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中的细节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hi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对于常人而言,很难遇上了不得的大事,生活给予我们的,往往是平淡与平静。我们在意的、关心的、费尽思量试图捋清的恰恰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是小事中的某个细节在触及我们、打动我们、左右我们,并因此改变我们的一些想法和言行。
  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她小时候,绝对是一个暖心的宝宝。听话、和善、大方。有一次,妈妈的同事带着女儿来到家里,女孩大概5歲,与她一般大。见状,她开心而热情,搬出一堆玩具与女孩一起玩,并且将她存了很多天舍不得吃的点心拿出来递给女孩。女孩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对点心的味道赞不绝口,说她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点心。当女孩将最后一块点心塞进自己嘴里时,她实在忍不住眼眶的泪水,弱弱地问:“你就不给我留一块吗?”女孩瞪大眼睛回了她一句,“是你让我吃的呀。”她无语。她说事情过去20年了,现在想来,仍只剩下些许无奈。当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和善意时,最好不要把自己完全撇开,她说,对自己要好一点。
  我的一位学生是一事业单位的科长,他不无感慨地对我说,容易忽略的细节,事后回味起来,还是挺暖心的。他讲了一件小事。处长要求他们科明天一大早去接一位专家来单位作报告。他把接专家的任务交给了一位科员。第二天上午,科员提前一小时将专家接到了单位。将专家安顿在休息室休息后,他与科员一起向处长汇报。哪料,处长却冷着脸责怪他们没有及时通知他,处长的意思是他应该在第一时间亲自去迎接。而事先处长并无这样的交代。事有瑕疵,自然心生不爽。这时,那位科员却来向他道歉,说她做事总是很毛糙,给科长添麻烦了。他说:“我心里明白,她一点错都没有。当下,很多人习惯将责任往外推,错是别人的。而她却揽下责任,她的善良是希望别人能够好受些。”他说: “人与人走到一起,理当相互取暖,所以,对下属一定要好一点。”
  这是上中学时的一件事,至今记得。我与同学乙君,是邻居也是朋友。这天放学,突降骤雨,幸好家里托人给我送来了雨衣,但乙君却无任何雨具。我把雨衣递给乙君,说:“你这两天感冒了,先回去,别再凉着。”乙君问:“那你呢?”我说:“我在教室做作业,等雨小点再说。”20来分钟后,乙君又回来了,他向我亮出一把伞,说:“你也回吧,天冷了。”我说:“你傻呀,感冒了还这样来来回回的。”乙君说:“总不能让你淋着雨回家吧。”我的内心瞬时一暖,人与人能在漫长的路上相遇、相识、相知,是一种缘分,所以,对朋友要好一点。
其他文献
秋天,我想起了父亲  也想起了一株通紅的高粱  红红的高粱  就像父亲慈祥的脸庞  秋天,我想起了父亲  也想起了一株成熟的稻谷  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  就像父亲黝黑的脊梁  秋天,我想起了父亲  也想起了一株沧桑的玉米  秋风中挺起不倒的腰杆  就像父亲性格般的倔强  秋天的原野上  到处有父亲的笑声  只要我对着秋天的远方  喊上一嗓  心里会就有无限的期望  如今的秋天  依然是那么繁忙 
期刊
中国人历来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所以,如果身边有人倒霉了,大家都立即躲得远远的,生怕受到连累或沾上晦气。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别人有难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不离不弃、出手相助,表现出了难得的道德坚守和勇气。《三国志》中记载了两个人物,一个叫是仪,一个叫吴范,他们就是这样的典范。  是仪是北海营陵人,很有文采,因此受到了孙权的赏识,被孙权召到手下任职。有一年,典校郎吕壹
期刊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他扯破了农妇的衣服,农妇抓破了他的脸。小沙弥被聞讯而来的师兄带了回去。  老法师了解情况后,马上张罗着在供品里找出些布料,然后带着小沙弥去给那农妇赔礼道歉。面对专程来赔礼的师徒俩,农妇也变得通情达理了,她还在老法师面前说,她不该嘲笑和辱骂前来化缘的小沙弥。  回来的时候,老法师被一块石头绊倒了,小沙弥扶起法师后,狠狠地朝地上的石头踢了几脚,还想捡起来摔
期刊
有位可怜的老先生正在弥留之际。  “唉,”那个善良的老先生说,“要是我能凭借现在的经验再活一辈子就好了。”  就在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从天上传来一个声音说:“你的愿望将得到满足。你将再活一辈子,过去的见识将与你同在,指引着你。好好利用吧。我会再来的。”  随后,这个好人沉沉睡去。醒来时,他再次成为一个小孩,躺在母亲的怀里。但是,封存在大脑里的,是他已经活过的那輩子的见识。  他再一次生活、恋爱和劳作
期刊
人生真是奇妙。山西交城,上海浦东,相隔数千里;山西农民,上海民警,风马牛不相及。五年前,原本陌生又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家庭,因一次不经意的一瞥,展开千里找寻,终于在茫茫人海中寻来高大帅气又体贴孝顺的“亲生儿子”,就此揭开他们跨越血缘关系演绎至爱亲情的传奇故事。迄今五年间,他们犹然在美丽的善意谎言里守望着一份善念和一颗爱心,感天动地,缠绵幸福。  家遭不幸妻子病重,电视寻来“亲生儿子”  夏占海是山西
期刊
妈妈你好!我很好哦。母亲节快要到了,我现在需要给你写封信。  “给妈妈写封信表达谢意吧!”老师很得意她想出这个主意,我只好努力地写。  同桌的勇介写的是“谢谢你天天给我做饭”,我说不出这种话来,我说我想说的吧。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你的口头禅,不管说什么,你最后总是会加上:“明白了没有?”  “路上小心,明白了没有?上课别跟阿香聊天,明白了没有?不要拽勇介的头发,明白了没有?”  今天早上在门口,
期刊
母亲,我替你爱那条河流  我会想起河里的水草,岸上的芦苇  想起《诗经》里的女子还站在水边  而你看着它的水  可以洗衣 淘米 灌溉莊稼  母亲,我替你爱那片庄稼  我喜欢看田野上毫无规则的小草  五谷杂粮在风里有着清香  而你忧心它的收成  稻谷 棉花 或小麦  母亲,我替你爱那亩小麦  看午后的阳光与麦芒相逢  麦秸里的稻草人在左右摇摆  而你拿起弯月一样的镰刀收割麦子  为我们做美味的馒头 
期刊
1864年10月,美国南北两军激战正酣。南军将领拉姆索尔在弗吉尼亚的一次战斗中胸部连中两枪,子弹穿过肺部,鲜血染红了军装。为了抢救拉姆索尔的生命,南军花大价钱雇了一辆马车,试图趁夜色穿过北军封锁线,将其送往南军后方医院救治。  即将穿越最后一道封锁线时,马车被北军巡逻的骑兵拦住了,一名军官厉声喝问车夫:“车上拉的什么人?”车夫被突如其来的意外吓呆了,颤抖着不知如何回答。黑暗中,拉姆索尔用沙哑的声音
期刊
1  曾亦萌曾目睹了一个生命的消逝。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夏日傍晚,读高一的她刚踏进家门,就看到妈妈心事重重地从沙发上站起来,用令她发毛的眼神看着她。  坏了,难道语文考试没及格的事让妈妈知道了?李老师明明说过不会通报家长,再给她一次机会的。来不及琢磨出个所以然来,妈妈就握住了她的手,上次妈妈这么做还是奶奶被送进医院急诊室的时候。  “我要说的事会让你难过,但我不能不说。下午我在超市碰到宋馨的妈妈了
期刊
母亲终于忍无可忍,那次打听到我要回去的日子,早早等在家门前的路口,见到我后,母亲说:“二儿呀!你这次不能先到娘跟前来吗?”  最好的童年记忆与姑姑有关   我们七兄妹的童年记忆,与两个女人有关。   母亲代表愁苦。她嫁给父亲时,正是家里最穷时。她的加入虽然等于增加了一个劳力,但多一个人挣工分的喜悦,很快被接二连三出生的第三代冲刷得干干净净:她总是发愁,愁粮食不够,愁学费难凑,愁欠债难还。她和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