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注入人文精神,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的问题。
一、结合数学知识进行人文知识教育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如果能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人文知识的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而且犹如给数学教学添加了润滑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在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后,把直径为2∶1的两个圆(或半圆)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并称图(1)犹如为弯弯的月亮当空挂,称图(2)为犹如蝙蝠凌空展翅飞,称图(3)为阴阳八卦图,称图(4)为鲤鱼跳龙门。学生对这些图形不但饶有兴趣,而且印象深刻,进一步加强了对圆的认识。
二、结合数学教学进行人格教育
我们知道,知识并不等于“学识”,“学识”中包含的,除了知识外,还有更重要的、更高层次的人生修养和现在人们常说的“人格魅力”。这才是给学生“人文关怀”最宝贵的“人文财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自信和自主。例如,教学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后,练习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判断: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成不成比例,为什么?在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以后,我让学生说理。一生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与高的积除以2,它的面积除以高就等于底的一半,因为底一定,则底的一半也一定,所以面积和高成正比例。”在我表扬她叙述很完整,准备继续练习时,有一成绩中等的学生举手说:“我是假定三角形的底是1,高分别是2、4、6……三角形的面积则是1、2、3……因为面积和高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它们成正比例。”这一回答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思维是不拘一格的,这道题是比较难的,但用这一方法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我不禁称赞他:“你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老师也很佩服你。”一个简单的教例,就成了一个很好的人格教育素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他们就会尽可能地去表现自我,体现自身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入文关怀。我国古代有句格言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变理性教学为人文教学,教学方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认识“人民币”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的场景,教学中学生们分组进行购物的游戏,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用人民币进行模拟购物,并在购物中进行爱护人民币、与他人交往要热情大方、有礼貌等行为习惯的教育。最后再设计了一个有奖购物的环节:买一件8角钱的邮票,有几种付钱的方法呢?开放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整个教室中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认识人民币的任务很轻松地就完成了。这样也就把数学教学与人类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人文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三、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新道德教育
关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集体的关系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亦称之为新道德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德、识、才、学全面发展,具有高尚人文精神的人才。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对数学问题本身的探讨,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相互协作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新道德教育。如在教学统计知识后,教师可收集我国陆地面积、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和草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和这些资源的世界人均值(万平方千米每人)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出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为1∶3、1∶3、1∶7、1∶2,并制成统计表。在分析统计表的过程中学生知道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资源的人均值与世界人均值有很大的差距,并受到要珍惜各种资源,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的教育。这样,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又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自然,把自己与社会、自然紧密的联系起来。
又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认数时,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说、写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地介绍数字的起源、发展史,了解阿拉伯数字产生过程,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十进位制计数法作出的卓越贡献等等。这样做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同时也使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产生敬佩之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结合数学知识进行人文知识教育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如果能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人文知识的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而且犹如给数学教学添加了润滑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在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后,把直径为2∶1的两个圆(或半圆)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并称图(1)犹如为弯弯的月亮当空挂,称图(2)为犹如蝙蝠凌空展翅飞,称图(3)为阴阳八卦图,称图(4)为鲤鱼跳龙门。学生对这些图形不但饶有兴趣,而且印象深刻,进一步加强了对圆的认识。
二、结合数学教学进行人格教育
我们知道,知识并不等于“学识”,“学识”中包含的,除了知识外,还有更重要的、更高层次的人生修养和现在人们常说的“人格魅力”。这才是给学生“人文关怀”最宝贵的“人文财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自信和自主。例如,教学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后,练习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判断: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成不成比例,为什么?在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以后,我让学生说理。一生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与高的积除以2,它的面积除以高就等于底的一半,因为底一定,则底的一半也一定,所以面积和高成正比例。”在我表扬她叙述很完整,准备继续练习时,有一成绩中等的学生举手说:“我是假定三角形的底是1,高分别是2、4、6……三角形的面积则是1、2、3……因为面积和高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它们成正比例。”这一回答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思维是不拘一格的,这道题是比较难的,但用这一方法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我不禁称赞他:“你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老师也很佩服你。”一个简单的教例,就成了一个很好的人格教育素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他们就会尽可能地去表现自我,体现自身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入文关怀。我国古代有句格言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变理性教学为人文教学,教学方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认识“人民币”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的场景,教学中学生们分组进行购物的游戏,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用人民币进行模拟购物,并在购物中进行爱护人民币、与他人交往要热情大方、有礼貌等行为习惯的教育。最后再设计了一个有奖购物的环节:买一件8角钱的邮票,有几种付钱的方法呢?开放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整个教室中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认识人民币的任务很轻松地就完成了。这样也就把数学教学与人类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人文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三、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新道德教育
关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集体的关系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亦称之为新道德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德、识、才、学全面发展,具有高尚人文精神的人才。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对数学问题本身的探讨,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相互协作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新道德教育。如在教学统计知识后,教师可收集我国陆地面积、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和草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和这些资源的世界人均值(万平方千米每人)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出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为1∶3、1∶3、1∶7、1∶2,并制成统计表。在分析统计表的过程中学生知道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资源的人均值与世界人均值有很大的差距,并受到要珍惜各种资源,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的教育。这样,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又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自然,把自己与社会、自然紧密的联系起来。
又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认数时,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说、写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地介绍数字的起源、发展史,了解阿拉伯数字产生过程,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十进位制计数法作出的卓越贡献等等。这样做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同时也使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产生敬佩之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