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关键工艺对JC4.8tex成纱质量的影响

来源 :棉纺织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粗纱捻度和细纱摇架压力对JC 4.8 tex成纱质量的影响。通过对细纱机牵伸装置进行改造,采用四胶圈双区牵伸,对比不同细纱摇架压力下改变粗纱捻度时的质量指标,并结合生产实践,优化纺纱工艺。结果表明:粗纱捻度对成纱条干CV有明显影响,且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粗纱捻度有利于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成纱断裂强度受粗纱捻度和摇架压力的影响不明显,但是较高的粗纱捻度还是能够微量地提高成纱断裂强力;提高粗纱捻度可以减少成纱毛羽。认为:JC 4.8 tex纱较优工艺配置为粗纱捻度5.5捻/10 cm,细纱双锭摇架压力190
其他文献
阿维巴坦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最近与β-内酰胺酶抗生素头孢他啶联用被批准用于治疗复杂性腹腔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它的成功案例鼓励了许多同系物的发展,其基础是其特殊的二氮杂环辛烷骨架。本文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具有二氮杂环辛烷骨架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1~6,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1~6与头孢他啶抗生素联合使用时产生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头孢他啶抗生素联用时对产生TEM-1、AmpC和KPC-23种β-内酰胺酶耐药菌表现出抑菌活性,使头孢他啶的抑菌活性增强了2~4倍。
目的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D-Ser及D-氨基酸氧化酶(DAAO)抑制剂三药联用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疗效。方法体外利用肉汤微稀释法和结晶紫染色法评价DAAO抑制剂5-氯苯并[d]异恶唑-3-醇(CBIO)对细菌生长和生物被膜的影响;建立小鼠全身感染模型和大鼠腿部感染模型,以生存率和组织匀浆细菌计数为指标评价三药联用疗效;小鼠皮下给药评价CBIO的安全性。结果在体外MIC测定时CBIO没有抑菌作用,但分别与苯唑西林和美罗培南联用时可对两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产生明显的拮抗作用。D-S
探讨不同形态棉纤维和舒弹丝混纺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以棉/舒弹丝60/4014.7 tex混纺纱的生产为例,研究棉纤维梳棉生条、梳棉棉网、精梳棉条与舒弹丝混和效果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规律。依据舒弹丝的特点,开清棉工序选用梳针打手,减少抓棉量;梳棉工序保证舒弹丝便于转移;并条工序增加预并工序;粗纱工序偏小设置定量,合理配置牵伸倍数,增大捻系数;细纱工序采用赛络纺工艺,偏重配置钢丝圈。结果表明:采用棉纤维梳棉棉网与舒弹丝混和的成纱质量较佳。认为:舒弹丝混纺纱的生产要注重混纺纱线中对舒弹丝纤维的控制。
探讨海藻纤维纺纱油剂的优选及成纱性能。针对海藻纤维断裂强度低、纤维间抱合力差、在环锭纺纱过程中成网成条均匀性差等问题,对比了几种油剂对海藻纤维表面性能及可纺性的影响。为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减少成纱毛羽,对纺纱工艺中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成纱性能。结果表明:纺纱前在海藻纤维表面适当地喷洒优选后的油剂,能够使成网成条更加均匀,其成纱质量可满足针织用纱的要求。认为:海藻纤维纱具有抗菌防霉、吸湿透气、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适合做手术缝合线、医用敷料及高档针织亲肤面料等。
探讨智能化梳棉机配套梳理针布的设计思路。介绍了智能化梳棉机的特点,以及针布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智能化梳棉机对梳理针布的技术要求,提出了针布结构优化、使用周期、光洁度和防腐蚀等方面的设计思路。认为:针布设计要重点关注耐磨性、免维护性、兼容适纺范围广,同时满足“高速,高产,高效”梳理需要,最终实现智能化梳棉机“高质量,高效率,高产量,免维护,自动化”的使用效果。
设计了一种测试纤维吸湿性和放湿性的方法。通过选用12种不同的纤维,在标准大气下将调湿平衡的纤维置于高湿环境平衡后计算吸湿率和吸湿速率,在高湿环境平衡后将纤维置于标准大气下放湿后计算放湿速率。结果表明:纤维的吸湿放湿性和纤维公定回潮率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关系;不同的纤维有着不同的结构特性,其特性也会对纤维的吸湿放湿性有一定的影响。认为:该测试方法的测试过程操作方便、数据稳定,可以反映出不同纤维的吸湿性和放湿性。
目的合成一种具有pH响应性可降解的两性霉素B衍生物,以减轻两性霉素B溶血性的同时保持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马来酸酐和柠康酸酐为酰化剂,分别与两性霉素B反应生成具有β-羧酸酰胺键的衍生物,建立HPLC检测方法,表征衍生物的结构,验证其pH响应降解性能,考察其体外溶血性和抗菌活性。结果基于柠康酸酐合成的两性霉素B衍生物AMBCIT,在pH7.4条件下24h后降解30.6%,在pH6.5和pH5.5条件下分别降解46.1%和73.2%,具有明显的酸响应降解性能,并且生成两性霉素B产物。AMB-CIT能在一定程度上
总结提高喷气织机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简要分析了高质量纱线对织机效率和坯布质量的影响。结合生产实践,详细总结了整经、浆纱和织造工序中应采取的针对性技术措施。分析了纱线质量、整经和浆纱质量、织机工艺、设备运转操作等与织物质量的密切关系。认为:优选高质量纱线、保证整经浆纱质量、强化织造工序技术管理有利于提高织机效率及布面质量。
探讨粘胶竹节包缠纱的工艺优化措施。选择粘胶纤维竹节纱作为芯纱,涤纶长丝作为外包纤维,通过原料各组分占比的确定,重点优化后纺工艺的配置。合理定位涤纶长丝和粘胶纤维须条的位置,优选涤纶长丝的张力,设置合理的捻系数,解决了节粗4.0倍的竹节包缠纱生产困难和包缠效果不佳的问题。实践证明:涤纶长丝含量在25%~35%、长丝在粘胶纤维须条右边的1/3处,长丝张力控制在1.02倍~1.03倍,捻系数在350左右时,粘胶纤维/涤纶长丝42.2 tex竹节包缠纱的成纱质量指标、包缠效果和产量均达到用户的要求。认为:细纱工艺
总结一款竹浆纤维混纺微弹绉布新面料的设计思路和开发技术.以涤/竹浆50/5011.8 tex和涤/竹浆50/5011.8 tex(Pu 44.4 dtex)两种竹浆纤维混纺纱为生产原料,织物经密纬密设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