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black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新时代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建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对提高职业本科办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着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团队协作凝聚力不强、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应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奠定团队建设的人才基础;健全教师培养机制,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团队教学模式与方法;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师科技研发能力;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教师“共同体”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水平.
其他文献
厘清实习的学习类型、彰显实习的教育属性是本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借鉴工作本位学习的三维模型,通过逻辑思辨构建了本科职业教育实习的“三维十项”学习类型结构,作为设计高质量实习项目的理论依据.建议从建立促进学生工作场所学习的实习制度、开发创新型实习项目、实施实习的课程化管理等途径,强化本科职业教育实习的学习特征.
在大历史视角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世界职业教育长时段变迁趋势来看,职业教育在战后逐渐从中等教育阶段发展到中等后教育阶段,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关键环节.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整体化转型状况来看,政治方面从满足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经济方面从工业经济转变为“工业+数字”经济,社会方面从文凭社会转变为“文凭+技能”社会,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从东西方民族文化传统来看,分别表现出天职观与唯有读书高、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团体格局与差序格
中高职一体化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回应人民教育需求、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一体化内涵要求将中职与高职置于统一整体中,实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贯通”.我国中高职一体化进程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从学制的简单衔接到追求内涵式一体化发展的跨越.新时期我国中高职一体化发展需要着重建构以下三条路径:一是统筹管理,丰富办学形式;二是统筹课程,优化专业设置;三是搭建平台,建设学分银行.
学历社会将学历作为选拔、使用和评估人才的社会普遍评价标准,其形成与现代生产、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学历社会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过“正面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助推了社会人才选拔标准的制定,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学历社会并非尽善尽美,过分尊尚学历会导致“异化”现象的出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呼唤技能社会的到来.在技能社会建设中,国家重视通过建立相应机制和手段来促进和保障全民习得技能,其构建需要政府、教育机构、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共同发力.政府是技能社会建设的主导者、教育机构是技能
纵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其专业课程体系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与成熟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深入分析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内涵,总结了其特征:体系目标层次分明、结构设计合理、课程设置与内容注重实践、课程体系衔接顺畅、课程认定要求严格,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以及如何评价三方面深刻回应了教育本质的问题.借鉴日本经验,为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我国在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上要实现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化衔接,系统化设计课程结构,注重体系重组和加大
教育治理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高职院校是构成整个教育完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现代化也关乎整个教育的治理现代化.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在厘清治理主体广泛参与、治理主体内外关系建构、多重网络单层次的作用机制和治理系统内生可持续运转四大内涵特质的基础上,应从治理思想、治理体系、治理制度、治理人员和治理手段五方面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的逻辑起点.从职业知识论这一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职业本科教育“4+0”试点专业的个案调查,基本明晰了职业本科教育在本科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人才培养定位.在横向定位上,职业本科教育所传授的职业知识在内在属性上偏向于技术维度,在知识面向上偏向于中微观层面,在知识的主体构成上偏向于主观经验层面,在知识的建构逻辑上偏向于工作体系;在纵向定位上,职业本科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中的理论知识占比提升,实践知识的内在结构更加复杂化,理
在众多影响技能变革的因素中,技术进步是广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技术进步视角对技能的演化过程展开分析发现,工场手工生产系统下的劳动技能与生产技术并重,而在流水线生产系统里的劳动技能却因技术进步发生了“退化”现象,但随着信息技术在生产系统中的运用所带来的信息化却逆转了这一退化趋势,劳动技能出现了“再技能化”现象.可见,技术进步与劳动技能之间存在一种波动式动态演化的趋势,技术是驱动技能变革的内生动力.由此可能蕴含的启示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成为产业智能化背景下推进技能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双高计划”的启动是高职教育进入提质增效阶段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从关键成功因素理论的视角,秉持其“外部因素—关键因素—行动路径”的线性逻辑机理,基于历史基础、时代基础、价值基础的外因分析,抓住双高院校建设的关键要素,即从产教融合、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服务领域四个方面探索了高职院校建设的行动路径.以四个关键要素为突破点,通过加快专业群布局与产业链结构的对接,强化教师团队与教师关键能力的协同,坚持立德树人与以技为重相统一,推进服务有效性与服务幸福感的获得,建设成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
以上海市四所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社会支持和学习动机构建了研究模型,并用问卷调查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海市中职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学习动机均呈中等偏上水平;社会支持及其维度均与学习动机及其维度有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中的父母支持和其他支持对学习动机有显著正向线性影响.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四条改善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建议:注重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代际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重视同伴支持,加强正确的同伴互动;增强多方支持,保证积极的职校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