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理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在地理课教学中,如何从引发动力、创设问题、标新立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改变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用新方法,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是各种思维成份的综合,具有明显的新颖性、独立性和跃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使学生从特异的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别出心裁地考虑问题,在不同的联想、猜想,甚至幻想中,寻求思维结果,形成独特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解决问题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地理课教学中十分重要。下面我就在地理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谈看法。
  一、引发内在动力,产生思维兴趣
  人的思维活动不仅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而且必须有内在的动机。要使内在的动机变成经常起作用的思维动力,外在的启发、诱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地理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就必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如:设计导言、制造悬念、巧提疑问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生思维行为,并在思维动力的驱使下,感受思维乐趣,产生思维兴趣。例如学习《印度》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学生熟悉的《西游记》里的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为导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动力。思维动力一旦激活,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表现得自觉、主动,并通过思维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享受本节课收获成果的愉悦中,增强学习欲望,产生思维兴趣。又如:学习《天气与气候》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沙尘暴,台风,寒潮等天气现象,经常会在天气预报中出现,它们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会产生影响吗?”这样带有悬念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认识到天气、气候与人类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活生生的地理现象,就在自己身边,而且疑问诸多,由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兴趣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也提高。
  二、创设多种问题,鼓励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求知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才能成为创造性人才。有人问科学家爱因斯坦:“那些最重要的科学概念是怎么产生的?”他回答说,它们是由于他最不理解的东西而产生的。这种发现困惑,提出尖锐问题的能力,不仅是科学发明的关键所在,而且是许多领域有创造性思想家的显著特点。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答案,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地理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多创设问题,巧设疑难,引导学生善于联想、猜想,甚至幻想,扩大思维空间,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不同思维,并通过质疑问难,提升学生的思维兴趣和学习热情。如:学习“地球,还是水球?”时,教师可设问:“假如地球是水球,整个地球表面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又如在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后,教师可提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那么它对我国的气候和河流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等。像这样的“假设”,既可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分析思维,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再如在学习南极洲的气候后,教师可设问:“现在南极大陆的地层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煤田,这说明南极洲古代的气候是温暖的,能生长大片森林。古代与现在的气候截然不同,是因为南极大陆在不断漂移,还是因为极点在移动的结果呢?”等。像这样的疑难问题提出,不仅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而且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质疑问难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在地理课教学中,只要教师创设多种问题,巧设疑难,并且置疑和激疑,就会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在思维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思维会得到训练,获得发展,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三、倡导标新立异,培养多思善问
  所谓标新立异,就是提出新奇的主张,不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束缚,不迷信权威、专家、教师及教材的定式,敢于从肯定的答案或结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直抒己见。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教育过程中提倡的:对学生要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空间,解放时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必须倡导畅所欲言,创设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大胆直抒己见。比如:教师欢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允许学生对教材发表见解,准允学生对专家、权威的地理观点、理论发表不同看法;适时引导学生学会查资料,找证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见解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允许学生发散思维,因为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平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探险故事,介绍一些地理学家、探险家发现或创新的曲折经历,比如:李四光、麦哲伦、魏格纳等人的创新事例,让学生明白任何创造和发明的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必须经过艰难万苦,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以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并通过大胆想象,突破思维定势,创造出独特的、独到的思维成果。
  多思善问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培养多思善问的良好习惯,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因此,在地理课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适时地开展一些讨论或辩论活动,例如:以“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为议论题或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讨论题,引导学生多思善问,养成良好的多思善问习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学会观察,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并从中寻找答案。如果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认识不足,提出的问题又过于简单、幼稚,甚至可笑时,教师要沉着冷静处理,不能嘲笑、讽刺挖苦,要给予委婉的肯定,并且表扬其大胆的多思善问精神,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多思善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和风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或难以解答的,教师就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不能敷衍,更不能置之不理,而是要耐心引导学生共同去探讨,寻求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多思善问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思善问的能力。
  总之,地理课教学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火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标新立异,从特异的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敢于逾越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从而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劐.新课程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柳菊兴,鲁晓成.地理课程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技能与培训.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
边缘提取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领域之中。弧齿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形态是衡量其传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接触斑点数字化识别的过程中,其图像的边缘提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本文提出的边缘检测方法将Canny检测算子应用于处理过后的二值目标图像,经过实验对比,明显优于传统基于灰度图像进行处理的结果。
矩技术具有数学上的螽有性并且非常多样化,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旨在介绍矩技术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模式识别领域内的应用,主要包括:景物匹配、直方图匹配、图像重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在组织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授课前一段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如何搞好历史课的导入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歌曲式导入。歌曲式导入最大的优点是缩短历史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渲染气氛,复现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政治课教学如何做好与新课改的衔接,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已成为每个政治老师应该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给学生留一片有效参与的空间。  关键词: 政治课教学 情感交流 体验生活 合作学习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在政治老师心中,政治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
摘 要: 二十一世纪将是日新月异,百舸争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潮流中,谁能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谁就能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文章作者就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给广大的读者以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