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说课稿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楞次定律》,我的说课设计如下:
  一、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与确切含义,并能用楞次定律结合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总结出规律,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本节课的重点:对楞次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对楞次定律的的理解;如何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本节课的难点:对楞次定律的实验设计与归纳,以及正确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
  实现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同時,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困惑
  困惑一:教材的实验容量大,学生需要探究的信息多,思维链条过长,实验效果不直观,探究推进困难,结论的得出更是难上加难,最后只能教师包办;
  困惑二:一节课慌慌张张只顾着实验,教学逻辑不连续,在学生主动探究的层面以及高阶思维层面上感觉收获不理想。
  三、说特色
  为了解决以上困惑,又实现教学创新,我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色。
  特色一:一根铜管,三种设计,切入问题,突破难题,延伸主题。
  特色二:六组实验,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推进思维。
  特色三:利用最经典、最质朴的“楞次环”来代替教材中的复杂实验,学生的探究直观、简约,逻辑清晰。
  特色四: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变成学生的分组实验,以“验证楞次定律”的方式展开,巩固所学。
  四、说流程
  环节1:实验引入,点燃兴趣
  我将演示这样的铜管实验:首先让磁铁自由下落穿过1米长的玻璃管,然后再在玻璃管上套一段铜管,让磁铁再次穿过。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大约一分钟),磁铁吸引铜管吗?(演示:不吸)磁铁经过铜管时为何会变慢呢?我们猜想,这一现象的背后一定蕴藏着某种重要的规律。使学生带着兴趣、疑问和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2:温故求新,暴露问题
  我将重做上一节课的实验,提出以下问题。
  1.请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向哪边偏转?
  2.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什么?
  目的是在重温上一节课学过的重点知识的同时,依据学生的认知逻辑自然而然地暴露新的问题,又自然而然地呈现本课的主题——一起来寻求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规律。
  环节3:巧设实验,自主探究
  上一节我们费了很大周折归纳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竟然是“磁通量的变化”,看来“感应电流”与“磁通量的变化”两者的关系“非同寻常”。今天,我们要寻找感应电流方向所遵循的规律是否也得用它来描述?是吗?如果真是这样,自然规律将再一次显示它的大气、简约与和谐!(思维创新)
  接下来我将演示“楞次环”实验,“楞次环”由一端封闭和一端断开的铝环组成。为控制楞次环的平衡,我利用生活中废旧的饮料瓶做成了简单的快速复位装置。我将磁铁的N极插入,铝环远离;换成S极铝环依然远离。根据上一节课我们探究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我们也换一种玩法,让N极和S极从铝环中抽出试试?结果发现同样都是吸引,我坚信这里面一定有某种共同的东西是铝环所喜欢的,那是什么呢?要不我们换到“楞次环”不闭合的一边试试如何?我左试右试,都没反应。从闭合到不闭合的这一实验似乎让我们明白了,一定是铝环中的感应电流在作怪,此时,同学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刚刚学过的右手定则。那么,就让我们伸出右手来做一个慢动作吧。当同学们伸出右手,在大拇指指向感应电流磁场方向的时候,那环绕的四指已经轻松的标出了感应电流的方向。
  当同学们正在为找到“方向”兴奋之余,老师紧接着提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条形磁铁和楞次环,两人一组,合作探究。
  环节4:对比分析,归纳结论
  1.无论磁铁是从铝环中进入还是拔出,铝环表现出来的都是阻碍。
  2.当铝环内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阻碍磁通量的增加
  3.当铝环内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阻碍磁通量的减少
  1834年,物理学家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把结论用一句话巧妙地表述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环节5:拓展思维,深度探究
  问题:为什么楞次定律中有一个核心动词“阻碍”?
  让我们仍然从力的本质出发来深度探究,这种相互作用力都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1.从运动的角度看:阻碍相对运动(“结果”阻碍“原因”)
  闭合铝环为什么会如此“怪异”呢?
  请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验证、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用实验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让学生亲自体验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成就感。)
  2.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看:克服阻力做功,转化为生成的电能(发电机原理)
  让学生分析,自由下落的磁铁进入螺线管的过程,能量是否守恒。此时,我们可以把铜管看成是缠绕十分紧密的螺线管,磁铁的动能转化为二极管的电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这一伟大定律在电磁感应中的体现,同时培养学生应用能量的观点分析与思考问题的习惯。)
  3.“阻碍”的含义
  环节6:回顾总结,延伸思考
  总结楞次定律的规律特点:增反减同,能量守恒。
  课外:请同学们利用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案,到实验室自主验证楞次定律。
  延伸思考:如果我将同样的两块磁铁同时从规格相同的铜管和铝管中穿过,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请同学们预习第四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相信在那里你可能会找到想要的答案,要不你先试一试?
  五、说反思
  以前在准备本节课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创新实验,在创新的路上我用过二极管也试过小车。期间,有请教、有拜访、有交流;但得到的更多是困惑、是迷茫。最后我想,如果能用我们身边最朴素、最简单的器材总结出电磁感应中最重要的规律,岂不是很好的创新吗?在后来的课堂推进中确实发现效果不错。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再进一步完善。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價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善于探
期刊
一、引言  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语言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精心设计的阅读课活动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阅读课活动设计如何达到预期效果,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点。  二、阅读课有效教学设计要点的提出  1.明确教学目标。  2.有效的活动设计。  3.以情感体
期刊
【设计理念】  《荷叶圆圆》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课文内容明朗活泼,儿童情趣浓厚,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大胆尝试,在充满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识字、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叶之美,感觉趣味盎然的课文内容。情境体验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经常运用的方式,本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整合的教学环节以体现语文的味道。  【教学目标】  1.教学生用“形声字
期刊
在初中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定理之一,并且是连接上一单元化学式和下一课题化学方程式及计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至关重要。我对本课题做了以下思考和探索。  一、课堂教学引入设计的思考  一堂课的引入是非常重要,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恰到好处的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本堂课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材可知拉瓦锡认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而提出反应
期刊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经历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负数,能够用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对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抽象的理解。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础知识(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分析师生合作探究,建立模型,归纳总结,提炼,逐步深入的过程;
期刊
师:同学们,一年级时我们学过一首儿歌《家》,还记得吗?  (背):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师:是啊(出示美丽的森林图),树林是小鸟的家,美丽的大自然中,树林给小鸟带来了温馨,小鸟又为树林增添了乐趣,树林是小鸟最熟悉和停靠的港湾。那么在这茂密美丽的森林中,这只小鸟和谁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会走路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教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手段。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师生双向的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能否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并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为突破口,或用深刻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昡,或巧设奇疑激发求知欲,充分调动
期刊
一、教学构思  基于这节课的重要性,我把本课、人教版第八单元第24课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时事热点---亚投行的相关新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整合成了五个研究专题,打破了版本与版本、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壁垒。  在教学过程设计上,通过情境创设、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方式,以问题为导向,配合多媒体,经过层层提问和全体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
期刊
教学目的:  1.通过本次授课,使大家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文明用语。  2.通过这次学习促进校园和谐,提高学生素质。  3.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2.教育学生做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  3.了解进出老师办公室的礼仪及上下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