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的践行者

来源 :农产品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japa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方水稻产区,我们的机具不但能稻茬种麦,而且能麦茬种稻。原来种水稻是犁、耙、放水、育秧、插秧,我们则水稻旱作,直接播种,出苗后再放水,收了稻子种小麦,收了小麦种稻子,收了稻子不想种小麦,也可以种油菜、小白菜等其他品种,而且能间作套种。”在鑫乐机械设备公司的办公室里,董事长许淑玲正在介绍该公司研发的“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在南方水稻产区推广情况,采访不时被电话打断,“抱歉,现在是播种季电话多,都是谈业务的。我们最早研发这款机具,主要是针对北方小麦产区,最早推广引用,就是在咱们洛阳市周边的几个县”,许淑玲挂断电话,喝了口水,继续说道。
  “整块地没有小穗,都是大麦穗”
  9月深秋,古城洛阳,秋雨霏霏。在洛阳市孟津县为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应涛家的地块上,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悬挂着一台洛阳鑫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正在收完玉米的田块上播着小麦,只见作业机手熟练地调试好机器,装好肥料和种子,播种机随着拖拉机突突突一走,种子和化肥就被同时施进地下。
  陈应涛做过多年农机手,除了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服务,他还流转了1000亩地,用来种玉米和小麦,近几年来一直采用鑫乐播种机进行免耕沟播。“这播种机不光能收了玉米种小麦,还能收了小麦种玉米,谷子、花生、芝麻也行,联合收割机收获后,在地面鋪满大量的秸秆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免耕播种小麦。像这种成片连块的地。一天能播种100亩,跟原来的旋耕比起来,省时、省力、省钱,原来一亩地犁播要130多块钱,现在只要50多块钱,能省80块钱。”
  陈应涛不但是鑫乐播种机的老用户,也是许淑玲的老朋友。许淑玲说,小麦免耕机械沟播技术,通过改变播种方式,调整田间布局,并利用配套播种机械,实现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这得益于鑫乐播种机配备的“圆盘锯齿开沟刀”和双腔双管排种器的巧妙配合。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圆盘锯齿开沟刀,转动起来,把地面上的秸秆再次粉碎,通过开沟起垄,把耕作区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垄面,也就是秸秆覆盖带,另一部分就是没有秸秆覆盖的苗床。“种子在两边的净土上,把秸秆分离在背垄上。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吊脚苗和缺苗断垄的发生”。许淑玲指着地里的播种机介绍说,“这个双腔双管排种器,在沟内净土上双行播种,亩播种量与常规播种量一致。由于田间布局调整了,增加了通风透光,再加上侧位深层集中施肥,两行苗带共享一行肥料带,避免了追肥效果差,利用率低,浪费多的缺点,原来一亩地得用三袋肥料,现在一袋就够了。秸秆覆盖带能形成很好的有机肥,真正实现全还田。”
  秸秆覆盖带的隔离加大了其两侧的苗带间距,两行苗间不争水肥,能够均等享用肥料、空气、阳光,整体上形成了类似边行优势的环境。洛阳市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周应军介绍,“沟播小麦通风透光好,蓄水保墒好,整块地没有小穗,都是大麦穗。” 而据近几年陈应涛和其他农户们的小麦实际测产,亩均增产13%左右,化肥利用率提高30%左右,节水25%左右。
  经过多地的示范应用,鑫乐免耕播种机也从洛阳周边各县开始,迅速向国内各省推广开来,目前,销售已覆盖十几个省区市。
  “圆耕刀是核心技术”
  鑫乐的免耕播种机,取代铧式犁翻耕,免耕播种,动土面积少,有效保留了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2006年,我国保护性耕作首席专家高焕文来鑫乐公司试验基地考察时,对该机具予以充分肯定,“全还田免耕播种机是一款农机、农艺最佳结合与应用的机具,是符合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的机具,可在全国大力推广。”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它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要求农业机械由单纯承担生产任务向承担生产和环保任务转变,被誉为农业耕作技术的一次“革命”。
  许淑玲在研发免耕播种机之初,就按照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对市场上的免耕播种机进行了全方位调研,“传统的免耕播种机主要采用旋耕法,弯刀搅拌土壤,上面加个播种机,种子落到土里,容易产生吊脚苗,影响产量。只能靠加大播种量,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主要是不能解决通过性,出现壅堵,只能人工清理。” 许淑玲说。
  针对这些缺点,研发团队逐一分析原因,研究解决方案:为了找到小麦播种苗带的合适宽度,对开沟刀的夹角一度一度地调试,苗带距离由10厘米增加到13厘米、15厘米、16厘米,最终确定了最佳宽度;为了解决秸秆的缠绕问题,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最终研发出了带有铡草功能的防缠绕“圆盘锯齿开沟刀”,“这个也叫圆耕刀,一个圆盘上有六把刀,交叉排列,一个外翻,一个内翻,能够在玉米秸秆直立时直接铡切粉碎。这是我们的关键技术,也是核心技术。”
  研发过程中,机具要不断下田试验,许淑玲专门租了60亩地作为试验田,经过两年多的反复改进,2004年,第一台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终于研发成功,并获得了8项国家使用新型专利。
  “方寸见世界,只有每一个零件,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位,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别看我们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坚持自主研发,也算是研发型企业,”许淑玲语气中带着自豪,“由于这款机具较好解决了通过性问题,可以前面开沟、切分,把秸秆粉碎,中间播种施肥。这样播种的小麦通风透光好,节约肥量,增加产量,还能一次性完成多道工序,节省种地成本。节省成本就是增加利润啊。”
  第一代免耕播种机研发成功后,许淑玲和研发团队坚持 “一边研发,一边推广,一边改进”的理念,研发出一代又一代的“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在以种麦子为主的播种机基础上,通过更换排种器,就能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土壤、不同农艺、不同农作物的一次性免耕施肥播种的需要。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伟大的”   绵绵秋雨中,沿着白马寺门前的G310国道,向西大约一公里,马路左侧,在巨大的法国梧桐掩映之下,坐落着一家占地面积不大的工厂,工厂的门楼看上去十分朴素,门楼上七个金色大字“洛阳市鑫乐公司”映入眼帘。许淑玲的农机“事业”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1994年,许淑玲和丈夫抓住浮雕门紧俏的商机,用在洛阳关林市场经营布匹生意积攒下来的3万块钱,在白马寺镇创办了一家机械设备厂,这就是鑫乐公司的前身。“当时主要生产浮雕门,赚了些钱,干了几年后,浮雕门就被淘汰了。”许淑玲介绍说, 之后抓住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机会,转型生产饲料粉碎机、铡草机、饲料机等产品,赢得了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省区的大片市场。但好景不长,这个行业的景气引来了盲目跟风,很多小厂一拥而上“街道两边以下冒出几十家工厂”,更有甚者,以次充好低价欺骗用户。许淑玲的企业却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不但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也为日后积累了发展经验。
  许淑玲进入保护性耕作农机具领域,不但有现实选择,也与她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更是一种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怀”。
  1959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就在这一年,许淑玲出生在洛阳市白马寺镇枣园村的一个农户家庭, 1977年,高中畢业后到村里的炭黑厂化验室工作,1989年,炭黑厂由村办企业改为私人承包,许淑玲和丈夫选择了离开,去洛阳关林批发市场经营布匹生意。在这十多年的时间了,许淑玲可谓亲身经历了中国农业发展变化,“80年代末就有了小麦收割机,但大部分老百姓都不接受,宁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手工割麦。我是村里第一个使用收割机的割麦人。我认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伟大的。”许淑玲满怀深情地回忆说。
  1999年前后,许淑玲四处考察,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在一次学习培训时,结识了国内知名的保护性耕作研究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洪文,李洪文提出的“保护性耕作很好,但是没有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机具,就是一句空话”等论断,给许淑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研发生产处最能适应符合保护性耕作的机具。
  一个小型的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去搞农机研发,困难可想而知。在最困难的时候,洛阳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找到鑫乐公司,想合作开发一款新型免耕播种机,双方一拍即合,立即组建了研发团队,许淑玲在经历多次角色转换后再次进入免耕播种机这个全新领域。“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许淑玲笑着说道。
  “点能带面,卖出一台机器就成功了”
  农机人不易,女农机人更难。许淑玲在洛阳农机圈内有个“老耐”的绰号,老耐是洛阳方言,大意为意志坚强,百折不挠。农机研发推广周期都比较长,能在免耕播种这个农机细分领域坚持多年确实不容易。
  第一代免耕播种机研发成功后,许淑玲先说服身边的亲友试用,如果效果好就帮着做宣传,如果效果不好影响收成,就包赔损失。这样逐渐打开了周边市场。
  说起推广,许淑玲感慨良多,“虽然机具很占优势,国家的有关政策也很配套,但老百姓的工作不是那么好做,接受起来有一个过程,就是磨破嘴皮子,他们也是看看别人种的效果怎么样再说。先是要让当地农户接受这个机具,这需要时间,接受机具进行耕作后,还需要时间,在每一个地方成功推广机器,至少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许淑玲坚持认为,方寸之间见世界,点能带面,卖出一台机器就成功了,我们这机器质量过硬,只要当地农民用了,就离不开”。
  鑫乐免耕播种机上市后,不断遭遇“山寨”问题。山东一家大型机械企业,看到鑫乐免耕播种机质量和播种效果都很好,就暗中进行了仿制销售。鑫乐公司知晓后,在通过当地经销商沟通无效的情况下,起诉了这家企业,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现在判决下来的,对方赔偿我们15万,停止侵权生产销售,已销售的要依法收回。”许淑玲说,“原先做小型机器的时候,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研发出来的机器,谁都可以仿造。现在基本上做到了,研发一个,保护一个,30多项专利就是这么来的。”
  “好的产品质量就是最好的售后服务,没有过硬的产品,就不要谈占领市场,让每一位用户都能节本增产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为了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许淑玲决定在公司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寻求合作伙伴,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不能把专利都锁在柜子里,应该让它发挥更大作用”。目前,鑫乐免耕播种机的水稻旱作免育秧插秧播种在柬埔寨示范取得成功,公司已经接到柬埔寨方面的项目订单,“我们也要响应‘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去占领国外水稻产区的农机市场。”
  走出许淑玲办公室,天已放晴,工厂院里的银杏树下,一排排刚下线的免耕播种机排列得整整齐齐,这些银杏树都是20多年前建厂时所植,如今,已白果满枝。
其他文献
2019年,貴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在不破坏水体的情况下,将荒滩进行平整,试种沙滩西瓜,并于近日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瓜农们正在抓紧采收,让其“抢鲜”供应市场。
期刊
素有“金埔头”美誉的埔头村,是五里街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埔头村立足原有生态资源、人文历史和农业产业优势,致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全力建设美丽、富足、宜居的“产业带动型”美丽乡村。  埔头村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子,是五里街镇整体发展的一个缩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城西北的五里街镇,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以农业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五里街镇农业综合开发硕果累累。  2018年,
期刊
6月上旬,正是齐鲁大地大蒜收获季节。今年,有“山东南菜园”美誉的山东兰陵县又迎来新客户——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与神山镇九叶草种植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将苍山大蒜确定为他们即将推出的高端糖蒜的原材料。“为了这款原材料,我们跑遍了全国蒜区,苍山大蒜质量最让人放心,品质最有保障。”北京六必居采购负责人说。  据了解,兰陵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在110万亩以上,年产量450多万吨,农民收入60%来自于蔬菜产业
期刊
“这是极致的休闲娱乐,真是不虚此行。”四月底,四川省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泸定县第九届红樱桃节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杵坭乡开幕,活动吸引数千名游客到此游玩,来自四川乐山的游客张琴琳表示,此次来泸定过樱桃节,真正感受到了乡村旅游的乐趣。  2018年以来,甘孜州确定重点打造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村282个,推动流域内乡村实现产业兴旺,推动群众摆脱“累没钱”的苦日子,过
期刊
于康震:每逢年关,肉蛋奶、鱼果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就会成为老百姓关心关注的事情。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要保障“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  2019年,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总体充足、运行基本平稳,部分“菜籃子”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和不当禁限养等因素影响,生猪产能下滑导致猪肉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涨,带动牛羊肉
期刊
在如皋,肠衣城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肠衣加工集散地、国内同行业的风向标,肠衣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量和出口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0%;  在邳州,全力打造“一头蒜的保健”,黑大蒜、大蒜素、大蒜油、大蒜胶囊等40多个品种畅销国内外,出口额占全国的12.7%,位居全国第二;  在兴化,脱水蔬菜出口额达1.2亿美元,占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8.9%,兴化蔬菜包在日本和韩国市场的比例分别占到60%和80%;  
期刊
近年来,河北省武邑县在脱贫攻坚中积极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发展无公害山楂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該县已发展山楂种植3000余亩,带动10余个村600余户种植户致富增收。
期刊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2017年种植面积8696万亩,产量9682万吨,占世界总量的近三分之一。马铃薯耐干旱、耐瘠薄、抗灾能力强、稳产高产,是三北、西南等老少边穷地区的主栽农作物,种植区域与连片特困区高度重合,15个主产省区有6000多万薯农。马铃薯产业被列入国家“粮食安全”“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和“兴边富农”发展战略的重点扶持产业。  起步晚又遭遇进口冲击,产业发展艰难  我国马铃薯加工业
期刊
“我们的公司虽然注册时间不长,但我们长期致力于生态农业、环保领域的技术开发和项目推广。组织的專家学者历经多年潜心研究,独创了生物表面活性剂低成本合成技术,并以此为载体,结合微生物、中医药等功能,自主研发成功了成套土壤修复改良高新技术,并且率先实现了全链条。”谷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静告诉笔者。  土壤修复改良高新技术  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土壤进行生物修复改良,是近年来形成的一项土壤高效修复改
期刊
截至目前,大连市共有“大连大樱桃”“大连苹果”“庄河蓝莓”等15个种植业农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另外还有水产、畜牧以及其他农副产品地理标志43个,全市地标产品总数达到58个;全市有效期内的省市名牌农产品共有86个,位居辽宁省第一;光明山镇草莓、东马屯村苹果等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3个,星台镇棚桃等辽宁特产之乡24个。大连市大樱桃产值已经突破70亿元,同时通过节庆活动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