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头雁、排头兵,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能否成长为有着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是否得法。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如果我们能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心,与学生平等交往、真诚相待,再加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具备了爱心、诚心和耐心,就为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储备了较为充足的能量,当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第一素质。
关键词:爱心 诚心 耐心
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了教育的目的,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且把德育放在了教育的首位。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始终认为“教会做人”比“教会做学问”更重要。如何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既有学问,又有道德修养的人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爱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肯定既有优秀学生,又有后进学生。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后进生成绩不佳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我也深有同感。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暖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一、用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真诚的爱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在班集体中,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和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学生的自傲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隔阂。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呢?安排座位时,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学生帮助后进生。提问问题时,对好学生提问难度大的,对后进生提问难度小的,并给以适时、适当鼓励,增强其自信心。班级活动中,我也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有思想负担的学生,我经常与他们谈心,给他们解开思想上的困惑,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二、以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
与好学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到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度敏感,外表总是套上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待,切记动不动就当众批评、挖苦或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或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重任”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从而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在完成任务的喜悦中,这些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
可能有的教师认为,优等生需要适时的表扬,教师要帮助他们总结归纳,找出它们的薄弱环节,让他们持之以恒、锦上添花。而对于后进生,则不必如此,然而,事实却是否定的。每个教师都认为“严是爱,松是害。”所以,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进步都是一笔带过,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争取成功的信心。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适时赞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我班有个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劳动很积极。在一次学校大扫除中,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的认真,这本是微不足道的一句話,却使他干劲十足。于是,我就让他把这种干劲用在学习上,期末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这才是最好的爱的体现。
三、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后进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因此,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反复,班主任一定要耐心地、客观地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可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给予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爱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同样也要献出一份爱,这样才会培养出好的学生。
关键词:爱心 诚心 耐心
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了教育的目的,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且把德育放在了教育的首位。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始终认为“教会做人”比“教会做学问”更重要。如何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既有学问,又有道德修养的人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爱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肯定既有优秀学生,又有后进学生。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后进生成绩不佳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我也深有同感。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暖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一、用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真诚的爱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在班集体中,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和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学生的自傲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隔阂。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呢?安排座位时,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学生帮助后进生。提问问题时,对好学生提问难度大的,对后进生提问难度小的,并给以适时、适当鼓励,增强其自信心。班级活动中,我也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有思想负担的学生,我经常与他们谈心,给他们解开思想上的困惑,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二、以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
与好学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到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度敏感,外表总是套上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待,切记动不动就当众批评、挖苦或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或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重任”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从而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在完成任务的喜悦中,这些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
可能有的教师认为,优等生需要适时的表扬,教师要帮助他们总结归纳,找出它们的薄弱环节,让他们持之以恒、锦上添花。而对于后进生,则不必如此,然而,事实却是否定的。每个教师都认为“严是爱,松是害。”所以,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进步都是一笔带过,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争取成功的信心。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适时赞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我班有个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劳动很积极。在一次学校大扫除中,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的认真,这本是微不足道的一句話,却使他干劲十足。于是,我就让他把这种干劲用在学习上,期末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这才是最好的爱的体现。
三、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后进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因此,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反复,班主任一定要耐心地、客观地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可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给予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爱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同样也要献出一份爱,这样才会培养出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