裂缝甚至破碎脱落形成坑槽。
1.2 纵向裂缝
和横向裂缝一样,纵向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特别是在旧路基拓宽地段,由于土质台阶处理不规范、分层填筑和压实度控制不严,尤其在表面水渗入的情况下,这些地段往往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在调查中发现伴有网裂沉陷严重的纵向裂缝病害已经对路面的使用状况有了很大的影响。
1.3 网裂、沉陷
主要是由于路面水损害引起的,往往位于横纵向裂缝、不规则裂缝相交处,由于地表水沿裂缝进入沥青面层内部,在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膜开始从面层的底部剥落并逐渐向上扩展,随着下部大量碎石上沥青的剥落,沥青混凝土也就失去了强度,从而在裂缝两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网裂和沉陷。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从而形成波浪。在纵坡段,由于高温的原因也会出现这种病害。面层的网裂、龟裂后不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坑槽。另外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也易产生坑槽。主要原因是面层的网裂、龟裂后不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的。
1.4 车辙
根据对车辙路面及整个行车道横断面钻孔取芯看,上、中面层变形是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路面基层、路基强度不足,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使面层和基层发生永久性的结构变形。另外,高温季节车辆反复碾压沥青面层形成的塑性流动变形和永久性变形也是车辙产生的原因。
2 路面维修作业类型划分
2.1 涂胶防水:路面出现网裂,没有明显变形,也未出现唧浆,拟采用修补胶薄薄涂一层,防止水的渗透。
2.2 裂缝灌热沥青,防止水的渗漏:路面出现裂缝但未出现明显错台(在5 mm以内),也无啃边现象,可采用灌热沥青的办法作防水處理。
2.3 热烘、掺料、补强:经过考证属沥青面层上面层的病害,如龟裂、蜂窝、l~2cm以内车辙等路面变形不严重的点,可采用修路王热烘,适当添加新料,人工搅拌均匀,压实补强。
2.4 挖补分层填筑:路面病害已经波及到中下面层,乃至基层,必须挖除,分层填筑。
3沥青路面修补作业操作要领
3.1热沥青灌缝修补工艺
清缝(用吹风机和铁钩清除缝中杂物)一以加温到±30℃以上热沥青(有良好的流动性)用灌缝机依次缓慢向缝中灌注,直到饱满为止一待沥青冷却但在可塑状态时(约60℃左右),用铁铲铲除表面多余沥青,以防污染路面。
3.2 沥青路面上面层热补操作工艺流程
划定修补范围一热烘有病害路面使温度达到100℃以上(表面铁铲能铲动)→用铁耙将有病害路面表面耙松并铲除表面大集料→添加新料→梳拌均匀→碾压密实→冷却到地表温度在50℃以下、脚踩不软时放行交通。
3.3 挖补工艺流程
划定维修范围→沿范围四周锯缝→凿除病害层→清除废料斗高压吹风机将修补界面吹净→洒粘层油布满界面→分层填筑(厚度不大于6cm)→分层压实,压实度耍在95%以上一用冷补胶涂四周接缝以防水一冷却到50℃以下时放行。
4沥青路面维修技术
4.1 维修范围确定
(1)表观确定的病害面积四周扩大10~15cm;
(2)用3m直尺检查大于5mm的点应在修补范围内;
(3)范围四周线要横平竖直,与标线成垂直和平行状。
4.2 修补床面要干净、无杂物和浮友、无松动的集料,床底无龟裂和唧泥、渗水现象出现潮湿床面时要烘干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4.3 病害修补中的防水措施
(1)四周接缝要布满粘层油但不流动;
(2)多层次修补要形成台阶,台阶宽度大于10cm;
(3)四周接缝面层涂冷补胶;
(4)四周接缝填料略高一点,加大震压遍数,提高四周填料的密度;
(5)修补表面不出现集料离析现象。
4.4 修补平整度的控制
(1)分层填筑时中下面层厚度可以适当调整,上面层宜在4cm厚,松铺系数1.16~1.2。
(2)有病害处两个坑塘相距不足1m时,上面层连通形成一个修补面。
(3)四周接口纵横向3m直尺检查要小于5mm才能保证接口平顺。
(4)用较细的集料填边,先压边逐次向中间推进。
(5)压实度是保证平整度的先决条件,补料温度不得低于120℃,修补时开口面积要保证每层压实机具都能下去正常工作,采用夯锤、夯板、小型压路机联合作业,碾压5~6遍,确保每层的压实度。
5 沥青路面病害维修质量的检测
(1)修补平整度用3m直尺在修补结束后进行检查,平整度不大于5mm。
(2)修补压实度。每10天抽查一次,用核子密实度仪等快速法测定当旬修补面积的15~20%,修补压实度不小于95%。
(3)返修率,每季检查一次,每年度作一次综合评价:返修率不得超过5%。
6施工注意事项
(1)为使原沥青面层残留水分充分蒸发,工期宜选在干造的春旱季节进行。
(2)为保证新旧路面各层间的紧密结合,消除贯通接缝的不利影响,同时考虑到机械化施工碾压作业,在新旧各结构层间应设置台阶;轮迹带附近车轮荷载对新旧路面纵向接缝的不利影响,基层两侧纵向接缝和上面层两侧纵向接缝应避开轮迹带一定距离。
(3)为防止裂缝再次反射到新建沥青表面层上,在病害治理路段,要先将裂缝处松散破碎的部分清理出去,用开槽灌注密封胶的方法予以处理后,再铺上玻纤格栅防止裂缝反射,然后铺筑沥青混凝土。
(4)对修补的边缘可适当采取灌缝的方法予以处理,防止水分沿新、旧路面接缝处下渗。
(5)旧沥青面层铣刨后,一定要彻底清扫残留的浮渣、粉尘等杂物,保证铺筑沥青混凝土时路表干燥、清洁、无污染。
(6)沥青混凝土面层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保证砂石材料规格、质量的稳定性与均匀性,以及沥青混合料拌合均匀,无离析、花白现象,确保铺筑质量、压实度达到相关要求。
(7)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经过24小时或至少一个晚上的时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7结束语
公路沥青路面一旦出现病害,维修起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所以对于公路路面的各种病害应以预防为主。为有效预防病害发生,必须深入研究各种病害的形成机理、预防措施和处治方法,从而为在设计、施工和管理养护等环节中尽可能消除病害隐患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路面修补;养护
公路通车运营几年后,路面整体承载能力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衰减,随着油价的上涨等原因,超载车辆越来越多,与设计荷载相比超载十分严重,在重荷载作用下,特别在车辆启动或刹车频繁的叉路口及转弯处沥青路面很快产生破坏、推移、裂缝,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分析病害原因并制定可行的修补方案,在公路养护工作中尤为重要。积极有效的对已有病害进行彻底治理,提供一个正常、高效、安全的行车环境。本文针对这些病害发生的机理,探讨分析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养护处理措施,以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营。
1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
随着交通量增长,超载车辆增多增大,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路面病害,通过现场调查统计,目前主要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横纵向裂缝交叉支缝处网裂沉陷、网裂、沉陷、车辙、沉陷、泛油、修补边缘损坏等。针对以上病害,结合钻孔取芯试验及全线路面弯沉检测资料等对病害破损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1.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在全路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部分伴有啃边、网裂、沉陷等现象。横向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之一,主要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这种温度裂缝往往起始于温度变化率最大的表面并很快向下延伸,随着时间增长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温度裂缝也随之增加。面层裂缝一旦发生冲刷、唧浆就会产生以裂缝为中心的下陷变形,同时引起裂缝两侧产生新裂缝甚至破碎脱落形成坑槽。
1.2 纵向裂缝
和横向裂缝一样,纵向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特别是在旧路基拓宽地段,由于土质台阶处理不规范、分层填筑和压实度控制不严,尤其在表面水渗入的情况下,这些地段往往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在调查中发现伴有网裂沉陷严重的纵向裂缝病害已经对路面的使用状况有了很大的影响。
1.3 网裂、沉陷
主要是由于路面水损害引起的,往往位于横纵向裂缝、不规则裂缝相交处,由于地表水沿裂缝进入沥青面层内部,在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膜开始从面层的底部剥落并逐渐向上扩展,随着下部大量碎石上沥青的剥落,沥青混凝土也就失去了强度,从而在裂缝两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网裂和沉陷。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从而形成波浪。在纵坡段,由于高温的原因也会出现这种病害。面层的网裂、龟裂后不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坑槽。另外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也易产生坑槽。主要原因是面层的网裂、龟裂后不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的。
1.4 车辙
根据对车辙路面及整个行车道横断面钻孔取芯看,上、中面层变形是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路面基层、路基强度不足,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使面层和基层发生永久性的结构变形。另外,高温季节车辆反复碾压沥青面层形成的塑性流动变形和永久性变形也是车辙产生的原因。
2 路面维修作业类型划分
2.1 涂胶防水:路面出现网裂,没有明显变形,也未出现唧浆,拟采用修补胶薄薄涂一层,防止水的渗透。
2.2 裂缝灌热沥青,防止水的渗漏:路面出现裂缝但未出现明显错台(在5 mm以内),也无啃边现象,可采用灌热沥青的办法作防水處理。
2.3 热烘、掺料、补强:经过考证属沥青面层上面层的病害,如龟裂、蜂窝、l~2cm以内车辙等路面变形不严重的点,可采用修路王热烘,适当添加新料,人工搅拌均匀,压实补强。
2.4 挖补分层填筑:路面病害已经波及到中下面层,乃至基层,必须挖除,分层填筑。
3沥青路面修补作业操作要领
3.1热沥青灌缝修补工艺
清缝(用吹风机和铁钩清除缝中杂物)一以加温到±30℃以上热沥青(有良好的流动性)用灌缝机依次缓慢向缝中灌注,直到饱满为止一待沥青冷却但在可塑状态时(约60℃左右),用铁铲铲除表面多余沥青,以防污染路面。
3.2 沥青路面上面层热补操作工艺流程
划定修补范围一热烘有病害路面使温度达到100℃以上(表面铁铲能铲动)→用铁耙将有病害路面表面耙松并铲除表面大集料→添加新料→梳拌均匀→碾压密实→冷却到地表温度在50℃以下、脚踩不软时放行交通。
3.3 挖补工艺流程
划定维修范围→沿范围四周锯缝→凿除病害层→清除废料斗高压吹风机将修补界面吹净→洒粘层油布满界面→分层填筑(厚度不大于6cm)→分层压实,压实度耍在95%以上一用冷补胶涂四周接缝以防水一冷却到50℃以下时放行。
4沥青路面维修技术
4.1 维修范围确定
(1)表观确定的病害面积四周扩大10~15cm;
(2)用3m直尺检查大于5mm的点应在修补范围内;
(3)范围四周线要横平竖直,与标线成垂直和平行状。
4.2 修补床面要干净、无杂物和浮友、无松动的集料,床底无龟裂和唧泥、渗水现象出现潮湿床面时要烘干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4.3 病害修补中的防水措施
(1)四周接缝要布满粘层油但不流动;
(2)多层次修补要形成台阶,台阶宽度大于10cm;
(3)四周接缝面层涂冷补胶;
(4)四周接缝填料略高一点,加大震压遍数,提高四周填料的密度;
(5)修补表面不出现集料离析现象。
4.4 修补平整度的控制
(1)分层填筑时中下面层厚度可以适当调整,上面层宜在4cm厚,松铺系数1.16~1.2。
(2)有病害处两个坑塘相距不足1m时,上面层连通形成一个修补面。
(3)四周接口纵横向3m直尺检查要小于5mm才能保证接口平顺。
(4)用较细的集料填边,先压边逐次向中间推进。
(5)压实度是保证平整度的先决条件,补料温度不得低于120℃,修补时开口面积要保证每层压实机具都能下去正常工作,采用夯锤、夯板、小型压路机联合作业,碾压5~6遍,确保每层的压实度。
5 沥青路面病害维修质量的检测
(1)修补平整度用3m直尺在修补结束后进行检查,平整度不大于5mm。
(2)修补压实度。每10天抽查一次,用核子密实度仪等快速法测定当旬修补面积的15~20%,修补压实度不小于95%。
(3)返修率,每季检查一次,每年度作一次综合评价:返修率不得超过5%。
6施工注意事项
(1)为使原沥青面层残留水分充分蒸发,工期宜选在干造的春旱季节进行。
(2)为保证新旧路面各层间的紧密结合,消除贯通接缝的不利影响,同时考虑到机械化施工碾压作业,在新旧各结构层间应设置台阶;轮迹带附近车轮荷载对新旧路面纵向接缝的不利影响,基层两侧纵向接缝和上面层两侧纵向接缝应避开轮迹带一定距离。
(3)为防止裂缝再次反射到新建沥青表面层上,在病害治理路段,要先将裂缝处松散破碎的部分清理出去,用开槽灌注密封胶的方法予以处理后,再铺上玻纤格栅防止裂缝反射,然后铺筑沥青混凝土。
(4)对修补的边缘可适当采取灌缝的方法予以处理,防止水分沿新、旧路面接缝处下渗。
(5)旧沥青面层铣刨后,一定要彻底清扫残留的浮渣、粉尘等杂物,保证铺筑沥青混凝土时路表干燥、清洁、无污染。
(6)沥青混凝土面层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保证砂石材料规格、质量的稳定性与均匀性,以及沥青混合料拌合均匀,无离析、花白现象,确保铺筑质量、压实度达到相关要求。
(7)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经过24小时或至少一个晚上的时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7结束语
公路沥青路面一旦出现病害,维修起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所以对于公路路面的各种病害应以预防为主。为有效预防病害发生,必须深入研究各种病害的形成机理、预防措施和处治方法,从而为在设计、施工和管理养护等环节中尽可能消除病害隐患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