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高档小轿车,用苹果手机,提新款皮包,时尚的装束,容光焕发,是富平现代职业农民的真实写照,正颠覆着人们以往对“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传统农民的认识。作为全国25个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富平县农广校紧抓机遇,先行先试,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机制新模式,成为陕西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精彩剪辑。
作为农业部确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省份,2011年以来,陕西省经过调研和试点,先后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作方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评试行办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完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等系统的政策设计后,各级按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大纲》要求,全面实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拉开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作的大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初步成果就是全省各级经培育实训、考核评价而认定的3835名职业农民,其中,高级职业农民84名。认定之前,培育是关键。作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动介入、积极参与,在组织全省体系实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有效地彰显了职能作用。
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体系办学是农广校最大的优势和特色,体系完整健全是衡量农广校办学水平、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陕西省农广校近几年把稳定体系机构、强化农广校职能作为体系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紧紧依托项目拉动农广校机构建设,2014年6所被合并的县校相继恢复了机构独立和财务账户独立,还有一些市、县农广校扩大职能任务,相继承担了农业信息管理和一村一品产业监管工作,其机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安排部署中,明确规定了承担教育培训任务的县级农广校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备工作正常开展必须的人员编制和完备的教学设施及场所等,陕西省农广校针对全省体系基础设施设备相对薄弱的实际,及时制定县级校标准化建设方案,启动了县级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并不断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保证此项工作有效推进。争取省农业厅出台县级校规范化建设标准,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资金中专列8万元的教学设施设备采购资金,严格督查各地落实,各项目实施县校按照要求增添教学设施设备,普遍改善了办学条件;争取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资金中专门安排600万元,用于12个县级校标准化建设。县级校积极改善基础条件,主动更新教育培训手段,适应项目实施工作要求,大力争取标准化建设资金的同时,各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把县级校标准化建设列入办事日程,不断扩充农广校办学场所,促使其尽早达到省级专项资金投入的基本要求。
组建培训师资队伍
对于任何一种培训而言,师资力量都是最重要的。陕西省农广校近几年来每年都系统地设计校长能力建设、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和培训师资知识更新等培训课题,多频次、长时间、封闭式地开展了农广校校长、管理人员及专兼职教师培训,各类人员年均参加省、市农广校组织的每期一周时间的全日制集中式理论培训3轮次,逐步达到开阔管理决策视野、提升管理能力水平、更新专业技能知识的队伍建设目标。同时,他们坚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和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锻炼队伍。2013年,全省共有34个培训机构承担了职业农民塑造工程项目试点工作任务,其中市、县农广校32个,达到全省项目实施机构总数的94%。2014年参与整省推进实施工作的农广校83个,占培训机构的96%。2014年年初,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省农广校,全面承担项目的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省农广校指导市、县依托农广校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办公室。体系广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参与项目协调管理工作,促使校长队伍、管理人员队伍和培训师资队伍都得到了有益的锻炼。陕西省农广校经过多次专题研究,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并采取调查摸底、择优遴选、逐级审核、登记管理、轮训提高等措施,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其中专职理论教师860人、专职实习指导教师314人、专职双师型教师934人,兼职理论教师758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441人、兼职双师型教师599人。
当好参谋助手
在职业农民培育中政府主导,培训机构是主体。作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陕西省农广校在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还积极承担了培育项目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任务,成为行政主管部门的强大参谋与有力助手。
一是积极参与调研试点。省农广校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调研方案,组织各级职业农民培育管理部门和培训任务实施机构,重点开展职业农民现状研究、政策环境研究、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机制研究、路径模式研究,不断地探索适应陕西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路子。并组织体系开展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探索方法与路径,为整省推进种好了试验田。
二是主动介入项目设计。抽调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力配合行政主管部门的项目论证设计工作。从组织座谈会、论证会起草规范性文件、统计分析相关调查数据、验证有关理论设定等基础性工作做起,主动介入职业农民塑造工程谋划及项目任务规模等设定工作的全过程,在积极发挥办事机构作用,当好助手的同时,对项目实施工作的认识与理解上了新台阶。
三是实施认定管理。按照《陕西省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认定实施细则》,明确了资格申请、资格初审、资格复审、考核认定、资格确认、网上公示、颁发证书等7大认定环节。并统一全省高、中、初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书样书,做好高级职业农民认定的同时,指导市县级开展认定工作。
四是落实监管任务。积极运行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机制,设立调研督导、信息宣传、综合协调和教育培训4个小组,做好职业农民培育日常工作。指导全省12个市区、107个县区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人员,健全机制。采取重点工作督办与重大问题协商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确保任务落实到人。落实领导定向包抓、管理人员蹲点包抓、科技人员上门包抓制度,逐级落实了工作责任。
作为农业部确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省份,2011年以来,陕西省经过调研和试点,先后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作方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评试行办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完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等系统的政策设计后,各级按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大纲》要求,全面实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拉开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作的大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初步成果就是全省各级经培育实训、考核评价而认定的3835名职业农民,其中,高级职业农民84名。认定之前,培育是关键。作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动介入、积极参与,在组织全省体系实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有效地彰显了职能作用。
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体系办学是农广校最大的优势和特色,体系完整健全是衡量农广校办学水平、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陕西省农广校近几年把稳定体系机构、强化农广校职能作为体系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紧紧依托项目拉动农广校机构建设,2014年6所被合并的县校相继恢复了机构独立和财务账户独立,还有一些市、县农广校扩大职能任务,相继承担了农业信息管理和一村一品产业监管工作,其机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安排部署中,明确规定了承担教育培训任务的县级农广校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备工作正常开展必须的人员编制和完备的教学设施及场所等,陕西省农广校针对全省体系基础设施设备相对薄弱的实际,及时制定县级校标准化建设方案,启动了县级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并不断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保证此项工作有效推进。争取省农业厅出台县级校规范化建设标准,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资金中专列8万元的教学设施设备采购资金,严格督查各地落实,各项目实施县校按照要求增添教学设施设备,普遍改善了办学条件;争取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资金中专门安排600万元,用于12个县级校标准化建设。县级校积极改善基础条件,主动更新教育培训手段,适应项目实施工作要求,大力争取标准化建设资金的同时,各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把县级校标准化建设列入办事日程,不断扩充农广校办学场所,促使其尽早达到省级专项资金投入的基本要求。
组建培训师资队伍
对于任何一种培训而言,师资力量都是最重要的。陕西省农广校近几年来每年都系统地设计校长能力建设、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和培训师资知识更新等培训课题,多频次、长时间、封闭式地开展了农广校校长、管理人员及专兼职教师培训,各类人员年均参加省、市农广校组织的每期一周时间的全日制集中式理论培训3轮次,逐步达到开阔管理决策视野、提升管理能力水平、更新专业技能知识的队伍建设目标。同时,他们坚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和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锻炼队伍。2013年,全省共有34个培训机构承担了职业农民塑造工程项目试点工作任务,其中市、县农广校32个,达到全省项目实施机构总数的94%。2014年参与整省推进实施工作的农广校83个,占培训机构的96%。2014年年初,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省农广校,全面承担项目的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省农广校指导市、县依托农广校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办公室。体系广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参与项目协调管理工作,促使校长队伍、管理人员队伍和培训师资队伍都得到了有益的锻炼。陕西省农广校经过多次专题研究,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并采取调查摸底、择优遴选、逐级审核、登记管理、轮训提高等措施,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其中专职理论教师860人、专职实习指导教师314人、专职双师型教师934人,兼职理论教师758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441人、兼职双师型教师599人。
当好参谋助手
在职业农民培育中政府主导,培训机构是主体。作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陕西省农广校在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还积极承担了培育项目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任务,成为行政主管部门的强大参谋与有力助手。
一是积极参与调研试点。省农广校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调研方案,组织各级职业农民培育管理部门和培训任务实施机构,重点开展职业农民现状研究、政策环境研究、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机制研究、路径模式研究,不断地探索适应陕西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路子。并组织体系开展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探索方法与路径,为整省推进种好了试验田。
二是主动介入项目设计。抽调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力配合行政主管部门的项目论证设计工作。从组织座谈会、论证会起草规范性文件、统计分析相关调查数据、验证有关理论设定等基础性工作做起,主动介入职业农民塑造工程谋划及项目任务规模等设定工作的全过程,在积极发挥办事机构作用,当好助手的同时,对项目实施工作的认识与理解上了新台阶。
三是实施认定管理。按照《陕西省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认定实施细则》,明确了资格申请、资格初审、资格复审、考核认定、资格确认、网上公示、颁发证书等7大认定环节。并统一全省高、中、初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书样书,做好高级职业农民认定的同时,指导市县级开展认定工作。
四是落实监管任务。积极运行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机制,设立调研督导、信息宣传、综合协调和教育培训4个小组,做好职业农民培育日常工作。指导全省12个市区、107个县区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人员,健全机制。采取重点工作督办与重大问题协商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确保任务落实到人。落实领导定向包抓、管理人员蹲点包抓、科技人员上门包抓制度,逐级落实了工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