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阿米尔自私懦弱形象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追风筝的人》以风筝为线索,展开了一场有关于人性和宗教等级的讨论与反思。通过描述阿米尔和哈桑的生活以及情感轨迹,向读者逐渐渗透在宗教等级之下人性的扭曲。深受宗教思想荼毒的阿米尔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身体是相对自由的,但思想却被牢牢禁锢着,以至于将他人性的阴暗面暴露了出来。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却埋下了罪恶的种子,这一切可能会有天生的性格使然,但却脱离不了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熏染。
  关键词:背叛;自私;懦弱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
  一、《追风筝的人》概述
  *创作背景
  本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阿米尔和他的朋友哈桑在同一所房子里长大,二人之间关系十分亲密,但不幸的是一个悲剧的发生彻底改变了这种亲密关系。 这两人各自的生活和命运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了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悲剧。阿富汗由不同的种族和宗教团体组成,而且在阿富汗内存在着不同种族和信仰。在这本书中,阿米尔是逊尼派,而哈桑是什叶派。与此同时,阿富汗长期存在着严重的宗教冲突。作为阿富汗第三大人口,哈扎拉一直以来都受到普什图族和其他民族的歧视,其地位也一直被中央政府所忽视(傅小强;中国周边民族宗教概况)专题之六,2012)。由于阿富汗人长期生存在阿富汗种族和宗教不平等之中,因此,人们的心理受到腐蚀,不平等的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而阿米尔也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该小说通过对个人成长经历的描述再现了阿富汗近三十年的历史和社会变迁。小说还用人物关系反映了复杂的阶级和种族关系。通过阿米尔的眼睛,读者见证了在塔利班统治下被逐渐摧毁的阿富汗。
  二、阿米尔的自私与懦弱
  (一)阿米尔的宗教等级概念
  阿米尔和他的父亲是普什图人,而两位忠诚的仆人阿里和哈桑则是哈扎拉人。 阿米尔和哈桑来自于不同的阶级和种族群体。他们虽然一起长大一起玩耍,可是在阿米尔的心里他们之间存在阶级和种族隔阂。因此,哈桑不幸地成为了 阿米尔这个普什图人的牺牲品。这个概念深深植根于这个阿富汗男孩的灵魂之中,所以可以说阿米尔的自私与之密切相关。
  (二)阿米尔父亲的高期望以及阿米尔对父亲的爱
  阿米尔将他的父亲视为最亲近的人,爸爸是阿米尔“心中的妈妈”。为了获得“心中母亲”的爱,阿米尔可以付出所有代价,最终他愿意牺牲哈桑(刘岳琪,2011)。每个父亲都应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父亲,这个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商人,很少与阿米尔进行沟通。阿米尔和他父亲之间的关系因为二人完全不同的性格而渐行渐远。从根本上说,阿米尔之所以心理扭曲是因为,阿米尔未能达到父亲对“理想之子”的期望。阿米尔一出生,他的母亲便去世了。因此,他从未像其他普通孩子一样经历过母爱(张国龙;陈晖.2007)。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以来,无助和不安全感一直充斥在这个缺乏母爱的男孩心中。然而,这种无助和不安全感只能由独一无二的父爱来填补。
  从个人角度来看,阿米尔背叛哈桑的原因是,他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为了赢回我的父亲,也许哈桑是我必须支出的代价和待宰羔羊”。(Khaled Hosseinis .2007)因此,哈桑最终不幸地成为了 阿米尔的牺牲品。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一个人格的构成受制于很多因素,阿米尔无论是最开始的懦弱、自私、偏执、冷漠,还是后来的果断、勇敢甚至是救赎,都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教育、沟通等等密不可分,他的国家和宗教给了他对于等级无法逾越的差别对待,他父亲对他望子成龙、急于求成的教育方式,使他原本懦弱的个性愈发偏激,他的朋友哈桑对他毫不保留的爱,已经不能称之为爱了,因为那原本就是来自于主仆之间的忠诚与服从。最后,阿米尔把哈桑的儿子带回家,像当初哈桑对待他自己一样,去对待哈桑的儿子,我想除了自我救后的幡然醒悟,更多的是曾被隐藏的兄弟身份帮他尽快地 接受这一切。
  参考文献:
  [1]Hosseini, Khaled . The Kite Runner. [M]New York: Penguin, 2007.
  [2]Timothy, A Afghanistan Meets the Amaz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 in America.” [J]New York Publications of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009(1):25-43.
  [3]傅小强.《中国周边民族宗教概况》专题之六-阿富汗民族 宗教概況[J].国际资料信息,2002(12):19-25.
  [4]刘岳琪.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论《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的“自卑感”及其作用[J]. 学理论,2011(18):144-145.
其他文献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典型恶魔形象:伏脱冷.但对于伏脱冷的学界研究领域方面的成果要逊色不少.伏脱冷这一角色耐人寻味,是反映社会的恶魔之镜.本文采用文
党报副刊的文稿如何策划,我的体会是:一要 坚持政治性;二要突出时效性;三要讲究可读性。 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副刊是党报的重要组成
8月8日至18日,我们河津日报社在河津龙门广场举办了全国百家县市报展览,共展出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家县市报,其中日报48家,周一至周四报52家,对开报30家,年广告收入
摘 要:亨利·菲尔丁是一位热衷改善社会制度,心系底层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小说中就借用了“大伟人”这个角色披露了英国因济贫问题治理不当,流民和贫民迫于环境压力成为强盗而滋生犯罪行为的现实,从而间接提高了社会治理成本;在治理方法上,由于强盗的类型不尽相同,只有分门别类实施接济和安置这些人才能提高社会救助效率;从根源上看,两位主角间的对立思想就强调了济贫本身的价值,因为救济贫民所产出的价值远高于政
摘 要:本文主要从存在主义理论中的“异化”,“本真”这两个视角简要分析《紫色》这部作品中主人公西丽是如何因为种族歧视以及黑人男性的迫害中被异化,又如何在寻找自我生存意义的过程中对“本真”的追寻。通过描写西丽寻找本真的过程,表达了沃克对黑人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呼吁黑人女性像西丽一样斗争,获得本真,并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紫色》;西丽;本真  作者简介:王莹,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
虚实并存耕作分区技术规范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迟仁立,左淑珍虚实并存耕作技术是以虚实并存耕层为核心,在不同部位、深度、间隔以及市同时期进行虚实并存作业,包括间隔深松
摘 要:穆太奈比是阿拉伯民族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名声响彻阿拉伯世界,其诗作也深刻影响了阿拉伯文坛。穆太奈比诗歌题旨丰富,其中献给赛夫·道莱的八十余首赞颂诗被认为是其诗歌的精华,而赞颂“哈岱斯红堡之战”的“国王颂”被认为是颂诗的典范。本文选取诗人代表作“国王颂”,通过美学角度对其加以分析,认为其诗性美感体现在叙事美、修辞美、动态美和音乐美。  关键词:穆太奈比;“国王颂”;诗性美感  作者简介:王宇
摘 要:美国桂冠诗人娜塔莎·特雷瑟维(1966—)是美国当代重要非裔女诗人之一,至今已发表五部作品。在其获得科尼姆诗歌奖的首部诗集《家庭工作》中,特雷瑟维展现了对黑人的工作与家庭生活细节的捕捉与反思。由于该部诗集展现了非裔人群在不同空间中的不同行为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家庭工作》中非裔人群的空间选择,探究其民族生存状态及文化特征。非裔人群对黑人社区和大自然的空间选择,反映出他们即使面对严酷的社会
摘 要:母爱作为母性的重要参数,一直都是母亲身份的重要伦理标准。然而,当代美国作家玛丽·戈登在她的小说《人与天使》中对母爱这一伦理标准进行了质疑,塑造了众多的母亲形象,打破了母爱的传统观念,为母亲身份的重新构建发出了独特的声音。本文将深入探析该小说所体现的母爱的错位性,从而深刻体会母亲形象的多样性及母亲身份的多重性。  关键词:《人与天使》;母爱;错位性;母性  作者简介:张咪(1992.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3(CXC subfamily chemokine receptor3,CXCR3)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基因联合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