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微”出效果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授课PPT、微课等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一个重要学科、关键学科,而且语文学科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中占据着较大的分数比例,在教育教学的创新过程中信息技术以及微课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是课改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微课的教学作用分析
   1.提升教学成果
   微课的教学融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之前为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图像、图形等方面的资料,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投影仪设备为学生在大屏幕上播放,使学生能够看到更为直观立体的知识内容,教师也可以将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进行排列,为学生提供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教师备课的角度上看,虽然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但是却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时间,教师能够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内容的教授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上看,多媒体大屏幕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知识进行掌握和吸收。
   2.提高学习兴趣
   以往的教学模式不仅课堂氛围过于死板而且还存在着诸多的限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变人的思维和活动力,所以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根本无法提起学习知识的欲望,而且初中生本身就有贪玩、注意力不集中的特性[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应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利用相关的教学软件制作课堂教学PPT,网络资源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来说极为有利,教师不仅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优秀的教学课件还可以浏览各个教学方式的应用方法,结合实际的课堂效果与网络资源中的教学案例,不断的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和环境,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直观的重点内容和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以及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融合,强化交互
   首先教师应对教材课本的每节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分列出来,然后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教材重点内容设计到教学课件中,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微课内容的融合;其次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寻找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制作教学课件,在一些抽象不容易理解的中心思想、文言文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予学生创设一个更为直观形象的听课感观;最后教师应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熟练度,确保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各个教学软件能够熟练的应用,例如教学软件中的视频功能、动画功能、图片播放功能等等。在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方式越来越多,微课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前提条件,作为教师授课的好助手,微课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节省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部分时间在课堂上为学生深入的讲解教材重点内容,也可以利用这一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重点内容的感悟、以及开展课堂提问、小组交流等等,由此可见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2]。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一课的课堂教学中。作者利用了众多的文笔描写济南冬天的美景,意在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写寄托自身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情怀,具体的微课的应用步骤为下述内容:第一,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图片与音乐进行导入,可借助计算机将搜集好关于济南冬天的视频与图片,并配置相应的纯音乐制作成新课导入教学课件,并在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为学生播放出来给予学生一个直观的视觉体验。《济南的冬天》重点描写了济南的景物,所以教师在课堂朗读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播放轻音乐促进学生对济南环境的感受。第二在学生朗读阶段侧重于帮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教师可为学生播放课文录音也可以带领学生朗读。第三情境式的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利用山水图片去深化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山水景色并要求学生边看图边分析,适当地进行教学提问,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目的。
   2.教学形式的融合,强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形式上微课的应用要求教师正视自己的教学模式,跟随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结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然后再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使教学形式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模式的融合是教师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同时也是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同时将开展兴趣课堂、以学生为本作为重要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教师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的顺利开展。以往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但是目前教育教学领域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学生的日后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微课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好助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以往教学方式上的缺点,比如以往的复习课程都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重温,而融合多媒体技术在课后教师可以将微课课件上传到校园知识网中去方便学生的复习,教学视频的预留和重复播放不仅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由此可见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得到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双丰收[3]。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课中,课文中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分为两个不同的氛围,学生并不能够亲身的处在两个不同情境氛围中,就无法感受到两种不同的体验,在百草园这一模块中教师可以将“乐”“儿童乐园”作为中心、在三味书屋这一模块中教师可以将“严肃”“沉闷的书塾”作为中心,以鲜明的场景对比让学生明确两种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具体的方式教师可以将两种场景的小视频组合成课件,技术操作主要为视频剪辑,方式主要为课中播放和语言引导,目的主要为强化学生的感受,提升授课进度与教学重难点的突出。
   3.利用微课情境导入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微课独有的感观体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完善,例如在《桃花源记》的新课导入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世外桃源”这一成语为学生搜集能够表达世外桃源景象的视频或者图片,也可以利用娴熟的信息技术将桃花源记的重点故事情节制作成PPT,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教学问题“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林的”?“渔人离开桃花林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通过对桃花源记的描写给我们一种进入了世外桃源的感觉,那么作者想表达的内在思想又是什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微课播放当时作者的仕途背景,使学生明晰作者对向往与渴望世外桃源一样的美好生活,间接的映射了作者不满当时的黑暗与现实[4]。微课情境导入的教学应用需要能够被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微课的融合深化了对文章重点内容的认知,教师要想全面的发挥微课情境教学法的效用,应建立一个持续性、系统性的教学规划,将微课情境创设、微课情境渲染等与实际的教育和学习融合在一起,侧重于长久性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
   三、结束语
   微课技术的应用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融合力度以及教学方式的拓展,为了使微课的应用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教學课件制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培芳.论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成才之路,2019(33):66-67.
   [2]阳红玲.探讨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07):26-28.
   [3]赵从书.浅析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让语文课堂“微”出效果[J].中学课程资源,2018(12):4-5.
   [4]孙东云.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02):37-39.
   徐菡,中国人民大学附中西山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2008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不仅是语言运用考点中考查面最广的一种试题,而且也是常规题型中最富创新特质的一种试题。综观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17道成语试题,呈现出如下四大看点:    一、语料——十大热点备受关注    2008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的语料非常新颖,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其中,如下十大热点备受关注:  1.北京奥运。如:“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
教材是多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汇集的“信息场”,是塑造学生并使之得到能动发展的优质的课程资源。这种资源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会不断丰富、科学,它的价值要在“创造性”使用过程中显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材的性质决定教学过程的目的、程式与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运行模式。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也就可以调整或改编教材,创造性的重组、使用教材。  教材的范围很广,为了便于
时下在中学校园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读不懂鲁迅;而且,真正懂得并能讲好鲁迅的教师非常有限,师生中普遍存在难教、难学的困境。相当多的人对中学教师教授鲁迅作品的教学现状不满意。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新世纪初,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1980一1999年,人教版教科书中
胡根林博士新著《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期待已久,快读淋漓;掩卷之时,心中一片豁然。  再次回眸题记,蓦然想起几年前与学生交往中的一个小小插曲。  2008年一个高考的前夜,一个高三学生来图书馆与我聊天。交流中,他问了我两个意味深长的问题,其中一个是:“我读了十二年语文,一直有个问题不甚明白,想请教您:语文这门学科到底教什么、学什么?”记得我当时用了一个比喻来阐明我的看法:“语文学科的任务是为学生播
《外国小说欣赏》主编曹文轩先生在前言的选文原则中说道:“因这是一门语文课程,所选文本在写作方面有可说之处,供学生写作方面借鉴。”教学《外国小说欣赏》可着眼于如何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的基本特征,简约介绍创作方法及流派史的轮廓,也可以立足于广泛欣赏外国小说、初知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等教学目标。   外国小说是文学世界的一个庞大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文学艺术结晶。《外国小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反映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一部小说,其中七、八两章“革命”与“不准革命”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主要是写阿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在该部分的开头,作者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辛亥革命的消息波及未庄,给未庄带来了大不安,使人心很动摇: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
个性化研读《论语选读》,对学生的思想境界、个人品质都是一次很好的检验,教师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见仁见智的研读有意无意地表露出个人的素养问题。孔子十分重视伦理道德,重视正确人生态度的培养和高尚人格的塑造,对人生意义有着执著不懈的追求。这对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学习者具有完善自身的自觉意识,会通过学习,对人生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  一、个性化研读提高作为学生角色的古典文化素养
【评议文章】  谭海生《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  刘锡庆《与谭君论文书》,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  蔡伟《朴实与华丽:一对并不矛盾的概念》,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4期。  孙绍振《也说“华丽”与“朴实”》, 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  李镇西《内容第一,技巧第二》,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6期。  郑晓龙《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就有。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曾经这样解释问题教学法:“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
教学目标:  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重点)  2.品味鲁迅杂文严谨生动的论证艺术,形象讽刺的语言艺术;(难点)  3.尊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冷静而不失开明地对待外来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教学时数:一课时    【第一稿设计】  备课初期,我广泛吃进相关资料,本想博采众长,不想已有的成果似乎都在同一个逻辑层面,很不得劲。而且,思维反复在这个层面中纠缠盘绕,似乎失去了往下深挖的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