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汉小说看艾芜与高尔基作品的异同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0ok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说到中国的现代文学,就不得不提到高尔基,高尔基在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左翼文学的影响更是深远,艾芜是上个世纪左翼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中最为杰出的就是流浪汉小说,而这方面的创作上,他与高尔基的创作方式以及人道主义思想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因为二人的生长环境、童年经历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又导致了两人的流浪汉作品中存在很多差异,文章就是针对艾芜与高尔基流浪汉小说的异同进行分析。
  【关键词】艾芜;高尔基;流浪汉小说;异同
  我国著名在的作家茅盾曾经说过,年轻的中国新文艺,从高尔基那里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指导。由此可见,高尔基之于我国现代文学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左翼文学诞生并逐步发展壮大,高尔基对左翼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包括鲁迅、瞿秋白、胡风、艾芜等人,在这些人当中艾芜的文学作品受高尔基的影响最深,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内涵也与高尔基的作品有很多共性,高尔基与艾芜的这种特殊联系,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通过对高尔基与艾芜作品的比较,不仅能够充分体会到流浪汉小说的创作内涵、风格特色,同时对于很多现代文学研究也有很大帮助。
  一、高尔基与艾芜流浪汉小说的共同之处
  高尔基深深影响着艾芜,艾芜对于高尔基的作品非常喜爱,并且大量阅读,同时还写了很多高尔基作品的评论文章,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高尔基,例如:《文学手册》、《高尔基的小说》等。可以说,艾芜不仅仅是喜爱高尔基个人的作品,他还十分热爱苏联文学,这是因为苏联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劳动人们顽强不屈的精神、那些同情被压迫者的人道主义对艾芜产生的巨大的影响,艾芜的流浪汉作品与其自身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曾经有过流浪的生活,并也曾热切的渴望自由,所以在读到高尔基的流浪汉作品时,才能够产生共鸣,进而被吸引。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当他读到高尔基初期的一些小说,就好像久旱逢甘露似的,感觉到了无限的喜悦。艾芜几乎读过所有高尔基被翻译成中文的作品,也可以这样说,他是高尔基的狂热追随者,这也不难理解,在他的流浪汉作品中,为什么有很多地方都与高尔基的作品相似,但是,艾芜并非简单的模仿者,更不是盗取者,他的作品内涵深刻,因为对于自由的渴望,使其流浪汉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更加撼动人心,高尔基与艾芜作品的很多共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两人都经历过“流浪的生活”,艾芜曾三次南行流浪,高尔基也曾经三次在俄罗斯“流浪”,他们的文学创作根源,都与流浪有关。
  如果对艾芜与高尔基的流浪汉小说细细品读,就会发现,两个人这种类似的漂泊,造成了二者的作品具有着相似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例如:乞丐、娼妓、小偷等等。这些被社会所“抛弃”的边缘人物,每天经历的都是生活给予它们的痛楚,衣不蔽体,饥肠辘辘的日子,不知哪里是尽头。这些人物的悲惨命运并不是他们自己造成,这是与当时黑暗的社会与恶势力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艾芜与高尔基对这样的社会痛恨至极,那么自然而然在作品中,就会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抨击,作品中所描绘的这些人物长期被压迫在社会底层,内心充满愤恨,这种愤恨长期被压抑,无从发泄,必然会扭曲他们的性格。从这两篇文章的描写中能够看出,两者所反映的都是对现实社会黑暗现象的抨击,对恶势力丑恶嘴脸的愤恨,并充分表达出,造成流浪者悲惨生活的根源,就是这些人,这些丑恶的行为,他们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这些都为作品中流浪汉的扭曲性格找到了合理解释,然而这还是他们作品内涵的全部,除此之外,最为深入人心的是两者在对流浪汉性格成因的揭露方面,尤其是对流浪汉内心世界以及精神层面的剖析,两者都在尝试将他们扭曲面具背后的闪光之处挖掘出来,让人们看到他们内心中最为善良、真实的一面。
  艾芜与高尔基在流浪汉小说上的同性特质,与其所经历的生活体验以及对于人道主义思想的崇仰是分不开的,同样的流浪经历、同样的悲惨境遇,使二人深深感受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并对于那些无力反抗的底层人民有着深切的人道主义同情。而人道主义思想也正是二人作品中一直不曾缺少的重要思想内容。
  二、艾芜与高尔基流浪汉小说的不同之处
  虽然高尔基对艾芜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每一个作家的作品,都与自己的性格、生活经历、情感经历有着本质上的联系,作品也必然会打上自己的烙印,具有自己的风格,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分析艾芜与高尔基的流浪汉小说,也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是在流浪汉人性方面的描写,艾芜注重表现的是他们的善良,这在他的作品《山峡中》中就能够体现出来,在这个作评中所描述的“我”是一个读书人,但是却被牵扯到了一群强盗之中,强盗的首领原本应该是无恶不作、铁石心肠的人,但最后,却因为“我”的解救,给了“我”三块银元,从而帮助我脱离了困境。这些描写中,读者能够了解到强盗难得一见的善良,在这样的乱世,艾芜在作品中塑造了无数的人性本善的人物形象,并能够挖掘出人性的善,是难能可贵的。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艾芜对于善的描写非常执着,这也是他作品中邪恶势力不能客观审视的原因之一。而与艾芜不同,高尔基在描写人性本善这方面笔墨颇多,但与此同时,对于恶的批判也毫不留情,他的作评中,善与恶的描写往往是对立进行的,比如在《阿库莉娜奶奶》一文中就是用一种平和、安静的基调来表达并非常深刻反映出伤感、悲痛以及愤恨。
  其次,就是关注社会现实方面,艾芜的作品对于自然的描绘过于偏重,对于黑暗社会的审视短暂,这在流浪汉小说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高尔基虽然也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的描写,但是这些描写并不像艾芜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独立,那样纯粹,他与现实关系紧密,并在为现实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描写的。
  再次,艾芜与高尔基流浪汉作品在人性深度的挖掘以及现实的批判方面还有着很多差异,另外,在艾芜与高尔基的作品在刻画人物反抗意识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差异,在艾芜的作品中,着重描绘的是被生活所压迫的人物,但是其求生欲望的表达过于朦胧,不明显。作品中虽然也能够体现出人物的反抗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却显得有些微弱。而高尔基的作品却并非如此,他所描绘的底层人物,对黑暗社会的反抗是激烈的,是愤怒的,是鲜明的,他用笔当武器,用文学作媒介,对人物的反抗行为以及反抗意识的描绘比较明确、突出。
  三、结语
  碍于篇幅有限,文章从流浪汉小说方面对艾芜与高尔基作评的异同进行了分析,由于高尔基对我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我国现代文学的过程中,对于高尔基文学作品的研究也是必然之举,在我国众多的作家中,艾芜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在人物刻画、内涵思想等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并受高尔基的影响最深,那么科学、全面的对两人的作品进行剖析,对于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其他文献
朗朗乾坤,声威燕水;壮士悲行,千古绝美。千百年来,荆轲刺秦的故事,一直在华夏后世广为传颂。剑客侠士的慷慨赴义,成为人们敬慕英豪的史话谈资。从艺三十八年,虽使愚在文学、历史、人文、哲理等知识层面获益匪浅,但多仅为经验之谈而已。但在话剧《荆轲》一剧中所扮演的两个角色——田光、樊於期的潜心研磨,倾情投入的追忆,角色创作时的经历和感受,聊草于书,记为杂感,以飨日后深研舞台人物创造得失之究探。  田光和樊於
期刊
在文学上,年轻人常常从担任法官开始他们的生涯,只有当智慧与经验到来时,他们才终于获得了受审的尊严。  正如他的经典名言,哈代用他的小说塑造出了一个纯洁、善良、自尊、勇敢、而又美丽的人物形象苔丝。作为19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用小说的方式抨击教育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他将这些小说大体分为3类: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于结构的小说。其中性格与环境的小说最为重要,而《德伯家的苔丝》
期刊
艺术教育运用了自由把握和创造形式的审美观照,呈现了一个多样统一的意象世界,这种功能渗透或融入科学活动,有助于科学认识真理。审美作为科学认知的点起,把握了事物形式的多样性,从多样化的现象中去寻找事物的因果秩序,审美有助于科学直接认识真理的实在性,把握表式的统一性,因为直理作为因果实在总与一定形式结构秩序相关联。艺术审美与科学认识可以相融不悖。审美培养和锻炼人们对形式的自由直观、操作和制造能力,审美作
期刊
“我们置身于品牌景观世界中”,人类学家约翰·谢利如是说:商场里,目光被“阿迪达斯”、“耐克”或者更为高端的“LOUIS VUITTON”、“GUCCI”所吸引;吃饭时,会寻觅“麦当劳”、“肯德基”;购房时,会有“万科”、“绿地”等开发商品牌供消费者权衡;买车时,“宝马”、“奔驰”、“玛莎拉蒂”……品牌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周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流动的品牌目录。品牌如此之盛行,以至于许多组织都采取品牌这
期刊
在举国上下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同样不能忽视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建设的研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研究,着力以文化为介质,注意从文化的角度切入经济领域,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而戏剧可以说是我们农村文化建设的舞台,展示了我们现代农村发展的新天地。每年浙江省群艺馆和浙江省戏剧家协会都会举办“浙江省新农村建设题材小戏征文”等等宣传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动,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期刊
开展世界遗产监测的背景    1982年,也就是在1978年第一批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的第四年,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并讨论世界遗产地的监测问题。当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希望了解缔约国保护管理世界遗产所采取的行动情况,并收集遗产地保护状况的最新信息。1983年,世界委员会会议决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COMOS)、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1CCROM)等咨询顾问
期刊
松阳县20万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到80%。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经历了1800多年历史积淀的田园松阳,文化资源及文化优势得天独厚,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将田园松阳打造成本土老百姓的精神家园。自农村文化礼堂工作开展以来,各乡村建设热情非常高,他们在整合村落原有礼堂、书堂、礼堂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征集实物资料和文字资料,通过与农家书屋的结合,丰富农
期刊
【摘 要】清代闺秀宗婉因生活所迫而于里中教授女弟子以自养,其独特的经历使其创作为数不菲的赠女弟子诗歌。宗婉在这类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或是师长对弟子的疼爱,或是知己间的怜惜,或是羁旅的愁思,或是病怀的倾诉,且皆可显现出战乱的阴影。  【关键词】宗婉;赠女弟子;诗;情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女性多以贤妻良母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女子为师实为鲜见。而清代闺秀宗婉就是这样一位女塾师。宗婉一生经历战乱及迁居
期刊
【摘 要】作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西方美学史上首次建立了美学体系。本文从美的定义、艺术论、理念论几个方面去分析柏拉图的思想。  【关键词】柏拉图;艺术思想  一、论美  (一)美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由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组成对美的讨论。希庇阿斯认为美是漂亮小姐、竖琴、陶罐等具体事物,柏拉图则认为“美是难的”,美的东西背后有“美本身”存在,可借助迷狂式的沉醉去体验。柏拉图的“美本身”摆脱
期刊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随着科学革命带来的科技的发展,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时影响着艺术领域。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谈到:科技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满足所有大众在图像和生产中接近艺术品的需要”。机械的复制让“复本取代了孤本”,使艺术创作从“崇拜价值”转变为“展示价值”。  这种转变使艺术创作中的创作理念、创作内容、创作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