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新课改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he_8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课改的蓬勃的巨浪,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教育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局面。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如何应对教育教学新的机遇与挑战,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面临着这种震撼人心的挑战,我们应该翻一翻《论语》,孔子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后世的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其教育思想放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重读《论语》,重新正视孔子的教育思想,这是我们今天的教师重要的一课。
  一、以人为本,有教无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对一切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成,是“以人为本”这一教学理念的具体要求。孔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了“有教无类”,这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本着教育的实质进行教学,要全体的对待学生,无歧视的现象发生,那种“好孩子人人爱,坏孩子人人厌”的做法应该抛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全是满腔爱意对待自己面前的每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二、全面育人,文行忠信
  党的教育方针中明确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我们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我们应该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文”即是文学知识,“行”即是实践体验,“忠信”即是道德修养。可以说包括了教育的全面。“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我们新课改中强调全面育人,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综合发展,不单单是学业上有突破。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核心。简单来说,就是因学生的兴趣、学识水平、家庭环境、性格特征等不同来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让儿童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孔子注意到人的个性特长不同,才智高下有别,他很善于了解学生的不同的习性和兴趣,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孔子释仁,因人而异,随事而迁,顺时而变,是动态的、发展的、生活化的。孔子根据弟子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和内容施行教育,这是他教育实践的伟大创举,是他教育思想的精华。这一教育理念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所推崇的,而且永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理想追求。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就在于承认学生千差万别,不能对学生要求一致,允许其独特的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就是在学生本身应有的程度上进行,这要求教师要充分的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方法措施,最大限度发展学生。
  四、学思结合,不怠不罔
  新课程理念中的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教师在教学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有自己的特色,具备自己的思想的教学方式。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教师要在教学中认真的领悟这种思想,要在教学中有自己的思想,还要去研究教育的规律,在研究中提升自己。“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
  矣” (《论语·卫灵公》)。“思”必须以“学”为基础,思而不学,则“思”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交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交给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自己。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要善于反思,让自己在创造中智慧,在反思中成长。每一节课都是自己的一件新作品,都要努力去构思,去学习,力争更好;课后要进行反思,总结优缺点、得于失,下次自己应该如何去更好的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五、谦虚诚实,不耻下问
  为人者以谦虚为美德,诚信为根本。“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诚信、身正是孔子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孔子成为“万事师表”的高尚师德所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端庄的举止,优美的性情,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必备的治学态度,也是教师之所以为人师的重要条件。每天勤奋学习但不厌弃,每时教导学生而不倦怠,这样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教书、育人”。
  现代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学识,更要具备常教常新的应对能力。“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教学相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习者的身份来进行自己的工作,共同探讨,“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在新的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充满艺术。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重温孔子的思想,重读《论语》,这是我们一次心灵的洗礼,她会使我们在更广阔的教育的舞台上绽放自己,让我们在教育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提起作文就摇头,看到题目就皱眉。作文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真正的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作文教学就会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在此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用心观察生活,写“素描文”  因为通过多种感官活动获取的写作材料是真实而又深刻的。学生要写好“素描文”,一要仔细观察生活。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更多地教给学生方法、思维、技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这样,促使我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设计理  新课程强调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发式”的方式,积极倡导师生形成交互
期刊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孩子的童心是天真烂漫的,想象力的空间是无限的,这样就要放开手脚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不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样板,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六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天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既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其他课程相比较,品德与社会课具有鲜明的方向性、时代感和地域特色。同时,只有当学生感觉到所面对的品德与社会课原来就是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时,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
期刊
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洗礼了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这场围绕课程改革而展开的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中,课堂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主战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变革中的课程,最终都要通过教师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好数学,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数学  教育
期刊
认知心理学明确指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结论形成的动态过程,获得丰富、深刻的认知体验,在体验中建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只有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得到迁移并在实际中应。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心灵的体验感悟,这样的知识才能深深地植入他的内心深处;才能在日后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能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因次
期刊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使学校的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而教育界对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一系列基本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却不尽人意。这在很大程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已成为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体育教学要做到“避免用过多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体育知识的现象”“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实践”等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小学教学中,不可忽视体育课教学,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必须上好“开放型体育课”,这就要求我们在条件依旧落后的情况下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多动脑子、多花心思。
期刊
面对文化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教师如何找到一种适宜农村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可行方法迫在眉睫。现行的英语教材为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听力、对话练习及相关的短文欣赏,涉及的内容有些与农村生活相去甚远,教师如何依据联系实际生活背景进行教学活动,是对我们家这些村教师的挑战。  一、营造英语课堂的语言环境  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尤其是农村学生接触外来文化机会少,创设一定的英语文化背景更加重要
期刊
我国上千年的教育发展史,闪烁着一些简单而朴素的创新能力培养。而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将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中小学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在加强中小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中不仅考虑价值取向、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