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赋体作品教学对策刍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赋,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具有特殊的教学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赋的教学方法欠缺一种文体意识,往往以一种碎片式的方法讲解,削弱了赋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意义,因此,在赋文体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忽视赋这种文体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及运用赋体知识,充分认识赋体作品的文学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文学功底。
  关键词:赋体作品;高中语文;教学对策
  赋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在中国古典辞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赋体作品,是宋代以后以散文形式写成的文赋,最具代表性的是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及欧阳修的《秋声赋》。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把赋体作品作为一个重点来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其“以文为赋”的文体特点,而且赋作为一种代表汉字文化的文学载体,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中华古典汉字文化的优势与特色。
  一、 文赋的概念及其与辞赋的比较
  所谓文赋,是继汉大赋、六朝俳赋、唐律赋之后,在宋代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赋体,其内容以议论说理为主,形式以散文化行文为主。文赋始于祝尧《古赋辨体》论宋赋时:“宋之古赋往往以文为体。”及至宋代,赋又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即出现了明显的散文化特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散文化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押韵也比较自由。文赋发展到宋代时,文体特征更为成熟丰富,骈句散行,错落有致,比较通俗易懂,更容易理解和运用。其代表作品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这些赋体作品采取借景抒情的方式,结合描写、铺排、议论等方式,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文学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辞赋是中国文学独有的文学样式,作为赋体在最初阶段的类名。随着辞赋文学的发展,其体制也多有变化,形成了多种不同特征的赋体。明代徐师曾在他的《文体明辨》中把赋分为古赋、徘赋、律赋、文赋四类,这四类代表着不同朝代的文体风格,《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概括了辞赋在形体因素和取材倾向上的总体特征,“铺采摛文”是说辞赋在形式上注重铺陈与文采,“体物写志”是说辞赋在内容上侧重写物与述志。辞赋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往往晦涩难懂。如古赋追求堆砌辞藻、夸张繁缛,徘赋对偶工整、辞藻华丽,律赋追求限韵,在限定的格式中,带着很多限制,很少出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然而文赋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古赋、徘赋和律赋在文学创作方面的限制,具有以下特征:其一,解除了骈偶的拘束,不再一味讲求对仗的精工严密;其二,在行文中虽有偶句,但主要是散句居多,因此在句式上呈现出参差错落、富于变化的灵动之美;其三,文赋虽然也注重语辞的打磨,但不再像传统汉赋和六朝骈赋那般着意于语辞的精雕细镂、铺排藻饰,而更多体现出一种自然、流畅、清丽、浅近的散文之美,与前者之古奥华丽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知,宋代文赋更具有灵活性、抒情性和说理性等特征,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文赋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也是符合语言汉字的特点和教学意义的需求。
  二、 赋体作品教学现状及问题剖析
  从高中语文教材版本选入赋体作品的数量来看,人教版、鲁教版、粤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社版等高中语文教材都选入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然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除了选入以上两篇,还增加了欧阳修的《秋声赋》。2019年秋季出版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只选入了《阿房宫赋》和《赤壁赋》。不管是多版本的语文教材,还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对于赋文体作品的录入,相对于唐诗、宋词的数量,赋体作品选入的篇目数量较少。
  从赋体作品的文体特点来看,赋体语言中具有较多的繁难生字词,铺采摛文,篇幅较长。这些特点也会影响实际教学,部分教师缺乏一种文体意识,对赋这种文体的认识往往浅尝辄止或避而不谈,甚至忽视了对赋本文体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赋”体知识的掌握是表面的,所以学生对于赋作的认知程度和喜欢程度都还远远不够,从而导致赋文体知识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掌握。
  从文赋的教学方式来看,教学设计都是以“文”为中心进行,部分教师专注于对文本内容的释义,从而忽略了“文赋”作为一种文学文体的学习。即使教学过程中涉及“赋”的介绍,仅仅把赋当作一种修辞手法来学习,但是这种表层化和简单化的教学方式,对于“赋”的学习是边缘化的。在实际教学中,甚至把這两篇作品定位为普通的文言文,或者归类为“散文”范畴下的文言文来教学,从赋体作品的文章结构、文本内容及思想主旨讲解,却很少将作品的文体、语言与赋体文学的特征以及赋体文学的发展演变结合起来。从而缺少了对赋本文体的深入了解,单纯以内容为核心的课堂,缺乏一种文学体系的支撑,以一种零碎的、片面的方式将其归类,教学的侧重点没有真正落实这种文体的实践性上,这往往使得赋体文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特殊和困难。
  三、 赋体作品教学的方法策略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每一种文学文体的发展,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从极端到融合,从单一到丰富,呈现出我国文学文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文赋就兼具这种文学与审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对文体的学习和运用。
  注重文体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南宋学者倪思强调:“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响,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说明了文体的重要性和原则性,如果不考虑文章的文体,内容再丰富,感情再茂盛,都不能算一篇完整的文章。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旨趣,总是随着文章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赋体作品的文体意识就是整个作品的核心重点,文章的框架和语言风格都和文体相关。因此必须加强赋体作品的文体意识,不能以简单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来教学,应该重视对赋文体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加深学生对其认识、喜爱及运用,从而能写出真正的赋体作品。   挖掘文本内涵,突破教学模式。文本是我们解读文章的核心载体,也是我们能够深入挖掘文学价值的基础。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去分析,苏轼身上有着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四大皆空,这三种文化汇成一股力量,造就了苏轼旷达自然的品质。“桂棹兮蘭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一词,原意是比喻屈原高洁的志向,而放在《赤壁赋》中则表示苏轼借古人的意象,抒发自己的志向,含蓄地道出苏轼壮志难酬的伤感情怀。从美学角度去分析,《赤壁赋》具有音律美、节奏美、情感美、哲理美等审美特征。音韵讲究声韵和谐,对偶押韵,如“鹿、粟、穷、风”押韵别致,读起来朗朗上口;遣词造句上讲究炼词炼句,雕琢修饰体现华丽典雅之美,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如“徘徊”“横”“接”等词别有意味;语言结构上采取主客对答式,以客衬主。主客皆是作者本人的化身,通过记叙主客间虚拟的一问一答,将文章主题自然引出。《赤壁赋》作为宋代以后形成的文赋,这种文体由文学文化的不断发展而演变而来,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精髓。而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文体,教师应自觉拥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赋这种文体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赋的体系认识,深入对赋的研究和探索,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没有一尘不变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文本内容,寻觅教学中更科学、更生动、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策略。如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由讨论法、对比阅读法等指导学生赋作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赋文体语言特点,把握语言的节奏美和音律美,文赋具有骈散结合的特征,读起来朗朗上口,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举办朗读比赛等方式去体会赋的语言特色。拓展更多优质的赋作供给学生学习,仅仅一两篇作品对于一种文体的掌握是比较薄弱的,需要丰富课外赋体作品的吸取。课堂教学应该贯穿任务驱动法,预先设置关于赋文体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掌握文章语言特色、思想情感等问题,以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采取对比阅读,按照内容、主题、作者、时间、知识点等不同方式进行选文与拓展,从纵向和横向等不同的层面,建立起知识脉络,有条不紊,既尊重了教材,又丰富了教材。以赋为文学体裁,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阿房宫赋》及《秋声赋》进行对比阅读,实现多文本阅读方式,类似于群文阅读教学,体味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情感的作品特征,有助于从系统框架上,帮助学生丰富语文汉字文化和语文文体知识。
  一种文体的发展代表着文学在不断地进步和丰富,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美的阐释。高中阶段正式学生培养语感,积累文学素养的关键时期,为此,教师应该重视教学中的赋文体知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文赋韵散相间的语言形式、主客问答的结构方式以及富于变化的灵动之美。在一定程度上说,文赋在引领学生审美情感养成、提高鉴赏能力和增加文学色彩等方面,比其他辞赋更具特色。因此,我们需要采取较科学的教学策略,把赋体作品教学作为一个重点来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庆利.读赋通识[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4.
  [2]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刘涛.关于赋体文学教学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7(7):96-100.
  [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由教师、学生以及所在学校评价为主的现状,建立了新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家庭教育
摘要:课堂上问学生:“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当学生说不上来,我会笑着深究:“怎么想就怎么说。”学生踌躇了许久,不好意思地说:“我是蒙的”或“我是猜的”。蒙、猜可能是瞬间灵感的碰撞,或者是直觉的顿悟,有时也有它的逻辑推理成分。思考是从哪里开始的,思考的起点在哪里,也许就在蒙、猜、质疑的时候开始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敢蒙,敢猜,敢于质疑,创设一个让学生敢于思考的环境,让学生敢于思考,无障碍地思考,学生的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新辅助化疗(N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诊治的LABC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
低年级学生从识字开始步入了语文的系统化学习模式中,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地储备生字、生词量,逐渐将陌生文字转化为熟悉文字;这使得学生在文字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语文教师教学艺术表现。提升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在课堂中体现新理念教育要求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提问技巧,使问题的出现可以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够不断激发中学生的思维。本文主要分析新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如何实现艺术性。  关键词:新理念;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性分析  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来讲,其不仅需要教师具备
写作作为一种通过文字表达语文、思维的重要途径,其历来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小学作为习作水平发展的启蒙阶段,习作教学的好坏,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重大.
散文是相对于诗歌、喜剧、小说的一种文学体裁.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散文相对于小学生比较抽象,这样的文章一般在中高年级,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品悟文章的韵味,也是目前阅读教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对此,本文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进行探究,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学习存在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由于科目本身所带有的文学属性,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最终导致很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之后只能死记硬背知识无法完成知识理解与良好应用。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方法,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可以对相关人士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有效性  我们每个学科都有教研活
新颖而又特别的寒假作业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打下坚实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们年龄比较小,对语文的学习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尤其是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