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及期刊文献在《大气环境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大气环境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期刊文献并增加PBL教学模块,可解决课时少、教材内容滞后等问题,让学生主动跟进最新学术理论,开阔专业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沟通协作的能力,达到“专业素养与学习技能”的双重提高。
  关键词: 《大气环境学》 PBL教学法 期刊文献
  一、大气环境学课程教改的意义
  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之一。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高校课程教学已经不能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必须借鉴西方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以期培养有国际创造力、竞争力的人才[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西方教育的核心理念,其基本思想在于知识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地接受或吸收;教学从以往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性学习、学科个性的发展。强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社会性交流合作的作用,强调支持与引导[2]-[3]。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是上述构建主义学习理念中常用的教学模式。PBL借由讨论的主题建构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体系,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协助者的学习环境[5]。PBL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打下灵活的知识基础,培养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完全一致,对我国当前以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启迪意义。
  《大气环境学》是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两类学科交叉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大气组分(组成大气的气体和气溶胶粒子)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迁移转化规律及它们与人类活动、气象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论述备受关注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说明其来源、成因、物理和化学过程及管理和治理;阐述近代国际上大气环境热点问题,即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气候变暖,阐明它们的由来、危害、科学认识及防治对策等。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没有合适的教材,到目前为止市面上唯一的教材是已故的黄美元教授于2005年编写的《大气环境学》。书中对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征、迁移转化规律及全球突出的几大环境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但书中的相关统计数据、图表等支撑素材相对滞后,均为1980-1995年的研究数据。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现状与书中二三十年前的状况已大相径庭,例如近年来在我国频发的“雾霾”在书中就未曾提及;此外,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拓宽和深入,大气环境的前沿问题研究也不断拓展[6],书中原有的相关理论与最新的研究报道可能存在分歧,比如仅“温室效应”这一环境问题就涌现了很多新的学术论点。
  基于上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及《大气环境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的课程组在对《大气环境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重新整合,借鉴西方构建主义理念,在教学中引入期刊文献并增加PBL教学模块,跟进最新学术理论,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相互沟通协作的能力,达到“专业素养与学习技能”的双重提高。在《大气环境教学》中引入期刊文献,引导学生跟踪学习大气环境学领域的权威研究结果,并及时总结整理,使学生对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研究进展的历史过程了如指掌,并对各学术论点进行评议,引导学生理性分析中国当前环境压力及改善举措,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对于当前大气环境污染出现的新问题——“雾霾“的教学中,设计相关议题,采用PBL模式,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行分配学习任务、自行交流学习成果、自行评价成员表现。通过这种改良的P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新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锻炼学生的终身学习技能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教改举措
  (一)以期刊文献拓展教学内容
  大气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体系,其变化规律绝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几百年中被彻底认识清楚,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在教学中不可能仅仅依赖现有的教科书,教科书中的内容仅代表前人的研究结论,这些结论随着人类自身环境行为的变化及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必将进一步被完善,甚至有可能被修正。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不断跟进最新研究动态,学术期刊的最新研究结论、学术观点必须不断整合至课程教学内容中。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以教科书原有的体系为框架,在全球三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三大教学内容中,引入大量期刊文献,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流程:课堂基础知识梳理—课外期刊文献调研—课堂文献分享学习—学术观点总结评议—环保建议提出。通过学生文献调研反馈的结果分析,学生掌握了Google中英文学术搜索、图书馆CNKI检索系统、SCI检索系统等基本的文献调研方法;通过文献的筛选、阅读、整理,学生熟悉了本专业领域的许多权威杂志和网站;在文献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还掌握了网络云盘、有道阅读等网络平台工具的使用,并通过这些平台的使用,互帮互学,互相交流文献检索、整理方法,讨论文献中的学术观点,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材内容和学术文献的学习,学生系统掌握了三大大气环境问题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动态,并通过大量文献的整理讨论,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应对污染的可行举措,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以PBL教学模块提高综合能力
  围绕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污染出现的新问题——“雾霾”现象,设计改良的PBL教学模块——温州地区PM10及PM2.5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方案设计,使学生主动构建与此问题相关的知识体系,如雾霾现象成因、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的分类、大气环境监测方案、大气环境评价技术导则等,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培养新知识构建、收集整理、学习总结、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终身学习技能”。具体实施流程为:自荐产生小组PBL主席—主席组建PBL学习团队—组员角色分工—分组讨论构建学习目标—自组细分学习任务—素材收集整理学习—组内学习成果分享交流—组内讨论完成最终方案—各组方案汇报—组间互评—组内互评—教师总结点评。通过上述PBL教学流程,调动全班每个同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网络、图书馆期刊、书籍中发掘了大量专业相关的“宝藏”,为以后的工作储备了大量有用信息;通过组间互评的方式培养了竞争意识和组内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完整方案的构建使学生完成了对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重要先修课程的主动梳理;通过最终方案的解决,使学生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改良的PBL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三、结语
  《大气环境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不可能像其他传统课程一样,以一本教材作为授课内容,囊括学科所有知识体系。大气污染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研究、新理论日新月异,必须利用极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让学生主动跟进学科发展新动向,掌握学科新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上述期刊文献及改良的PBL教学模块的引入,实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萍,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05,3:22-24.
  [2]Cannon,Robert and Newble,David.A Handbook for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 guide to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M].4th.ed.,London:Kogan,2000,234.
  [3] Sivan A,Wong Leung R,Wnon C et al.An Implementation of Active learning and its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Student Learning [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nationa1,2000,37(4):381-389.
  [4]Johnson Elizabeth,Herd Susanna,Andrewartha Kathy,et a1.Introducti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to a traditional lecture course[J].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ducation,2002,30(2):121-124.
  [5]于兴娜.《大气环境学》教学方法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4):94-95.
  基金项目:温州医科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YBKG201435)
  通讯作者:赵长容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质尤为重要。没有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追求、充满信心的人,才能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才会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职业意识的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二者应该相互融
摘 要: 本文以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作为研究基础,通过前期数据采集和整理,从就业率、工作条件、就业结构、满意度四个一级指标对就业质量进行结果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渠道和独立学院外国语学院就业指导部门的应对工作策略。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外语专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消息,“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65万,比今年增长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计划的提出,旨在培养造就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实现目标,教学模式的改革亟待解决,为此应一课一研究,找出各课特点进行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辽宁省高职院校尚未开设五年一贯制物流管理专业,对应的教学资源包建设甚少,严重制约本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进程。本文明确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包建设思路,制定了资源包建设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单元设计及拓展资源建设内容。  关键词: 五年一贯制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核心课程教学 资源包建设  教学资源包建设是推进五年一贯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
摘 要: 聚合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它由同一语义场中多项并列成分组合而成,表达某类聚合语义,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独特意义。根据聚合词语的特征,本文提出聚合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将成分义与整体义教学相结合、注意语法义教学、对比分析教学、语境教学、文化教学等。  关键词: 聚合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策略  一、聚合词语及其特征  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我们经常见到像“真善美”、“说学
摘 要: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及对高校毕业生素质的不断要求,通过各种历史现象解读其背后所蕴藏的客观规律,即“反思决定未来”。几千年,“吾日三省吾身”成为儒生为学为师为人的基本准则。古人如此,现代教师更应该“吾日三省吾身”,自觉进行教学反思,争做反思型教师。  关键词: 历史观 教学反思 教学改革  一、历史中的反思  1.春秋时期,在诸侯争霸战争中,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并将越王勾践俘虏,以污辱
摘 要: 目前,《社会学概论》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从“教师角色塑造”和“丰富教学手段”两个层面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有显著支撑作用。  关键词: 《社会学概论》 教学效果 不足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学概论》课程是行政管理、社会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地阐述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从社会学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
摘 要: 学校管理是农村中学校长的重要工作,当前该项工作存在不足,应该采取弥补对策。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长综合素质、树立新的评估观念,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农村中学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农村中学校长 学校管理 办学理念 校园文化  1.引言  农村中学管理水平提高,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离不开校长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校人力、物力等各项资源的作用,
摘 要:近年,随着国内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国家政府部门制定了中长期的制造业发展规划,给未来的制造业制定了发展方向。助推制造业的高端发展,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制造行业净利润较薄,制造成本高的不良问题。在制造公司经营中,要加强对单位内部的各类资产管控,提高资产的运作效率,才能够有效地降低制造公司的经营成本,避免单位内部的资产流失。  关键词: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