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对话形式 构建学习路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6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三上《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围绕着对“骄阳似火”与“惊涛拍岸”的理解,进行了两轮对话。基于这样的文本形式,笔者在选取内容、预设教学与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聚焦父子二人之间的对话,并以此为重点,构建同学们学习对话、学会对话的路径。
  一、 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梳理文本中的对话
  在对话的过程中,除了对话的具体内容之外,最醒目的地方就是提示语。从提示语的表现方式上来看,有动态、语气、表情、心情等方式,表达非常丰富,如:“爸爸突然问聪聪”“聪聪像背书似的说”“爸爸笑了笑说”“聪聪高兴得嚷起来”“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从提示语所处的位置来看,提示语在前,用冒号引出说话内容;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而提示语在后,用的是句号。
  二、 在梳理对话的基础上,构建学习路径
  第一步:发现对话。在同学们充分感知课文之后,“课文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写的?”无疑会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而“对话”的文本表达形式显然是清晰而明了的。
  第二步:理清对话。虽然都是对话,但文本中第2至5自然段为我们呈现的是第一段对话,而第6至9自然段为我们勾勒的是第二段对话。两段对话,虽然对话的内容不同,对话的侧重点迥异,但对话的表达形式却如出一辙,都是围绕着对一个成语的理解,聪聪和爸爸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聪聪讲的是字典上的解释,而爸爸给出的是“无字词典”中的解释。
  第三步:读好对话。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两段对话呢?在和同学们的共同讨论中,我们觉得必须关注到两点:一是角色的意识,即需要把自己当成文中的爸爸或聪聪,设身处地地去想、去读;二是作者的意识,我们必须关注到人物说话时的神情、态度、动作等,把作者所表达的文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同学们先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朗读,再推荐到讲台前分角色朗读。通过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演绎着对话的别样精彩。
  第四步:比较对话。对于“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这两个词,聪聪和爸爸分别是怎样解释的?请同学们用“________”画下来。再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更喜欢谁的解释?说说理由。大部分学生认可爸爸的解释,“形象”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但是,也有学生认为聪聪的解释准确、简洁,考试时不会犯错。虽说课题是《学会查“无字词典”》,其实,两种解释词语的方法各有千秋,并无优劣之分。少部分学生能够有这样的认识,真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因为,课堂并没有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第五步:推进对话。让学生们用“无字词典”的方法来解释“聚精会神”“一碧如洗”等词语,同学们自然能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描述。显然,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最好的对话。
  客观上说,《学会查“无字词典”》是一篇内容简单的文本,如何依托这样的文本设计教学活动、铺设学习道路呢?对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考验。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之上,笔者读到了该文本最显著的表达形式——对话,围绕着“对话”来预设,从发现、理清到读好、比较,再到推进,在文中的对话、文本的学习、师生的对话、阅读的素养以及学生的生活之间,真正建立起丝丝缕缕的联系与真真切切的贯通。从对话出发,又回归于对话;从文本出发,又融入了生活。文本的教学价值,在“对话”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演绎和释放。
  当《孙中山破陋习》一文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笔者让学生们认真地温习了本册书中的对话,直观感受对话形式,深度了解对话内容,从中领悟对话技巧。并在随后的“小作文”中,布置了“仿照书上的格式,写一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对话”这一学习任务。
  同学们所写的对话内容特别丰富,时事、美食、穿着、游戏、阅读、难题等等,不一而足;同学们的对话对象也很是多元,从父母、师长到同学、伙伴,甚至是素不相识之人。其中,翟言嘉同学的作文《一次对话》,还在《南京晨报》“成长随笔”栏目上发表了——
  一次对话
  昨天晚上,妈妈一边洗碗一边说:“这几天,我每见到一个外国学生,都要问一句,最近没去过西非吧?”
  “为什么呢?”我好奇地瞪大眼睛。
  “肯定是因为埃博拉病毒。”爸爸说。
  我一听,放下手中的恐龙玩具,问道:“啊,还有埃博拉病毒这东西,我怎么不知道?”
  “哦,这可是最近的大新闻呀。”爸爸说,“埃博拉是目前最危险的病毒,都死了上千人了!”
  “那万一被感染上了,会怎么样?”我继续问。
  妈妈回答说:“会内脏出血,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
  “太可怕了!”我着急地说,“你还是别去上班了吧,天天跟外国学生在一起,很危险的。”
  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儿子这么关心我,我很开心。不过,没事的,中国还没有发现埃博拉病毒呢。”
  “是的,不用那么担心,世界上的医生和科学家正在和它战斗呢,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它的!”
  “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科学家,打败那些害人的病毒。”我大声地说。大家听了,都笑了。
  多好的对话视角,多宽的学习领域。在文本与生活的对接中,对话的形式与内容、对话的主体与视角,都得到了无限的拓展,走出了薄薄的教科书,走出了窄窄的教室,更走出了师与生、生与生那狭小的场域中。在生活中、在交往里,文本的形式得到最大程度的关注,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区
  力学小学)
其他文献
一、 词语教学要厚实  1. 解读数字。阅读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出现了数字,这些数字在不同类型的课文中出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说明文中的数字,因为那是一种说明方法;然而,记叙文中出现的数字,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恰当地解读这些数字,就更能体会到数字——这一特殊的表达情感的载体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1) 年龄的奥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中写道:“高尔基的儿
期刊
一、 课前预学——调查学情  课前预习是学生应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学在先,教师的导在后,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  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主要任务有:(一) 初步掌握文本中的生字、新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二)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作者或主要人物的信息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三)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
期刊
一、 明以察微——学习从缤纷的生活点滴中采撷素材  生活日复一日,常有雷同之感。即便如此,这看似雷同的生活,也时有小小的浪花。“微习作”的素材,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发现了,捕捉住,就是“微习作”的好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儿童用心体悟,潜入生活的细微之处。  1. 从寻常中体会发酵。这次《舌尖上的春天》的习作素材,来源于不久前班级开展的包春卷的综合实践活动。那天,好多学生把这件事
期刊
一、 复习词语,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学生读课题《石榴》)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那么这些词你还会读吗?(指名读)  师: 刚刚是横着读的,现在你们再竖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板书:春 叶、 夏 花、秋 果)  师: 你能根据这些词语说一说课文中先写了石榴的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指名说)你说得真好,语言简洁、通顺。是的,平时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后
期刊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二上的一篇叙事性的童话故事。仔细分析青蛙实现理想的经过,不难发现,松鼠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 观察敏锐——实施教学的基础  “你想看海吗?”正在青蛙失望时,松鼠出现了。作为教师应该像松鼠一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
期刊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面对面的一种对话活动。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交际双方都是某一特定的社会角色,其所“说”、所“听”都是站在自己担任的特定角色的立场上,从这一角度出发,去思考、倾听、表达和应对。  教师与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实际上是以双重身份参加的。一是其自身的社会角色,即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和学生(教师以教师的身份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口语交际”;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学习“口语交际” );二是在特定
期刊
为了有效地发挥朗读教学的能量,朗读教学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 激发情趣,状态自如  “情趣”,指的是一种情绪状态。“激发情趣”,就是指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朗读状态、朗读姿势、朗读气息的调动,把学生情绪激发出来,达到愉快自如朗读的状态。  朗读的情趣状态非常重要。不管朗读什么样的文章,首先要有一种相应的情趣状态。联系到学生的朗读,这种“状态”总的要求是“自如”:从心理方面说,状态应
期刊
一、 教师的范读  “范读”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在朗读时树立一个榜样,供学生学习或模仿。  (一) 教师“范读”的意义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的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习得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还会对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深远的影响。  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总是给学生“言传”,不厌其烦地讲一些朗读的要求、方法,
期刊
一、 “强而弗抑”:“让学”课堂下的教师教学之境  所谓“强而弗抑”,意思是要鼓励学生尽力钻研,切不可壓制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见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强”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尽力钻研探索未知的愿望,激励学生萌发积极思维的动机,自觉地使寻求答案的认识活动有始有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兴激励之举,废压制之为,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  1. “让学”的课堂重激励学生学习。一
期刊
一、 突出核心学习  让每个学生真实参与核心学习:一是要针对“课标”各学段的具体目标,二是要落实到感受、理解、鉴赏等阅读能力的训练上。认真分析“课标”所提出的阅读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朗读、默读、浏览和略读等技能;第二是对词句的感受、理解、鉴赏,且对此能力的训练贯穿始终;第三是对文章整体的感受、理解、鉴赏,主要训练学生概括要点、理清思路和体会思想情感的能力;第四是对文章重点的情节、形象、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