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探索:老齡化社會下,產業培育新思考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的趨勢,澳門亦是如此,它不僅意味著勞動力的老去、養老金受到影響,更意味著經濟轉型以及社會環境變革的需求。但老齡化並非一個負面的名詞,大家不應該視為洪水猛獸。我們可以視之為全澳居民要面對的一種挑戰,通過恰當的政策組合,動員家庭、政府、社會和企業的提高認識,共同參與,配合特區政府的長者政策,積極迎接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我相信澳門社會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好這一挑戰。
  社團助力,細化長者服務
  目前,本澳透過與民間機構和公共部門的共同合作,為長者提供了非常細化的社區支援及院舍照顧等服務。以街坊總會為例,自成立1983年成立到現在,核心工作之一開展長者服務,並且結合三十多年來的實踐和調研,配合社會的需求,不斷發展新的服務。直到現在,街坊總會已經發展了十多家頤康中心以及兩間日間老人服務中心,因應社區內長者的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日間護理、家援服務等,甚至細化到為長者家庭送餐、做護理等。
  由於長者人口本身有不同的需求,我們亦根據不同狀況的長者提供不同的服務,比如頤康中心面對的長者健康狀況比較好;而日間護理中心和家援服務,主要是提供那些身體機能更弱一點的長者。此外還針對獨居長者提供服務,這項工作亦可追溯到20多年前。在90年代,我們通過調研瞭解到很大部分獨居長者其實很需要精神慰藉的,因為通常很長時間沒有親友探望,哪怕他是有子女的“假獨居”長者,但由於年輕一代需要在外拼命工作掙錢,這些父母長者很少得到子女的陪伴。於是在1993年完成調研之後,1994年就馬上啟動獨居長者支援服務。每個月以社區服務的模式,結合全澳各社團及社區服務網絡,關懷在各區生活的獨居長者。這個工作已經開展20多年了,至今已經支持了超過4千名長者。
  同時,為了全面回應本澳獨居長者、年邁夫婦,以及其他有需要人士在各項生活之需要,街坊總會於2009年起成立了澳門“平安通”呼援服務中心,透過固網電話方式,以穩健的服務平臺提供家居使用的“平安通”服務。經過十年來的持續發展,已成為長者服務中不可取替的服務之一;並於2018年12月起開展戶外“平安通”服務,讓服務範圍進一步擴展至戶外的支援,更能回應使用者的需求。
  2019年我們透過問卷調查進一步瞭解到有些長者在家裏經常遇到一些問題,比如上廁所很容易摔倒,為此在社工局的支持下,開展了一項“長者家居安全評估及設備資助計劃”。目的是透過家居安全評估及指導,提高長者和家屬對家居安全的意識,透過加添安全設備,預防及減低長者在家居浴室跌倒的風險。由安全評估員到戶,為有需要的長者進行家居安全評估,當發現浴室環境有阻礙物、地滑、室內光線不足等容易令長者跌倒的風險,則免費提供一些安全設備,包括有防滑地墊、沐浴椅、亦會加裝扶手、更換燈泡或光管及電插座,藉以改善浴室的環境安全,讓長者有更安全的家居環境。
  關顧長者內心,滿足多元需求
  對於長者除了外在的支援服務外,他們內心的訴求亦非常值得重視。過去,我們透過調查發現高達50%的獨居長者都很想跟親友們說“死”的話題,比如他想要什麼樣的墓地、什麼風格的靈堂,甚至有關遺產的安排等等,這類話題卻很難被年輕人所接受。以致很多長者直至最後都感到無奈和遺憾。因應這一訴求,我們開展了“樂在晚霞”獨居長者善終服務計劃,希望能讓長者及其家人積極面對“死亡”,提早做好殯葬規劃,透過一系列活動向長者提供生命及死亡教育,令他們更瞭解殮葬、殯儀、“平安紙”及遺產處理等事宜,鼓勵她們積極面對人生,提早做好正面的準備。
  隨著社會的發展,長者服務亦不斷創新以適應長者的需求,服務工作變得越來越精細化、多樣化。近年我們瞭解到澳門此前還沒有一所“一站式”的輔具中心,不管是長者還是一些殘障人士,對於輔具的認知和使用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甚至他們的家人,對於輔具的選購都是比較盲目的。比如拐杖和輪椅,都有很多不同的設計和功能,有大有小,有室內外使用之分。很多長者家人在醫療器具中心為長者購買輔具的時候,未能結合長者的具體需求,到頭來所選用的輔具未必適合長者實際使用,甚至有些個案因為不當使用而帶來傷害。因此,在社工局和有關企業的支持下,去年11月街坊總會開辦了全澳首間輔具資源中心在各地引入多項不同類型的輔具供展示和教育,並設有四個主要服務:輔具宣傳及教育服務、輔具諮詢及評估服務、輔具展示及體驗服務、輔具租借服務。期望透過服務,提升有需要人士及其照顧者的生活質素,協助連結輔具資源;提供專業的輔具諮詢及評估,強化輔具資源的使用;並提升本澳市民對輔具及相關資源的認識。
  “老有所為”“老有所學”,
  構築長者舞臺
  街坊總會還透過頤康中心發掘及建立長者導師隊伍,讓長者擔任健康資訊、社交舞、話劇、書法、詩歌、編織、手工藝及中式糕點等興趣班的長者導師,讓長者提升其成功感之餘亦可回饋社會。2007年,街坊總會還設立了1所長者書院,頤駿中心長者書苑於成立,服務宗旨是實踐終身教育的理念,讓長者有機會重返校園,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豐富和更新知識,肯定自我價值,更積極地融入現代社會。中心針對長者的實際需要,開設多個範疇的學科,包括電腦、語言、藝術、健康教育等課程,推動“老有所為”、“老有所學”。事實上,這些課程通常都是期期爆滿,從中可看出隨著老齡化到來,長者服務需求越來越大,幾乎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在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之下,仍有待細分出不同的中心來滿足社會需求,推行更加細化的服務。
  推動長者“老有所為”還有一種探索就是長者再就業。數年來,新加坡、日本、臺灣、香港等國家或地區都積極探索長者再就業,為解決人口老齡化打下穩固的基礎。我們在數年前做過長者再就業的問卷調查,當時有一千多長者參與,瞭解他們的需求,其實都有相當一部分長者對於某些工種還是挺感興趣的。我們認為,如果通過相應的培訓,讓有需求的長者可以繼續學習,繼而投入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緊張,避免更多工作外流,同時這些長者亦非常樂意繼續發揮餘熱。當然,推行長者再就業還有許多工作要完善,包括長者人力資源的評估以及人才資源中心的建立。   勞工局每年都會收到數以百計的求職申請,而且澳門仍然有一些沒有物業,生活比較困難的長者,他們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有比較強烈的再就業意願。從政府的角度,未來能不能構建長者人才資源庫這樣的系統呢?細化長者就業的需求,透過系統登記那些有能力、想就業的長者,而用人單位亦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快速匹配到對應的求職者。比如一位做了三十多年老師退休的長者,本身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那麼將來如果在長者書院或者長者服務中心推動教育培訓的時候,就可以快速匹配到教師資源。長者退休後彈性就業是老齡化社會的需求,鼓勵長者積極就業,推動“老有所為”,不僅滿足了勞動力市場,還讓長者增加經濟收入而且使他們瞭解社會,不至於與社會脫節。
  拓展樂齡科技,培育特色產業
  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對長者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亦蘊含一些機遇,比如不管是當下還是未來,其實一些長者服務的支援產品缺口和需求都比較大。其實我們都很希望多一些社會企業專注到這一領域,甚至可以成為澳門自己的老齡產業,比如輔具,也可以透過研發、設計,推出本土的品牌,形成一定規模的輔具市場。除了輔具,還有樂齡科技應用,現時政府也很支持,但目前澳門大部分都需要去內地、臺灣、日本等地區或國家購買。其實澳門可以透過政府的支持和社會企業的參與,從而形成自己的產業鏈,未必完全需要自己生產,但可以結合本土的需求去開展研發。
  樂齡科技有很廣闊的應用面,未來老年市場科技融入的幾個主要方面有健康智能管理、個人智能溝通、生活智能服務,比如一些長者陪伴智能機器人,可以很好照顧到長者的情緒,改變他的行為,以及一些娃娃、互動電子遊戲,這些產品其實已經進入一些長者的生活裏,但都是由其他地方引入的。澳門在長者科技應用領域從研發到生產都還是空白,以至於我們的社會服務團體希望和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但合作並不是那麼順利。比如我們想要開發一個APP,方便居民隨時找到他所需要的輔具,在合作的時候就出現對方不了解我們的需求,我們不懂對方的技術方案,這種跨界合作效率非常低。所以我們很期待政府可以推動一些科技公司,專注於長者科技應用領域,共同探索一下長者科技應用的產品及產業化發展。尤其現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可以立足澳門需求,自主研發,並且在珠海、中山、佛山等城市建立生產線。不管是滿足人口老齡化社會需求,還是履行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老齡產業”都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方向。
  在日本,人們很早就開發了很多智能洋娃娃以陪伴長者說話,緩解長者的孤獨感,調節他們的額情緒,非常切合長者的需求。但這些洋娃娃又不能直接引入到港澳地區,日本設計的智能娃娃原本是說日文的,大部分長者根本無法互動,而且這些洋娃娃的衣服也不是本土化的風格。為此,我們參觀了香港一些福利會,事實上他們有一條線專門支持老年科技的發展,特別將這種類型的智能娃娃進行本土化設計,比如以廣東話來互動,很好地解決了長者的需求。澳門在這部分也可以嘗試,探索一些創新的模式,未必會很賺錢,但如果能更精準拿捏長者的需求,哪怕在開展上門送飯、量血壓等服務的時候,都可以借助這些科技讓長者更舒心接受服務,讓他們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這些年來,澳門立足於本土發展,不斷完善長者生活保障制度,改進長者服務模式,通過合理配置資源提高長者的生活品質,發動個人、家庭、社會力量以實現「家庭照顧,原居安老;積極參與,躍動耆年」的發展目標,為澳門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清楚看到澳門人口老化持續,老化指數連年上升,社會養老服務需求越來越大,同時澳門土地空間狹小,城市規劃跟不上社會發展的節奏,對長者居住、交通出行等造成較大阻礙,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檢視和改進。這些問題甚至細緻到我們的行人道夠不夠寬?斜波小巷能不能讓輪椅順利通過?如何營造更適合長者生活的社區環境?以及如何重塑社會對人口老齡化的認知?面對人口老齡化,需要大家一起共同營造積極老齡化社會環境,增進長者群體生活福祉。
其他文献
心理解封心藥醫   從去年全球逼切同心抗疫開始,至今各處逐步出現“解封”的浪潮為止(例如計劃本地復關和恢復港澳兩地來往,以及在西班牙的兒童獲周末戶外1小時活動等規限),都可見市民早已對解封一事心神嚮往。不過,市民在居家抗疫鬱結在心中的大堆疑惑,同樣是需要得到心理上的疏導和解封,才能夠還天下身心健康和真相之大白。  環保、保育和疫情的三角關係   因應各國忙於抗疫工作,雖然還未有正式數據統計,但可想
期刊
前 言  6月25日,由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派特·圖美(Pat Toomey)和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霍倫(Chris van Hollen)聯合提出的,建議制裁支持中國限制香港自治的“人”或“公司”的《香港自治法案》(Hong Kong Autonomy Act),在沒有任何反對票下,無異議地通過。  與此同時,中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0次會議6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舉行。一般來說,2個月才
期刊
因應疫情發展,特區政府為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發展,先後推出穩經濟保就業措施,以及 100億抗疫基金,有關措施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政府進一步幫扶自由職業者、企業、僱員,增強社會對經濟恢復的信心,亦體現政府急民所急,以民為主的施政理念。   然而疫情變化迅速,特別全球疫情至今未能明朗,北京最近又出現一些疫情,令人擔憂,等等情況都為社會恢復帶來不穩定因素,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月至4月本地失業率為2
期刊
6月30日是不平凡的日子,註定載入史冊。在香港回歸23周年前夕,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於當日上午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予以公佈,自公佈之日起施行。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制定的。   這部法律共6
期刊
新屆政府上任以來,重視加大公共資產監督工作,年初成立了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社會普遍關注特區政府優化及完善對公共資本企業的監管,強化問責機制,增加運作透明度。近期,民航局官網公佈將氹仔客運碼頭部分設施改建澳門國際機場輔助候機樓計劃。初階段將分流至少4間航空公司作日常運營,配備12至16個值機櫃臺及4個登機口,面積相當於氹仔客運碼頭候船區面積的四分之一,每年可接待150萬至200萬航空旅客。引起坊
期刊
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已為許多國家所驗證的普遍規律。澳門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之一,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比例已達14.6%。進入老齡化社會,隨之而來的是龐大的長者多方面需求、社會保障負擔加大、勞動力減少以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不管社會對“老齡化”的概念和現實持何種態度,終究都要清晰地看到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會影響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需要全社會
期刊
這種公共資產的轉移做法合理合法嗎?當中會產生哪些問題?有哪些顯見的問題要解決?需否透明化?   澳門民航政策研究學會唐繼宗理事長:我認為,不能用資產轉移的說法形容這個安排,實現氹仔碼頭和機場設施公共空間共享,是所涉基建設施空間使用權的重新規劃,加上地理位置毗連,為打造海空聯運創造有利條件。   一方面,我們看到,疫情影響下,全球民航需求大減,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不斷推進,澳門進一步融入灣區市
期刊
新一屆特區政府2020年度政府施政報告中,特首賀一誠將公共行政改革列為首要工作,提出“推進行政改革,提升治理水平”,按照“先立後破”策略,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工作,包括:加強公共行政改革頂層設計、優化部門架構設置、整合部門、強化和改善跨部門合作機制、理順公共行政授權體制、完善公職招聘制度、重組行政部門等等,令人振奮。  公共行政所存在的問題及困局不僅僅上述而已,回歸後,本澳公共行政改革持續進行了差不多
期刊
2020年,新冠病毒襲擊全球,造成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經濟不確定性,令風險資金轉向更加安全的避險資產,現貨黃金創下十年最佳表現,金價累計上漲逾370美元,漲幅約25%。疫情全球持續肆虐,世界經濟深陷衰退泥潭,全球政府已紛紛推出大量貨幣刺激措施以支持經濟,目前各國央行並沒表示在今年加息,貨幣刺激措施雖可提振經濟,但也會引發通脹上升;另外,美國與全球緊張的貿易關係,與伊朗地緣政治分歧,以
期刊
氹仔碼頭一成設施及空間撥給機場,能為碼頭分擔哪些問題?對碼頭的運營帶來正面的影響?還是微不足道?對機場未來發展有何意義?   澳門民航政策研究學會唐繼宗理事長:氹仔碼頭由最初規劃到落成啟用,歷時十年,落成後卻出現部份設施閒置,造成公帑浪費。隨著未來跨境陸上交通運輸的進一步完善,若僅依賴海上客運需求,氹仔碼頭的發展前景將遇較大風險。民航業所提供是生產性服務,儘管全球旅遊業恢復不會很快出現,不過,隨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