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明确有效备课对于高中语文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高中语文传统备课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完成高中语文有效备课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 有效备课 语文教学 备课形式
一、前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语文教学艺术的舞台,那么课堂之外的反思和设计,就是使高中语文教师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发展途径。研究高中教师的有效备课就是要研究传统的备课方式有哪些弊端,要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对备课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要研究高中语文教师的备课策略。
二、高中语文传统备课的弊端
1.对课本内容缺乏个性化解读
所谓的“个性化解读”是指教师能够不被教参和其它资料的解读所左右,在解读文本时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并将自己的解读转化成教学文本,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但是由于长期受指令型课程的影响,教师的备课缺少个性色彩,尤其是在文本的解读上,更是缺少自己的思想。没有个性的教案,使得无论是何种风格的老师都用同一风格上课,无论何种程度的学生都在学习同一难度的内容,无论教师和学生个人感受如何,最后说出的都是同样内容的话语。
2.备课的教案模式过于单一
高中语文的传统教案形式基本上都包括这样几个固定的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一般称为教案“五环节”。这种教案形式一旦固定下来,就成为一种评价教案优劣的标准,甚至成为评价高中教师语文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沿用至今。这种单一的教案形式完全忽视了教学内容的课堂生成性,忽略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尤其忽视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并不是一次上课就能达到的特点。教案模块的单一性直接影响的是教学的机械性,直接导致的是语文教学的非人性化。
3.备课载体过于单调
由于相当一部分高中的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固有的传统教学管理思想的束缚,作为教师备课的唯一结果似乎只有,而且必须是纸质教案。无论是教师评职称,还是评“教坛新秀”,甚至是学校评级,都要检查教师的教案,似乎只有纸质教案才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的传统备课的种种弊端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字:“抄”。他们抄的不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他们抄的是思想。“这对以传播人文精神、培养独立人格为己任的高中语文学科来说伤害尤其巨大。
三、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策略
1.协作与双向性备课的融合
我们可以通过协作性备课和双向性备课的方法来实现高中语文的有效备课。所谓协作性备课是指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将教师的个性劳动融合在集体智慧之中,并将集体的智慧渗透到备课之中,具体可表现为集体备课,分单元备课等,教师取长补短,优化备课。所谓双向性备课就是教师把“权威”性备课权下放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预习时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使备课更有针对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更贴近学生思维程度的底线。
2.看透教材并转化为教学文本
高中语文的有效备课要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教师只有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才能将教材文本转化为教师文本。现将其基本特征表述如下:
第一,细读姿态的多元性。解读姿态是文本细读的一个先在的问题,课程论语境下的文本细读,主张作者崇拜、文本崇拜、读者崇拜等多种姿态的和平共处。第二,体会结论的兼容性。教师在阅读高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既要消化吸收、整理评判他人对文本细读的种种见解和观点,也要关注珍视、归纳梳理自己对文本细读的独特感悟和发现。
3.从学生角度进行主动备课
在高中语文的备课中,集中体现教学设计的文本形式被称为教案。但传统的高中语文备课中,教案是教师的案,是教师如何教课文的方案,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往往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这种教案使教学过程成了单向度的信息传递,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成了单一的传递与接受信息的关系。
其实,从教案上第一个字的出现起就已把教师的教作为主动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作为被动的活动看待了。教学过程充满了智慧,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教案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并激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教学设计完全是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引发学生的兴奋,对文本由浅入深地体悟。
4.保证适度的后设备课
上完一堂高中语文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是探索的科学,只有主动探究,才会触到语文教学的真谛;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遗憾应是自我感到的遗憾。只有主动遗憾,才说明发现了不足,才会对我们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课上完了,教师应再次对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这叫做“反思设计”,也称“后设备课”,是全程备课的延续。
教后反思的真正内涵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理性分析,使得教学能够结合现代教育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反思,从而得出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学会教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有之路,俗话说:“思深方能透,思透方能明”,正是这样的道理。
四、总结
总之,有效备课是上好高中语文课及其他课程的前提与基础。无数事实证明,教师是否下功夫备课,备课的深入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从事其业也。”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一个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重要尺度。
参考文献:
[1]何培昆.对当前教师备课的反思[J].陕西教育, 2005,(06):15-17.
[2]姜春林.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研究[J].青海教育, 2005,(12):33-36.
关键词 有效备课 语文教学 备课形式
一、前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语文教学艺术的舞台,那么课堂之外的反思和设计,就是使高中语文教师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发展途径。研究高中教师的有效备课就是要研究传统的备课方式有哪些弊端,要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对备课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要研究高中语文教师的备课策略。
二、高中语文传统备课的弊端
1.对课本内容缺乏个性化解读
所谓的“个性化解读”是指教师能够不被教参和其它资料的解读所左右,在解读文本时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并将自己的解读转化成教学文本,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但是由于长期受指令型课程的影响,教师的备课缺少个性色彩,尤其是在文本的解读上,更是缺少自己的思想。没有个性的教案,使得无论是何种风格的老师都用同一风格上课,无论何种程度的学生都在学习同一难度的内容,无论教师和学生个人感受如何,最后说出的都是同样内容的话语。
2.备课的教案模式过于单一
高中语文的传统教案形式基本上都包括这样几个固定的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一般称为教案“五环节”。这种教案形式一旦固定下来,就成为一种评价教案优劣的标准,甚至成为评价高中教师语文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沿用至今。这种单一的教案形式完全忽视了教学内容的课堂生成性,忽略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尤其忽视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并不是一次上课就能达到的特点。教案模块的单一性直接影响的是教学的机械性,直接导致的是语文教学的非人性化。
3.备课载体过于单调
由于相当一部分高中的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固有的传统教学管理思想的束缚,作为教师备课的唯一结果似乎只有,而且必须是纸质教案。无论是教师评职称,还是评“教坛新秀”,甚至是学校评级,都要检查教师的教案,似乎只有纸质教案才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的传统备课的种种弊端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字:“抄”。他们抄的不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他们抄的是思想。“这对以传播人文精神、培养独立人格为己任的高中语文学科来说伤害尤其巨大。
三、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策略
1.协作与双向性备课的融合
我们可以通过协作性备课和双向性备课的方法来实现高中语文的有效备课。所谓协作性备课是指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将教师的个性劳动融合在集体智慧之中,并将集体的智慧渗透到备课之中,具体可表现为集体备课,分单元备课等,教师取长补短,优化备课。所谓双向性备课就是教师把“权威”性备课权下放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预习时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使备课更有针对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更贴近学生思维程度的底线。
2.看透教材并转化为教学文本
高中语文的有效备课要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教师只有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才能将教材文本转化为教师文本。现将其基本特征表述如下:
第一,细读姿态的多元性。解读姿态是文本细读的一个先在的问题,课程论语境下的文本细读,主张作者崇拜、文本崇拜、读者崇拜等多种姿态的和平共处。第二,体会结论的兼容性。教师在阅读高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既要消化吸收、整理评判他人对文本细读的种种见解和观点,也要关注珍视、归纳梳理自己对文本细读的独特感悟和发现。
3.从学生角度进行主动备课
在高中语文的备课中,集中体现教学设计的文本形式被称为教案。但传统的高中语文备课中,教案是教师的案,是教师如何教课文的方案,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往往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这种教案使教学过程成了单向度的信息传递,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成了单一的传递与接受信息的关系。
其实,从教案上第一个字的出现起就已把教师的教作为主动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作为被动的活动看待了。教学过程充满了智慧,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教案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并激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教学设计完全是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引发学生的兴奋,对文本由浅入深地体悟。
4.保证适度的后设备课
上完一堂高中语文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是探索的科学,只有主动探究,才会触到语文教学的真谛;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遗憾应是自我感到的遗憾。只有主动遗憾,才说明发现了不足,才会对我们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课上完了,教师应再次对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这叫做“反思设计”,也称“后设备课”,是全程备课的延续。
教后反思的真正内涵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理性分析,使得教学能够结合现代教育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反思,从而得出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学会教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有之路,俗话说:“思深方能透,思透方能明”,正是这样的道理。
四、总结
总之,有效备课是上好高中语文课及其他课程的前提与基础。无数事实证明,教师是否下功夫备课,备课的深入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从事其业也。”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一个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重要尺度。
参考文献:
[1]何培昆.对当前教师备课的反思[J].陕西教育, 2005,(06):15-17.
[2]姜春林.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研究[J].青海教育, 2005,(1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