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别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u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年初三,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肆虐,死亡的病例时有攀升。医院根据上级指令,紧急组建了疫区医疗队支援。女人是从老公同事朋友圈状态中得知,丈夫也榜上有名。
  女人为老公报名参加赴武汉医疗队,却没事先跟她说一声而生气了。
  女人说:“你去吧!去了就再也不要回这个家。”
  老公安慰女人说:“没事的,我是呼吸内科主任医生,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你尽可放心。”
  女人挣脱老公的拥抱,嘟着嘴气呼呼地说:“没经过我的同意就报名,你心里还有没有我,有没有这个家。”看她表情,俨然是不同意老公去。
  他看看墙上的挂钟,离集合出发只有四十分钟了。
  他急得连连冲女人说:“对不起!亲爱的,你知道我是去年七一才入党的党员,还在预备期呢!怎能不去呢?我可不想关键时刻掉链子。再说了,那钟教授八十多岁了还上一线战场,我才三十多岁,正年轻呢……”
  “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的召唤!”
  他站在女人面前,唱著变了调的京剧,亮出一副杨子荣打虎上山的架势,逗女人开心。
  女人才不理他呢,抿嘴强忍着笑,扭头、转身走进卧室,“砰!”一声关上门,再也不搭理他,卧室似乎传出了女人抽泣的声音。
  他自知有些理亏,也不敢惹女人生气。且不说结婚后这几年,这个家,两家老人、一个两岁的儿子,都是女人在打理,加之她又是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够辛苦啦!可他极少过问,这回自从武汉封城那天起,一个多星期了,他就一直待在医院,大年三十呷团年饭,他都忙着诊断一个从武汉回来的疑似感染病例没回家。
  他再一次看看墙上的挂钟,哎呀!只剩3O分钟了,该走了。
  他走近卧室,轻轻地敲门说:“亲爱的,我走了,这几天你好好宅在家里别出门,我走了啊!”
  他走了几步又转身说:“忘了告诉你,这茶几上的袋子里装的是口罩和酒精,还有84消毒液。两家老人那里我也送去了,还有儿子……”
  他话没说完,卧室门开了。
  女人走出来大声说:“你,你给我回来!”
  他被唬住了,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女人慢慢地走近老公,扑向老公双手紧紧抱着老公的腰,头伏老公肩膀上,轻轻地柔声说:“我虽然舍不得你,但我会支持你的,我不仅要为武汉的人民祈祷祝福,还要给你祈祷,保你平安,我和儿子等你胜利归来!”
  他激动得抱着女人热泪盈眶,女人替他抹去泪水,平静地说:“我就知道你会这样做,结婚都好几年了,我还不了解自己的男人?”
  女人给老公换上白大褂,仔细地扣好每一粒纽扣,调皮地伸出食指刮刮他的鼻子,望着他的脸自豪地说:“别以为只有你这位预备党员上前线,别忘了,我可是老党员了,为抗击这场疫情,我在社区、网格工作的难度也不比你小呀……你去吧!记住,一定给我好好地回来啊!”
  “记住,给我好好地回来!”
  女人把他送到单元门口,又一次叮嘱他,两眼含着泪水,送上一个似恋爱时的热吻,眼波里满满的都是爱。
  吻别的泪虽有点苦涩,但她知道,春天快来了,阴霾终会过去。夫妻俩会在春暖花开中重逢的!
  (作者单位:东莞市创华实业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象话)
其他文献
非常时期,什么都是非常的,天也是,人也是,连这段时期本身也很非常。  或许江南一帘烟雨氤氲如梦只是文人墨客轻飘飘的臆想,一如滚圆雨滴对于房檐的依附,最终还是碎在了水泥地上,泡影一样散掉了。今年杭州的黄梅天格外的长,长得像我的假期一样,七月初窗外的天色还是一团湿润的昏黄,白天也是阴惨惨的。我想此刻能欢呼雀跃的只有从严冬卷土重来的青苔、霉菌和别的什么糟糕的东西。它们气势汹汹,仿佛也能长到口罩上似的。 
期刊
世间有各式各样的女子,有的风情万种,气质迷人;有的珠光宝气,雍容华贵;有的艳如桃李,光彩照人。她们犹如上帝后花园里精心栽种的名花,令人倾慕不已。而我,则向往做一名简静素雅的书香女子。  淡墨书香的女子,知书达理,温文尔雅,谈吐得当,气质非凡。与她们相处,亲切柔和,如沐春风;与她们交谈,妙语如珠,妙趣横生,使人如赏名画般心旷神怡。  闲暇时,书香女子素手调香,拨弄古琴,轻捻慢拢,琴声悠悠,如诉衷肠,
期刊
奶奶家有一个容积十升左右的烂铁桶,虽然锈迹斑斑,但却是奶奶的最爱。  那天,我要把奶奶接到城里住,她非要带着那个烂铁桶不可。  我说:“奶奶,你带啥不好,非要带个烂铁桶,你说你带它有什么用?你不要带!”  奶奶较真起来:“不让我带,我就不去你家!”  我只好答应奶奶。  奶奶把那个烂铁桶放在她的床前,我看她总是望着那个烂铁桶发呆,有时还对着烂铁桶说着一些我也听不懂的话。  一天,奶奶让我买一瓶防锈
期刊
老冯在公园捡回一只受伤的鹦鹉,悉心照料,没想到这只鹦鹉竟然开口说话了。  这天,隔壁刘奶奶在老冯家的客厅唠嗑,突然听到鹦鹉尖着嗓子说:“水开了,水开了!”  刘奶奶跟着冯婶去厨房一瞧,果然看到茶壶里开水沸腾,刘奶奶直夸这只鹦鹉是个精灵,并把这个事告诉给在晨报做记者的外孙。于是,在“社会新闻”版上就报道了这只鹦鹉。接着,老冯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都是来高价购买这只“名鸟”的。但老冯说:“这鹦鹉就是我
期刊
秋萍进市人民医院当护士之前,几乎不知“笑”为何物,也从未对任何人“笑”过,包括她的家人、亲友、同学。  父母焦虑堪忧,三番五次絮叨她改正。可秋萍白嫩的脸颊仿佛生来就是块铁板,父母因此常自责。  护士长是位年近不惑、温婉干练的女性,秋萍乍去上班时,她将秋萍排在自己同一班次。跟着护士长,秋萍心里有胆气,并学会了诸如扎针、备皮、导尿等操作技能。  三个月后,护士长见秋萍能独当一面了,就放手让她单干。  
期刊
端午节,姐妹们带着孩子一进门,八十高龄的爸爸妈妈乐得像个孩子,屋子里说笑声不断。妻子忙里忙外,尽心招呼。年复一年的奔忙,让相距并不遥远的我们难得一聚。这时,啪啪啪的砸門声响起。是谁想搅黄端午节这难得的快乐时光呢?我把戒备心提高到一级战备状态。  工作三十余年,我一向遵纪守法,秉公办事,诚信待人,从来也不曾得罪过谁。这是谁?仇恨再大,就等不到过了端午节?啪啪的砸门声一声高过一声。  “谁呀?有话好好
期刊
廊桥、凉亭、荷池、绿树……一幅传统岭南水乡风情画面,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这里是佛山禅城南庄镇的一个自然村——罗南下沙村。  下沙村公园,是村民最喜欢的去处,一人独处或三五成群,坐着石椅围着石桌,或小歇或吹水,或逗逗尚不懂事的细佬仔……透亮的阳光从榕树密匝匝的枝叶间洒下来,星星点点地打在脸上、身上,又投射进侧边的池塘里,除了映日荷花别样红,还将水面照得跟镀了金似的。谁会相信两年前,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城中
期刊
姥姥生前最嗜喝奶。  困难时期,为果腹充饥,姥姥吃过糟糠,啃过树皮、野菜,后来得到缓解,平常百姓家有了馍馍,才渐渐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个年代早已泛黄,不知何时,那漫延的奶香,迎合上空腹的皮囊,夹杂着思念亲人的惆怅,成了姥姥生之所需,或是慰藉,抑或是习惯。  姥姥生性坚毅,少时即有“村中木兰”之称,如今年迈体衰,安土重迁。相比城市的繁华便宜,村子终究偏远闭塞,若想恰如其分地满足姥姥的牛奶供给,只能
期刊
孙莉这段时间非常郁闷,儿子做作业,别人家一个小时能够完成的,他要三四个小时,总是拖延到晚上八九点,睡觉的时间还要催他。  这天是双休日,单位要加班,把儿子放在家里,没有人督促他,孙莉更不放心,于是想到了自己的姐姐孙萍是一位人民教师,就把儿子带到了姐姐家,叫姐姐严格管教。  姐姐孙萍答应妹妹,从妹妹手里接过了外甥孙淇的作业本。妹妹走后,孙萍交代外甥,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休息等等。交代好后,孙萍一
期刊
在我年少时,鱼头火锅的流行似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事物,刹那间传入了江淮地区。火锅也成为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什么内容都可以往里装。  从重庆火锅派生出了鱼头火锅、山珍火锅、药膳火锅等等许多品种,简直是各式各样、包罗万象。不过,我对鱼头火锅的出现倒是举双手赞成的,可能是生在淮河岸边的缘故,对鱼这种美食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  中国人讲究吃哪儿补哪儿,自小就常听长辈们说,吃鱼头能变得如何如何聪明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