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污染问题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iness90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饮。茶叶在人们的心目中,原本是健康的代名词。但讽刺的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这些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礼物却被弄脏了。虽然人们早已发现这一现象,但是十几年来,茶叶上的铅和农药污染却有增无减。
  俗话说得好,“茶要新,酒要陈。”又到了一年春茶上市的时节,不少茶行纷纷打出“春茶上市”、“第一批春茶”等形式多样的广告。但今年的茶叶市场并不平淡,除了“天价”头茶、明星代言等争议话题,茶叶含铅量超标、茶园变成了游人如织的“公园”一时间也成了微博上的热门话题。
  茶叶在人们的心目中,原本是健康的代名词。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有益成分可以帮助人们延缓衰老,提高抵抗力。很多人担心,受污染的茶叶不但不保健反而危害健康。
  茶园变成“公园”造成春茶污染严重
  其实,茶叶被检出铅超标,并不是件新鲜事。
  早在1999年,据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第二季度对杭州35家茶叶公司、茶叶站、茶叶经营部、茶厂及茶叶商行等西湖龙井茶进行质量抽检的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铅含量超标的茶叶占20%。
  而茶叶铅超标的情况,直到近几年,仍然存在。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向社会公布2010年第二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绿茶合格率为95.8%,其中标示由杭州赵氏茶叶专业合作社出品的青化山杭州龙井茶检出铅含量不合格。
  而今年,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广州生产的茶叶及其制品(茶叶、含茶制品、代用茶)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7家企业的20个批次的产品,经检验合格16个批次,不合格4个批次,合格率为80%。广州市白云区(英德)制茶厂生产的袋泡茶(英德红茶)检出铅不合格。北京市卫生局对47家单位,100个不同品牌的散装、袋包装的茶叶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和检测,发现抽检的茶叶合格率达 98%。只有福建一品得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品得绿茶和常州开古茶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开古袋泡茶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
  伴随着春天的到来,西湖景区游人逐渐增多。据当地媒体报道,被列为龙井茶一级保护区的梅家坞、龙井等地也迎来了游客高峰,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这里踏青赏春、品茶买茶。
  据统计,清明假期,梅家坞每天的游客都过万人,茶园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园”。在旅游旺季,梅家坞、龙井等地成了游客钟爱的旅游场所,许多人驱车前来一睹西湖龙井产地风采。而由于人多,道路两边、茶园周围已经有不少垃圾,马路两旁的茶树上满是灰尘。
  梅家坞的一位徐姓茶农表示,茶叶生长有自己的“小环境”,山上和山下不一样,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也不一样。“这几年旅游的人太多了,总会带来一些污染,影响茶树生长。”徐师傅说,影响最大的是马路边上的茶树,这些茶叶的品质不如以前了。
  而由于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往来西湖龙井产地也更加频繁,早先根本没有汽车的产茶村庄,现在早已是车来车往,这些汽车排放的尾气,无疑会对茶叶造成影响。
  其实,卫生部在2003年第七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查中就发现,11 月份铅含量超标的茶叶中,有9 份来自杭州西湖区的龙井茶。随后,我国在2005年对茶叶含铅量标准作出了修订,最高允许含量从2 毫克/千克提高到5 毫克/千克。尽管此后铅超标率明显降低,但茶叶中铅含量不断提高的趋势并未得到遏制。
  大气铅沉降“贡献”大
  有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2008年,中国每年向空气中排放的铅从2672吨增加到12562吨。其中,烧煤、汽车尾气的贡献最大。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林官明告诉记者,这些污染颗粒物会进入空气,由于铅比较重,能扩散的范围不超过3公里,所以想靠空气的流动降低当地的污染物含量很难。
  而当铅沉降后,就会对植物造成污染。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与此同时,我国茶叶铅含量也在不断地升高,龙井茶亦是如此。
  根据浙江省食品质量检测站历年检测资料表明,龙井茶中铅含量从1996年的0.63毫克/千克,上升到1999年的2.11毫克/千克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对龙井茶嫩叶铅含量的样品检测发现,2004年已经达到了2.20毫克/千克。
  据浙江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刘军保介绍,在2002~2005年开展的浙江省农业环境地质项目中,针对龙井茶叶中铅的来源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西湖龙井茶中重金属铅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发现,茶叶中的铅偏向于汽油铅和燃煤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就验证了土壤受到汽油铅和燃煤铅污染的事实。
  此外,刘军保表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也早已引起了学者的关注。那就是,茶园越靠近公路,茶叶的铅含量越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在2002 年4~5 月集中对浙江21 个县市的茶区中有代表性的嫩芽原料样品及老叶样品进行了调查。其中,一部分样品是在车流量较大的104国道线及320国道线旁的三块大面积茶园取样的,它们分别来自距离国道线10 、30 、60 、100、150 及200 米 的地方,同时,保证茶园周围数公里内没有其他大气污染源。
  结果发现,嫩芽原料的平均含铅量为1.91 毫克/千克。其中原料中铅含量大于毫克/千克 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26%,大于5毫克/千克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4%。重要的是,在这些超标的茶叶原料中,有13.6%是取自公路边的茶园中的。而公路边茶园中采集的新梢样品中有67% 铅含量超过当时2毫克/千克的国家标准。这当中,距离公路150 米范围以外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韩文炎告诉记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前所未有,很多茶园在规划前就处于公路附近,从而使这些茶园的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不过,他同时表示,毕竟大多数的茶园仍然远离城市,处于空气相对洁净的山区和半山区。部分处于高山的有机茶园同样存在铅超标的现象,这表明,大气铅污染并不是茶叶中铅的唯一来源。
  茶叶喜酸也是“罪”
  目前,我国并没有对土壤中的铅含量制定标准。只规定了有机茶园和绿色食品土壤中的铅的标准必须小于每公斤60毫克。所以沉降到土壤的铅,如果不是十分严重,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一旦这些土壤种植了作物,铅就会转移到作物上。
  “不过,通常情况下,土壤中的铅,以多种形式存在,绝大多数铅不溶或难溶于水,以植物不易吸收的形态存在,但是还是有极少量的铅以生物有效形态存在,并能够被植物吸收。”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徐建明告诉记者,除非在土壤酸化的条件下,部分以矿物等形态存在的铅会转化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态。
  然而,茶树恰恰喜欢的是酸性环境,种植以后,土壤会持续酸化。茶叶一般要求生长于pH(酸碱度,值越小酸度越高)低于6.0的土壤中。
  但是,近年来,由于茶叶经济效益较好,施肥量明显增加,导致土壤酸化明显加剧,有的茶园土壤pH甚至低于3.0。刘军保说,这种情况会导致土壤铅的生物有效性显著提高,从而促进了茶树根系对铅的吸收。从土样测定结果看出,浙江省主要产茶区的茶园土壤全铅含量要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
  至于土壤中的铅来源,首先是来自分化的岩石,比如四川、浙江和安徽等地区的土壤多是由花岗岩、砂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其中的铅含量较高。但是,也不排除大气污染的铅会逐渐沉积在土壤中。
  部位、季节不同铅含量也不同
  众所周知,绿茶泡的是嫩叶部分,名优茶又以春茶第一批最嫩的新梢最为珍贵,比如龙井。尽管茶叶都可以从大气或者土壤中吸收铅,但不同部位,不同季节的茶叶中,铅含量是有所差别的。
  韩文炎等对茶树不同部位铅含量的测定表明,茶树体内铅含量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吸收根是最高的,其次为生产枝、侧枝、老叶和成熟叶,主干、侧根、主根、新梢(也就是新长嫩叶的部分)和茶籽的铅含量比较低。
  在新梢中,铅含量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比如最嫩的一芽一叶的铅含量为0.57 毫克/千克,一芽五叶上升至2.97 毫克/千克,老叶则高达6.38 毫克/千克。 韩文炎解释,叶片生长时间越长的部位,接受大气中沉降的铅就越多,越是新的接触大气铅的时间就越短,沉积自然就少一些。
  而他对固定茶树不同季节的新梢进行测定时,发现春茶的平均铅含量最高,是秋梢的2.26倍,秋梢平均铅含量又是夏梢的2.17倍。同时,同为春茶,第一批春梢的铅含量又明显高于第二批春茶。“这是因为春茶经过了一个冬季的漫长累积,生长期长,茶树体内铅累积量大,茶芽萌动后转移到新梢中的铅就比较多。”
  但是韩文炎同时指出,这种差别是相对的,从龙井饮用部分铅含量的绝对值看,并不存在不安全性。
  加工工艺存隐患
  韩文炎表示,有些加工后的茶叶铅含量比鲜叶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加工过程中的铅污染也被认为是茶叶铅含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他向记者介绍,简单说,绿茶经过采摘以后先要摊放一段时间,然后杀青,也就是通过高温措施,散发叶内水分,阻止酶的反应,再经过揉捻,让细胞破碎,从而使茶质揉出来,最后进行烘干处理。
  “在这些不同的工序中,鲜叶摊放过程的污染最大。”韩文炎强调,这主要是因为过去不重视清洁卫生造成的。刚摘下的茶叶直接被铺在地上,灰尘可以轻易地跟茶叶接触。由于灰尘的铅含量是茶叶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只要茶叶制作过程有少量灰尘混入,就可以使茶叶的铅含量成倍提高。
  事实上,有研究发现,清洗可以明显降低茶叶表面的铅含量。但是,鲜叶采摘后一般没有清洗的程序。对此,韩文炎解释,清洗后的茶叶表面会含有大量水分,加工时先处理它就会增加能源的消耗,关键是,此举还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因此,可行性不高。
  其次,在揉捻过程中,由于机械的合金中含有铅,茶叶在加工中与机械表面摩擦接触,也会构成污染。
  对龙井而言,在炒锅里翻炒的步骤尤为重要,制茶油、炒茶锅的铅含量也会引起污染。有试验表明,如今制茶油中含铅量已经很低了,因此,龙井茶炒制过程中使用制茶油不会对茶叶铅含量产生明显影响。
  龙井茶中的铅含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炒茶锅的质量。经多次取样检测,发现不同的炒茶锅对龙井茶中铅含量影响不一样,规模较大的茶叶企业所使用的炒茶锅其茶叶中的铅含量在炒制前后变化不大。但一些农户及小企业中的炒茶锅所炒制的龙井茶其铅含量可以升高到鲜叶原料的2倍或数倍。
  此外,韩文炎还提到,如果在采摘环节没有按照标准采摘,把成熟的叶片或者蒂头,比如鳞片、茶梗等一起带来,或者加工后的茶叶含有较多的黄片或者茶末,那么茶叶的铅含量都可能明显提高。
  标准似在向环境妥协
  茶叶铅含量在经历了上世纪末开始的持续上升以后,尤其是“铅超标”曾一度让杭州西湖龙井茶声誉受损,近几年,龙井茶的质量已经相对稳定了。
  2011年3月,杭州市质监部门公布了43个批次的上市龙井茶的抽查结果,41个批次达到了农业部的《无公害食品茶标准》铅含量指标≤5mg/kg标准;30个批次达到卫生部的《茶叶卫生标准》铅含量≤2mg/kg标准,11个批次铅含量在2mg/kg~5mg/kg之间。
  但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原环境专家董良杰在其微博公开质疑,达标率的提升是因为国家标准放松了。
  韩文炎解释,2005年以前2mg/kg的国家标准是世界上对茶叶铅含量制定的最严格标准。当时,这个限量值主要是参照一般食品对铅的限量要求提出的,对于其是否适合茶叶考虑得并不是很充分。这一标准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是10mg/kg,日本是25mg/kg,最严格的欧盟为5mg/kg。
  限制的制定首先要以安全性为前提,其次也要考虑经济成本。他告诉记者,此前由于清洁化生产和精制质量不到位,不乏超过5mg/kg,甚至10mg/kg的样品,超标确实比较严重。如今,虽然标准降低了,但是由于采摘严格了,比如不带成熟叶片和蒂头,同时茶叶精制过程中也尽量挑出黄片、茶末,以及茶机产品行业标准的实施,加工过程中的铅污染已经大大降低了。大多数茶叶的铅含量依然在2mg/kg左右。
  但是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茶叶铅的“贡献”确实越来越大。大量建筑工地的存在、大修公路、大量施肥导致土壤酸化越来越严重等问题,似乎使得标准有向环境妥协的意味。
  “一定程度上说,如果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再有了工艺的提升,使得产品都能达标,标准自然也就没调整的必要了。”韩文炎坦言。
  如今,欧盟正在制定新的茶叶铅限量标准,德国建议为2mg/kg,确实需要引起中国茶企的警惕。刘军保表示,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并不是专门针对茶叶种植的。
  这就要求国家首先要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其中主要是对燃煤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废气达标排放,减少大气铅的污染源。在推广无铅汽油及汽车尾气排放技术改良的同时,还必须大力促进“绿色汽车”的发展,以减少铅污染来源,从根本上改善茶叶卫生质量。
  同时在规划时,必须选择适合茶叶种植的区域。比如,杭州市政府采纳建议,在国道、主干公路旁边200米之内不得种茶树,或者建立种植防护林,已经查明有污染的地方也不种植茶叶。为了保证茶园环境,西湖区早已将周围的污染企业全部搬迁。
  针对土壤酸化,就要改良土壤,提高其pH值。据了解,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已经研制成功了一种降铅改良剂,试验结果可以使土壤含铅量降低20%。
  
  俗话说得好,“茶要新,酒要陈。”又到了一年春茶上市的时节,不少茶行纷纷打出“春茶上市”、“第一批春茶”等形式多样的广告。但今年的茶叶市场并不平淡,除了“天价”头茶、明星代言等争议话题,茶叶含铅量超标、茶园变成了游人如织的“公园”一时间也成了微博上的热门话题。
  茶叶在人们的心目中,原本是健康的代名词。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有益成分可以帮助人们延缓衰老,提高抵抗力。很多人担心,受污染的茶叶不但不保健反而危害健康。
  茶园变成“公园”造成春茶污染严重
  其实,茶叶被检出铅超标,并不是件新鲜事。
  早在1999年,据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第二季度对杭州35家茶叶公司、茶叶站、茶叶经营部、茶厂及茶叶商行等西湖龙井茶进行质量抽检的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铅含量超标的茶叶占20%。
  而茶叶铅超标的情况,直到近几年,仍然存在。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向社会公布2010年第二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绿茶合格率为95.8%,其中标示由杭州赵氏茶叶专业合作社出品的青化山杭州龙井茶检出铅含量不合格。
  而今年,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广州生产的茶叶及其制品(茶叶、含茶制品、代用茶)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7家企业的20个批次的产品,经检验合格16个批次,不合格4个批次,合格率为80%。广州市白云区(英德)制茶厂生产的袋泡茶(英德红茶)检出铅不合格。北京市卫生局对47家单位,100个不同品牌的散装、袋包装的茶叶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和检测,发现抽检的茶叶合格率达 98%。只有福建一品得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品得绿茶和常州开古茶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开古袋泡茶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
  伴随着春天的到来,西湖景区游人逐渐增多。据当地媒体报道,被列为龙井茶一级保护区的梅家坞、龙井等地也迎来了游客高峰,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这里踏青赏春、品茶买茶。
  据统计,清明假期,梅家坞每天的游客都过万人,茶园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园”。在旅游旺季,梅家坞、龙井等地成了游客钟爱的旅游场所,许多人驱车前来一睹西湖龙井产地风采。而由于人多,道路两边、茶园周围已经有不少垃圾,马路两旁的茶树上满是灰尘。
  梅家坞的一位徐姓茶农表示,茶叶生长有自己的“小环境”,山上和山下不一样,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也不一样。“这几年旅游的人太多了,总会带来一些污染,影响茶树生长。”徐师傅说,影响最大的是马路边上的茶树,这些茶叶的品质不如以前了。
  而由于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往来西湖龙井产地也更加频繁,早先根本没有汽车的产茶村庄,现在早已是车来车往,这些汽车排放的尾气,无疑会对茶叶造成影响。
  其实,卫生部在2003年第七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查中就发现,11 月份铅含量超标的茶叶中,有9 份来自杭州西湖区的龙井茶。随后,我国在2005年对茶叶含铅量标准作出了修订,最高允许含量从2 毫克/千克提高到5 毫克/千克。尽管此后铅超标率明显降低,但茶叶中铅含量不断提高的趋势并未得到遏制。
  大气铅沉降“贡献”大
  有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2008年,中国每年向空气中排放的铅从2672吨增加到12562吨。其中,烧煤、汽车尾气的贡献最大。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林官明告诉记者,这些污染颗粒物会进入空气,由于铅比较重,能扩散的范围不超过3公里,所以想靠空气的流动降低当地的污染物含量很难。
  而当铅沉降后,就会对植物造成污染。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与此同时,我国茶叶铅含量也在不断地升高,龙井茶亦是如此。
  根据浙江省食品质量检测站历年检测资料表明,龙井茶中铅含量从1996年的0.63毫克/千克,上升到1999年的2.11毫克/千克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对龙井茶嫩叶铅含量的样品检测发现,2004年已经达到了2.20毫克/千克。
  据浙江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刘军保介绍,在2002~2005年开展的浙江省农业环境地质项目中,针对龙井茶叶中铅的来源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西湖龙井茶中重金属铅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发现,茶叶中的铅偏向于汽油铅和燃煤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就验证了土壤受到汽油铅和燃煤铅污染的事实。
  此外,刘军保表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也早已引起了学者的关注。那就是,茶园越靠近公路,茶叶的铅含量越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在2002 年4~5 月集中对浙江21 个县市的茶区中有代表性的嫩芽原料样品及老叶样品进行了调查。其中,一部分样品是在车流量较大的104国道线及320国道线旁的三块大面积茶园取样的,它们分别来自距离国道线10 、30 、60 、100、150 及200 米 的地方,同时,保证茶园周围数公里内没有其他大气污染源。
  结果发现,嫩芽原料的平均含铅量为1.91 毫克/千克。其中原料中铅含量大于毫克/千克 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26%,大于5毫克/千克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4%。重要的是,在这些超标的茶叶原料中,有13.6%是取自公路边的茶园中的。而公路边茶园中采集的新梢样品中有67% 铅含量超过当时2毫克/千克的国家标准。这当中,距离公路150 米范围以外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韩文炎告诉记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前所未有,很多茶园在规划前就处于公路附近,从而使这些茶园的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不过,他同时表示,毕竟大多数的茶园仍然远离城市,处于空气相对洁净的山区和半山区。部分处于高山的有机茶园同样存在铅超标的现象,这表明,大气铅污染并不是茶叶中铅的唯一来源。
  茶叶喜酸也是“罪”
  目前,我国并没有对土壤中的铅含量制定标准。只规定了有机茶园和绿色食品土壤中的铅的标准必须小于每公斤60毫克。所以沉降到土壤的铅,如果不是十分严重,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一旦这些土壤种植了作物,铅就会转移到作物上。
  “不过,通常情况下,土壤中的铅,以多种形式存在,绝大多数铅不溶或难溶于水,以植物不易吸收的形态存在,但是还是有极少量的铅以生物有效形态存在,并能够被植物吸收。”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徐建明告诉记者,除非在土壤酸化的条件下,部分以矿物等形态存在的铅会转化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态。
  然而,茶树恰恰喜欢的是酸性环境,种植以后,土壤会持续酸化。茶叶一般要求生长于pH(酸碱度,值越小酸度越高)低于6.0的土壤中。
  但是,近年来,由于茶叶经济效益较好,施肥量明显增加,导致土壤酸化明显加剧,有的茶园土壤pH甚至低于3.0。刘军保说,这种情况会导致土壤铅的生物有效性显著提高,从而促进了茶树根系对铅的吸收。从土样测定结果看出,浙江省主要产茶区的茶园土壤全铅含量要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
  至于土壤中的铅来源,首先是来自分化的岩石,比如四川、浙江和安徽等地区的土壤多是由花岗岩、砂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其中的铅含量较高。但是,也不排除大气污染的铅会逐渐沉积在土壤中。
  部位、季节不同铅含量也不同
  众所周知,绿茶泡的是嫩叶部分,名优茶又以春茶第一批最嫩的新梢最为珍贵,比如龙井。尽管茶叶都可以从大气或者土壤中吸收铅,但不同部位,不同季节的茶叶中,铅含量是有所差别的。
  韩文炎等对茶树不同部位铅含量的测定表明,茶树体内铅含量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吸收根是最高的,其次为生产枝、侧枝、老叶和成熟叶,主干、侧根、主根、新梢(也就是新长嫩叶的部分)和茶籽的铅含量比较低。
  在新梢中,铅含量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比如最嫩的一芽一叶的铅含量为0.57 毫克/千克,一芽五叶上升至2.97 毫克/千克,老叶则高达6.38 毫克/千克。 韩文炎解释,叶片生长时间越长的部位,接受大气中沉降的铅就越多,越是新的接触大气铅的时间就越短,沉积自然就少一些。
  而他对固定茶树不同季节的新梢进行测定时,发现春茶的平均铅含量最高,是秋梢的2.26倍,秋梢平均铅含量又是夏梢的2.17倍。同时,同为春茶,第一批春梢的铅含量又明显高于第二批春茶。“这是因为春茶经过了一个冬季的漫长累积,生长期长,茶树体内铅累积量大,茶芽萌动后转移到新梢中的铅就比较多。”
  但是韩文炎同时指出,这种差别是相对的,从龙井饮用部分铅含量的绝对值看,并不存在不安全性。
  加工工艺存隐患
  韩文炎表示,有些加工后的茶叶铅含量比鲜叶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加工过程中的铅污染也被认为是茶叶铅含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他向记者介绍,简单说,绿茶经过采摘以后先要摊放一段时间,然后杀青,也就是通过高温措施,散发叶内水分,阻止酶的反应,再经过揉捻,让细胞破碎,从而使茶质揉出来,最后进行烘干处理。
  “在这些不同的工序中,鲜叶摊放过程的污染最大。”韩文炎强调,这主要是因为过去不重视清洁卫生造成的。刚摘下的茶叶直接被铺在地上,灰尘可以轻易地跟茶叶接触。由于灰尘的铅含量是茶叶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只要茶叶制作过程有少量灰尘混入,就可以使茶叶的铅含量成倍提高。
  事实上,有研究发现,清洗可以明显降低茶叶表面的铅含量。但是,鲜叶采摘后一般没有清洗的程序。对此,韩文炎解释,清洗后的茶叶表面会含有大量水分,加工时先处理它就会增加能源的消耗,关键是,此举还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因此,可行性不高。
  其次,在揉捻过程中,由于机械的合金中含有铅,茶叶在加工中与机械表面摩擦接触,也会构成污染。
  对龙井而言,在炒锅里翻炒的步骤尤为重要,制茶油、炒茶锅的铅含量也会引起污染。有试验表明,如今制茶油中含铅量已经很低了,因此,龙井茶炒制过程中使用制茶油不会对茶叶铅含量产生明显影响。
  龙井茶中的铅含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炒茶锅的质量。经多次取样检测,发现不同的炒茶锅对龙井茶中铅含量影响不一样,规模较大的茶叶企业所使用的炒茶锅其茶叶中的铅含量在炒制前后变化不大。但一些农户及小企业中的炒茶锅所炒制的龙井茶其铅含量可以升高到鲜叶原料的2倍或数倍。
  此外,韩文炎还提到,如果在采摘环节没有按照标准采摘,把成熟的叶片或者蒂头,比如鳞片、茶梗等一起带来,或者加工后的茶叶含有较多的黄片或者茶末,那么茶叶的铅含量都可能明显提高。
  标准似在向环境妥协
  茶叶铅含量在经历了上世纪末开始的持续上升以后,尤其是“铅超标”曾一度让杭州西湖龙井茶声誉受损,近几年,龙井茶的质量已经相对稳定了。
  2011年3月,杭州市质监部门公布了43个批次的上市龙井茶的抽查结果,41个批次达到了农业部的《无公害食品茶标准》铅含量指标≤5mg/kg标准;30个批次达到卫生部的《茶叶卫生标准》铅含量≤2mg/kg标准,11个批次铅含量在2mg/kg~5mg/kg之间。
  但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原环境专家董良杰在其微博公开质疑,达标率的提升是因为国家标准放松了。
  韩文炎解释,2005年以前2mg/kg的国家标准是世界上对茶叶铅含量制定的最严格标准。当时,这个限量值主要是参照一般食品对铅的限量要求提出的,对于其是否适合茶叶考虑得并不是很充分。这一标准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是10mg/kg,日本是25mg/kg,最严格的欧盟为5mg/kg。
  限制的制定首先要以安全性为前提,其次也要考虑经济成本。他告诉记者,此前由于清洁化生产和精制质量不到位,不乏超过5mg/kg,甚至10mg/kg的样品,超标确实比较严重。如今,虽然标准降低了,但是由于采摘严格了,比如不带成熟叶片和蒂头,同时茶叶精制过程中也尽量挑出黄片、茶末,以及茶机产品行业标准的实施,加工过程中的铅污染已经大大降低了。大多数茶叶的铅含量依然在2mg/kg左右。
  但是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茶叶铅的“贡献”确实越来越大。大量建筑工地的存在、大修公路、大量施肥导致土壤酸化越来越严重等问题,似乎使得标准有向环境妥协的意味。
  “一定程度上说,如果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再有了工艺的提升,使得产品都能达标,标准自然也就没调整的必要了。”韩文炎坦言。
  如今,欧盟正在制定新的茶叶铅限量标准,德国建议为2mg/kg,确实需要引起中国茶企的警惕。刘军保表示,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并不是专门针对茶叶种植的。
  这就要求国家首先要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其中主要是对燃煤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废气达标排放,减少大气铅的污染源。在推广无铅汽油及汽车尾气排放技术改良的同时,还必须大力促进“绿色汽车”的发展,以减少铅污染来源,从根本上改善茶叶卫生质量。
  同时在规划时,必须选择适合茶叶种植的区域。比如,杭州市政府采纳建议,在国道、主干公路旁边200米之内不得种茶树,或者建立种植防护林,已经查明有污染的地方也不种植茶叶。为了保证茶园环境,西湖区早已将周围的污染企业全部搬迁。
  针对土壤酸化,就要改良土壤,提高其pH值。据了解,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已经研制成功了一种降铅改良剂,试验结果可以使土壤含铅量降低20%。
  
  俗话说得好,“茶要新,酒要陈。”又到了一年春茶上市的时节,不少茶行纷纷打出“春茶上市”、“第一批春茶”等形式多样的广告。但今年的茶叶市场并不平淡,除了“天价”头茶、明星代言等争议话题,茶叶含铅量超标、茶园变成了游人如织的“公园”一时间也成了微博上的热门话题。
  茶叶在人们的心目中,原本是健康的代名词。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有益成分可以帮助人们延缓衰老,提高抵抗力。很多人担心,受污染的茶叶不但不保健反而危害健康。
  茶园变成“公园”造成春茶污染严重
  其实,茶叶被检出铅超标,并不是件新鲜事。
  早在1999年,据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第二季度对杭州35家茶叶公司、茶叶站、茶叶经营部、茶厂及茶叶商行等西湖龙井茶进行质量抽检的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铅含量超标的茶叶占20%。
  而茶叶铅超标的情况,直到近几年,仍然存在。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向社会公布2010年第二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绿茶合格率为95.8%,其中标示由杭州赵氏茶叶专业合作社出品的青化山杭州龙井茶检出铅含量不合格。
  而今年,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广州生产的茶叶及其制品(茶叶、含茶制品、代用茶)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7家企业的20个批次的产品,经检验合格16个批次,不合格4个批次,合格率为80%。广州市白云区(英德)制茶厂生产的袋泡茶(英德红茶)检出铅不合格。北京市卫生局对47家单位,100个不同品牌的散装、袋包装的茶叶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和检测,发现抽检的茶叶合格率达 98%。只有福建一品得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品得绿茶和常州开古茶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开古袋泡茶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
  伴随着春天的到来,西湖景区游人逐渐增多。据当地媒体报道,被列为龙井茶一级保护区的梅家坞、龙井等地也迎来了游客高峰,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这里踏青赏春、品茶买茶。
  据统计,清明假期,梅家坞每天的游客都过万人,茶园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园”。在旅游旺季,梅家坞、龙井等地成了游客钟爱的旅游场所,许多人驱车前来一睹西湖龙井产地风采。而由于人多,道路两边、茶园周围已经有不少垃圾,马路两旁的茶树上满是灰尘。
  梅家坞的一位徐姓茶农表示,茶叶生长有自己的“小环境”,山上和山下不一样,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也不一样。“这几年旅游的人太多了,总会带来一些污染,影响茶树生长。”徐师傅说,影响最大的是马路边上的茶树,这些茶叶的品质不如以前了。
  而由于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往来西湖龙井产地也更加频繁,早先根本没有汽车的产茶村庄,现在早已是车来车往,这些汽车排放的尾气,无疑会对茶叶造成影响。
  其实,卫生部在2003年第七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查中就发现,11 月份铅含量超标的茶叶中,有9 份来自杭州西湖区的龙井茶。随后,我国在2005年对茶叶含铅量标准作出了修订,最高允许含量从2 毫克/千克提高到5 毫克/千克。尽管此后铅超标率明显降低,但茶叶中铅含量不断提高的趋势并未得到遏制。
  大气铅沉降“贡献”大
  有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2008年,中国每年向空气中排放的铅从2672吨增加到12562吨。其中,烧煤、汽车尾气的贡献最大。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林官明告诉记者,这些污染颗粒物会进入空气,由于铅比较重,能扩散的范围不超过3公里,所以想靠空气的流动降低当地的污染物含量很难。
  而当铅沉降后,就会对植物造成污染。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与此同时,我国茶叶铅含量也在不断地升高,龙井茶亦是如此。
  根据浙江省食品质量检测站历年检测资料表明,龙井茶中铅含量从1996年的0.63毫克/千克,上升到1999年的2.11毫克/千克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对龙井茶嫩叶铅含量的样品检测发现,2004年已经达到了2.20毫克/千克。
  据浙江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刘军保介绍,在2002~2005年开展的浙江省农业环境地质项目中,针对龙井茶叶中铅的来源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西湖龙井茶中重金属铅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发现,茶叶中的铅偏向于汽油铅和燃煤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就验证了土壤受到汽油铅和燃煤铅污染的事实。
  此外,刘军保表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也早已引起了学者的关注。那就是,茶园越靠近公路,茶叶的铅含量越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在2002 年4~5 月集中对浙江21 个县市的茶区中有代表性的嫩芽原料样品及老叶样品进行了调查。其中,一部分样品是在车流量较大的104国道线及320国道线旁的三块大面积茶园取样的,它们分别来自距离国道线10 、30 、60 、100、150 及200 米 的地方,同时,保证茶园周围数公里内没有其他大气污染源。
  结果发现,嫩芽原料的平均含铅量为1.91 毫克/千克。其中原料中铅含量大于毫克/千克 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26%,大于5毫克/千克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4%。重要的是,在这些超标的茶叶原料中,有13.6%是取自公路边的茶园中的。而公路边茶园中采集的新梢样品中有67% 铅含量超过当时2毫克/千克的国家标准。这当中,距离公路150 米范围以外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韩文炎告诉记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前所未有,很多茶园在规划前就处于公路附近,从而使这些茶园的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不过,他同时表示,毕竟大多数的茶园仍然远离城市,处于空气相对洁净的山区和半山区。部分处于高山的有机茶园同样存在铅超标的现象,这表明,大气铅污染并不是茶叶中铅的唯一来源。
  茶叶喜酸也是“罪”
  目前,我国并没有对土壤中的铅含量制定标准。只规定了有机茶园和绿色食品土壤中的铅的标准必须小于每公斤60毫克。所以沉降到土壤的铅,如果不是十分严重,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一旦这些土壤种植了作物,铅就会转移到作物上。
  “不过,通常情况下,土壤中的铅,以多种形式存在,绝大多数铅不溶或难溶于水,以植物不易吸收的形态存在,但是还是有极少量的铅以生物有效形态存在,并能够被植物吸收。”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徐建明告诉记者,除非在土壤酸化的条件下,部分以矿物等形态存在的铅会转化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态。
  然而,茶树恰恰喜欢的是酸性环境,种植以后,土壤会持续酸化。茶叶一般要求生长于pH(酸碱度,值越小酸度越高)低于6.0的土壤中。
  但是,近年来,由于茶叶经济效益较好,施肥量明显增加,导致土壤酸化明显加剧,有的茶园土壤pH甚至低于3.0。刘军保说,这种情况会导致土壤铅的生物有效性显著提高,从而促进了茶树根系对铅的吸收。从土样测定结果看出,浙江省主要产茶区的茶园土壤全铅含量要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
  至于土壤中的铅来源,首先是来自分化的岩石,比如四川、浙江和安徽等地区的土壤多是由花岗岩、砂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其中的铅含量较高。但是,也不排除大气污染的铅会逐渐沉积在土壤中。
  部位、季节不同铅含量也不同
  众所周知,绿茶泡的是嫩叶部分,名优茶又以春茶第一批最嫩的新梢最为珍贵,比如龙井。尽管茶叶都可以从大气或者土壤中吸收铅,但不同部位,不同季节的茶叶中,铅含量是有所差别的。
  韩文炎等对茶树不同部位铅含量的测定表明,茶树体内铅含量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吸收根是最高的,其次为生产枝、侧枝、老叶和成熟叶,主干、侧根、主根、新梢(也就是新长嫩叶的部分)和茶籽的铅含量比较低。
  在新梢中,铅含量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比如最嫩的一芽一叶的铅含量为0.57 毫克/千克,一芽五叶上升至2.97 毫克/千克,老叶则高达6.38 毫克/千克。 韩文炎解释,叶片生长时间越长的部位,接受大气中沉降的铅就越多,越是新的接触大气铅的时间就越短,沉积自然就少一些。
  而他对固定茶树不同季节的新梢进行测定时,发现春茶的平均铅含量最高,是秋梢的2.26倍,秋梢平均铅含量又是夏梢的2.17倍。同时,同为春茶,第一批春梢的铅含量又明显高于第二批春茶。“这是因为春茶经过了一个冬季的漫长累积,生长期长,茶树体内铅累积量大,茶芽萌动后转移到新梢中的铅就比较多。”
  但是韩文炎同时指出,这种差别是相对的,从龙井饮用部分铅含量的绝对值看,并不存在不安全性。
  加工工艺存隐患
  韩文炎表示,有些加工后的茶叶铅含量比鲜叶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加工过程中的铅污染也被认为是茶叶铅含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他向记者介绍,简单说,绿茶经过采摘以后先要摊放一段时间,然后杀青,也就是通过高温措施,散发叶内水分,阻止酶的反应,再经过揉捻,让细胞破碎,从而使茶质揉出来,最后进行烘干处理。
  “在这些不同的工序中,鲜叶摊放过程的污染最大。”韩文炎强调,这主要是因为过去不重视清洁卫生造成的。刚摘下的茶叶直接被铺在地上,灰尘可以轻易地跟茶叶接触。由于灰尘的铅含量是茶叶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只要茶叶制作过程有少量灰尘混入,就可以使茶叶的铅含量成倍提高。
  事实上,有研究发现,清洗可以明显降低茶叶表面的铅含量。但是,鲜叶采摘后一般没有清洗的程序。对此,韩文炎解释,清洗后的茶叶表面会含有大量水分,加工时先处理它就会增加能源的消耗,关键是,此举还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因此,可行性不高。
  其次,在揉捻过程中,由于机械的合金中含有铅,茶叶在加工中与机械表面摩擦接触,也会构成污染。
  对龙井而言,在炒锅里翻炒的步骤尤为重要,制茶油、炒茶锅的铅含量也会引起污染。有试验表明,如今制茶油中含铅量已经很低了,因此,龙井茶炒制过程中使用制茶油不会对茶叶铅含量产生明显影响。
  龙井茶中的铅含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炒茶锅的质量。经多次取样检测,发现不同的炒茶锅对龙井茶中铅含量影响不一样,规模较大的茶叶企业所使用的炒茶锅其茶叶中的铅含量在炒制前后变化不大。但一些农户及小企业中的炒茶锅所炒制的龙井茶其铅含量可以升高到鲜叶原料的2倍或数倍。
  此外,韩文炎还提到,如果在采摘环节没有按照标准采摘,把成熟的叶片或者蒂头,比如鳞片、茶梗等一起带来,或者加工后的茶叶含有较多的黄片或者茶末,那么茶叶的铅含量都可能明显提高。
  标准似在向环境妥协
  茶叶铅含量在经历了上世纪末开始的持续上升以后,尤其是“铅超标”曾一度让杭州西湖龙井茶声誉受损,近几年,龙井茶的质量已经相对稳定了。
  2011年3月,杭州市质监部门公布了43个批次的上市龙井茶的抽查结果,41个批次达到了农业部的《无公害食品茶标准》铅含量指标≤5mg/kg标准;30个批次达到卫生部的《茶叶卫生标准》铅含量≤2mg/kg标准,11个批次铅含量在2mg/kg~5mg/kg之间。
  但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原环境专家董良杰在其微博公开质疑,达标率的提升是因为国家标准放松了。
  韩文炎解释,2005年以前2mg/kg的国家标准是世界上对茶叶铅含量制定的最严格标准。当时,这个限量值主要是参照一般食品对铅的限量要求提出的,对于其是否适合茶叶考虑得并不是很充分。这一标准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是10mg/kg,日本是25mg/kg,最严格的欧盟为5mg/kg。
  限制的制定首先要以安全性为前提,其次也要考虑经济成本。他告诉记者,此前由于清洁化生产和精制质量不到位,不乏超过5mg/kg,甚至10mg/kg的样品,超标确实比较严重。如今,虽然标准降低了,但是由于采摘严格了,比如不带成熟叶片和蒂头,同时茶叶精制过程中也尽量挑出黄片、茶末,以及茶机产品行业标准的实施,加工过程中的铅污染已经大大降低了。大多数茶叶的铅含量依然在2mg/kg左右。
  但是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茶叶铅的“贡献”确实越来越大。大量建筑工地的存在、大修公路、大量施肥导致土壤酸化越来越严重等问题,似乎使得标准有向环境妥协的意味。
  “一定程度上说,如果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再有了工艺的提升,使得产品都能达标,标准自然也就没调整的必要了。”韩文炎坦言。
  如今,欧盟正在制定新的茶叶铅限量标准,德国建议为2mg/kg,确实需要引起中国茶企的警惕。刘军保表示,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并不是专门针对茶叶种植的。
  这就要求国家首先要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其中主要是对燃煤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废气达标排放,减少大气铅的污染源。在推广无铅汽油及汽车尾气排放技术改良的同时,还必须大力促进“绿色汽车”的发展,以减少铅污染来源,从根本上改善茶叶卫生质量。
  同时在规划时,必须选择适合茶叶种植的区域。比如,杭州市政府采纳建议,在国道、主干公路旁边200米之内不得种茶树,或者建立种植防护林,已经查明有污染的地方也不种植茶叶。为了保证茶园环境,西湖区早已将周围的污染企业全部搬迁。
  针对土壤酸化,就要改良土壤,提高其pH值。据了解,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已经研制成功了一种降铅改良剂,试验结果可以使土壤含铅量降低20%。
  
  金属铅的危害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张宝旭告诉记者,铅对人的危害已经研究得非常成熟了。铅是一种高蓄积性、多亲和性的生理性和神经性毒物,几乎会对人体所有重要的器官和系统产生毒害,如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害尤为严重。即使微量的铅污染也会损害儿童的神经系统,影响其行为和智力水平。这些损害是不可逆的,将伴随终身。而且由于大多数重金属在水中无色无味,一般很难直观检测,所以这种危害难以提防。
  一旦人体吸收的铅超过每公斤5毫克就会中毒。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机体,人体内铅含量会不断积累,铅在人体内存留时间一般大于1600天,铅进入人体后先蓄积于骨骼以及肝、肾、脾和脑等器官,但主要以不溶解和磷酸盐形式沉积在骨骼中。血铅过高时,将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阻碍血液的生成导致贫血出现头痛、眩晕、乏力困倦、便秘和肢体酸痛等症状,动脉硬化、消化道溃疡和眼底出血等也与铅污染有关。
  而铅对儿童的伤害尤其明显,特别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铅比成年人更敏感,进入体内的铅对神经系统有很强的亲和力。有资料显示,儿童对铅的吸收率约为成人的5倍,而排铅能力只有成人的30%。而且当儿童体内血铅超过100微克/升,智力就会下降10到20分。
  铅的危害不仅仅是对个人健康的危害,更是对社会安定的一大威胁。有研究显示,铅超标会增加人的暴力倾向。美国研究表明,人在胎儿期或儿童期受到铅污染,会导致大脑遭受永久性损伤,从而可能引发成年后的犯罪行为。这项成果曾发表在权威的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上。而美国的学者则认为,70、80年代美国禁止含铅油漆、实行无铅汽油,帮助降低了美国90年代的犯罪率。董良杰说,比如美国的奥克兰就是一个犯罪频出之地,奥克兰的一家炼油厂曾经是重金属污染的一个源头。我们去的时候,车都不敢熄火,直接穿过城区开走了。因为当地经常有开枪抢劫的案件发生。
  
  茶叶标准的“内忧外患”
  茶叶面临的污染物不仅仅是金属铅。4月11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2012茶叶农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部18份茶叶样本均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总共检测出29种农药,超过半数茶叶样本检出违法违规农药残留。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近年来含铅量已经不是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农药残留才是让中国茶企举步维艰的原因。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告诉记者,绿色和平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先后在北京、成都和海口对九个茶叶品牌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这些品牌包括:吴裕泰、张一元、中国茶叶、天福茗茶、日春、八马、峨眉山竹叶青、御茶园,以及海南农垦白沙绿茶。
  “目前,国家专门针对茶叶农药残留的最高限定只有22种,此次,我们检测出的29种残留农药中只有4种在其之列,从含量看并没有超标,有22种并没有国家标准,因此,不存在超不超标。”王婧表示。
  其中,真正违规使用的只剩下3种农药,一个是农业部从2000年起就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氰戊菊酯,以及2011年农业部第1586号公告,撤销登记的灭多威和硫丹。
  有意思的是,在4种国家有标准限制的农药中,噻嗪酮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mg/kg,此次检测的八马茉莉花茶噻嗪酮残留为0.3mg/kg。但如果根据欧盟标准,八马茉莉花茶的噻嗪酮含量已经远远超标,欧盟对这一农药残留的最大限量定为0.05mg/kg。
  国内茶叶国标不全,或是远低于国际标准
  尽管这份报告目前并没有得到行内人士的认可,但是国标不全,或是远低于国际标准,已然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事实上,茶叶农药残留的标准问题早已成为中国茶出口的外患。
  2011年底一篇发表在美国《China Economic Review》(中国经济观察)上的文章——《The impacts of food safety standards on China's tea exports》(食品安全标准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显示,2005年和2009年间,摩洛哥、日本、欧盟、香港特区、美国是中国内地前五名的茶叶进口商,他们几乎占了一半以上的出口市场,但此后,这些市场上的出口量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非洲市场,例如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加纳、 贝宁、尼日尔。
  这其中,除了中国茶出口有意开拓非洲市场外,文章指出,最主要的原因是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大幅提高了农药残留标准。
  比如,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并采用“干茶法”检测。欧盟公布的受限杀虫剂从2001年的106种到了2007年的227种。2005年8月1日起,欧盟启动的新农残检验标准中,对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比例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比原来提高了3000倍。到了2011年瑞士日内瓦召开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第五次缔约方大会上,硫丹又最终被列入永久污染物清单(POP)中,并将从2012年起全球禁用。
  该文章作者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军告诉记者,发达国家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大幅提高农副产品的安全标准常常是跳跃式上升,不光是茶叶,蜂蜜、水产品、中药材出口近年来都受到不小的冲击。
  “常常当国内企业认为出口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也就是发达国家提高门槛的时候了。”杨军认为,出于对健康安全的重视,制定严格标准本身并没有问题,中国部分出口产品包括国内市场,确定存在质量问题,这是需要国内反思的。
  产品质量或出现国内外不同
  “但是,国际间的贸易规则常常是一种手段,而且,这种手段外面往往包裹着一层合理化的外衣。”杨军坦言,标准问题太过复杂,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无限制地提高就一定是合理的。
  他以欧盟标准举例。“其并不针对某一个中国企业,只要一个抽检不合格,便会把所有中国的出口产品放到一个特殊的检测体系中,尽管标准不变,但检测会非常严格。”
  比如,欧盟自2011年10月1日起加强了对中国输欧茶叶的口岸抽检力度。包括了所有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必须通过欧盟指定口岸进入;所有货物必须有常规入境文件才会被允许进入指定口岸;欧盟将对10%的货物进行农药检测;如果该批货物被抽中检测,则要实施100%抽样检测。这样一来,进口厂商的成本将大幅地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吸引力就会随之下降。
  他告诉记者一个夸张的例子。“有的企业几年没有使用违禁农药了,但最终却还是被查了出来。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此前长期使用,使得土壤中还残留这种成分,类似情况确实是可以通过非常严格的手段检测出来的。”
  在这种局面下,有的中小企业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风险退出出口市场,而大的出口企业就不得不针对出口国的标准对产品作出相应调整,同时产品质量就有可能出现与国内市场的不同。
  “人们指责这是中国企业对本国消费市场的一种歧视。但客观地看,为了满足出口国的标准,企业的成本也更高,市场售价当然也更高。”杨军指出,“且不论近乎苛刻的国际标准到底有多少非贸易壁垒的成分,如果国内的标准要一下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是不是应该考虑大多数老百姓对这种做法所带来的经济成本的上升是否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他告诉记者,制定食品标准必须以安全为首要前提,而在WTO的框架下,各国的具体标准都由各国自行制定,其科学依据很难量化,谁都无法回答万分之一的含量与千分之一的含量对于人体健康安全是不是有本质的差别。WTO认为,符合其提出的推荐值一般就是安全的,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标准大多远高于推荐值,而中国的标准大部分不低于推荐值,有的也高于推荐值。
  出口遇阻,不能一味地指责是打压
  “标准问题虽然并不单纯,但是如今,国人也开始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意识都在发生转变,出口遇阻时,也不再一味地指责是别人的打压。”杨军表示,“因此,国内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总体趋势势必会越来越小,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大众日益提升的需求。”
  不过,他同时表示,现阶段农副产品行业以小农户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下的质量管控不严与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确实还存在矛盾。因此,提高国内标准,解决目前农副产品的“内忧外患”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监管体制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此外,他还提到,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标志已是这般严格,但他们依然每年花费大量经费研究各国的标准变化对其自身产品出口等问题的影响。相反,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面临国际出口标准的问题更为严重,但相关领域的研究却依然得不到重视。杨军认为,这的确是当下贸易领域中非常值得警惕的一件事。
  
  中国六大茶系
  绿茶:不发酵茶
  黄茶:微发酵茶
  白茶:轻度发酵茶
  青茶:半发酵茶
  红茶:全发酵茶
  黑茶:后发酵的茶
  ●选购常识
  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一般嫩度好的茶叶,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好茶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
  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分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分不好。
  
  茶叶铅含量不等于茶汤铅含量
  茶叶铅超标之所以让人人心惶惶,自然是害怕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茶叶的铅含量不但远高于一般天然食物或饮用水中相同元素的含量, 甚至高于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定的最大允许浓度。但是,茶叶本身是不可食的,人们是通过饮用茶水来摄取其中的微量元素的,因此,茶叶在冲泡过程中铅的浸出率才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关键。
  然而,不同品种、不同制作工艺的茶叶铅浸出率是不同的。 徐建明告诉记者茶叶中铅的浸出率最低是零,而最高可达92%。目前,学界比较一致的认为是,茶叶铅浸出率的平均值在20%~30%之间。
  据韩文炎介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制定了人体允许摄入量标准PTWI,规定人体每周每千克体重允许摄入的铅为25微克/千克。
  他曾经计算过,如果按体重60千克、人均茶叶年消费量2.8千克、茶叶铅的浸出率26.4%计算,就算茶叶铅含量达到现行国家标准5毫克/千克时,则通过饮茶摄入的铅为平均每周每千克体重1.18微克/千克,仅占FAO/WHO制定的铅允许摄入量标准的4.7%,而如果按茶叶平均铅含量2.2毫克/千克计算,则铅的摄入量为0.52微克/千克,仅占PTWI的2.1%,这是非常安全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石元值的研究也显示,在铅浸出率小于30%的情况下,茶汤中的铅浓度均未超过国家饮用水中铅含量的标准50微克/升。
  他计算得出,假定泡茶的茶水比为1:50,茶叶中铅的浸出率按30%计算,则当茶汤中铅浓度为50微克/升时,则茶叶中铅元素的含量应该要达到8.33毫克/千克。
  尽管如此,人们在冲泡茶叶时如何避免更多铅含量浸出也是有讲究的。
  韩文炎告诉记者,乌龙茶、普洱在喝之前最好多一道洗茶的步骤,头茶尽量不要喝,红茶、绿茶则一般不需要。这是因为乌龙茶泡开后的叶片很大,是在枝上生长较久的,因此,积累的铅含量本身会高一些,而普洱是经过发酵的,上面可能残留一些霉菌。太碎的茶最好不要喝,铅浸出率相对较高,而茶末或者看着太脏的茶叶本身含铅量就会高一些,也建议不要饮用。
  此外,茶叶冲泡次数不要过多,他说名优茶一般喝两到三杯也就差不多了。“茶喝的是味道和营养,如果茶淡了,味道和营养成分也就不存在了,而铅可能随着时间延长还会慢慢浸出来。”
  至于冲泡的水温,韩文炎表示,沸水冲进茶杯后,一般也已经变成了80~90摄氏度,因此,温度的控制其实并不那么讲究。
其他文献
艾萨克·萨拉查是一名来自美国的图书艺术家,他拥有会计证书,是一名全职的会计人员。他从未上过任何有关艺术的课程,但是却意外发现了自己在改造废弃图书上的一个天赋。他擅长将一些可能要在垃圾站中“度过余生”的废弃图书,改造成一件件艺术品。他灵感的来源非常广泛,例如他曾经在一本书上制作出一个循环利用的标识,而这一灵感则是来源于一本名为“一个没有树木的世界”的书。他也喜欢在图书中折叠出一些富有意义、鼓舞人心的
期刊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模拟飞行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的项目总裁、瑞士探险家安德烈·博尔施伯格近日在瑞士迪本多夫机场完成连续72小时模拟驾驶太阳能飞机试验,测试了长时间连续飞行过程中的人体反应,并为“太阳驱动”号2014年进行72小时环球飞行积累数据。    ——新华社    简化手机界面适合老年人    瑞典Doro公司近日发布了一款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滑盖手机。该手机同时拥有键盘和触屏,使
期刊
2014年,北京拟人工回灌地下水  2014年南水北调大约有10亿立方米长江水进京,本市拟加大回灌地下水力度。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初步计划,将在自然渗透的基础上,采取人工回灌方式涵养地下水,实现北京地下水的补采平衡。   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北京将利用三到五年时间,用长江水替换下城区大概800多个自备井,自备井将在五环内彻底消失。一旦这些自备井关闭,市民将会感觉到水质的提高。   此外,水
期刊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博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第八届(2011年度)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      12月2日下午,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典礼上,10位杰出的国内青年女性科研人员获得了本年度青年女科学家奖,而吴嘉炜就是其中的获奖者之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嘉炜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显得谦逊而优雅,作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教授,
期刊
适当禁食或可预防痴呆和癌症  在不太遥远的将来,家庭医生可能建议你每周禁食两天,以预防大脑因衰老萎缩,降低心脏病、糖尿病甚至于癌症患病风险。过去,禁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根据新研究发现,我们应该回归这种传统疗法,因为禁食似乎能够触发一系列有益身体健康的激素和代谢变化。   研究人员很久以前就发现,在长时间内减少动物的卡路里摄入量能够让它们的寿命延长50%。由于很少有人愿意长时间饿肚子,因此很难
期刊
这是美国艺术家泰瑞·鲍德的最新作品。46岁的他原本是一位商业摄影师,他擅于用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小物件打造有趣的卡通场景。食物、生活用品、铁丝,这些在平常见怪不怪毫无生气的东西,在泰瑞·鲍德的精巧安排下,一下子就获得了生命。尽管已经创作出上百个有趣的场景,泰瑞仍然不用担心缺少灵感。
期刊
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初,国内政务微博总数接近2万,已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同时,一些官员的实名微博也因个体公信力引起网民的热捧。正因为此,2011年被称为“政府微博元年”。政务微博的涌现使得官方与民间信息不对等的局面开始松动。而政府想要跟上微博信息传播的速度,不得不直面挑战。    意想不到的作用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以在固定的地方悬挂与张贴布告的方式向世人发布政府文件。在此后的1
期刊
路途艰险,一鹿殒命    这是来自皇家猎苑的麋鹿的“直系后代”,第一次回到它们的祖居之地。从麋鹿于19世纪末在中国本土灭绝算起,这条“麋”途知返的征程,它们已经走了100多年。    20个小时,600余公里路程,2月23日下午5点左右,记者和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南海子麋鹿苑)的麋鹿群,顶着山海关外凛冽的寒风,来到刚刚降下一场中雪的辽宁大地,辽阳郊外的国家鹿类种源繁育基地。这是来自皇家猎苑的
期刊
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了用猴脑控制机械手的实验。这种“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修复残疾人的受损功能,还能增强正常人的肌体功能。但社会对于动物实验的质疑声从未停息过。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求是高等研究院实验里,5岁多的猴子先生“建辉”,头戴着一顶鲜蓝色的毛线帽,安静地呆在实验台上,准备进行一次有意思的实验。研究人员将利用它的大脑控制一只机械手进行抓、勾、握等动作实验。  猴子用意念“
期刊
手机相机化、短信2.0升级、4核手机逐个亮相、移动平台安卓化……苹果、谷歌、微软等行业巨头加入的移动通信世界大会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更多人相信,未来移动通信趋势会出自于此。    Tips:  移动通信世界大会(英文名:Mobile World Congress 简称:MWC)是一年一度的行业大会,由移动通信亚洲大会发起,现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移动通信领域的展览会,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主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