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MG罗孚集团破产及对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启示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guiqq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G罗孚集团(MG Rover)作为英国制造业的重要象征,在20世纪末已成为英国本土硕果仅存的独立汽车制造商。但是,这位英国汽车工业的幸存者业已沉沦,MG罗孚集团在2005年4月7日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同年7月罗孚不得不将自己仅以5000万英镑(约合8700万美元)的价格转卖给中国南京汽车集团。罗孚汽车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迅速衰落直至破产,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同时,在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之下,MG罗孚的失败经验对于其他公司,尤其是中国新兴的汽车企业们,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MG罗孚集团背景简介
  
  1904年,罗孚造就了世界上第一辆具有中央底盘的汽车。到了20世纪中叶,罗孚成为使用燃气涡轮发动机汽车的第一家汽车制造商。同时,罗孚也是最早将四轮驱动技术运用到轿车制造上的品牌。由于制造业在英国长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汽车工业的兴盛为参与其中的所有厂商创造了强烈的荣誉感和丰厚的利润。罗孚汽车因而成为英国在进入20世纪后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整个英国社会进步的象征。
  但是,随着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范围的技术进步浪潮。罗孚汽车作为英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面临着来自同行其他企业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时至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本国整个汽车产业所面临到的重大危机,开始着手对包括罗孚在内的数家汽车公司进行整合。但是几十年后,MG罗孚集团并没有如英国政府所预想的那样重新崛起,与之相反,90年代的罗孚汽车经营又创低谷,并最终退出英国汽车制造商十强之列,彼时的汽车界戏谑其为“英国病人”也丝毫不为过。
  1994年初,罗孚几经易主终以800万英镑的价格划归德国宝马公司(BMW)门下,在出售给宝马以后,罗孚与本田的技术合作被切断,本田不想将股权保留在竞争对手所拥有的公司中,因而撤回了自己的投资。宝马公司先后对罗孚汽车投资数十亿美元,但是罗孚品牌的衰败使得宝马公司的任何努力都难见成效。六年之后,宝马公司仅以象征性的10英镑将罗孚转手送给凤凰风险控股集团。在此之后凤凰风险控股集团又从宝马公司获得一笔7.5亿英镑的经营款项,罗孚仍然不见起色。
  2004年,上海汽车工业公司(SAIC)开始从MG罗孚购进汽车生产的相关技术。到了2005年,经营每况愈下的罗孚集团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程序,这一突发事件导致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与罗孚的合资计划流产,而MG罗孚也无法获得由英国政府提供的1亿英镑贷款。最终MG罗孚集团于2005年7月被中国南京汽车公司收购。
  
  二、MG罗孚破产原因分析
  
  回顾1994年至2004年这十年间的历史,MG罗孚经历了一个从出售、与外企合资直至破产的历程。对于破产之后的罗孚而言,他除了出售包括品牌和技术在内的资产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三点原因以解释MG罗孚的破产。
  1.缺乏规模竞争力阻碍了MG罗孚在庞大的全球汽车市场上的发展。对于汽车生产商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保持一定的生产量。因为在机械和生产研发上所花费的巨额费用(粗略估计新车型的研发需花费10亿美元)必将分摊在出厂的每辆汽车上。正如规模经济理论中所提到的那样,当产量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的时候,长期平均成本会随之减少。对汽车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最低的规模也需要达到200000—250000的数量水平。罗孚汽车在2000年时就已经难以达到这一水平了。通过Matthias and Nick(2005)的报告,可以看到,2004年罗孚汽车的产量下降至107000,对于一个汽车公司来说这一数量是无法维持其继续经营的。产量的短缺造成了每部汽车的成本都相对提高。更重要的是,罗孚汽车相对较高的成本使得他在与其他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中丧失了优势,最终导致销售节节下滑。
  2.内部严重的财务危机影响了MG罗孚的发展。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公司经营中漏洞百出,“肥猫”现象严重。根据英国《卫报》对MG罗孚破产前几个月的调查显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极高,养老金黑洞巨大,同时公司有大量现金和资产从帐簿上不翼而飞。而另一方面,在1994—2004十年里,MG罗孚在信用评分评级中三次被评定为高风险级别公司,该评级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正因为如此,对MG罗孚的高风险预期使得政府和银行都不愿将钱借给该公司,故其资金链无法得以保障。这也就是说,MG罗孚在破产前的最后几年中,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从而无法适应市场和客户的新需求,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必然逐渐萎缩。
  3.MG罗孚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发展困境,与英国政府的汽车工业政策密切相关,而它终归破产的命运也可以说是英国汽车工业多年来历史顽疾的延续所致。首先,自二战结束之后,英国政府开始对汽车工业实行关税保护,这一举措当时看来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本国企业免予受到外国汽车厂商的冲击,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长期过分的保护使得英国本土的汽车企业们难以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新理念和市场需求。其次,从1952年到1973年的二十年里,英国政府又开始采取分期付款赊销政策,虽然这一举措旨在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但是却大大影响了汽车厂商资金回笼的速度,进一步降低了他们提高产量和产品创新的能力。最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减税促进消费政策,却适逢外国企业大举进入的时期,一向以追求豪华、高端为理念的英国汽车,此时在物美价廉的美国、日本汽车的冲击下显得不堪一击。早在MG罗孚之前,众多曾让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汽车品牌陆续被美国福特和日本丰田等汽车公司购买。2004年,在英国当地生产的160万辆轿车中,绝大部分是外资公司的产品,英国汽车制造业整体走向衰落。
  
  三、MG罗孚对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启示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之下,世界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国外众多汽车企业相比,中国的汽车企业无论从成长时间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波及全球,企业破产的浪潮也同时席卷了各个行业。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中国的汽车企业只有从同行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同时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1.MG罗孚的兴衰历史给中国尚且年幼的汽车企业的一个重要启示在于,核心技术对于汽车产业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实中中国汽车工业最严重的问题却恰恰是核心技术的缺乏。我国汽车工业一直采取的就是引进、消化的政策,但在实际运用中,只引进不消化,造成核心技术缺乏,成了“合资主义”。对于在全球汽车市场上资历尚浅的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合资很有吸引力:品牌知名度高、获利快、风险低、不费力气。但合资以后技术都控制在国外公司的手里,中国企业只能沦为加工工厂,始终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我们应看到,上世纪初,罗孚汽车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在半个世纪里独领风骚,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始终掌握着当时汽车行业的领先技术;相反,MG罗孚在上世纪末的衰落也正是因为缺乏充足的资金进行产品创新,难以迎合市场的新需求。
  2.我国的汽车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规模竞争力。正如上文对MG罗孚的破产分析中所言,企业规模的扩张有利于企业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赢得宝贵的利润空间。有了利润的保证,才能使资本有效循环周转起来,才能进一步支持在研发、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需要的巨额投资,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再反观我国的整体汽车产业,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企业数目过多,厂商过于分散。目前我国在汽车企业数量上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汽车生产大国,可是单个厂商的产量却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年产超过10万辆的企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在这样的形势下,整合现有资源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便是并购重组。而我国汽车产业在这一方面并不缺少成功案例——上汽集团先后通过兼并安徽奇瑞和柳州五菱,弥补了其原来在经济型轿车及微型轿车领域的空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健康快速发展更有赖于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中国汽车工业的建立发展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将汽车工业确定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后更是发展了大批的汽车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所制订的汽车产业政策也在不断修订与完善,但反观其总体绩效,可以看到,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在现实中并没有达到政府的预想效果。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首先,我国政府制定的严格控制审批权和投资控制权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竞争。这种产业政策在汽车行业中形成了政策性垄断,民营资本很难进入,无形中对三大集团(一汽、东风、上汽)进行了过分的政策性保护。其次,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缺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正如上文所述,自主创新在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汽车产业之所以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除了产业政策保护下的垄断等原因外,还在于我国没有把自主开发作为产业准入的根本原则,如此一来,产业政策的实际效果往往是保护技术落后者而限制自主开发企业的进入。
  当前对于我国的汽车产业而言,整体经济环境不好是不争的事实,但此时恰恰是考验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的时刻,是推动整个行业优胜劣汰的时刻。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英国拉夫堡大学)
其他文献
本刊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吴添荣表示,2030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5.2亿千瓦,占全部装机比重的50%左右。清洁能源发电将成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进步和相互融合,促进了清洁能源技术的逐步成熟,推动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天然气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4.61亿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同时受产品同质化的影响,企业间的竞争由以产品和服务为中心转向以品牌为核心的竞争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品牌已经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除了单个品牌的塑造和管理,多产品经营的企业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品牌结构,创造长期且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青岛啤酒公司多品牌发展状况分析  青岛啤酒股
本刊讯 财政部18日发布月度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较今年前两个月增幅有所回升,但地方国企利润仍为负增长。  财政部数据显示,前3个月累计,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37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中央企业4321.5亿元,同比增长5.1%;地方国有企业1015.5亿元,同比下降3.8%。  其他经济效益指标中,營业总收入增幅有所下降。1月至
这是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涉案金额高达7700余万元;  受骗群众多达2700余人次;  涉及地区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涉案账户60余个,账户资金交易异常复杂,银行单据及有关票据多达数千张,全案卷宗达178本。  “购买原始股即可翻倍增值!”“西安金园汽车”曾经描绘出一幅迷人发财美景,使得数千人趋之若鹜,最终上当失财。中国证监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督办此案。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由于信息的及时传递,消费者能够在瞬间就全球范围内销售商的价格进行比较,因此有人认为电子商务市场将接近完美的完全竞争市场。虽然电子商务市场有着传统市场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它有着很高的信息效率。但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由于商品信息与实物交易的分离、交易参与者的身份匿名性,而造成的交易之前,买卖双方对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从而产生逆向
下午,正在午睡的阿林被一阵轰鸣声吵醒了。他走到阳台上一看,只见一架直升机正在他所居住的楼的楼顶盘旋。因为还没吃午饭,阿林的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阿林于是下楼去便利店买泡面。想着便利店就在小区里面,买完东西很快就能返回,阿林没锁门就出去了。10分钟后,阿林返回家中,盘旋许久的直升机也开始渐渐远去。阿林把买来的食物放在茶几上,发现自己下楼前放在茶几上的一根金手链不见了。阿林立刻报了警。5分钟后,李警官来
本刊讯 12月10日,2014陕西百强企业发布会在西安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晓东出席发布会,副省长李金柱发来贺信。  2014陕西百强企业,是根据省政府领导批示,由省企业家协会牵头,在省金融办、发改委、工信厅、商务厅、国资委、统计局等部门支持下,按照国际通行的排序原则,参照中国500强企业排序办法,坚持公平公开公正、企业自愿、不向企业收取费用等原则,依据企业2013年度的营业收入排序产生。近年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油田)是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公司,公司的生产、科研、石化、后勤等业务单位分布在青海、甘肃两省区所属地界三个基地:生产一线基地位于具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石化基地位于高原明珠――格尔木市,公司总部及科研、后勤基地位于飞天的故乡——敦煌。三大基地成品字型相距400~500公里遥遥相望,在人事信息化建成前,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了公司管理机关职能部
企业文化因企业而存在,企业因文化而长青。德文化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四十余年发展历程中所沉淀和凝练的宝贵精神财富。陕汽德文化建设遵循方红卫董事长、党委书记确定的“德赢天下”暨“天人合一、知行不二、惟赢是执”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为指引,公司创新思路构建企业文化三层次落实体系,坚持“两轮驱动”暨持续培训培育,持续引导;建立、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以广泛、持续、
本刊讯记者获悉,陕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评选结果日前揭晓。  包括戏剧《柳河湾的新娘》、《大树西迁》、《米脂婆姨绥德汉》、《长恨歌》、《桥弯弯月圆圆》;电影《隐形的翅膀》、《代课老师》、《立正》;电视剧《保卫延安》、《特殊使命》、《西安事变》、《上门女婿》;广播剧《阳光下的银杏树》、《爱心天使——熊宁》、《郭孝义》;长篇小说《青木川》、《村子》、报告文学《蓝天下的永恒——最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