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曹刿论战》人物描写的叙事艺术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feiw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曹刿论战》是先秦史传文学《左传》叙战记人的杰出代表,善于在纷繁的战争事件中塑造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曹刿论战》记录了春秋时代齐鲁长勺之战,剪材精当,记言不烦,对比陪衬,结构严谨,处处照应,塑造出生动传神的曹刿形象,成为叙事记人散文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曹刿论战》叙事剪材 人物描写 结构严谨 曹刿形象
  《曹刿论战》出自先秦杰出的史传文学著作《左传》,是《左传》记载历史战争事件要言不繁、描写人物生动传神的典型代表。
  全文只用了二百二十二个字,却条理清楚、剪材精当地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塑造出事件的主要人物曹刿的鲜明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叙事记人散文的典范之作。其高超的叙事记人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剪材精当。
  记载历史战役事件,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曹刿论战》的重点是塑造曹刿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他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因此对于战役双方的参战人数、战斗场面等事只字未提,全文只围绕曹刿来写。“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交代出战役的时间、战役双方、战争性质后便让曹刿出场。战前的准备也是多方面的,但作者只写曹刿重视人民力量。战役的因素变幻莫测,攻守有度,胜负难定。齐师如何败绩?如何遂逐齐师?作者对应战和追击的情况却略而不提,仅用两个“未可”与两个“可以”来表现了曹刿的沉着果断,使他的精神气度活灵活现。战斗取得胜利,鲁庄公的“问其故”也包含着一系列问题,如曹刿为何两次否定他的决定、为何曹刿的决定取得了胜利而他的决定不可行……这些询问,作者只用“公问其故”四字来概括,剪裁不露痕迹,显得十分精练,所有的剪裁都为突现曹刿的形象服务。
  二、记言不烦。
  曹刿论战,重在“论”,而不在“战”。在“论”中作者也是要言不烦,句句精练而传神,无不表现出曹刿的精神风彩。战前向鲁庄公问“何以战”,对鲁庄公对话的两次否定、一次肯定,简洁明快,要言不烦,充分表现出他头脑清醒,认为鲁国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取得人民的支持,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鬼神的保佑和少数官吏贵族身上。“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仅八个字,字字铿锵,坚定有力,表现出他的政治远见和英明果敢的形象。“一鼓作气”的论述,可以说是曹刿论战中最精彩的言语,充分表现了曹刿注重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反对盲目行动;主张首先消耗敌人的力量,然后抓住战机反击。寥寥数语,一位富有经验、胸有成竹、镇定自若、善捕战机的卓越的军事指挥者形象赫然眼前。
  三、对比陪衬。
  曹刿是主要人物,但作者并没有一味地让曹刿唱独角戏,而是巧设了鲁庄公和乡人作为对比和陪衬,以使曹刿的形象生动丰满。乡人劝阻他见庄公议事,他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仅仅八个字,除了鄙薄权臣,更表现了曹刿的爱国心、责任感和他独具远谋的气度和自信。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与曹刿的几个“未可”和“可矣”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没有主见、毛毛草草、胸无城府的鲁庄公形象,无不显示出一个高瞻远瞩、胸有丘壑、足智多谋、睿智冷静的军事指挥者曹刿的形象。
  四、结构严密。
  如第三段中只用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去表现曹刿对战斗的指挥,至于为什么这样指挥却留到第四段中去阐明。这样既集中紧凑地叙述了战斗的场面,又集中明确地表述了曹刿对指挥作战的见解,体现了“论战”的特点;既两相照应,又互不干扰,都清楚明白、恰到好处。此外,本文在一段内或段与段之间也都有严密的照应。如,第二段中“可以一战”与“何以战”相应;第三段中的两个“未可”与两个“可矣”相应;第四段中“辙乱”、“旗靡”与上段“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相应,“故克之”与“师败绩”、“遂逐齐师”相应。可见作者在二百余字的短文中作了精心安排和反复推敲。否则,以如此简短的文字叙写如此复杂的事件,很容易出现疏漏不明之处。
  文章在战役中记人,故事生动,形象传神,理论中又充满了智慧的趣味,从各个角度映照出曹刿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学古代散文注析》.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徐中玉 主编《古文鉴赏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其他文献
1.最理想的朋友,是气质上互相倾慕,心灵上互相沟通,世界观上互相合拍,事业上目标一致的人。 ——周汉晖  2.一个人因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一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呢,冒然走出这一步,以后永不后悔,那需要的个性就更多了。 ——毛姆  3.一个顽强坚持自己在正义事业中的目标的人是不会因同伴发疯似地狂叫“错了”而动摇决心,也不会因暴君威胁恫吓的脸色
期刊
时常听文科的学生说“我选择学文就是因为学不好物理”,听着这话心里就想:物理有这么难吗?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学不好呢?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学生。  学生步入高中生活,一切都是新的,而对于物理的学习,更是和初中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在某些知识点上有一点联系,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却大不相同。初中注重的是定性研究,注重理论,而高中却是大部分转入定量,注重的是公式和定理
期刊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教”、“会研究”、“会创造”,提出了“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并对其理论建构、基本内容、具体操作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主体参与 小学数学 教材教法 教学模式  一、“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1.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理论。弗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数
期刊
摘 要:现代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初中语文中现代诗词的教学方法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如何根据现代诗词的特点以及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来开展初中语文现代诗词的教学是值得研究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诗词 教学方法  现代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创作中的奇葩,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文人的喜爱和欢迎。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诗词的教学渐渐处于落后水平。这主要是基于
期刊
插图,作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种重要资源,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形象、直观、有趣味和带有启迪性。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插图,一方面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能通过语文教学增强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活起来”。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  一、分阶段运用插图指导学生观察  要上好说话课,最起码的就是要学会观察。而我们教材里具有十分丰富的插图素材,
期刊
案例:最近听了一节初三复习课——《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考前第三轮复习。执教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梳理知识,再应用拓展。  课堂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了两个情境:(1)平行四边形怎样变为矩形(教师用“钉好”的平行四边形来演示);(2)怎样使一个矩形变为正方形(教师通过剪纸演示)。  2.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用一个大表格归纳。辨析练习两个。  3.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判
期刊
摘 要:有效利用早读课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法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早读课可以起到规范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作用,更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把握,能够起到提高学生记忆力的作用。  关键词:早读课 语文教学 规范学生学习 增强语感把握 提高记忆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虽是古话,但至今仍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一天之中的早晨,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上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摘 要: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将逐渐“精细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将越来越丰富,它将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将成为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块沃土。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育功能,有助于课堂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创造教育、创新教育,有助于一线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实施探究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