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引路人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a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大卫·梭罗有一句被人传道的话:“大众都过着一种默默绝望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入殓师》这部影片可以杀入奥斯卡的一部分原因吧。人们畏惧死亡,却又忍不住窥探它。人们明知道终有一死,却不能坦然接受。也有人们寄希望于死后,却仍觉得死亡隐晦肮脏。
  主人公小林大悟也生活在这样的一群人当中,庸庸碌碌地拉着大提琴。直到突发事件打破了生活的平衡,才与妻子回到山形乡下,展开了新的生活。看到报纸上,NK的招聘启事只是随机的激励事件,然而小林生活的窘迫使他迫切地需要找到一份工作。于是接受了这份工作,本片讲述的就是小林成为入殓师的发展轨迹。而隐蔽在荧幕背后的,则是人们于死于生的意识。
  首先,小林在其世界中遇到的第一个对抗力量圈就是自己,自己的情绪,情感,身体和头脑。没有接触过死人,让他对死亡从根本上产生了恐惧,延伸到了这个行业。对妻子及友邻隐瞒真实工作,从侧面反映了小林的自我并不愿承认这份工作。而真正的冲突爆发在小林第一次接触到尸体,一位死亡很久的老人。尸身已经腐烂,生蛆。如此直面死亡的时候,身体做出了最直接也是最真实的反映——排斥。我们时常想象我们有如何聪慧,如何英勇。可是我们也并不一定能做到那样,只有身体才能最自然地反映我们的头脑。比如流泪,或者笑。工作结束后,在公交车上被人们窃窃私语时的无地自容,和在洗澡堂拼命地擦拭身体,以及回到家中看到准备食用的鸡肉时作出的反应,等等一系列无意识的动作,也都反映了小林最根本最自我的情感对死亡的排斥。在之后的一次一次的接触死亡中,被社长肃穆的神情所打动。其欲望不自觉地改变了。从自身得到了认可。入殓师,让死者维持着尊严直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刻。在小林独自进行了一次入殓仪式之后,为这个工作下了他认为的定义“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这也是他重新对这份工作的认识。
  主人公遇到的第二个矛盾冲突就是来自个人人际关系。这不同于我们在社会常规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这些矛盾都来自家人,朋友。但这却是小林选择的有意义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也就是置身于永恒的风险中”1小林的妻子对他说“这种工作。你不觉得羞耻吗?”、“别碰我,肮脏。”。她以一个常人的心态觉得这份工作的卑贱,低微甚至肮脏。小林则执着于对工作的热忱与妻子僵持不下。妻子负气离开,留下小林一人面对着空荡荡的家。这与二人伉俪一气地回到乡下时温馨的场景形成了对比,却更加凸显了小林的意志力。小林爱他的妻子,却宁愿忍受妻子离开也要从事着这一行被人唾弃的职业。小林的朋友也是为这一份工作对小林产生鄙视的心情,认为这是见不得人的职业。从此,昔日的朋友成了陌路。解决这些矛盾的是一个突发性的事件。朋友的母亲,洗澡堂的老太太突然离世。这让朋友和妻子见到了一场送人踏上旅程的仪式。看到小林,冷静,肃穆,温柔的神情,在这个离别的时候,为死者妆点最后的容颜。为此而感动。入殓的仪式,更多的是慰藉活着的人,弥补那些其实再也没有办法弥补的缺憾,像是赎罪一般的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那些没有来得及在死者生前为他做的事情,也只能借着入殓师小林大悟的手来略作补偿。
  最为根源的冲突,是与外界的冲突,这个超出了个人对抗力量的冲突,就是社会。在最初应聘的时候,社长就说过做这一行很难招到人。这也就反映了社会对于丧葬工作的需要的不认同。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地扎着对死亡的恐惧,形成了对之避而不谈的观念。因为那是一个不可触及的领域,去过那里的人再也没有回来。死亡带走了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爱人、我们身边的人。没有人可以预知那里的情形是如何,所以就保持了相应的缄默。火葬师说“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谁都不愿意死去,却又无法抗拒。因此也产生了对死亡的厌恶,因而延伸到了丧葬这一行业。有一位死者的家属说:“你要像那个人做的工作一样赎罪吗?”也可以看出这一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卑微得仿佛像是在赎罪一般。我想,这也是导演的用意所在,寄影片来引发人们对死与生的深思。
  在结局的时候,小林亲手送上父亲最后一程。神情专注,因为身为人子,也为妻子的一句话“我的丈夫是入殓师!”入殓师!让人心安的职位。让死者体体面面地穿越死亡这道门。这好似对死者的敬重也是对活着的人的安慰,谁无死呢?谁又不想在这活人的世界里写下完美的结局呢?这才需要入殓师的一双温柔的手、专注的神情和悲悯的心。死者就是该被如此敬重地对待,因为他也曾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印迹。
  故事就是这么结束了,入殓师像是一位悲天悯人的天使一般,阖上你的眼睛,带你走一段很远很远的旅程。那旅程的终点,是我们想象过很多次的地方,我们都没有去过,去过的人都没有再回来。只有入殓师手下那个告别的仪式,才仿佛是生与死之间的最后交集。我不能单单地讲述幕前的故事,描述一些上演的情节抒发一下自身的感想。我更想说的却是看过之后对人生的参悟。这才是这部影片的最终目的。
  很多人看到这部片子的时候都会流眼泪,也许并不是因为动人的情节,而是那些波涛般汹涌的回忆,那些离我们远去却又始终让我们念念不忘的人。无论是爱也好,恨也罢,不舍,遗憾,误解这些人类独有的情感,都将终止在死亡的那一刹那,然后停留在鸿沟的这一边,再也无法逾越过去。于是这些感情被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保留起来,并深深地埋藏下去。直到看到《入殓师》当中的某一个相似的场景,某一种相同的感情。便再也无法冷静下去,仿佛在黑暗中行走了许多年的旅行者,突然看到了光明,他又怎么能不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临别一眼,那些不能称之为一见的见面,都会给人一种无穷的力量。
  生命就是这个样子,面对生死,我们渺小得像是再怎么呐喊也无可奈何一般。我们都在命运翻云覆雨的掌心里渐渐地沉默下来。再不过就是一句:“一路走好。”
  这样深重,绵延的感情不是故事。是真实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的。此一生,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爱人,我们的朋友,都将会随着时间渐渐的离我们远去,或早或晚。任谁也不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最后,那些在我们生命之初占有者很多地位的人,一个个都不在了,我们站在现在的时刻,伸出手,对着天空握一握,除了流泪在无他法。
  在这样的时候,有一部《入殓师》这样的影片,也是对寂寞的人们的一种安慰。最初的爱和恨,到了最后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一个人在你心中的思念。绵延到我们自己死亡。
  剧中有一句台词:“谢谢了,以后再见吧。”还有火葬师的一段独白:“感叹之后,就开始一点点回忆过去。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的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总是想着这一段话。甚至有些向往。总会再见的,在我走到我自己的生命的终点的时候,总会见到那些离我而去的亲人们。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自我安慰。可是《入殓师》这部影片,就靠着这种力量,安慰了多少个落寞的人?【责编/九月】
  
  影片信息:
  片名:入殓师Okuribito (2008)
  导演: 泷田洋二郎 Takita Youjirou
  编剧: 小山薰堂 Kundo Koyama
  主演:
  本木雅弘 Masahiro Motoki ....小林大悟
  山崎努 Tsutomu Yamazaki ....佐佐木生荣
  广末凉子 Hirosue Ryoko ....小林美香
  影片类型: 剧情
  国家/地区: 日本
  对白语言: 日语
  片长:130分钟
  色彩: 彩色
  拍摄日期: 2007年4月18日 - 2008年6月
  上映日期:2008年9月13日 日本
  发行公司: 松竹映画
  日本DVD発売日: 2009/03/18
  获取奖项: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2009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影片
  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
  第63届每日映画大奖获得-日本电影大奖
  第32届日本学院奖,囊括了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13个单元中的10个奖项。
  第30届横滨电影节最佳电影及导演,广末凉子及余贵美子更双双夺得最佳女配角奖。
  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
  
  
  爱是人生最后的归途
  
  文/黄礼孩
  
  布拉格,一座有着幽暗记忆的城市,它如一个神秘的地址,它的历史、人文、风情总会披上隐约的微光,而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更是让我对布拉格怀上某种情愫。就像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时间旅行者》中的西西里一样,布拉格至少是让心灵流浪过的地址。布拉格,它关于忧伤,关于破碎,关于沉重,也有迷幻和生命最后苏醒过来的爱。
  关于“性”主题的电影实在太多了,但像《布拉格之恋》这样在战争的阴影下、在生命的沉迷和微暗里,把性柔和地契入沉重的历史和起伏跌宕的人物命运中,进而创造出美曼轻盈的性爱的电影就少了。托马斯是布拉格出名的脑科专家,他生性风流,吸引女人的是他那浅蓝色近于透明的眼睛,还有他身上散发的忧郁又游离的气息。小镇上单纯、羞涩又不泛热情的特丽莎便是被他的幽默和微笑打动并爱上他的姑娘。特丽莎的纯洁吸引着托马斯,但他无法让她理解自己把性和爱分得很清的生活。很多时候,特丽莎显得无辜。
  在托马斯的情人中,个性鲜明的女画家萨宾娜既有狂野之美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她讨厌媚俗的人与事,放浪形骸的托马斯正好吻合她的品味。托马斯也在萨宾娜的身上找到成熟女性的热情和生命中奔放的自由。性感的萨宾娜在某些地方显然比乖巧纯真的特丽莎更吸引托马斯。托马斯和萨宾娜纠缠着,时为激情之后的疏离,时为生命中无言的暖意,但他们最终也没有走到一起,而成为各自生命中的怀念。
  1968年随着苏联入侵布拉格,“布拉格之春”事件改变了捷克,托马斯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面对窒息一般的布拉格,特丽莎和托马斯选择离开。在日内瓦,托马斯重操旧业,特丽莎寻找工作不顺。此时,托马斯又遇上旧情人萨宾娜,异乡相遇让他们生命又燃烧在一起。四处推销苏军入侵纪实照片的特丽莎却被杂志社要求去拍人体。特丽莎决定去找到萨宾娜。两个女人在对对方相互的裸拍中找到理解,但却被闯进来萨宾娜的男朋友弗兰茨撞上,弗兰茨误以为萨宾娜是同性恋者,离开了萨宾娜。如此困倦的生活让萨宾娜萌生去美国的念头。特丽莎最后还是忍受不了托马斯放荡的生活,她在萨宾娜离开之时也只身回到布拉格。她给托马斯留下一封信:“我知道我应该尽力来帮助你,但我现在做不到了,不但没有成为你的支持,我还成了你的负担,生活对我来说正是如此的沉重,而对你来说却是那么的轻松,我的生命无法承受这种轻,这种自由。”
  特丽莎的离去,托马斯才意识到她是自己生命中不能没有的人。托马斯回到布拉格。但此时的布拉格已不是他们当初的记忆,布拉格是破碎,是迷宫,是谎言,是告密,是肮脏,是恐怖,是专制。电影在这里完成了托马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他发表言论,他不妥协,不与强权合作,坚守自己的原则。回来的特丽莎发现布拉格并非她想象那样,它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又一次出轨的托马斯让特丽莎陷入内心的困境中,她对托马斯说:“我知道你只是肉体的放纵,你可以把爱和性分开,但我怎么也不相信没有爱竟然可以上床,对你而言是很轻的事情,我也想试试。”在愤怒和好奇心的使然之下,特丽莎报复丈夫,她去找在小酒馆给她留下好印象的工程师,但最后她发现那个温情脉脉的工程师是一个阴谋的骗子警察。可怜的特丽莎,她想尝试的肉体之欢是她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这重在托马斯那里却是轻的。备受煎熬的特丽莎又想逃离布拉格。托马斯跟她说为了回来找她,护照被没收了。布拉格再也呆不下去,托马斯和特丽沙选择了乡下耕种的田园生活。在恬静的乡下,托马斯和特丽莎失去了他们心爱的狗,却换回他们之间迷失多时真正的爱。电影选择他们在找回爱情之时让他们死于车祸,这是令人惋惜的结局,但悲剧却如此震撼。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中思考的是轻与重、灵与肉、性与爱等永恒的生命主题,他对人的生存境遇和存在本身进行了探询。电影也是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讲述人的情感和欲望,它阐释的是当专制不断入侵个人的生活与精神空间时对生与死、爱情与责任、道德与权势的思考。显然,“性”在这部电影中是导演要浓墨重彩叙述的主题,也正是这样才有泼辣大胆的表演。性在《布拉格之恋》中是安慰也是反叛,是迷失也是冒险,是恐惧也是悲伤;是彼此的关怀也是水乳交融,是优雅和激情,也是欢愉和闪耀。电影把性处理得轻盈是对沉重战争的消解。性在电影中是复杂的,但最美好的人生必须通过爱才能昄依,爱才是人生最后的归途。
  《布拉格之恋》的尾声处理得异常优美,有着浪漫感伤的笔触和自由深沉的气息。电影镜头移到美国海滨正在画画的萨宾娜身上,这一天她收到一封来自布拉格的信:她生命中最亲密的两个朋友死了,那天,他们到一家小旅馆喝酒跳舞,外面下着雨,回去的途中刹车突然失灵……电影再次回到托马斯和特丽莎相爱的场景里去,仿佛回到最初他们在小镇认识的时光,重拾生命中失落的爱。电影的音乐有着令人心动的曲调,它拓展了映像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形象,进入布拉格丰富诗意里。小提琴和钢琴飘荡出爱的优美、盈动和感伤,又透露出布拉格春天来临的信息,一条小路通向远处,汽车在雨雾中行进,驶进一片白色的光中……【责编/九月】
  
  影片信息:
  片名:布拉格之恋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出品:美国奥里马影片公司出品
  影片类型:爱情 / 剧情
  片长:171 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导演:菲利普·考夫曼 Philip Kaufman
  编剧:米兰·昆德拉 Milan Kundera .....(novel)
  让-克劳德·卡瑞尔 Jean-Claude Carrière .....(screenplay) &
  菲利普·考夫曼 Philip Kaufman .....(screenplay)
  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 Lewis .....Tomas
  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Tereza
  莉娜·奥琳 Lena Olin .....Sabina
  德雷克·德·林特 Derek de Lint .....Franz
  厄兰·约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Ambassador
  Pavel Landovský .....Pavel
  Donald Moffat .....Chief Surgeon
  Tomek Bork .....Jiri
  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Daniel Olbrychski .....Interior Ministry Official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 .....The Engineer
  科洛维斯·科尔尼拉 Clovis Cornillac .....Boy in Bar
  制作人:Bertil Ohlsson .....executive producer
  Paul Zaentz .....associate producer
  索尔·扎恩兹 Saul Zaentz .....producer
  上映日期:美国 1988年2月5日
其他文献
现在广泛使用的传统式拨盘电话机,拨号盘是用机械元件组成,对于装配和调试的工艺水平要求很高。机械噪声大,稳定性及可靠性较差,是电话机中容易出故障的部件。而且拨号盘送
1 .论文稿书写的顺序 :中文题名 ,作者署名 ,作者单位 (写至二级 )及所在省、市和邮编 ,中文摘要 ( 2 0 0字左右 ) ,关键词 ( 3~ 8个 ) ,中图分类号 ,英文题名、作者署名、作
本期“作文对对碰”请来了袁小丁和姚露娜两位同学,他们要跟大家谈谈他们的偶像,让我们看看谁写得更好吧! This issue “composition on the touch ” invited Yuan Xiaodi
“睡不着”驾驶安全器属于全球首创产品,由美国雪孚雷公司投资数亿资金,历经两年的研制开发,在初期美国雪孚雷国际有限公司以国外市场如美国、日本及西欧等发达国家为主要销
新修的梯田 ,由于打乱土层 ,使生土裸露 ,土壤养分极低 ,导致当年种植作物难捉苗 ,产量低 ,3年内产量增加较慢。梯田生土熟化技术就是针对上述情况而采取的综合配套技术。新修
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集成运放积分器的误差,包括输入失调参量及其漂移、K_0有限和漏电阻等引起的静态误差、以及由积分保持、带宽有限、积分电容器的介质吸附效应等引起的动
本文介绍一种 CRT 的新型元件——金属打拿极倍增器。这种倍增器将电子束的寻址和提供能量这两种功能分离开来。这样就为 CRT 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各种振奋人心的可能性,包括制
2000年至2005年,泾源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8.7万亩,部分已郁闭成林,生态效益显著。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自然因素的制约,工程建设突出了防护功能和生态效益
用自制的SXAPS及XPS与AES技术对S型与M型钡钨阴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阴极表面化学结构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别。M阴极激活后,存在钡的单原子层与氧的吸附;而S阴极激活后
应用15N对“豌豆—稻—稻”不同施氮量的各季和全年氮素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2处理 (5 2 5kgN/hm2 )的产量及利润最高 ,氮素利用率也接近利用率最高的N1处理 (375kgN/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