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合作互动初探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核心,我省从今年9月开始实施新课程已有数月,我一直在思考: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什么?教师的任务是什么?教师职业的性质是什么?让学生主动、合作、质疑、探究,怎么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经过这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历史教学应是一种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以人的生命发展为归宿的教学。历史教师要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充分成长的情境,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发学生的生命力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就要冲出只追求升学率的功利性桎梏,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合作互动的历史课堂,使课堂更有趣,教学更有效。
  一、构建的原则
  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策略虽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教学策略或模式,要求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参考建立在建构主义等当代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但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即教学生会学,教学过程中理应重视师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因为教师是教学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师起的是主导、领导者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他是学生能否获得知识经验的关键,他能加速或延缓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合理而良好的教育是适合于学生内因变化的条件。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因为学生是教学目的的体现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积极的探索者,学生起的是主动性即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内因的作用,学习的成败,学习水平的高低,在根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因。
  2.互动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与学首先在师生交流、也是在生生交往的背景下进行的。如果没有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接触、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也就根本谈不上教与学的活动。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当前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一样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能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知识和思维的共鸣与抗争。有共鸣,才会有对知识的热爱和继续学习的兴趣;有抗争,才会有对知识深刻的理解和进一步创新、加工的欲望。
  3.民主性原则。学生的直接经验来源于亲自实践,学生的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依赖于其眼、耳、口、手的劳动,特别是大脑活动即思维。任何的学习都必须有学生的全面参与,任何的理解加深与思考创见都有赖于学生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和社会实践。合作互动的课堂是一种在完全平等民主体制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教师教学中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民主课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二、实施的策略
  事实上,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设定使用某一种方法,而废弃其他。任何一个课堂只有使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是高效的。
  1.兴趣教学:让学习充满乐趣
  兴趣是学生追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的研究也证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应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现代的学生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我教过的学生经常会对我说:“赵老师,我喜欢历史,也喜欢上你的历史课,但我不喜欢看历史书,最讨厌考试。”
  现行的教材,虽较以前的版本有了一些改进,书中却仍是一幅幅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模式化图景:人类的演变史却很少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个丰满的历史人物;活生生的历史却演绎成了充满学术理性主义、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单调、乏味、无聊的课本。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教学中就有必要多角度设计、重组教材,多方面引证、解释历史,多途径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之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1)重视设计开场白,让每一节课的导入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课激趣对于有一定思维能力的高中学生来说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华丽上,更应该体现在思维的层次上。站在学生成长成材的角度,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使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感觉要学的内容,诱导他们在似乎知道一些,却又不完全理解时产生对教学内容觉得有必要问一问、搞个明白的心理状态,从而契而不舍地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
  (2)让学生在富有时代感、探索性的学习中不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才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如关于“希腊的公民”的教学,让学生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讨论:一个现代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学生们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提炼归纳出各种各样的观点。呆板的说教被活跃的、富有时代感的思维所取代,历史特有的魅力由此显现,学生们的兴趣自然浓厚。当然,如果教师再借助幽默的语言进行客串、多学科知识的穿插渗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通过与古代希腊合格公民的培养作对比,把学生引导到对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来,效果会更好。
  (3)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真实。情绪心理学专家郭德俊研究认为情绪,特别是在茫然的情绪出现时,可使重新分配相应的注意资源,把注意力集中于情景中最重要的刺激,更有利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而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创设历史情景以激起学生情绪的起伏是激活学生思维,深入进行学习的重要方法。总之,历史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语、情意盎然的教学过程,而且还要有情味袅袅、似品香茗、如咀甘果的“收尾”,课虽结束,但情犹能存、趣犹能在,而充满人文精神的历史教学又正好具有这一优势。
  2.问题教学:学习始于质疑问难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亚里士多德)。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体现学生的独到创见。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的状态,说明他思考不够,自然也无所谓独到的见解。因此,围绕“问题”进行教与学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应高度重视的结合点。
  教师要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示范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适时适当地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过程,在学生对基本问题认知基础上及时通过“为什么”,“还有什么”,“哪位同学还有什么补充”之类的探询,促使学生更好的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思考历史,从而落实课堂教学中设疑提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对比提问以诱导学生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训练求同求异思维;刨根提问以帮助学生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促使其认识的深化;辐射提问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让学生辩论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灵活的形式,围绕共同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的交流与合作。其典型形式是分组讨论、自由组合辩论、对抗争论。维果茨基的研究可昭示一个基本的道理:学生之间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或在老师的参与启发下)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活动,采用同龄人易接受的方式充分交流,彼此启发产生认知冲突,导致认知不平衡,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发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引导并参与问题的争辩,以唤醒并留住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灵活的思维。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这个创新是由教师设计、由学生完成的。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有其确定性,相对独立、皆为主体而又紧密联系。其中,师生之间合作是基础、互动是条件、自主是关键,思维能力是核心。然而教学又是一门永远有缺憾的艺术,教学的创新永无止境,愿同行们能对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理念新颖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 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
摘要:我国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由于受传统儿童观教育观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成人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但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导致小学生作文效率低下,儿童化缺失,而且影响了小学生人格的形成,使小学生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教育模式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或“以课程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必然途径。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
高校后勤实体职工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快速扩大,它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大。这个群体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包含有知识分子、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等等,又有学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考,学校、家长和老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聚焦在学科成绩上,因为竞争的分晓最终落到了考试分数上。而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汉语文,可以说面临让人忧虑的现状:首先汉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其次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再次是学生学习语文非智力因素的缺失等,这些涉及到学习汉语文兴趣、习惯、效率等方面,无不影响汉语文教学质量,无不影响语文科高考分数。每一位教师,面对汉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局面,可谓在泥泞中
摘要:在中职学校从教多年,作为一个一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深刻的体会到中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方面的缺失,而面对着各色各样有着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我感到非常的痛心,中职生的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他们的毕业意味着社会建设大军又注入了坚实的力量,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不仅仅是生活,更应该是心灵。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  引言:大势所趋,当前大部分的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学生的大部分生活应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这是毋庸质疑的。我们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巧用现代教育
校园突发事件是威胁校园安全的公共危机,是近年来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为避免或减少中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校园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构建新时代的
摘 要:情景化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枯燥的语言现象在情景环境中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任务和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的情景中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情景中去感知、 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
所谓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和课程表进行的,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和形式。正如《学记》中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学校既有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在实习期间,我发现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做到认真背好毎堂课,重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展开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但往往忽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建设工程合同外包作为政府服务提供的一条全新途径被西方公共部门广泛采用。90年代起,我国政府在工程建设领域也普遍采用合同外包的形式开展工作,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