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a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语文课,越上越不知道该怎么上。”这成了许多语文老师的经典独白。难怪,语文课不是像白开水那样乏味,就是像打翻五味瓶那样酸甜苦辣咸兼有。语文课到底该有哪些“味”?
  第一“味”:净
  1.撕掉满课的“标签”。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老师们在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但不得不承认,课堂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了。仅举两例便可见一斑:(1)给尊重学生贴“标签”。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老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但有的老师却演变成上课时奉行“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原则,不分青红皂白,学生只要开口讲话,全是对的,不能说“你错了”,似乎这样就是“尊重”。(2)给合作学习贴“标签”。只要上课,必然有小组讨论,也不管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美其名曰“合作”。这种随意搭配式的“合作”学习本身就无视学生的个性,常常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讨论声顿时鹊起,待几分钟后,再听老师的几声击掌,于是讨论戛然而止。小组中的优等生总是最有发言权的,不仅让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得到认同,而且能代表小组发言,至于其他同学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只不过是南郭先生搭便车而已。
  2.从“拼盘”中跳出来。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雨点》时,安排了这样几个流程:第一,唱《小雨沙沙》;第二,画小雨点;第三,表演小雨点;第四,老师介绍小雨点是怎么来的。这堂语文课,集音乐、美术、自然于一身,语文的因素又有几何?语文课既不是上述某一学科的代名词,又不是上述各学科知识的拼盘。
  3.甩掉“保姆”角色。不错,语文的工具属性,也可以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理解。具体说,学生其他学科学得是否好,与语文能力的高低有一定关系。但是,语文的工具性主要是指交际中的工具性。语文课之所以存在,不仅因为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而且因为它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有它独立的目标,它对学生的发展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不是为其他任何学科服务的课,因此,不能把语文矮化为其他学科的“保姆”。
  第二“味”:情
  语文课的“味”要浓起来,即强调语文课要富有情感,要让丰富的情感激荡于课堂,这是语文的人文性和情感因素决定的。编入语文课本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佳作,这些作品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产物。要让语文课富有“情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老师须动情在先。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典范文章,语文老师在深入钻研及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心灵必然会受到深浅程度不同的感染: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涌动着对平凡人的尊重;读《庐山的云雾》,有一种对山河的热爱;读《航天飞机》,有一种对未来的向往;读《李广射虎》,想对英雄称赞……试想,无法让自己动情,又何谈让学生入情?那样的语文课,不是味同嚼蜡吗?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学《黄河的主人》,要展现艄公站在羊皮筏上,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中如履平地的画面;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老师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述说:桑兰,我国女子体操队最优秀的跳马运动员,在一次国际比赛试跳时发生了意外,重重摔下,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学生的情绪会立即被调动起来。老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令学生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的亲切之感,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实现读者与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塑造的人物、编织的故事、抒发的感情实现想象中的一致或大体一致,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3.老师要怀情而教。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老师要“怀情而教”,即要在教学中注进甚至倾进鲜明浓郁的情感,用这种情感去触动学生平静或不平静的心,对他们进行是与非、爱与憎、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情感教育。同时,老师要把对学生的热爱、关怀、体贴、谅解、鼓励和期待之情“物化”在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行为之中。
  第三“味”:趣
  趣味,既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内诱”,也是紧张学习生活中学生的一种“享受”。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富有“趣味”呢?
  1.训练形式新。要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我们要动动脑筋,用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秋游》,我建议把学语文与绘秋天结合起来,让学生边读书、边感悟、边作画,兴趣盎然;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我用“论坛”的形式串起全文的学习,组织学生依据课文,讨论“什么是弱小”,“你我眼中的弱小”,“面对弱小,我们……”从学生的眼神中,从他们表现出的学习热情中,我感受到了新颖的学习形式具有无穷的魅力。
  2.训练内容新。课堂上的训练材料应宽于教材。教学《咏梅》前,我搜集了十几首写梅的诗,带领学生走进“梅园”,细细“赏”梅。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积累了很多写梅的诗,而且在学习《咏梅》时都能自觉运用其他写梅的诗来解读这首词,理解相当精辟,感受相当深刻。
  第四“味”:美
  1.要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来。首先,语文课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结构美与文化美。其次,语文课堂上要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听特级老师于永正的课,就有这样的感觉:在其乐融融的课堂中,老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师生双方全身心投入,似乎出现“庄周梦蝶”般的现象,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教学环境之间融为一体,这样,语文教学也就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2.老师要教出自己的个性美。首先,坚持用“烙上自我印记”的真才实学去上课,去启发、引导、激励、指点学生学,而不是“以贩代教”、“以抄搬代创造”。其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充分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就会在课堂上彰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美”。例如,有的老师个性豪放,情溢意涌,那么,在施教中,就应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情蜜意中得到陶冶,受到美的熏陶;有的老师沉静稳健,敏思善辩,那么,就应用自己智慧的锋芒,对色彩斑斓的课文内容,沉着而次第地进行解剖;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长于启发诱导,那么就应在施教中,热情点拨,启迪学生探微索幽,发现真谛,洞悉心灵奥秘;有的老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旁征博引,妙语连珠,那么在施教中,就应以知识性、趣味性、条理性相结合的开放教学,来拓宽学生的思路,扩大其知识面。如此等等,各人都自觉地“潜进”,“溶入自我”,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一得之功,那样的语文课能不美吗?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潜心研究,静心思考,精心策划,一定能品尝到浓汁浓味的语文课。
其他文献
1959年8月16日,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以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的决议》。至此,历时一个半月的庐山会议宣告结束。国防部长彭德怀被罢官了。跟随彭大将军多年的王参
“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摇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学生(特别是处于条件落后的农村学校的学生)还在教师不停地讲授中进行学习,问题意识严重缺失。怎样才能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呢?我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应
摘 要: 本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 从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
共产党员应自觉接受党组织纪律的约束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有铁的纪律。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共产党制定一系列党内的纪律,其目的是为了对党员的行动实行有效的监督
背景脑损伤综合征(brain damage syndrome, BDS)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因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上已出现中枢系统症状,但未能诊断为脑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过去语文课一味传输、机械训练的面貌,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改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获得方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步骤,并给出相应教学案例了进行论证。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探究式阅读 有效教学措施    一、引言  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已成为教改的热
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阅读能力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樟树市支公司自1984年以来,连年评为市先进单位,今年初被政府推荐为地区文明单位。回顾几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关键在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方面我们的
目的:观察手法纠正胸椎小关节错缝对胸椎小关节错缝并痞满(虚证)患者症状和胃电活动的影响,并探讨胸椎小关节错缝与痞满(虚证)之间的关系。  方法:分为调查研究及临床研究两步骤。
摘 要: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位较高的一种艺术课型。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蕴藏在古诗中的美,从中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分享美,使学生赏心、悦目、悦耳,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令古诗教学产生特有的美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古诗教学 美育    审美是一种高的人生境界,是人对美的感觉和反映。而古诗都是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为读者描绘美的画面、营造美的意境、诠释美的情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