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动力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推动、导向和维持的作用,按心理状态可分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在不同的动机类型中,以内在动机的作用最为突出,拥有明确内在动机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自主性、坚韧性和更高的学习效率。换句话说,学生能否在学习中自主的将外在因素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中学阶段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正经历着心理生理上的重大蜕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外在因素转化为内在学习动机效果显著。本文在广泛研究前人结论以及搜查调研数据的情况下,分析了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内化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将阻碍学习动机内化的困难总结为两大问题,并作出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 学习动机 内化
一、学习动机内化的理论过程
Vallerand(1997)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等级模式认为,环境影响行为的动机过程是:社会因素——心理中介因素——不同类型的动机——结果,他将动机分成了三种类型: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有趣动机,并且认为这三种概括水平上的动机之间存在动态性的相互影响[2]。外在学习动机内化是个体在学习中通过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和较高的自我决定感,将外部提供的学习理由或要求转化为个体对学习活动意义的内在认同和追求的积极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3];如奖励荣誉、成绩排名、父母老师设定的目标等类型的外在动机在向内在动机转化的过程中,学生将经历四个阶段的心理变化:第一阶段,他人需要我认真学习,所以我要努力学习;第二阶段,学习效果不错,获得学习主观幸福感;第三阶段,愿意自我学习,但仍旧需要外界的监督;第四阶段,能坚持自主学习,不再需要外界压力等四个阶段的心理变化。第二阶段的学习成效是否有显著性提高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即学习成效提升问题,第三阶段的外界后续监督催生了学生的学习惯性,即学习惯性养成问题。因此转化进程中的决定性时刻出现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过渡点以及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过渡点,确保学生安然度过两个过渡点是学习动机内化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二、学习外在动机内化进程中的困难分析
在学习动机内化理论中已经提到,确保内化进程的两个重要问题为学习成效的提升和自主学习惯性的养成。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在许多学生学习的道路上,他人的要求或者外界的奖励常常出现,学生在刚开始接受这些外因时通常表现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学习劲头,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把握自我学习特点、找准学习方法,所以成绩提升缓慢,渐渐地对自己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学习信心,培养不了学习主观幸福感。长此反复,学生就会出现对外因刺激抱有麻木无所谓的心态,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多数外因停留在要求、指令、口号的层面,没有深入的、及时的参与到学生真正的学习过程中去,没有提供有效的建设性意见。
第二个问题出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惯性形成过程中,此时的中学生已经成功渡过了第一个问题,在外因的推动下,他们找到了相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适合自己的学习安排,也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绩,沉浸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的成就感中,对学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但是,由于中学生处于心智半成熟、自控力和判断力都尚未健全的青少年时期,身边出现的“调皮同桌”或者是“游戏高手”都有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没有持续监督的情况下,刚刚建立起来的学习热情很容易被瓦解,并且,此后他们将对经历过一次的学习动机内化机制产生防御力,想要重试转化过程更加困难,这就是很多“好苗子”一旦注意力转移之后,成绩很难再上升的原因。
三、对策探究
一是重视学生内心世界,加强学生的精神层面教育。学习动机的内化,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过程,学生通过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将外部调节转化成认同性调节,动机的内化程度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父母、教师和同伴等重要他人的深刻影响。中学生还处在对自己人生比较懵懂的时期,所以对于家长老师的要求不太理解甚至有所抵触,但是一旦他們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认识到了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性时,他们就会理解家长、老师的苦口婆心,将外部的督促转化为内心的动力,故而应该狠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理想教育,通过此类教育打破外因与内因之间的隔阂,加速学习动机内化的进程。
二是深化教师队伍认识,把关转化各个环节。作为学生学习外因的重要来源,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确保动机内化的成功率。首先,学校教师应意识到学习动机内化对教学的重要意义,要加深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注重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度的外因要求,如利用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深化学生的荣辱理念等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到 学习动机内化的过程中。其次,教师要善于总结提炼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组织优秀学生宣讲会、研讨会、学习小组等方式开展指导,让学生学习到比较正确的学习方法,多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从学习方法入手,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效果,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学习主观满足感。最后,在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的基础上,教师不应立马放松要求,而是要针对学生制定出观察周期,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如组建“一帮一”学习小组实行互相监督,或者要求学生定期汇报学习总结和学习计划等,总之要坚持定期对学生进行鞭策和监督,并可适当提高要求,以保证学生不会受到外界影响或压力的突然解除而懈怠下来,直到帮助学生培养出学习惯性,实现学习动机内化过程的最终完成。
三是通过家庭学校联动,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家长不要盲目的因为自身愿望对孩子施加过多压力,而是应该配合学校教师的教学计划,多听孩子真实想法,多与老师沟通反馈,统一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进度,形成“学校家庭双督促同管理”的教育格局。
四、结语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内心叛逆、喜好模仿、极易被影响和同化,社会信息和社会风气的良莠不齐让青少年难辨好坏,一不小心就会走入歧途,如虚拟网络游戏的广泛流传导致很多青少年沉迷而放弃学习,这是青少年在学习动机内化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对学生的思想状态格外关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多花时间、多些耐心,在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尝试换位思考,寻求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注重结果。通过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和上进心,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促使他们将学习外因逐步转化为学习内因。
参考文献:
[1]张洁.高中生学习动机内化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2]valleranRJ. Toward A Hierarchica Model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M].In M Zanna(Ed.),Advancesing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NewYork:Academic Press,1997:271-360.
[3]张俭福.自控式学习的内化机制[J].甘肃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1999(10):15-17.
[4]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5]马翠凤.中学生学习动机等因素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1):218-221.
[6]庞海波,邓婉仪.中学生学习动机内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8(8).
[7]张杰.中学生学习动机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专题研讨.
作者简介:邓子豪(1999—),男,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人,浏阳一中高中二年级,文科。
关键词:中学生 学习动机 内化
一、学习动机内化的理论过程
Vallerand(1997)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等级模式认为,环境影响行为的动机过程是:社会因素——心理中介因素——不同类型的动机——结果,他将动机分成了三种类型: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有趣动机,并且认为这三种概括水平上的动机之间存在动态性的相互影响[2]。外在学习动机内化是个体在学习中通过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和较高的自我决定感,将外部提供的学习理由或要求转化为个体对学习活动意义的内在认同和追求的积极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3];如奖励荣誉、成绩排名、父母老师设定的目标等类型的外在动机在向内在动机转化的过程中,学生将经历四个阶段的心理变化:第一阶段,他人需要我认真学习,所以我要努力学习;第二阶段,学习效果不错,获得学习主观幸福感;第三阶段,愿意自我学习,但仍旧需要外界的监督;第四阶段,能坚持自主学习,不再需要外界压力等四个阶段的心理变化。第二阶段的学习成效是否有显著性提高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即学习成效提升问题,第三阶段的外界后续监督催生了学生的学习惯性,即学习惯性养成问题。因此转化进程中的决定性时刻出现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过渡点以及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过渡点,确保学生安然度过两个过渡点是学习动机内化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二、学习外在动机内化进程中的困难分析
在学习动机内化理论中已经提到,确保内化进程的两个重要问题为学习成效的提升和自主学习惯性的养成。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在许多学生学习的道路上,他人的要求或者外界的奖励常常出现,学生在刚开始接受这些外因时通常表现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学习劲头,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把握自我学习特点、找准学习方法,所以成绩提升缓慢,渐渐地对自己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学习信心,培养不了学习主观幸福感。长此反复,学生就会出现对外因刺激抱有麻木无所谓的心态,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多数外因停留在要求、指令、口号的层面,没有深入的、及时的参与到学生真正的学习过程中去,没有提供有效的建设性意见。
第二个问题出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惯性形成过程中,此时的中学生已经成功渡过了第一个问题,在外因的推动下,他们找到了相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适合自己的学习安排,也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绩,沉浸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的成就感中,对学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但是,由于中学生处于心智半成熟、自控力和判断力都尚未健全的青少年时期,身边出现的“调皮同桌”或者是“游戏高手”都有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没有持续监督的情况下,刚刚建立起来的学习热情很容易被瓦解,并且,此后他们将对经历过一次的学习动机内化机制产生防御力,想要重试转化过程更加困难,这就是很多“好苗子”一旦注意力转移之后,成绩很难再上升的原因。
三、对策探究
一是重视学生内心世界,加强学生的精神层面教育。学习动机的内化,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过程,学生通过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将外部调节转化成认同性调节,动机的内化程度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父母、教师和同伴等重要他人的深刻影响。中学生还处在对自己人生比较懵懂的时期,所以对于家长老师的要求不太理解甚至有所抵触,但是一旦他們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认识到了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性时,他们就会理解家长、老师的苦口婆心,将外部的督促转化为内心的动力,故而应该狠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理想教育,通过此类教育打破外因与内因之间的隔阂,加速学习动机内化的进程。
二是深化教师队伍认识,把关转化各个环节。作为学生学习外因的重要来源,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确保动机内化的成功率。首先,学校教师应意识到学习动机内化对教学的重要意义,要加深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注重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度的外因要求,如利用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深化学生的荣辱理念等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到 学习动机内化的过程中。其次,教师要善于总结提炼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组织优秀学生宣讲会、研讨会、学习小组等方式开展指导,让学生学习到比较正确的学习方法,多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从学习方法入手,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效果,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学习主观满足感。最后,在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的基础上,教师不应立马放松要求,而是要针对学生制定出观察周期,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如组建“一帮一”学习小组实行互相监督,或者要求学生定期汇报学习总结和学习计划等,总之要坚持定期对学生进行鞭策和监督,并可适当提高要求,以保证学生不会受到外界影响或压力的突然解除而懈怠下来,直到帮助学生培养出学习惯性,实现学习动机内化过程的最终完成。
三是通过家庭学校联动,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家长不要盲目的因为自身愿望对孩子施加过多压力,而是应该配合学校教师的教学计划,多听孩子真实想法,多与老师沟通反馈,统一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进度,形成“学校家庭双督促同管理”的教育格局。
四、结语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内心叛逆、喜好模仿、极易被影响和同化,社会信息和社会风气的良莠不齐让青少年难辨好坏,一不小心就会走入歧途,如虚拟网络游戏的广泛流传导致很多青少年沉迷而放弃学习,这是青少年在学习动机内化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对学生的思想状态格外关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多花时间、多些耐心,在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尝试换位思考,寻求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注重结果。通过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和上进心,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促使他们将学习外因逐步转化为学习内因。
参考文献:
[1]张洁.高中生学习动机内化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2]valleranRJ. Toward A Hierarchica Model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M].In M Zanna(Ed.),Advancesing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NewYork:Academic Press,1997:271-360.
[3]张俭福.自控式学习的内化机制[J].甘肃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1999(10):15-17.
[4]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5]马翠凤.中学生学习动机等因素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1):218-221.
[6]庞海波,邓婉仪.中学生学习动机内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8(8).
[7]张杰.中学生学习动机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专题研讨.
作者简介:邓子豪(1999—),男,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人,浏阳一中高中二年级,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