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纳教育作为21世纪全球教育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备受各国的关注与重视。我国目前对全纳教育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认可度不够、师资缺乏、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因此应从增强认识、培養师资、先“部分纳入”后“全部纳入”等着手改善不足。
◆关键词:全纳教育;特殊教育;随班就读
一、全纳教育理念
全纳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20世纪末期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潮。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在西班牙召开“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这一概念。进入21世纪后,全纳教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其理念也为各国所接受,各国都纷纷进行实践。全纳教育主张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发扬人的个性。
二、我国全纳教育实践
(一)随班就读的兴起与发展
我国从80年代以来,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教育等一系列现实条件,开展了“随班就读”的教育实践形式,这是我国在全纳教育思潮中的实践形式。随班就读指有身心障碍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接受教育。随班就读是有利于残疾儿童接受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体现着全纳教育的理念和原则,可以说它是一种具有全纳教育实践性质的教育形式。之后在全国各省市都进行着随班就读实验。自1990年起,国家教委先后五次召开了全国性的随班就读工作研讨会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随班就读开始走向成熟。
(二)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
中国式随班就读的全纳教育实践形式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全纳教育的认可程度不足
我国对全纳教育的缺乏宣传,因此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程度都严重不足。教育部门未按全纳教育的法令法规去真正办好与落实全纳学校,使得全纳学校流于形式。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可,要想真正将全纳教育落到实处、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体现教育公平就只能成为空谈。
2.全纳教育师资缺乏
随班就读作为全纳教育在我国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其开展与实施对教师专业素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在教育实际中,相当大一部分全纳教师是直接从普通班级转过来的,没有接受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培训,缺乏实施全纳教育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技能技巧等。因此全纳教育师资严重匮乏,在开展随班就读的实践中,不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比比皆是。
3.教育机会难以均等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各地区实施随班就读,使部分残疾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获得受教育的权利,这些残疾儿童享受到了与正常儿童同样的待遇,但并没有真正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我国随班就读从总体上来说还处于较低水平,师资、设备以及相关服务等都不能满足全纳教育最基本的要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全纳学校没有进行正常教学必需的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只抓普及,不讲提高。因此“随班就混”或“随班就坐”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辍学现象严重,教学质量与成效完全无法得到保障。
三、我国全纳教育实践的反思
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及社会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及政策,努力贯彻全纳教育理念,促进我国全纳教育的发展。
(一)增强社会各界对全纳教育的支持与认识
在政策上,国家要大力倡导全纳教育的理念,对教育有关部门进行规定,制定相应政策,使有关部门、社区及学校、教师等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向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宣传全纳教育理念。比如,在社区开展相关活动,使正常儿童与残疾儿童共同参与活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相互比拼,共同合作;学校在开家长会的同时大力倡导全纳教育理念,使家长从内心真正接受全纳教育理念。
(二)加强全纳教育教师的培养,提高全纳教育教师的待遇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大部分素质偏低,不能很好的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而这又直接决定着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要加强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国家可以统一组织全纳教育教师培训,由资深专家对这些教师进行指导,同时让这些教师进入特殊学校进行多方面的实践,向特殊学校的专业教师学习交流。除了国家组织统一培训,地方学校以及地方教育相关部门也要进行全纳教师的培训。在待遇上也要给予倾斜。
(三)先“部分纳入”,后“全部纳入”,努力贯彻全纳教育理念
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可以先“部分纳入”,后“全部纳入”。先考虑社会现实处境,实施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当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随班就读的认同感提高,全纳教师水平普遍提高,我国对全纳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不断深入等良好态势下,再实施“全部纳入”,努力向全纳教育理念方向前进。
四、结语
中国式的全纳教育——随班就读在实践中收获了很多成果,同时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我国应根据自身国情着力解决随班就读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应借鉴国外全纳教育实践方法,吸收其精华,发展我国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全纳教育的未来是光明的,中国式的全纳教育也要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改进不足之处,为教育公平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黄志成.西方教育思想的轨迹:国际教育思潮纵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教学资料选[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68.
[3]黄志成.全纳教育: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1,(01):51-54.
[4]王妍.全纳教育思潮及其实践研究(1994—2014)[D].东北师范大学,2015.
[5]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03):3-7.
作者简介
王稀婧(1994—),女,四川成都人,西华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论。
彭雪梅(1993—),女,四川遂宁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全纳教育;特殊教育;随班就读
一、全纳教育理念
全纳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20世纪末期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潮。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在西班牙召开“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这一概念。进入21世纪后,全纳教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其理念也为各国所接受,各国都纷纷进行实践。全纳教育主张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发扬人的个性。
二、我国全纳教育实践
(一)随班就读的兴起与发展
我国从80年代以来,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教育等一系列现实条件,开展了“随班就读”的教育实践形式,这是我国在全纳教育思潮中的实践形式。随班就读指有身心障碍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接受教育。随班就读是有利于残疾儿童接受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体现着全纳教育的理念和原则,可以说它是一种具有全纳教育实践性质的教育形式。之后在全国各省市都进行着随班就读实验。自1990年起,国家教委先后五次召开了全国性的随班就读工作研讨会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随班就读开始走向成熟。
(二)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
中国式随班就读的全纳教育实践形式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全纳教育的认可程度不足
我国对全纳教育的缺乏宣传,因此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程度都严重不足。教育部门未按全纳教育的法令法规去真正办好与落实全纳学校,使得全纳学校流于形式。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可,要想真正将全纳教育落到实处、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体现教育公平就只能成为空谈。
2.全纳教育师资缺乏
随班就读作为全纳教育在我国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其开展与实施对教师专业素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在教育实际中,相当大一部分全纳教师是直接从普通班级转过来的,没有接受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培训,缺乏实施全纳教育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技能技巧等。因此全纳教育师资严重匮乏,在开展随班就读的实践中,不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比比皆是。
3.教育机会难以均等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各地区实施随班就读,使部分残疾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获得受教育的权利,这些残疾儿童享受到了与正常儿童同样的待遇,但并没有真正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我国随班就读从总体上来说还处于较低水平,师资、设备以及相关服务等都不能满足全纳教育最基本的要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全纳学校没有进行正常教学必需的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只抓普及,不讲提高。因此“随班就混”或“随班就坐”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辍学现象严重,教学质量与成效完全无法得到保障。
三、我国全纳教育实践的反思
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及社会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及政策,努力贯彻全纳教育理念,促进我国全纳教育的发展。
(一)增强社会各界对全纳教育的支持与认识
在政策上,国家要大力倡导全纳教育的理念,对教育有关部门进行规定,制定相应政策,使有关部门、社区及学校、教师等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向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宣传全纳教育理念。比如,在社区开展相关活动,使正常儿童与残疾儿童共同参与活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相互比拼,共同合作;学校在开家长会的同时大力倡导全纳教育理念,使家长从内心真正接受全纳教育理念。
(二)加强全纳教育教师的培养,提高全纳教育教师的待遇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大部分素质偏低,不能很好的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而这又直接决定着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要加强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国家可以统一组织全纳教育教师培训,由资深专家对这些教师进行指导,同时让这些教师进入特殊学校进行多方面的实践,向特殊学校的专业教师学习交流。除了国家组织统一培训,地方学校以及地方教育相关部门也要进行全纳教师的培训。在待遇上也要给予倾斜。
(三)先“部分纳入”,后“全部纳入”,努力贯彻全纳教育理念
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可以先“部分纳入”,后“全部纳入”。先考虑社会现实处境,实施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当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随班就读的认同感提高,全纳教师水平普遍提高,我国对全纳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不断深入等良好态势下,再实施“全部纳入”,努力向全纳教育理念方向前进。
四、结语
中国式的全纳教育——随班就读在实践中收获了很多成果,同时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我国应根据自身国情着力解决随班就读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应借鉴国外全纳教育实践方法,吸收其精华,发展我国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全纳教育的未来是光明的,中国式的全纳教育也要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改进不足之处,为教育公平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黄志成.西方教育思想的轨迹:国际教育思潮纵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教学资料选[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68.
[3]黄志成.全纳教育: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1,(01):51-54.
[4]王妍.全纳教育思潮及其实践研究(1994—2014)[D].东北师范大学,2015.
[5]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03):3-7.
作者简介
王稀婧(1994—),女,四川成都人,西华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论。
彭雪梅(1993—),女,四川遂宁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