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进而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支持,确保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本文主要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涉及知识非常广泛,凡是可以用文字表达的知识都是语文教学的范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做好心理健康的渗透工作,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一、从语言文字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文字的优美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感受不到美好,认为生活是灰暗的,生活毫无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首优美的现代诗“护城河畔,杨柳依依,碧绿的河面上,荡漾起那层层的涟漪”。其描述的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景色,给人的感觉也是心旷神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并且让学生闭上眼睛,感悟和想象这美好的景色,这样一来,学生也理解了美好的事物,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美丽的文字,一句话也行、一段话也行、一篇文章也行,甚至是一个字都可以,进而使学生充分地感受美好,从而使其更加积极地融入语文学习中,感受美好,最终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二、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阶段的孩子心理上比较脆弱,比较多愁善感,这也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阶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走出心理上的误区,确保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吸收到更加积极向上的养分,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例如,在《最后一次讲演》过程中,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情感,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此篇课文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并且要告诉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生活中明辨是非,不可走入思想的误区、走入行为的误区,这样才能够更加积极向上,也能够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将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读物推荐给学生,像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塑生命的人》等这些具有心理支持力量的作品,能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向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写作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写作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快乐的周末”为主题进行写作,学生能够把自身对生活的美好描述出来,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的感受,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进而获得更积极的心理支持。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写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周记,使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感悟都写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促进其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四、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
纵观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心理健康渗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导致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改善这一教学弊端,就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打开教学思路,深入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从初中生的兴趣喜好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内容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根本上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思想内涵,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语文素养与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一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播放黄河波涛汹涌的视频画面以及音乐《黄河大合唱》,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情境创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有声有色的视听情境不仅能为学生打造生动形象的阅读氛围,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情境的指引下,使学生在歌曲充满力量的旋律中,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体会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让学生对课文内涵产生深刻领悟的同时,也领会了中国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视听情境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
除此之外,创新的语文教学方式还有很多,比如问题情境激趣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师生互动教学法等等,教师应该不断深入研讨,为学生开辟更多新型语文教学路径,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丰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文本深意,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完美渗透于语文教学
教师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顺利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还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使教学计划有始有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效果。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通常是以试卷成绩衡量学生的學习情况,这种评价形式过于单一片面,是不科学的,也是和新课标教学指导思想相悖的,既无法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无法在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摒弃陈旧的评价形式,在教学的同时还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差异性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对于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也不要厉言厉色地加以训斥,而是应该尽量采用鼓励式评语,旨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面对语文教学,并乐于接受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不懈、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完美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六、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能够使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获得更多的心理感受,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在实际的学习中更加积极,有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涉及知识非常广泛,凡是可以用文字表达的知识都是语文教学的范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做好心理健康的渗透工作,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一、从语言文字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文字的优美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感受不到美好,认为生活是灰暗的,生活毫无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首优美的现代诗“护城河畔,杨柳依依,碧绿的河面上,荡漾起那层层的涟漪”。其描述的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景色,给人的感觉也是心旷神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并且让学生闭上眼睛,感悟和想象这美好的景色,这样一来,学生也理解了美好的事物,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美丽的文字,一句话也行、一段话也行、一篇文章也行,甚至是一个字都可以,进而使学生充分地感受美好,从而使其更加积极地融入语文学习中,感受美好,最终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二、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阶段的孩子心理上比较脆弱,比较多愁善感,这也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阶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走出心理上的误区,确保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吸收到更加积极向上的养分,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例如,在《最后一次讲演》过程中,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情感,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此篇课文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并且要告诉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生活中明辨是非,不可走入思想的误区、走入行为的误区,这样才能够更加积极向上,也能够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将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读物推荐给学生,像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塑生命的人》等这些具有心理支持力量的作品,能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向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写作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写作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快乐的周末”为主题进行写作,学生能够把自身对生活的美好描述出来,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的感受,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进而获得更积极的心理支持。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写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周记,使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感悟都写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促进其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四、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
纵观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心理健康渗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导致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改善这一教学弊端,就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打开教学思路,深入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从初中生的兴趣喜好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内容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根本上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思想内涵,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语文素养与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一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播放黄河波涛汹涌的视频画面以及音乐《黄河大合唱》,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情境创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有声有色的视听情境不仅能为学生打造生动形象的阅读氛围,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情境的指引下,使学生在歌曲充满力量的旋律中,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体会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让学生对课文内涵产生深刻领悟的同时,也领会了中国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视听情境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
除此之外,创新的语文教学方式还有很多,比如问题情境激趣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师生互动教学法等等,教师应该不断深入研讨,为学生开辟更多新型语文教学路径,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丰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文本深意,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完美渗透于语文教学
教师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顺利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还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使教学计划有始有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效果。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通常是以试卷成绩衡量学生的學习情况,这种评价形式过于单一片面,是不科学的,也是和新课标教学指导思想相悖的,既无法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无法在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摒弃陈旧的评价形式,在教学的同时还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差异性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对于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也不要厉言厉色地加以训斥,而是应该尽量采用鼓励式评语,旨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面对语文教学,并乐于接受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不懈、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完美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六、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能够使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获得更多的心理感受,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在实际的学习中更加积极,有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