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man110_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治疗作用和初步机制。方法:选择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口服200mg/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口服100mg/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韦氏记忆量表(WMS)、测得的记忆商(MQ)、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Q、HDS、 ADL评分比较显著增加(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丁苯酞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认知和生活能力。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丁苯酞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17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本组研究应用丁苯酞(恩必普)治疗VD患者,以观察该药对VD患者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在我科住院和门诊确诊为VD的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2~80岁,平均64.3岁。合并高血压30例,糖尿病6例。出血性痴呆7例,缺血性痴呆31例,缺血缺氧性痴呆2例;病史4个月~5年,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会议(NINDS-AIREN)。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3~80岁,平均64.7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63.5岁。两组在性别、文化、职业、并发症、病程、病情程度上用痴呆程度量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治疗组给予丁苯酞口服200mg/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100mg/次,3次/日,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期间同时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给予降压、降糖等药物。
  疗效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各种测量值作自身和组间对比,疗效分为3级:①显效:MQ增值>16分;②有效:MQ5~15分;③无效:MQ增值<4分。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 果
  治疗前后MQ值、HDS值和ADL值变化:治疗前两组的MQ、HD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MQ、HDS评分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下降,对照组则变化较小,两组治疗后和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讨 论
  V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造成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脑血管病患者中痴呆发生率是26%。VD多在60岁以后发病,最常见的为多发性脑梗死,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患病率将增高。VD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神经病理改变是多样的。在病理上主要是脑的微血管病变,包括严重的筛状变、皮质下白质病变及微梗死,并与痴呆的严重程度相平衡。此外,VD的神经递质也发生改变,包括胆碱能系统破坏,代谢降低,白质内单胺氧化酶B明显增加等[1]。
  实验证明丁苯酞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和花生四烯酸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炎症反应等,因此丁苯酞可以重构缺血区脑灌注[2],保护线粒体,提高脑缺血耐受。丁苯酞可有效地逆转或改善局部脑缺血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因为其可以显著增加大脑中动脉侧纹状体的局部血流量,明显缩小缺血区的梗死面积以及改善全脑缺血引起的小鼠能量代谢耗竭,可挽救缺血半暗带濒危的神经细胞,从而改善了中脑功能分布区域如皮层、纹状体或海马的神经细胞功能[3]。
  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结果显示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Swartz RH,Sahlas DJ,Blavk SE.Strategic involvement of cholinergic pathways and executive dasfunction: does location of white matter signal hyper intensities matter?.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03,(12):29-36.
  2 熊杰,冯亦璞.丁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药学学报,2000,35(6):408-412.
  3 阎国超.丁基苯酞对正常和局部脑缺血大鼠纹状体脑血流影响.中国药理学杂志,1998,1(12):36-39.
其他文献
以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CPI86134及其辐射选育新品系86134R1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的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对其叶片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
采用RAPD技术对66份荔枝古树(其中福州市64份,广东开平市2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随机引物共产生232条RAPD带,其中216条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93.10%,说明
机电设备的改造与我们通常说的所安装调试新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机电设备是在原设备的使用工作之中,根据其自身存在的不利影响,有计划地对设备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使得其在现有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SS)与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是甜橙糖代谢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酶,SS催化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可逆反应,AI则不可逆的催化蔗糖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菠萝、杧果和米蕉果实混酿的果酒的香气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菠萝、杧果和米蕉混酿果酒的香气物质的化学成分与菠萝果酒有显著差异,其
在田间自然条件和同等栽培条件下研究甘蔗各品种的综合性状,通过一新一宿的观察统计,分析单产和含糖份,综合评价各品种的种性,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作为良种或预备良种。结果
企业社会责任(CSR)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已不仅仅限于合规以及符合道德标准。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Timberland公司副总裁、总法律顾问兼公司秘书Danette
采用蛋白质组织化学染色、SDS—PAGE、双向电泳、蛋白质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定位等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的技术,分离鉴定荔枝种子中可溶性贮藏蛋白质。荔枝种子富含贮藏蛋白质,
目的探讨结核病人存在HIV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加强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对2005年9~10月到全区24个监测点就诊的所有的结核病患者3698名进行HIV抗体检测,
以甜叶黄皮和鸡心黄皮的成熟花粉为试材,采用“培养基发芽法”结合显微镜镜检,对不同干燥处理的黄皮花粉进行了超低温(LN2,-196℃)保存研究。结果表明:新鲜花粉经28℃干燥处理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