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红变现非坦途

来源 :风流一代·TOP青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h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知识网红这个新物种。事实上,不是每个知识网红现在都需要做付费。拿我们来说,这几个月来运营“一块听听”,经历了50万付费用户和几百场付费分享,我的感受是课程太多,学生都不够用了。
  国民总时间有限,可国民总焦虑无限。这轮知识付费风潮,人们购买的其实并不是知识,更多是一种焦虑感。但当付费的知识也开始挤占赛道,人们又开始焦虑,到底应该听谁的小白理财指南、谁的时间管理课程、谁的情感理念?
  当渠道和信息极大丰富,受众越来越需要高纬度的信息服务,好内容的价值就愈加凸显。进一步看,内容的价值是不断积累在有价值的人格身上的,个人崛起成为这个时代新的流量渠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在现阶段崛起。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社会一切价值本质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要获得影响力就要获得信任货币。随机消费的时代,每个能够塑造信任的内容都意味着一次付费按钮的触发——知识是购买依据,人格信用是入口。
  所以按知识网红应有的影响力塑造逻辑,应该需要不断积累信任货币,通过良好的知识服务制造垂直、稳定、持续的优质流量。
  但我发现很多主讲人,其实现阶段需要的并不是直接做知识变现,而是缺乏有效的媒介诊断,更不用提有效的定位、策划、知识产品化和专业化的运作。就像书读得再多,文章写得再好,也不意味着可以在讲台上立刻受到欢迎。
  即使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把知识变现,也不意味着一定有第二次购买。我尤其不赞成各位讲者将同样的内容,不加任何改动在各个付费平台进行反复收费。这就完全谈不上影响力塑造,根本就是一种人格信用消耗,说明缺乏互联网时代最基本的媒介素养,更别提魅力人格。
  那知识网红下一步到底要怎么办?
  走影响力IP路线的,都需要先升级认知,补充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大众传播学的概念,即面对不同媒介的各类信息,进行选择、理解、评估和创造的能力。放在知识服务热潮的当下,做知识网红就需要有对知识服务最基本功能性认知,以及对不同场景、用户、付费方式的理解,再配上内容持续生产和媒介运作能力。
  我们认真审视做知识服务的主线,其实就两点:主要是以人为核心还是以知识为核心。我觉得罗振宇、马东、吴晓波和李笑来,他们都算是當今值得研究的头牌。其实你认真比较,马东、吴晓波和李笑来现在的付费影响力,都是长期积累的影响力变现,他们的知识付费更多是以人为核心的,人们买的更多是“他们”,而且是长期积累的“经验”,而不是知识。
  反而罗振宇,是头牌中唯一一个异军突起的知识分子,其实他是以知识为核心的。即使很多人质疑罗振宇,也忍不住看他的跨年演讲,究竟定义了什么新的媒体流行。这背后是基于媒体思维的IP商业化运作逻辑,即独特的内容能力、自带话题的势能价值、持续的人格化演绎,和更有效率的人格流量变现。
  脱不花(罗辑思维CEO)加入后做的“得到”,更帮助罗振宇打造了一种信任体系的王国,凭借垂直、持续、稳定的优质知识流量,不仅为自己,也为很多知识分子提供了良好曝光和背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从真实世界到互联网的影响力结构。
  所以为什么我说,在当下如果需要借势知识服务的风口,知识网红们需要的可能不是马上开课,而是需要很多个脱不花,需要和强媒体运营导向的平台合作,为自己做好媒体诊断。
  强媒体运营导向的合作,可以协助补充媒介素养的短板,大幅提升自身知识在互联网影响力体系的价值。对于一个真正的知识分享者来说,其实需要自己能够沉下心来进行内容积累和开发,在孤独中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献给世界。
  让知识上线售卖,和让知识获得影响力,中间隔着的是一个媒体导向的合伙人。就像锤子粉和罗永浩的关系那样,你负责认真,我们帮你赢。
其他文献
Mini Power:小纸片缓解没电尴尬  对于很多手机依赖症重度患者来说,手机没电比身上没钱还要令人忧伤。这款像创口贴一样可以随身携带,撕开就能用的新型移动电源Mini Power便能解决这个小痛点。作为一次性电池,Mini Power的体积很小,主要用来应对紧急情况下手机没电的尴尬。它之所以能撕开就使用,是因为它是用片状纤维素所制成的电池,相较于一般传统电池,它能提供稳定的功率输出,并像超级电
期刊
唐君远,名增源,清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初六(1901年7月21日)生于无锡严家桥(今属羊尖镇)。他自幼聪颖,好学勤思,曾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和苏州东吴大学,后奉父命中辍学业,参与筹建和经营棉、毛纺织等企业。  唐氏祖上几代经商,先后在无锡北塘和严家桥开设唐氏长布庄和春源布庄,投资世泰盛等几家绸布庄、葛裘店,是锡邑有名的布商世家。唐君远的父亲唐骧庭,名殿镇,性格聪颖沉稳,从小在严家桥春源布庄长大,受家庭熏
期刊
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子把头伸在篮子外面。  我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决定走进车厢。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可是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說:“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来把它们从这里拿开。”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  我坐
期刊
多年以前,我有幸采访过一位经历丰富的猎人。在闲聊中,他给我讲述了一次狩猎的奇遇——  那年刚刚立夏,气温并不高。尤其是在终年难见阳光的密林里,还会感到一丝凉意。  这天,猎人像往常一样,肩背一支猎枪,在密不透风的林子里转悠。林子里十分寂静。偶尔从山脊吹过的阵风引发的林涛,像海浪一样起伏不断地从林间掠过。除了鸟鸣,还有林子里很难叫出名字的小虫子的唧啾声。  猎人蹚过林子里齐腰深的茅草,警惕地四处搜索
期刊
从前有一根织补衣服的针,作为一根织补针来说,她倒还算细巧,因此她就想象自己是一根绣花针。  “请你们注意你们现在拿着的这东西吧!”她对那几个取她出来的手指说,“你们不要把我失掉!我一落到地上去,你们就绝不会找到我的,因为我是那么细呀!”  “细就细好了,”手指说。它们把她拦腰紧紧地捏住。  “你们看,我还带着随从啦!”她说。她后面拖著一根长线,不过线上并没有打结。  手指正把这根针钉着女厨子的一只
期刊
在中国航天界,有一位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嫦娥”,她就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  一头短发、干练飒爽、知性隽秀的张玉花,既有江南“灵性”,更有航天“理性”。这位在中秋节出生的“嫦娥”,30多年来,几乎全身心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追梦星空、广袖善舞。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再到火星探测,她的每一次跨越,都是中国航天发展的生动见证。回顾无数个攻坚克难的日日
期刊
在耳濡目染中悄然觉醒  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在奥地利的一户书香门第。父亲是一名经济学家,曾任奥地利财政部部长;母亲是奥地利率先学习医科的女性之一,曾经师从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德鲁克的奶奶也出身名门,曾经跟著名的女钢琴家克拉拉·舒曼学过钢琴,在生活中是一位幽默聪慧的老太太。  童年时代,德鲁克的父母经常在家中招待各界人士,他们讨论的内容涉及医药、哲学、政治和音乐等,这让德鲁克从小就接触
期刊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拔牙,我是1978年3月获得这份工作的。  牙医是什么工作?在过去是和修鞋的修钟表的打铁的卖肉的理发的卖爆米花的一字儿排开,撑起一把洋伞,将钳子什么的和先前拔下的牙齿在柜子上摆开,以此招来顾客。我当牙医的时候算是有点医生的味道了,大医院里叫口腔科,我们卫生院小,所以还是叫牙医。我们的顾客主要是来自乡下的农民,农民都不叫我们“医院”,而是叫“牙齿店”。其实他们的叫法很准确,我们的卫生
期刊
记得大学时某年暑假的某天下午,我汗流浃背地坐在家里无所事事,窗外的知了声音大得令人心烦意乱,我突然悲从中来,觉得所有人都在狂欢,都在热火朝天地生活着,只有我,被世界遗忘了。后来我才明白,其实在那一刻,和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总有一些我的同学、朋友、其他同龄人,大汗淋漓地沮丧着,失落着,透明人一般地没有存在感着。  谈论有关年轻的话题是一件不讨巧的事。一味赞美年轻吧,讨好的意味太浓;而理性冷静的分析与
期刊
案情回放  1992年4月,甲进入乙矿业公司工作。2003年,乙矿业公司进行了企业改制。2012年12月1日,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合同约定甲的工作岗位为山下电工。2014年,乙矿业公司调整甲工作岗位,双方未能协商一致,甲拒绝到新岗位上班。2014年11月27日,乙矿业公司以甲旷工为由,向甲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自2014年12月1日起解除与甲的劳动合同。由此,引发劳动争议。该案经过劳动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