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作家梅子涵教授强调:“亲近文学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了;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由此可见,亲近文学、阅读文学的重要性。
初中是学生阅读的最佳时段,为此,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各级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将课外阅读作为教育教学考查内容:各地普遍将名著阅读作为卷面考查内容之一,并对双语(语文、英语)指定的阅读篇目进行专项考查,同时每年举行阅读大赛。然而尽管老师都作了名著指点,但多数学生考试状况并不理想,即便是各校阅读的佼佼者比赛成绩也很一般。
为落实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近几年来,我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情况下,教给学生以下方法,使学生踏上了阅读的快车道。
一、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名著
由于名著的篇幅都较长,学生阅读起来难免不耐烦,随手翻上几页就搁置一边。因此要学生主动并认真去阅读名著,兴趣是前提。为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从学生从小就喜欢的西游记故事说起,并对故事讲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表扬他们故事叙述清楚,人物栩栩如生,描述有声有色。而后悄然地切入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学生每学期必读的名著篇目上。为激发学生认真读好书,我多提出每月的起讫页码,并将每节课前五分钟划定为名著欣赏环节。每次都让学生讲一个故事,或赏析其中情节。如阅读《繁星春水》时,我开辟了“我最喜欢的一首小诗”栏目,要求学生不仅能背,能评价,而且能感情朗诵,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都被诗中灼热的爱所感染而喜欢上小诗,喜欢上“繁星春水”,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读、去赏析,去感情朗诵、背诵,所以期末考该名著时,几乎无人失分。
二、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让学生会读名著
学生有了阅读名著的兴趣,但面对每篇都有数万文字的名著来说,显然仅靠热情是不够的,许多学生仍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之现象。因此,必须在兴趣的基础上辅以阅读方法,方能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因而我遵循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学习名著三步法,即读前的“导读法”,读中的“坐标法”,读后的“检测法”。读前的“导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前,先去阅读名著前的导读部分(凡推荐给中学生的名著,出版社再版给学生时,前面都增加了导读内容),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名著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如《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虽仅有十篇,而且对于文章中涉及的许多古代名人典故、文言词汇等都作了注解,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后来我引导学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十篇作品的内容、主旨都有了整体上的把握,学生再阅读散文时就顺畅了。读中的“坐标法”,是指以某一点为纵坐标,以每一部分相关联的内容为横坐标,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比如《骆驼祥子》这一部名著,我引导学生以祥子的人生发展轨迹为纵坐标,以他人生每一个发展阶段为横坐标,即以他的“三起三落”为横坐标来记忆祥子的命运三部曲:“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从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被封建社会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再如《水浒传》有七十多万字,人物有一百零八将之多,如何才能记住其故事内容,把握人物特点呢?我引导学生以林冲、鲁达、武松等近三十位头领为纵坐标,以他们相关的故事为横坐标,将他们的绰号、主要故事及人物特点都梳理出来,其他众将领的人物特点也顺这些故事一并“牵理”出来,从而达到把握全篇之效。读后的“检测法”,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测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每篇名著的自测题目我都要求学生做三套题:一套题为自己到网络上做;一套题为班长组织语文科代表等同学出题;还有一套题为老师出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
三、开展各种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走上阅读的快车道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提高,我还注意与学生阅读同步,开展各种阅读交流活动。如在阅读名著前举行阅读指导课;阅读中做读书笔记交流,举行名著读书会,以教材上安排的名著精彩片断为支点,举行相关人物为专题的读书沙龙。在学习《骆驼祥子》时,组织学生观看该电影;在阅读《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时,利用活动课,分别组织学生观看其拍成的电视剧等;阅读名著后通过QQ开展网上名著读后感交流,出名著专题墙报、手抄报,举行读书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名著,人人爱读名著,个个争读名著,从而一起走上了阅读的快车道。
另外,我还注意发挥家长在读名著中的作用,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并适时举行“亲子共读”沙龙,更有力地推动与促进学生名著的阅读学习,使我所教学生在多年来的名著考查与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徐州工业园学校 )
初中是学生阅读的最佳时段,为此,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各级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将课外阅读作为教育教学考查内容:各地普遍将名著阅读作为卷面考查内容之一,并对双语(语文、英语)指定的阅读篇目进行专项考查,同时每年举行阅读大赛。然而尽管老师都作了名著指点,但多数学生考试状况并不理想,即便是各校阅读的佼佼者比赛成绩也很一般。
为落实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近几年来,我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情况下,教给学生以下方法,使学生踏上了阅读的快车道。
一、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名著
由于名著的篇幅都较长,学生阅读起来难免不耐烦,随手翻上几页就搁置一边。因此要学生主动并认真去阅读名著,兴趣是前提。为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从学生从小就喜欢的西游记故事说起,并对故事讲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表扬他们故事叙述清楚,人物栩栩如生,描述有声有色。而后悄然地切入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学生每学期必读的名著篇目上。为激发学生认真读好书,我多提出每月的起讫页码,并将每节课前五分钟划定为名著欣赏环节。每次都让学生讲一个故事,或赏析其中情节。如阅读《繁星春水》时,我开辟了“我最喜欢的一首小诗”栏目,要求学生不仅能背,能评价,而且能感情朗诵,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都被诗中灼热的爱所感染而喜欢上小诗,喜欢上“繁星春水”,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读、去赏析,去感情朗诵、背诵,所以期末考该名著时,几乎无人失分。
二、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让学生会读名著
学生有了阅读名著的兴趣,但面对每篇都有数万文字的名著来说,显然仅靠热情是不够的,许多学生仍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之现象。因此,必须在兴趣的基础上辅以阅读方法,方能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因而我遵循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学习名著三步法,即读前的“导读法”,读中的“坐标法”,读后的“检测法”。读前的“导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前,先去阅读名著前的导读部分(凡推荐给中学生的名著,出版社再版给学生时,前面都增加了导读内容),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名著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如《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虽仅有十篇,而且对于文章中涉及的许多古代名人典故、文言词汇等都作了注解,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后来我引导学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十篇作品的内容、主旨都有了整体上的把握,学生再阅读散文时就顺畅了。读中的“坐标法”,是指以某一点为纵坐标,以每一部分相关联的内容为横坐标,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比如《骆驼祥子》这一部名著,我引导学生以祥子的人生发展轨迹为纵坐标,以他人生每一个发展阶段为横坐标,即以他的“三起三落”为横坐标来记忆祥子的命运三部曲:“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从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被封建社会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再如《水浒传》有七十多万字,人物有一百零八将之多,如何才能记住其故事内容,把握人物特点呢?我引导学生以林冲、鲁达、武松等近三十位头领为纵坐标,以他们相关的故事为横坐标,将他们的绰号、主要故事及人物特点都梳理出来,其他众将领的人物特点也顺这些故事一并“牵理”出来,从而达到把握全篇之效。读后的“检测法”,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测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每篇名著的自测题目我都要求学生做三套题:一套题为自己到网络上做;一套题为班长组织语文科代表等同学出题;还有一套题为老师出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
三、开展各种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走上阅读的快车道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提高,我还注意与学生阅读同步,开展各种阅读交流活动。如在阅读名著前举行阅读指导课;阅读中做读书笔记交流,举行名著读书会,以教材上安排的名著精彩片断为支点,举行相关人物为专题的读书沙龙。在学习《骆驼祥子》时,组织学生观看该电影;在阅读《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时,利用活动课,分别组织学生观看其拍成的电视剧等;阅读名著后通过QQ开展网上名著读后感交流,出名著专题墙报、手抄报,举行读书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名著,人人爱读名著,个个争读名著,从而一起走上了阅读的快车道。
另外,我还注意发挥家长在读名著中的作用,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并适时举行“亲子共读”沙龙,更有力地推动与促进学生名著的阅读学习,使我所教学生在多年来的名著考查与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徐州工业园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