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执与和解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f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蜚声于20世纪的文坛,美国南方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以擅长书写短篇小说而享誉全球。她的小说语言形式多样,尤其是细腻含蓄的笔调更能描绘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的短篇小说独树一帜,文体风格与众不同,是公认的文体学家。在短篇小说《绳》中,凯瑟琳·安-波特用自由间接引语的手法描述了一对夫妻之间的争吵,通过入木三分的叙述将女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透过对小说女主人公思想行为的分析来解读其折射出的女性意识。值得关注的是,小说意味深长的结局更是凯瑟琳·安-波特女性意识的体现,含蓄地表达了她对男女平等的倡议。
  关键词:凯瑟琳·安·波特 《绳》 女性意识
  短篇小说《绳》是20世纪美国著名南方女性作家凯瑟琳·安·波特收录在其短篇小说集《开花的犹大树》中的作品之一。凯瑟琳·安·波特通过对生活的日常琐事的细致观察,以特有的细腻笔触记述了一对无名夫妇之间的争吵。故事的情节构成非常简单:夫妻俩从城里搬到乡下的第三天,妻子让丈夫去城里买咖啡及其他日用品,而丈夫回来时却忘了买咖啡,并且带回一条在妻子看来毫无价值的多余的绳子。这让原本兴致勃勃在村口迎接他的妻子十分不.晚,绳子成了引发了两人争吵的导火索;伴随着争吵的不断升级,很多之前的隐形矛盾也被搬上了台面;两人激烈的争吵也将男女之间的思维差异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小说中凯瑟琳·安·波特使用了自由间接引语的讲述方式,既自然地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情绪波动,又保证了其叙述的客观性,这样能使读者切身体会到男女主人公的所思所想,从而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
  一、争执
  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是在对男女平等的抗争中展现出来的。男主人公(丈夫)去买咖啡,女主人公(妻子)在丈夫回家的必经之路上等他,然而当两人相遇后,男主人公却开玩笑似的“挖苦”因埋头家务而显得蓬头垢面的女主人公为“土生土长的乡下女人”。当时社会,男尊女卑,女性几乎沦为男性的附庸。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男主人公自然而然地充满了优越感,于是对妻子评头论足便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这与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将女性的处境归纳为“他者”不谋而合。而《绳》中的女主人公却并未逆来顺受。所以,当时的女主人公立刻称呼丈夫为“乡巴佬”作为还击。此外,当发现丈夫忘记买回自己需要的咖啡后,女主人公认为“这都是因为他自己不喝咖啡”所以才会“故意”遗忘。女主人公以烟卷为例:假设男主人公的烟卷抽完了,他一定不会忘了再买一些。然而正是因为咖啡是女主人公需要的,才会被丈夫忽略。女主人公向丈夫埋怨,并重申了自己对咖啡的需求。在她眼里,她和丈夫之间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不管他是男性还是她是女性,他们的诉求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这也体现了女主人公进步的思想意识,是其女性意识觉醒的写照。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围绕“绳”有用还是没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该争吵的背后是女主人公女性意识觉醒的暗示。女主人公认为绳子对他们现在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他们已经有一条很长的晾衣绳子了;相反,这条长绳不仅浪费了他们所剩无几的财产,还压坏了做饭用的鸡蛋。关键是男主人公则认为他们现在住在乡下,总有用得着绳子的时候,一条两条也无伤大雅。女主人愤怒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她的想法没有得到丈夫的认同,而是在于男主人公一意孤行,坚持己见,并不虚心接受她的解释和意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行为都是正确而有益于家庭生活的。当然,男主人公的言行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丝毫没有违和感。绝大多数男性已经习惯于将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女性之上,而不是站在男女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客观地看待问题,并虚心接受女方的批评与建议。
  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还体现在当两人吵架时,男主人公习惯性地试图用身体接触和语言安慰让其接受“没有给自己买咖啡”和“带回一条无用的绳子”的事实的时候,女主人公并未任其摆布,而是选择“爆发”怒火,她“不耐烦地嘘他”,“冲”他说,要是他像往常争吵时那样,告诉她总有办法对付过去的,她准给他一个大耳刮子。遗憾的是,男主人公未能理解女主人公生气的真正原因:男主人公在买不买咖啡的问题上对她需求的不重视以及一味搪塞和试图蒙混过关的态度。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反应的对比,凯瑟琳·安·波特将妻子愤怒背后所觉醒的女性意识自然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也将丈夫“一筹莫展”“略显无辜”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委婉地表达了在男权制社会中,男性也不自觉地沦为男权意识的“奴隶”,受其束缚而不自知。
  二、僵持
  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渗透进了她对丈夫分担家务活的要求上。从通篇小说可以看出,家庭中的日常琐事一向都是由女主人公完成的,比如洗衣晾晒,刷锅煮饭。尽管女主人公对此并无过多埋怨,但男主人公心安理得地认为家务是妻子的职责范围,甚至还有意无意地为其增加工作量,妻子的不满在日积月累的劳作中慢慢累积,终于在“绳”的作用下爆发。从小说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男主人公把使用过的铁锤和钉子随手扔在卧室的地板中央,使用完之后并没有将其归位,即便知道天一黑他们就有踩在上面的危险,还美其名日“拿取方便”。此外,女主人公认为男主人公之所以喜欢待在镇上,并不完全是为了赚钱养家,可能也是为了逃避在家干活,而文中男主人公又恰恰是选在女主人公正要晾晒床垫的时候走出去买咖啡的。
  从细节描述中不难看出,女主人公忙里忙外,打扫收纳,家庭琐事异常繁重,“五十英尺长的晾衣绳”正是女主人公繁冗的日常家务的写照。因此,女主人公希望夫妻双方能够共同分担家务,希望丈夫能将他自己的物品归类,或者至少做到不给她添乱。而事实上,丈夫胡乱摆放用过的东西,将她归纳好的物品全都搞乱,这些都导致了他们的争吵升级,也含蓄地折射出在婚姻生活中,妻子牺牲和付出的心血之大,而丈夫却没有丝毫感动。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件自己的房间》里提到,“女人想要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可见女性若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摆脱出来,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者争取到和男性一样的平等地位,道路漫长而艰难。若男性主动承担起部分家庭琐事如家务等则是解放女性的第一步,对于男性而言也是一种进步和解放。
  三、和解
  通过对全篇小说的分析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争吵的背后,隐藏着女主人公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女主人公认为一段美好的婚姻,身处其间的男女应该是平等的,他们的诉求应该得到对方的尊重和支持,并且彼此之间是可以互相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的。女主人公看到鸡蛋被沉重的绳子压碎后心生不悦,这份不悦主要是因为她已经计划好晚餐吃牛排,而鸡蛋碎了以后就不得不赶紧吃掉鸡蛋了。更糟糕的是,乡下没有冰块,牛排也不能够存放太久,容易变质。这对已经没有富余金钱的他们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的事情。由此可见,女主人公不仅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更是一位善于安排规划的精明主妇。因此,当她看到鸡蛋被压碎了,并且还是被一条“没有价值”的绳子压碎之后,这种对日常生活的条理规划被丈夫“没头脑”的行为所打破,这些都让女主人公的愤懑无从宣泄,只能以争吵的方式将之倾泻而出。
  小说的结尾,当女主人公意识到为了给自己买回咖啡,丈夫需要再走上四英里的路这一现实后,她选择了适当妥协并用行动与丈夫和解。不得不说,妻子是一名睿智的“新”女性,懂得女性想要的不是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和他们拥有一样的话语权。于是,她煎好了牛排,靠着路旁的邮筒等着他回家。在看到丈夫买到咖啡以后,女主人公先前的怨愤被一扫而空,认为丈夫是一个“可爱的人”,就连对那条导致他们发生争吵的绳子也变得不在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为了对方都做出了让步,并且彼此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得到了满足。凯瑟琳·安·波特借由一条绳子引发的争吵,通过对女主人公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女主人公女性意识苏醒的整个过程。
  凯瑟琳·安·波特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围绕“绳”而发生的争吵,展现了女主人公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借由女主人公的一系列行为,展示了作者对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并没有被赋予具體的姓名,而是用“他”和“她”来代替,以期达到和读者之间的充分共鸣,使读者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具象化,充分理解男女主人公的所思所想,也更容易体会到暗藏在其中的女性意识。正是由于故事开放式结尾的设计,尽管凯瑟琳·安·波特描写的是夫妻之间的争吵,却也蕴含了她对女性争取自身权利斗争的美好愿景。正如波伏娃所说,尽管男女性之间存在固有的差异,但双方是平等的。只要双方都能够做出相应的让步,就一定可以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其他文献
摘要:《太史公书知意》是刘成火斤《四史知意》中的第一部,是研究其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刘氏在此书里引证丰富,博采众家,进而着重从史法的角度来阐释《太史公书》,反映了他对古代史学理论的认同与实践,也有益于学界对《太史公书》认识和研究的推进。刘成火斤在《太史公书知意》中提出的“不可以今度古”“史书书写要应时应势”“扩展史学研究范围”和“促进史义发明”史法观,既是对散文家、考据家穿凿附会地解释历史的纠正,
期刊
摘要:知识分子所处的文学空间,在与现实社会空间的互动对话中,形成开放自由的态势。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特殊语境下,地理文化空间、政治舆论空间和话语言说空间,共同构成上海多元开放、自由包容的文学空间面貌。本文通过探究这种独特的面貌特征的形成与发展,来透视文学空间对新文学发展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空间 多元开放 文学发展  处于公共领域下的文学空间,同时叠加着社会、历史、空间三层辩证。在与现
期刊
摘要:早期中国巫文化盛行,在巫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礼乐的因素。祭祀作为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出祭祀文化,而祭祀文化更是礼乐文化诞生的摇篮。由此,原始宗教开始没落,理性主义开始崛起。儒家文化正是基于礼乐文化,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人的信仰。  关键词:巫觋文化 祭祀文化 礼乐文化 早期儒家文化  一、巫觋文化  中国古代早期信奉巫术,殷商时期,巫文化是国家的“大传统”,是主流文化。因为条件限制,
期刊
摘 要:作为法国存在主义与日本无赖派文学的核心人物,加缪与太宰治在“二战”结束之际发表了各自的代表作品《局外人》与《人间失格》,并在其中蕴藏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及思想主张。由于国家有别,社会环境各异,两部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各有特色。本篇试图以两个主人公的情感与经历为线索,探求加缪与太宰治对社会“局外人”的不同定义。  关键词:加缪 太宰治 《局外人》 《人间失格》 双重定义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
期刊
摘要:袁宏道作为性灵说的集大成者,将“性”与“灵”即作者的真性情与运文用字之技巧结合,并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论。《潇碧堂集》收录的诗歌是他居柳浪馆潜心学习时所作,他这时期的诗歌在理论运用与创作实践上都较成熟,能很好地阐释其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情况,体现其自然性情之真、描山画水之趣、思想语言之奇及世俗之外、世雅之间的归于平淡。  关键词:袁宏道 性灵说 《潇碧堂集》 真趣奇淡  一、袁宏道的
期刊
摘要:宋末词人王沂孙亲历了时代巨变,在身世惨淡、家国飘摇中既酝酿产生了自己的词风,又不慎留下遗恨。本文从分析王沂孙词中的遗民情结入手,着重阐述了后世对他的评论的看法,引出了本文的观点:毁誉纷纷,不掩诗心光明。  关键词:王沂孙 咏物词 后世评论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文及翁的一首《贺新郎》唱出了宋亡前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江南的烟雨把他们浸润得太软,拿不动吴钩战戟去抵抗入
期刊
摘要:影片《人·鬼·情》借助一个扮演男性角色的京剧女演员秋芸的成长经历及焦虑,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与-文化困境。主人公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却无法以女性身份达成这一目标。她在舞台上成功地扮演Y:~A角色,而作为生活中的女性却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崭新的时空叙事编码,以及强烈的女性意识解构了传统银幕世界中的男权话语,成为中国女性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关键词:女性叙事视角 叙事编码 女性
期刊
摘要: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非常关心女性命运,想要借助锋利的笔触,唤醒俄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契诃夫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从未觉醒到经历觉醒,通过其各个阶段的作品逐渐体现出来。作品中强烈的女性意识,推动了俄国妇女思想的解放,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  关键词:契诃夫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生活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俄国,处于俄国沙皇专制的年代。契诃夫作为从社会底层成长
期刊
摘要:薇拉·凯瑟在短篇小说《一场瓦格纳作品音乐会》里通过对女主人公一乔治亚娜沉默的一生的描写,揭示出当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普遍的失声状况。话语既是个人与社会交际的中介,又是个人权力的体现。失声的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小说女主人公失声现象的分析,探索女性在社会中遭遇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以期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薇拉·凯瑟 话语权 失声 女权主义  薇拉·凯瑟(WfllaCath
期刊
摘要:《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性文本,因其内部本身存在的美学张力而具有被重复阐释的可能性。《边城》的“边”在指明地域层面的偏远之外,实则还暗指了其内部时间维度的与世隔绝及人物关系之间的断裂,由此再来对翠翠形象进行审视,能够更为准确地探究翠翠的生命历程,重估其生命形式。  关键词:隔绝 断裂 凝望  《边城》的开头连用了七个“一”来暗示其地域的边缘性,而事实上沈从文在文本中所建构的边城,不仅是就地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