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sua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特点和实施流程等方面出发,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一节课作为实例,讲述了在计算机专业课中如何更好地运用任务驱动的来进行课程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建构主义;任务驱动;实施流程
  自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人类就开始了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别是近十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也让原本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计算机技术走进了普通人的世界里。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计算机由于其生产工具属性,在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让中职计算机相关专业成为了普通中职学校中的龙头专业,其主要基础课程也成为中职每个专业必修的公共课程之一。然而,现有计算机专业教学课堂中存在的大量低效教学行为, 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强烈要求,影响了计算机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因而,为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必要的研究内容。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是以计算机技能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专业。计算机专业课的内容实践性强、发展迅速、涉及的知识面广、软硬件的更新速度快,传统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照本宣科更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技能及创新精神显得十分重要。教育部门曾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应从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着手,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如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应该成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使用的教学策略之一。
  一.任务驱动的概念
  “任务驱动”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藏在设计好的任務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强烈的解决问题动机驱动下,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任务,通过分析、讨论、拆解、实验等手段,明确任务所涉及的知识有哪些,并确定哪些是学习过的知识,哪些是需要认识的新知识,最后通过解决任务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系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习更有成效,心里充满成就感和荣誉感。
  二、 任务驱动的特点
  (一)导向性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中,任务是当前教和学的中心主题。由于有“任务”的存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全部的课堂活动都能够紧紧围绕着任务进行,具有非常明确的导向性。任务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将被动地接受知识改变成主动地寻求知识,反转了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的任务目标能够为学生排除掉不必要的干扰,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减少无效学习。
  (二)情境性
  在教学中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联结起来,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发挥想象,主动地进行探究,从而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理解新知识、新技能,将新知识有效地进行吸收。在这种环境下,能使学生的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状态,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持续下去,贯穿课堂始终。
  (三) 探究性
  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特点。任务的开放性使传统教学中死板的“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被彻底地抛弃,不再将学生规定在了条条框框中,而是恢复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探索的权利。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任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自发地产生探索的欲望。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的学习,体会和感悟更多的是探索与实践,具有探究性。由于任务的需要,他要主动地去发现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主动地构建信息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四) 综合性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任务驱动下的学习,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以及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任务的设置往往并不是从单一的学科出发,而是会将各个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归纳。在任务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其他学科内容,体现出明显的综合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不能依靠某一学科、某一知识点就能够解决的,而是要充分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任务驱动下的学习,由于其综合性的特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对遇到的不同问题和困难做出判断和决策,这样也培养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新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其以后尽快适应工作也极为有利。
  三、 任务驱动的实施流程
  综观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所运用的任务驱动,除了课前的任务设计和课后的有关环节之外,课堂中的教学往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教学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类型、教学内容、任务等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任务驱动一般的实施流程如图所示:
  (一)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是“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的核心之一。所以,任务驱动实施过程的第一步要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情境相类似的任务情境。有了任务情境的为背景,教师对任务的提出就变得顺理成章,学生对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IP地址与子网划分》这一章节中,我们创设了一个实际的情境:某公司设有人事部、销售部和财务部,公司各部门的计算机通过公司内部局域网相互访问,但出于缩减网络流量、优化网络性能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公司老板提出如下需求:同一部门内的计算机之间能互相访问,不同部门之间的计算机不能相互访问。现由你来实现以上需求,且不能增加额外的费用,应该如何做。在这堂课,教师创设的情境与实际生活和生产高度吻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充满兴趣。   (二)共同讨论,分析任务
  在任务确立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剖析和分解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还需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或者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对以前已经学习过的问题,通过点拨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对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问题细化,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并找出一种最适合的解决途径,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解决任务的思路和计划。
  在《IP地址与子网划分》这一章节中,教师已经创设了一个情景,并提出了问题,接下来教师就必须在学生讨论前,引导学生思考:虽然为每个部门设置不同的网络号可以实现所提出的目标,但这样会造成大量IP地址的浪费,也不便于网络管理。是不是可以只用一个网络号,再对这个网络号进行子网划分来实现各个子网在逻辑上相对独立。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子网掩码如何实现主机号和网络号的识别。
  (三)自主探究,解决任务
  对任务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解和归纳之后,学生对解决任务的已经比较清晰的方案,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互助协作的方式,查阅相关信息资料,动手进行操作实验等来尝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
  在《IP地址与子网划分》课中,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如IP协议与网络层服务的关系,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知识,子网划分等知识点与学生一同学习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实训室的环境中,分几个小组,使用5台PC机和网络设备,对该公司所出现的問题进行模拟,对方案进行验证。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全程动态观察,接受学生的询问,提供有关线索,启发学生思考,给予学生引导与帮助。
  (四)学习评价,总结经验
  对于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要给予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可以将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相互结合,使评价更为客观。教师可以让各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进行的操作进行讲解,并让在听的各个小组进行打分。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应及时的作出反馈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试着让学生自主进行经验归纳总结。
  在各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请各组把他们的方案用白板或海报进行展现,并自我点评,也可以用抽签、轮流等方式对其他组的方案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的点评并评出最佳方案,或让学生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四、任务驱动策略对课程设计的启示
  (一)内容的设计上突出任务导向
  在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任务”是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任务”的设计是课程开发中内容设计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课程内容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任务”的设置,突出任务导向,特别是讲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中所可能面临的任务加入到设计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对学习的过程起到导向和调控作用,内容和任务设计时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在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任务是教与学的中心主题,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进行内容中任务的设计时,除了要体现知识点与教学目标外,还要注意任务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有一个总目标,知识点不应涉及太多,“任务”规模要小而精,如果知识点太多,任务太大,可以将一个大的任务划分为一个个小的任务。这样小任务就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导向,引导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学习,在不断地探索中完成了一个大的任务。
  2.实践性原则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内容的设计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体特点,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等等。任务难易要适中、设计要新颖、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够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自主学习、深入探索的热情。
  (二)策略的设计上注重活动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不止是要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其终极目标是要让学生在任务活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思考、探索、创新等能力。计算机专业课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动手实践、探究,远比听教师讲、看教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所以,教学策略的设计中,注重活动的探究就显得相当重要。
  什么是探究?探究即深入探讨和反复研究。美国相关国家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或网络信息资源,发现相关已知的结论,并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有效的实验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要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所以,课堂中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设计任务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设计活动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等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意义。
  “任务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让学习过程充满挑战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任务驱动”应当成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有效策略加以推广和运用。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文献法、观察法、比较法、实践法、经验总结法以及专家访谈法,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过度保护”现象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如何改善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过度保护”现象的方法进行了浅谈,研究表明:通过分析“过度保护”现象的具体表现,提出了改善小学体育教学中过度保护问题的策略,主要从学校、家长、教师三大方面进行阐述,其中重点阐述了体育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更新体育理念:适当增加难度有助于坚韧性格养成;实战
期刊
摘 要: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其中一部分,是当前教育的一项主要的内容。进行劳动教育,意义在培养学生真挚的劳动情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成为“四有”的新时代的接班人。劳动教育课要求很强的实践性,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发现问题,善于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运用科学的原理等去创造性地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在劳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使自己得到了发展。  
期刊
摘 要: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出来,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教育中,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各级教育部门也在不断转变传统观念,加大对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更引入当下流行的“微网络”来提升高中德育教育成果,促使学生正确三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德育工作;“微网络”时代;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
期刊
摘 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利条件之一。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做到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积极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师生之间的和谐沟通,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一个班集体积极向上的有力保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产生效能的前提基础。师生之间,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否有效沟通,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能否向一个积极和谐的方向发展。良好的沟通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
期刊
摘 要:如今处于大数据背景下,广告文案的用途十分广泛,对于从业人员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对此,广告人才必须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审美能力,才能较好地胜任该工作。基于此,本文以如何在广告文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重点进行分析,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广告文案;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王世德曾说过:“给顾客欣赏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让欣赏者被吸引,决定悦耳悦目,情绪舒畅,魂牵神驰,陶醉在审美境
期刊
摘 要: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本文重点论述了语言传递法、朗读感悟法、角色扮演法、情景陶冶法等四种德育渗透的方法,并指出教师需要将德育渗透到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三种课堂教学途径中去,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渗透方法;渗透途径  一、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必须培
期刊
摘 要: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知识点,但数学学习是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情景教学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兴趣,可如今部分教师创设的情景并不恰当,忽略了情景创建本质和内涵,使情景创建偏离了学生的生活认知、缺少实践效果以及达不到启发学生的效果,需要引起教师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使情景教学模式效益最大化。 
期刊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未婚先孕等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由母亲或父亲单个抚养的孩子即为单亲家庭的子女。截止2019年1月,根据“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的《单亲妈妈生活现状与服务需求调查研究》显示,全国共有2400万单亲家庭,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20%。单亲家庭的孩子自卑、任性、自私、骄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将给社
期刊
作者简介:   陈尚玲,任职于广州市白云区良田第三小学教师,业余爱好诗书画,曾师从广州诗社原副社長无斋吕君忾习诗词创作和粤语吟诵诗词,书法;广州诗社社员。
期刊
最美的斑点  是斑马  是蝴蝶  是绿色原野上的奔跑或飘飞  最美的斑点,是舞蹈  是青春,是你挺起的鼻尖上  跳动着的,那几点可爱的小小雀斑  可是,当你老了  苍老的脸上布满斑点  就像大山腹部荒凉的斑点  像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灰霾的斑点  还有人爱你的斑点吗?  我,会是那个最后没有离开的人  因为我爱你的衰老  亦如爱你的年少  爱你的伤痕,如爱你的完美  爱你的忧愁,如爱你的欢乐  我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