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摇篮井冈山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南昌坐车在高速路上向西行驶近五个小时,就到了井冈山,听导游做了近两个多小时的讲解。井冈山最早是广东的客家人到此居住,看到山下江河很多,互相交错成“井”字形,所以起名“井江山”。客家话把“江”字念“冈”,很多外来人跟着客家人发音,慢慢就叫成了“井冈山”了。车辆沿着蜿蜒的公路不知绕了多少个弯,映入眼帘的全是俊秀奇峰,绿树成茵,与山脚下金黄色的稻田相互辉映,绘就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杜鹃树是井冈山最多的一种植物,杜鹃花也是井冈山市的市花。红米饭、南瓜汤、红军菜是当地特色风味,也是当年红军应对国民党封锁的主要军需食品,现在则成为最佳特色旅游体验项目。
  井冈山不是古文物景点,主要以其在中国革命现代史中的历史地位而驰名。1927年10月,毛泽东与朱德会师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先后与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革命家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1928年8月,湖南省委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8月30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炮弹瞄准敌人山下的指挥部,随着一声口令,只听“轰”的一声,炮弹不仅响了,而且正中敌人指挥部。刹时间,黄洋界上欢呼声、号角声、锣鼓声连成一片。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势吓坏了,竟误以为主力红军杀上山来,于是连滚带爬收兵下山。在这次漂亮的黄洋界保卫战的关键时刻,我军仅有的一门迫击炮和一发炮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多天后,毛泽东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回到井冈山,当他得知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十分高兴,当夜便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歌颂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65年5月毛泽东再次回到井冈山,他站在当年的哨口上一言不发,足足站了半个多小时,后让警卫送他回房,当天夜里写下了最为著名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岡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井冈山斗争史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是我党、我军最为艰难困苦的一段历史,三万多红军将士和老百姓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可以说这块土地是用鲜血染红的,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近年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井冈山的道路和景区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景区到处充满了红色的气息,街灯和铺面一律是红色装帧,景区的标饰也是统一的红色,字体多为毛泽东的书写体。
  井冈山革命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依旧要传承和发扬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
其他文献
这细雨来得正是时候,母亲的菜园又要焕发青春了。  母亲种菜很认真,惊蛰一过,母亲便把她的领域撒上土杂肥,翻新一遍,起成三垄,细细荡平。整个过程都带着浅浅的微笑,真如呵护小儿般小心翼翼。等把地疏松得如同面包一般,母亲便分别在东畦里横分成同等四个单元依次撒上掺了土的菠菜、油菜、生菜、茼蒿种子,撒上浮土,轻轻用耙子镂平;中间畦中起四小垄,两垄种辣椒,两垄种茄子;最西边的菜畦里点上一架豆角,一架黄瓜,一个
期刊
巍巍歌乐山,浓浓战友情。清晨飘来的学生早操呼号、午后同事忆峥嵘岁月的偶尔闲谈、某个夜晚静静翻开军旅的相册……都会唤起那一幕幕情景、一声声口号,一段段战友小事、一张张退伍照片,将我浸没在记忆的河中,慢慢沉醉。  军旅的琴弦一旦碰触就会有难忘难舍的音律,生活就永远都会有那抹不去的橄榄绿,脑海里总浮现出绿树成荫、整齐划一的营地,内心里总有忘却不了的战友情意。  难忘的入伍  清晰记得那是1999年底,在
期刊
我们无法选择时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个黑白暗哑的年代。  或许是因为记性太好,又不甘心用平白的叙事辗转余生,我们开始翻山越岭,穿透山河,在绵长的岁月里遥望逝去的年华,在历史的橱窗里挽住包裹着时代气息的风,轻轻说上一句:原来,那也是我们曾经的时代。  那些我们无法经历的时代,有着我们说不出口的沉重,难得脱口说出一句:我要成为我自己,也会显得单薄,直到未来的某一天,这句话才突然变得有力,陪伴大多数
期刊
今年的冬天感觉很突然,前两天还是温阳如春,没过几天就来了个大回转,气温猛不丁掉在了零下好十几度。喜鹊在光秃秃的樹干嘶叫,波光粼粼的水面结成了厚冰,单位门口的草坪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枯黄的草叶爬在冰冷的地上。街上行人紧裹身体,前倾疾走,没有踱步悠闲的,也无驻足聊天的,难见谈情说爱的,一切都在快节奏里。  天寒地冻,农村便开始进入冬储时段。近日打开抖音,附近的朋友都在尽情地分享着吃杀猪菜的相关视频:有
期刊
凌晨4点,我像一个梦游症者一样爬上楼顶,在空寂而昏暗的月光下,晾晒疼痛的灵魂。黢黑的夜色里,辗转反侧,未能入眠,每一次合下眼帘,双目便直痛到心里,泪液更是沽沽直淌……春天似乎还没有多少暖意,料峭的风,趁着这黑夜越过远处的山穿过密密匝匝高高矮矮房屋洒了我一身寒意。我紧了紧大衣,抱紧了双膝,像一只卷缩着身子的寒号鸟。  打開童年的记忆门窗,一曲熟悉的旋律,飞舞了进来:  哆啰啰,哆啰啰  寒风冻死我 
期刊
姐姐,在我们姊妹行里排老大。  父亲、母亲归于黄土之后,姐姐是我回老家的唯一正当理由。不知情的朋友说,你老家里老人都不在了,还回去干啥?给民航、铁路做贡献吗?我笑笑说:回去看看。回去看姐姐,是我内心的想法,我不愿与别人分享。  姐姐,在远方。  曾经,我的世界里,远方远在故乡之外,代表先进、时尚,和传统、落伍完全对立,水火不济。远方是理想的方向,是终点,是目的地。这么些年之后,我身处异乡,故乡是我
期刊
九月微醺的夜色中,穿过公园门楼,滨州中海公园便从容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一盏盏昏暗的园灯,给森森林木披上了薄纱。跨步进入前方的廊道,廊上爬满了我尚不知悉名字的藤蔓,将廊道上空覆盖,如同一把巨硕的绿伞撑在上面。月光透过藤蔓缝隙,投下星星点点的碎银,随着微风在地上摇曳。行走在夜间的廊道上,如同浅行于缥缈的梦幻之间。  月亮艰难的从云层中挣了出来,柔婉的月光撒向大地,隐隱约约将公园轮廓描绘出来。站立在玉
期刊
前些日子,爬二郎山時看到一棵榆树刚刚开花,这种花叫“榆钱”。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伸手采摘了榆钱,吃在嘴里感觉香甜可口。  记得小时候,陕北的农村春天没有新鲜蔬菜,更没有大棚种菜的事情。每到春天,头一年冬天淹制的酸白菜也吃完了,即使没有吃完也因天气暖和,气温升高而腐烂变质,不能食用。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里,山上能够食用的唯一绿色食品就是“榆钱”了。  每到四月底五月初的日子,山上榆树花开了,
期刊
一  2月15日那天我的心很痛,因为看到了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狙击战中,已经有1716名医务人员感染,6人不幸死亡。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想起医疗界我认识的一个医生来了,想起那年那月那天与她的一面相识。  她是伊犁州新华医院的呼吸科和危重症室主任安瑞芬大夫,虽然我与她仅相识一面,但也就是这一面,让我认定她是一位心底善良、医术高超的医生。  新华医院是一家在伊犁州历史上比较优秀的医院,如果我没有记
期刊
在故乡的那座老宅里逗留最后一刻,是一个春暖花开的上午。那天的天气特别好,阳光照进院子来,院子就灿灿的亮,院里的那两棵老杏树,叶子伴着花蕾冉冉地舞。杂草自由地生长,葳蕤蔓延,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个久无人居的院落。阳光还是从容的从夹耳窗子照进去,屋子里仍然格外亮堂。  这个院子是我童年时期的生命摇篮。虽然在这个院子里住的时间不是太长,但它留给我的记忆一生也忘不了。故乡就是这样,在每个人的心里,总是一方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