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展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果,武宁县教育局于日前组织了全县师德报告团到各学校巡回演讲。师德报告团8名师德标兵中,有一名青年女教师,她的“要让铁树开花,要让聋儿开口”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人们。她叫洪梅,来自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全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武宁县新宁一小。
武宁县新宁一小已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全校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80多人,其中特教班1个,学生23人。在职教师25名,大专以上学历20人,高级教师23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近年来,该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开展“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教师评校长”活动,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成为幕阜山下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面旗帜。
关注贫困学生
新宁一小在武宁县城老城区,有许多下岗职工的孩子在此就读,家庭贫困的学生占在校生的15%左右。学校组织教师一一进行家访,建立贫困学生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活动。一是为贫困学生办理“两免一补”,全校有200名贫困生享受到了这种优惠。二是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募集资金2万余元,建立贫困学生助学金。三是开展教师结对帮扶活动。通过以上措施,该校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新宁一小关注贫困学生的做法经县电视台“曝光”后,一些外校区的孩子也找上门来。四(1)班的洪小玲是个孤儿,与85岁的老姑婆相依为命,由于家庭贫困,到10岁都未能入学。辗转找到新宁一小,学校二话没说就收下了这个外校区的适龄儿童,学习费用全部由学校和教师帮助解决。班主任郭晓芳老师除了要经常为洪小玲垫付书杂费外,还坚持每年为她打一件毛衣,过年过节不定期送礼品给孩子,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过年送几斤猪肉,四年来从未间断。洪小玲说,学校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校长洪欢平说:“关注贫困学生,帮助孩子们渡过难关,是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个载体,可以彰显教师的爱心,让老师们都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关注留守儿童
新宁一小在2003年就取消了借读费,不仅贫困学生进来不收借读费,农民工子女进来也一概不收借读费。一些区位比较好的学校因容量问题招收外校区的学生是有所选择的,而新宁一小从不拒绝一个学生。据统计该校农民工子弟占40%,留守儿童占了38%。鉴于这种情况,学校规定不准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所有的课外作业都在学校完成。放学后,老师们义务为孩子们辅导作业,等所有的孩子作业做完了,老师们才可以下班。为了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老师们经常进行家访,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沟通,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设立亲情热线,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二(1)班留守儿童王濛上学路上被车撞致左脚骨折,班主任熊晓芬老师把孩子送到医院,整晚陪护,每天为孩子熬猪骨汤补身子,直到王濛的父母从外地赶回来。
关注残疾孩子
为了给残疾孩子提供义务教育,新宁一小在武宁县首创特教班。三年来,全县各乡镇到该班就读的学生已有23人,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有15岁。人们常用“铁树开花”来形容聋儿开口说话,即使教给他们一个简单的汉语拼音,也要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聋儿入学后,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发音训练,他们的声带因为使用较少,普遍存在退化的现象,发出的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尖锐刺耳,有的嘶哑难听,有的单调平直,甚至有的发不出声音。为了使他们感觉到声带的振动,老师让他们把手背放在自己的喉咙上,面对面地教,十遍、百遍、千遍。有时嗓子哑了,喉咙肿了,耳膜也被孩子们的尖叫声震得又麻又疼,但老师从无怨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老师的努力下,孩子们终于学会了发音,学会了和其他学生一样说出:“老师好!”
特教班班主任、全县师德标兵洪梅说:“在生活中我们是阿姨,在学习中我们是老师,在康复中我们是医生,在游戏中我们是伙伴。”大象无形,大爱无声,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新宁一小也造就了一个特别能奉献的教师集体。2006年3月,新宁一小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特殊教育先进学校。
关注后进学生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老师真正的爱。在学校教育中,尤其在应试教育中,老师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往往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歧视成绩差的学生。为此,新宁一小在师德考核中有很严格的规定,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一样被严厉禁止,发现一次要扣1分。为了掌握教师师德方面的情况,学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评议活动: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教师评校长。本学期的一次评议活动,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每个教师的师德评议情况进入教师师德档案,作为评优评模和职称晋升的考核依据。在这样一种机制下,教师的头脑中不存在“差生”的观念,只有进步快慢的概念。学校要求各班每周要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设立“学习进步奖”,只要学科进步10分以上就可获此奖,并将获奖学生照片在“校园风采栏”中张贴。外校有个叫肖康康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遭教师歧视,不得已转入新宁一小。在刘蓉、刘慧玲等老师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赶了上来,终于成为热爱学习的学生,成绩还拔尖,家长喜出望外,感动不已。
新宁一小25位教师中有22名是女教师。鉴于她们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2006年5月,九江市妇联授予该校“巾帼文明示范岗”光荣称号。
关注自身形象
新宁一小的教师都熟记校长洪欢平的一句话,那就是“你选择了教书这门职业就是选择了做人的最高标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处处为人师表,时时修养品行,才能以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学生作表率。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三月以来,该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先后在班级、年级和全校开展了“做人民满意教师”演讲比赛。让每一位教师谈自己的思想、谈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做法、谈自己的打算,从而互相启发,互相教育,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特教班班主任洪梅就是在这一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先进典型,被树立为全县师德标兵。她的事迹感人至深,又亲切可信,教师们以她为榜样,确立了“在学习上做孩子的老师,在生活中做孩子的朋友,在游戏中做孩子的伙伴”的目标,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家长满意的教师。
连续两年来,武宁县教育局在县城学校开展整治有偿家教活动,没有发现新宁一小有教师参与有偿家教。这在城区学校比较少见。在调查众多的学生家长和学生后还发现,新宁一小教师从不收受学生家长礼品,即使是几斤水果。教师寒暑假到学生家中家访,即便路途遥远,无处用餐,也不在学生家中吃一餐饭。2005年寒假,副校长朱元淑带领教师到窑段家访。窑段是个孤岛,岛上有20多名学生。朱元淑和老师们租船上岛后,冒着冬雨,踏着泥泞,一家一家看望孩子们。家长很感动,一起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老师们没有上桌,走访完毕就回到县城吃快餐。朱元淑说,吃一餐饭看起来是小事,但却坏了学校的规矩。
校长洪欢平说,只有人人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学校才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为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让这所老校焕发了青春。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全县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全面优胜单位、九江市优秀少先队集体、九江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江西省特殊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日前,九江市教育局授予该校“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本栏责任编辑 雷杰能
E-mail:jxjyljn@126.com
武宁县新宁一小已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全校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80多人,其中特教班1个,学生23人。在职教师25名,大专以上学历20人,高级教师23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近年来,该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开展“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教师评校长”活动,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成为幕阜山下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面旗帜。
关注贫困学生
新宁一小在武宁县城老城区,有许多下岗职工的孩子在此就读,家庭贫困的学生占在校生的15%左右。学校组织教师一一进行家访,建立贫困学生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活动。一是为贫困学生办理“两免一补”,全校有200名贫困生享受到了这种优惠。二是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募集资金2万余元,建立贫困学生助学金。三是开展教师结对帮扶活动。通过以上措施,该校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新宁一小关注贫困学生的做法经县电视台“曝光”后,一些外校区的孩子也找上门来。四(1)班的洪小玲是个孤儿,与85岁的老姑婆相依为命,由于家庭贫困,到10岁都未能入学。辗转找到新宁一小,学校二话没说就收下了这个外校区的适龄儿童,学习费用全部由学校和教师帮助解决。班主任郭晓芳老师除了要经常为洪小玲垫付书杂费外,还坚持每年为她打一件毛衣,过年过节不定期送礼品给孩子,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过年送几斤猪肉,四年来从未间断。洪小玲说,学校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校长洪欢平说:“关注贫困学生,帮助孩子们渡过难关,是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个载体,可以彰显教师的爱心,让老师们都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关注留守儿童
新宁一小在2003年就取消了借读费,不仅贫困学生进来不收借读费,农民工子女进来也一概不收借读费。一些区位比较好的学校因容量问题招收外校区的学生是有所选择的,而新宁一小从不拒绝一个学生。据统计该校农民工子弟占40%,留守儿童占了38%。鉴于这种情况,学校规定不准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所有的课外作业都在学校完成。放学后,老师们义务为孩子们辅导作业,等所有的孩子作业做完了,老师们才可以下班。为了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老师们经常进行家访,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沟通,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设立亲情热线,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二(1)班留守儿童王濛上学路上被车撞致左脚骨折,班主任熊晓芬老师把孩子送到医院,整晚陪护,每天为孩子熬猪骨汤补身子,直到王濛的父母从外地赶回来。
关注残疾孩子
为了给残疾孩子提供义务教育,新宁一小在武宁县首创特教班。三年来,全县各乡镇到该班就读的学生已有23人,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有15岁。人们常用“铁树开花”来形容聋儿开口说话,即使教给他们一个简单的汉语拼音,也要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聋儿入学后,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发音训练,他们的声带因为使用较少,普遍存在退化的现象,发出的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尖锐刺耳,有的嘶哑难听,有的单调平直,甚至有的发不出声音。为了使他们感觉到声带的振动,老师让他们把手背放在自己的喉咙上,面对面地教,十遍、百遍、千遍。有时嗓子哑了,喉咙肿了,耳膜也被孩子们的尖叫声震得又麻又疼,但老师从无怨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老师的努力下,孩子们终于学会了发音,学会了和其他学生一样说出:“老师好!”
特教班班主任、全县师德标兵洪梅说:“在生活中我们是阿姨,在学习中我们是老师,在康复中我们是医生,在游戏中我们是伙伴。”大象无形,大爱无声,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新宁一小也造就了一个特别能奉献的教师集体。2006年3月,新宁一小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特殊教育先进学校。
关注后进学生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老师真正的爱。在学校教育中,尤其在应试教育中,老师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往往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歧视成绩差的学生。为此,新宁一小在师德考核中有很严格的规定,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一样被严厉禁止,发现一次要扣1分。为了掌握教师师德方面的情况,学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评议活动: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教师评校长。本学期的一次评议活动,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每个教师的师德评议情况进入教师师德档案,作为评优评模和职称晋升的考核依据。在这样一种机制下,教师的头脑中不存在“差生”的观念,只有进步快慢的概念。学校要求各班每周要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设立“学习进步奖”,只要学科进步10分以上就可获此奖,并将获奖学生照片在“校园风采栏”中张贴。外校有个叫肖康康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遭教师歧视,不得已转入新宁一小。在刘蓉、刘慧玲等老师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赶了上来,终于成为热爱学习的学生,成绩还拔尖,家长喜出望外,感动不已。
新宁一小25位教师中有22名是女教师。鉴于她们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2006年5月,九江市妇联授予该校“巾帼文明示范岗”光荣称号。
关注自身形象
新宁一小的教师都熟记校长洪欢平的一句话,那就是“你选择了教书这门职业就是选择了做人的最高标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处处为人师表,时时修养品行,才能以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学生作表率。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三月以来,该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先后在班级、年级和全校开展了“做人民满意教师”演讲比赛。让每一位教师谈自己的思想、谈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做法、谈自己的打算,从而互相启发,互相教育,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特教班班主任洪梅就是在这一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先进典型,被树立为全县师德标兵。她的事迹感人至深,又亲切可信,教师们以她为榜样,确立了“在学习上做孩子的老师,在生活中做孩子的朋友,在游戏中做孩子的伙伴”的目标,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家长满意的教师。
连续两年来,武宁县教育局在县城学校开展整治有偿家教活动,没有发现新宁一小有教师参与有偿家教。这在城区学校比较少见。在调查众多的学生家长和学生后还发现,新宁一小教师从不收受学生家长礼品,即使是几斤水果。教师寒暑假到学生家中家访,即便路途遥远,无处用餐,也不在学生家中吃一餐饭。2005年寒假,副校长朱元淑带领教师到窑段家访。窑段是个孤岛,岛上有20多名学生。朱元淑和老师们租船上岛后,冒着冬雨,踏着泥泞,一家一家看望孩子们。家长很感动,一起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老师们没有上桌,走访完毕就回到县城吃快餐。朱元淑说,吃一餐饭看起来是小事,但却坏了学校的规矩。
校长洪欢平说,只有人人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学校才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为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让这所老校焕发了青春。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全县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全面优胜单位、九江市优秀少先队集体、九江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江西省特殊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日前,九江市教育局授予该校“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本栏责任编辑 雷杰能
E-mail:jxjylj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