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信息系统的STAMP在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nze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对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营养不良、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重症先心病患儿875例,其中男442例、女433例,中位年龄为30(12,48)个月.应用基于健康信息系统的STAMP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收集术后并发症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该工具的预测价值.结果 (1)以世界卫生组织的Z-score为金标准,诊断出先心病重症患儿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4.3%,营养不良风险检出率为24.5%,采用STAMP筛查出营养不良中度风险、高度风险的比率分别为37.9%、62.1%,无营养不良低度风险.不同性别、月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之间营养不良发生率和STAMP营养不良风险检出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STAMP预测营养不良的最佳临界值为5.5分时,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8.3%、84.3%、48.1%、88.3%、0.82.(3)重症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4) STAMP预测重症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症的最佳临界值为5.5分时,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AUC值分别为83.8%、73.1%、18.8%、99.1%、0.85.结论 重症先心病患儿营养不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STAMP对重症先心病患儿的营养不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较好,但该工具的灵敏度、特异性受诊断金标准及最佳临界值的影响.
其他文献
呼出气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分子生物标识物诊断技术,具有零辐射、易操作、高敏感性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无创性癌症检测技术.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已布局呼出气检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由四川省肿瘤医院牵头承担的科研项目已顺利启动.目前,作为肺癌早期诊断新策略,呼出气检测技术正在逐步完善,以期早日推广至临床应用,进一步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对Cox迷宫Ⅳ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和Cox迷宫Ⅳ消融手术治疗房颤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经胸心脏超声估测的肺动脉压力(PAP)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PAP<45 mm Hg,男2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1±7.8)岁]和B组[PAP≥45 mm Hg,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5±8.5)岁].所有入组患者PAP均<70 mm Hg.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
目的 探讨利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对不可外科手术的高危肺结节进行微波消融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断高危肺结节并进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和微波消融治疗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72.0 (59.5,77.0)岁.分析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9例患者共12处高危肺结节进行了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和微波消融治疗,所有患者均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无法进行胸外科手术的原因主要有肺功能无法耐受(55.6%)、其它系
目的 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的中期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进行随访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华西医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1例,中位年龄3(1.8,5.9)岁,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行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观察术后1年、3年、5年随访期间残余分流、各瓣膜反流(如主动脉瓣反流)、房室传导阻滞及各种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仅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封堵器移位再次于体外循环下行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同步射频消融一体化诊疗方案在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9月我院肺肿瘤就诊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中位年龄68(51,73)岁,共24个病灶行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同步射频消融治疗,分析该一体化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一体化诊疗,24个病灶直径17.0(13.3,19.0) mm.活检标本满足病理诊断要求,标本有效性100.0%;术后少量气胸/胸膜皱缩发生率19.0% (4/21),张力性气胸发生率4.7%(
目的 评价瓣膜修复技术在反流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患者中应用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瓣膜修复术的27例反流性BAV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3例,平均年龄20~68 (38.5±14.6)岁.27例患者病理分型均为Seviers 1型.左右冠瓣融合23例,右冠瓣和无冠瓣融合4例.心脏彩色超声:主动脉瓣中度反流3例、中重度18例、重度6例.主动脉瓣环(27.9±3.4)mm,主动脉窦部最大径(39.9±7.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2.7
目的 探讨影响肺转移瘤精准穿刺热消融的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行肺转移瘤热消融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40~81(62.8±10.3)岁.共热消融33个转移瘤,射频消融12例,微波消融19例.结果 5例患者发生穿刺偏移,其中4例经过调整后完成了消融治疗,1个消融失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实质内穿行距离(P=0.043)和肿瘤最大直径(P=0.025)是精准穿刺消融的独立危险因素.精准
目的 总结阜外医院过去10年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肺静脉狭窄(PVS)患者行再次手术干预的近中期结果.方法 纳入2009~2019年于阜外医院完成手术治疗的9例TAPVC术后PVS患者,其中男4例、女5例,手术时年龄(5.10±5.00)岁.根据肺静脉成形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无缝线缝合(sutureless)组(n=3)和非无缝线缝合(non-sutureless)组(n=6).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原发TAPVC类型包括:心上型4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2例.全
目的 探索主动脉窦成形在修复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受累根部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效果的持久性.方法 从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共43例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接受了主动脉窦成形术修复受累的主动脉根部,其中男34例、女9例,年龄32~65(50.1±8.1)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围术期和随访资料,对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超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30 d死亡率为4.7%(2例),5例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1例患者因出血行再次开胸手术.无患者因脆弱的主动脉根部组
近年来,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数量与日俱增,已成为心血管外科热点.鉴于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瓣膜病流行趋势以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适应证的拓宽,预计到2026年TAVR手术量将突破130000例.在火热的新技术发展期,应正视心脏瓣膜介入治疗的发展潜力及技术优势.本文重点分析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术后效果比较、TAVR术后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