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阅读而思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82211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社会,社会团体浮躁,需要通过阅读来沉淀日益空虚的灵魂。阅读的对象既可以是有字书,也可以是无字书。无论阅读什么内容,运用什么方式阅读,都必须明确阅读对于自身到底有多少积极的因素,且需要一个姿态去正视这个过程,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关键词:阅读 阅读的姿态 真正的阅读
  有段时间,朋友圈里有一篇比较火的微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因为标题,笑声笔者也凑了一把热闹:这句话源自于高晓松,是母亲留给他的精神财富,又联想到许巍的歌,那便是自然,它挑战了一批人的情怀和感动。
  一篇微文,让笔者思考良久。普通人由于生活局限,免不了视野狭窄,那要避免这种局限怎么办?一个成本较低的途径就是阅读。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个体急需精神引领,就其精神气质的建构来讲,最终还是要依靠阅读。可以这么说:每个个体都是由阅读构成,阅读的对象不乏除己之外的个体、自然、社会、生活等。经由阅读,每个人都可以从局限走向广袤,它给予我们人生的实惠,远是语言所不能及的。
  阅读,确立我们在世界存在的价值,让我们更能明白自己。过程无粉饰,影响不动声色,阅读的终极是获得自我成长。世界广袤,只能靠思想去驰骋,说到底,阅读获得的就是一种思想。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关于阅读,余秋雨曾有过一个论断:“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这两种说法都比较片面,笔者觉得:阅读是为了更有质量地活着。
  一、阅读可以使人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
  非凡的思路与胸襟,彰显的是文化底色。古代人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教育,对自身性格的塑造完全不同于现代人,是生命对生命的引领。在拘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经典对于他们的惠泽,远不是我们现代人所能想象的,熏陶出来的精神气质,自我修为的因素更多一些,行为举止,儒化的印迹可能也多了一些。
  气度,这特质既装不出来,也演不出来,只能是日日积淀和修养得来。浮躁的社会,人们对修养身心这件事日渐忽视,大多注重外部寻求,而遗忘了自己内在的修为。这与内在贫瘠不无关系,而这个特质是需要通过为人处世来体现的。没有文化积淀,外在的显贵和一个人的精神属性,大多数时候呈负相关。庄子云:“其奢欲深者,其天机浅。”
  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可能转眼就忘掉了。但你通过阅读形成的品位、气质和散发的气场,则是令人难忘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脸就是你灵魂的模样。精神贵族是需要通过阅读来修炼的,其思路、胸襟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而阅读的最高意义,便在于成为精神贵族。
  当一个人迈入精神贵族的行列,有了文化做基础,一旦开窍,后面各个境界的升华都是必然的。这个必然,当然也要归功于阅读,它会给人带来厚积薄发的力量。
  二、阅读可以让人成为自己,不惑、不忧、不惧
  阅读,最终还是要成为自己。而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自我认同这种文化人格的构建。这是后天形成的,而书籍和书籍里那个人的气韵,则是构建自我的基本素材。
  这里所说的阅读仅仅是读书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字阅读。王强的观点可以支持这个看法:“人的日常阅读应该融合生活种种,要学会做出一盘有利于精神和心灵健康的‘沙拉’。我称这种读书为饮食平衡法读书。这样,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颇,精神的林木才不会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或畸形。当然,这是读书人的读书,专家学者另当别论。从终极目的上说,读书是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世界的过程。”
  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可怖的东西所折服。因为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被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
  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灵魂的承受能力将会十分坚强,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所以说:“我读,故我在。”当然,这个观点也可以普及到阅读的其他对象上面来。
  三、阅读可使人简洁地看待生活,审美地对待人生
  阅读,通过了解别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来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心智图景。真正有智慧的作者,他们读的书有一个共同之处:简洁。丁肇中说:“任何书,任何思想,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和表达。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没理解透彻。”
  有些素材终生难忘,对我们的审美能再造,对真善美的追求有启示。一个人身上的书卷气,完全是发自于灵魂深处,是无声无息的。这完全是长期坚持阅读的收效,而它恰恰是人间至美,生活在美中的人,终归是幸福的。
  四、閱读可以让人拥有青春,活在对未来的梦想中
  “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你也不能灭掉自己一点点的感觉。即使你什么都不想干,也要保持阅读,把情怀、胸怀、气质都修炼出来。一个人,30岁以前,有表面的青春;30岁以后,有的是内心的青春和气质。到30岁以后,所有我们的青春、梦想、激情都集中在了我们自己对事业、生活、未来和社会贡献的追求上。”这是俞敏洪的读书观,笔者极为赞同。所有爱阅读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在追求这些东西。
  既然阅读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益处,那我们不妨更进一步地思考一下:怎样的阅读才算得上真正的阅读?
  一个真实自然的生命,不矫揉造作、不虚假生硬,一要面对朴素的读本:或蕴含着深沉的思想,或流动着真实的生命,它只是作为载体出现。二是朴素的自身:浅薄、浮躁的人,有强烈功利心的人都是无法读书的,因为不真实。生命本就是最朴素的个体,人类的精神和思想本身也是朴素的,如此才有了逻辑性、严密性、科学性。
  朱光潜具有自然、朴素的阅读姿态。作为经常阅读的人,我们必须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阅读姿态。阅读的变现是无形的,它真正改变的是一个人的心智结构,进而是一个人的气韵,促使他通往另外一种人生。
  增益自身修为的阅读变现是脱胎换骨本身,当一个人不再浅薄,品味和气质就出来了,这就是阅读最大的意义。一个人最优美、最迷人、最值得赞美,也最经得起欣赏和品味的姿态,就是阅读时的姿态。


  笔者觉得,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阅读的姿态最为优雅,它需要具备几种心理,比如不急功近利,有敬畏心,能静心、用心,还需下苦功夫等。
  但在当今社会,“读书无用”有时会赢得赞许,读书人的处境不尽相同,其负面信息会被人各种恶搞。
  有人说,有的人书读得再多,也还是活不明白。也有人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然后露出一副鄙夷、不屑的样子。其实可以这样想,如果我一无所成,我不会拿读书无用来掩盖我的无能,因为我熟悉书的味道,而你未必会有过这样的体会;即便是我们做着同一份工作,我也会着眼长远;即使最终会归于家庭的琐碎,我也会营造一份诗意与温情;哪怕面对生活的苟且,我也会为自己和家人另觅一条安静的路。李霁野曾说:“一旦书和生活经验发生了亲切的关系,文字便也有了味道。”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一贯的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人到暮年时,才能得人生精髓。信息化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通达,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即便有,大多也是出于功利之心的。怀念那些在图书馆排着长队等书的日子。
  文字、生活、人生……当这些把挂在口头的轻松与压在纸背的沉重合二为一的时候,才算得上真正的阅读。阅读是一种自主行为,是人一辈子的事,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作者简介:王淑丽,女,本科,庆阳市第六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妈妈在医院里工作,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唱歌跳舞样样都行。每逢过节单位要举办文艺晚会,妈妈就去舞台上表演节目,我坐在台下观看,很是羡慕妈妈在台上风光的样子。妈妈还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我们兄妹的衣服有很多都是妈妈买来布自己做成的,穿在身上特别合身。班里的同学过生日,他们都会拿出父母送的礼物炫耀一下。我过生日时,妈妈用一条我穿过的牛仔裤给我改制了一个书包,上面还绣了两朵花,看上去特别时尚。妈妈还会很多手艺
期刊
我有两个家,一个在武汉东湖边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旁,一个在湖北恩施鹤峰县邬阳乡小圆村的红家台。我一直生活在武汉大学旁的家。那时爸妈工作忙,我三岁前就由姥姥带。一次,我被几个小孩喊奶奶的声音触动了:“咦!怎么都有奶奶,我没有呢?”我急切地跑去问妈妈,妈妈嗔怪地说:“傻女儿,不单你未见过奶奶,连妈妈也未见过呢!”从此,我脑中就有了疑问:“我奶奶长啥样呢?”  在我四岁多的一天,爸妈突然对我说:“天艺快要
期刊
早晨推开窗户,一股清爽的水气扑面而来,让我惺忪的睡眼顿觉舒坦与安恬。原来昨夜,一场春雨竟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细雨早已停歇,此时的窗外,桃红柳绿,水碧天蓝,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盎然有趣。几只黄鹂停落枝头,欢快地唱着春天的歌谣。那叫声清脆悦耳,如音符飘飘洒洒,洋溢着生活的美与感动。  春天真的来了。我信步下楼,迫不及待地融入这令人振奋的雨后景致。  此时,晴好的日光透过那方才被洗濯过的天穹,将
期刊
我努力地做着公主与城堡的梦,努力寻找着童年的那些足迹,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还未曾长大……  我想让时间停留在只要一根树枝、一片树叶,甚至一截狗尾巴草上,就可以和伙伴们玩上一整天的年华。那时没有沉重的书包,没有令人头疼的习题,也没有“快去写作业”的催促。有的只是被编成花环戴在头上的柳条和拿着狗尾巴草边跑边笑的我们……  我想让时间停留在下起细雨,就可以毫不顾忌地冲出家门,与漫天飘落的雨水一同起舞的年华。
期刊
再一次站在博物馆的大厅里,已是午后。冬日的阳光,窸窸窣窣,少了许多温暖与柔软。看着那一幅幅图片,望着那一件件老旧的文物,心,似乎在澎湃,似乎在回响,似乎在为祖国的文明而豪迈不已。  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前,那个时候的晚清是如何地不堪一击。当我们自居于天朝上国而对美欧的发展不屑一顾时,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宣告了我们的落后与无奈。侵略者贪婪的目光,扫视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肆意蹂躏。  鸦片
期刊
乡野是文学取材不竭的源流,贾平凹和莫言都把乡野作为汲取文学素材的基地.80后的安宁同样在泰山脚下的村落里,用她独有的宁静,轻掬玉手,从生活深处,打捞庞然的存在,施以微火,
期刊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凝血四项及血小板四参数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0例160眼,
摘要:《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在陕西率领红一军准备到达抗日前线时所作的诗词。当时陕北正飘着大雪,毛泽东触景生情,为了抒发心中的情感,便提笔挥就这篇豪迈佳作,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公布之时引发了全国的轰动,直接成为造极之作。本文对《沁园春?雪》诗中的涵义进行赏析,解读伟大领袖这一诗词之绝。  关键词:《沁园春·雪》 赏析 思想  《沁园春?雪》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也是毛泽东众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碗,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rn久闻木心先生之大名,初读其作
期刊
摘要:玛丽亚?埃奇沃思是与奥斯汀同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女性小说家。她生于英格兰,长于爱尔兰,她的小说多数涉及爱尔兰和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贝琳达》是埃奇沃思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几位女性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本文通过对主要女性人物生活的分析,阐述新式父权制家庭生活的秩序。  关键词:《贝琳达》 新式父权制 传统父权制家庭秩序  不同于《拉克伦特堡》——埃奇沃思最受欢迎的作品,《贝琳达》从来都不曾受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