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模式探究与实践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arfie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国内高校衡量学生成绩时终结性评价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开展形成性评价意义重大。笔者对安徽外国语学院微积分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对形成性评价在微积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教学改革 学习通 微积分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ummative evaluation is still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whe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asure students' achievements and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is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thod of learning effe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formativ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orient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for talent training. The author carries out teaching reform of calculus course in Anhu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and makes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alculus course teaching.
  Keywords formative assessment; teaching reform; learning; calculus
  1 在微积分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1.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目前各高等学校不断加大智慧校园建设的投入,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在高校学生中的普及率也已達 98%以上,硬件条件的改善客观上为“互联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在课堂中“低头族”“手机控”等现象屡禁不止,尽管很多高校采取了很多限制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相关措施,但是效果不明显,这也是目前高等教育遇到的新挑战。当前,大型教育机构针对学生手机端开发的蓝墨云班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教学辅助软件,在各大高校中已推广多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辅助教学,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1.2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缺陷
  微积分课程的成绩评价方式仍然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根据学生的期末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这种以考试作为学习目的,甚至只求考试及格,无法在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数学知识将来在专业课程的运用,达不到数学学习的真正目的。尽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形成性评价,但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终结性评价方式仍占主体地位,没能真正起到反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1.3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些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具有一线工作的性质。[1]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设计上与学术型本科教育应有所不同。“微积分”课程作为经管类学生一门专业必修课,除了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计算方法,还应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扭转传统课堂考核重理论、轻实践、看结果、轻过程等诸多问题,探索基于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模式,以落实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评价机制,有利于实现课程考核目标和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2]
  2 基于学习通的“微积分”课程形成性评价的探索
  2.1 课前预习环节
  利用学习通的通知公告功能,发布章节预习提示。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提前做好的课程章节的课件、视频、讨论、测试等,通过通知功能即时推送到学生手机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点后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同时每个同学的预习情况都可以通过后台实时观测。课前预习设置的任务点内容通常较为简单,主要是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完成预习,确保预习效果。
  2.2 课堂互动环节
  在课前或课后的考勤阶段,传统课堂都是老师手工登记模式。“微积分”课程通常是合班上课,人数较多。如果采取传统纸质记录考勤,势必会比较费时间,而且记录也不方便。学习通提供了拍照、手势、位置、二维码等四种考勤模式,既节约时间,也杜绝了学生作弊。通常我在考勤时采取的是拍照签到,拍照的图片内容可以是课堂笔记也可以是作业订正,既可以防止考勤作弊,也增加考勤的趣味性,一举多得。
  在课堂的互动阶段,学习通设有投票、选人、抢答、主题讨论、测验、问卷、评分分组任务等功能,供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选用。如老师需要进行提问,可以采用抢答模式,根据抢答顺序奖励不同的积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采取随机选人模式,增加课堂的紧张气氛。在课堂练习阶段,通过学习通,老师提前设置好测验内容可以高效地在课堂开展测试。对于客观测试题,系统能自动完成批改;对于主观测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将拍图上传。借助学习通的测试功能,对学生当堂学习的课程内容可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师生互动。
  在整个课堂互动环节,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最大限度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学习通的投屏技术,将教学活动的结果实时呈现在屏幕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互动参与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   2.3 作业环节
  “微积分”课程由于概念抽象、运算技巧不易掌握,作业较多。通过学习通的作业功能,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拍图上传。这样做的好处:第一,作业批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用等学生都收齐,老师随时随地批改;第二,作业反馈及时。学生的作业被老师批改后,学生能及时获得反馈,同时可以查看到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第三,一定程度上减少作业抄袭现象。作业提交时允许在截止时间前修改一次,多次作答取历史最高成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建立学习信心。
  3 形成性评价在微积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成效
  通过对每一级学习“微积分”课程的2组班级进行对比,一組班级的老师使用学习通辅助教学,一组班级的老师未使用学习通辅助教学。先后跟踪了18级、19级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别从平均分、标准差、优秀率三项指标进行了对比,从图1、2、3不难看出:19级卷面成绩的平均分、标准差、优秀率的指标与18级相比,明显发生分化。特别是19级使用学习通辅助教学的班级的平均分、标准差、优秀率,明显比未使用学习通班级的指标略好。通过两届班级使用学习通的期末卷面成绩来看,学习通在促进学生成绩提升方面效果显著,也进一步说明了采取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4 讨论与建议
  (1)老师重视形成性评价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实施形成性评价会无形增加老师的负担。特别是大学的公共课,老师所带的学生多。但是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态度、成绩等指标来看,推广形成性评价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2)形成性评价的成绩应该具有独立性,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建议将形成性评价成绩在考试之前上传到教务系统,从而保证形成性评价成绩不受期末卷面成绩影响。打通教学软件与教务系统的联接,在期末考试之前自动上传平时成绩,从技术上实现数据的独立性。(3)形成性评价是一个长期的管理过程,老师平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数据反馈。老师可以定期将平时的积分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差距,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通过后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个别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一对一沟通指导。(4)建立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任务观测点。根据学科的特点,选取科学可执行的任务观测点,设置不同任务点的权重形成学生的积分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5 结语
  微积分课程内容逻辑性强,教学具有连续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稍有松懈就有可能知识点没有理解,极易掉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形成性评价特别适合微积分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及时性、全面性、真实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整体学业水平存在诸多方面的优势。[3]但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又是对立统一的,将二者有机融合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敬民,余国江.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10):32-34.
  [2] 张家胜,程苗.应用型本科教育形成性课程考核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科技电算化课程考核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2019(9):114-117.
  [3] 韩一士.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文化学刊,2017(5):98-102.
其他文献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庞大的计算机优质人才的缺口。各个学校也纷纷开设程序设计类的相关课程,以此来培养计算机专业的优质人才。但由于该专业的发展时间尚短,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需要依托教学改革来达成目标。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情境创设与案例教学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提出可行性的实践方案,旨在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改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案例教学 程序设计类课程 教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贵州大学为例,分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目前“层序地层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层序地层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1)优化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协助能力与教学水平;(2)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优化考核方式。这对于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双一
期刊
摘 要 以468篇CSSCI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技术,进行作者贡献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这一领域研究力量分散,合作不够,需加强各作者的合作,形成研究力量的共同体;研究内容集中在形而上层面的探讨,可以将研究内容朝着纵深方向推进;研究对象可以从一些特殊群体切入。  关键词 十八大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G41
期刊
摘 要 中共十九大確定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历史条件下,园艺产业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园艺产业发展,离不开园艺人才的培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扬州大学园艺专业对原培养方案进行修改,从培养宽口径园艺人才、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衔接等四个方面对培养方案进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发展对园艺人才的需求,形成了2018版园艺专业培养方案。
期刊
摘 要 基于“本研一体化”的教学机制,以“高层建筑结构”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探究了本研课程一体化设计的教学方法,并从教师队伍、教学条件、考核内容等维度提出了教学质量控制的建议。旨在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本研课程一体化 高层建筑结构 教学方法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424
期刊
摘 要 我国择校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这一问题从来不会得到解决。因而,当解决择校问题的措施从此点出发时,便不具有永久的效果。本文认为,只有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通过对教育、社会、个体三者之间关系的反思,即认识到社会表现出的人的多样性以及物的稀缺性、人的多样性由先天天赋以及后天社会的影响两者构成、教育的先天社会性以及后天赋予的个体性三方面的因素,并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教育以”学“为核心的教育
期刊
摘 要 笔者以洋务运动一课为例,尝试从教学立意、内容与资源、问题设计、教学评价4个视角观察,初探初中历史课堂观察。基于课堂观察的思考,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引入历史课堂有助于实现“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新课改的推进,是实现初高中衔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课堂观察 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
期刊
摘 要 新时代,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必须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效能。本文以合肥35中为例,探讨融合机制和学校效能的关系,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一个有益借鉴。  关键词 内涵发展 融合机制 效能 家园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75  Abstract In
期刊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本文以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为例,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品牌活动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新校区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新时代 新校区文化建设 实践  Abstrac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and th
期刊
摘 要 混合式教学法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被关注度最高的教学模式。本教学法体现在结合现代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程视频、作业等教学资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但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受地理位置、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要授课方式。文章探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混合式教学法,为民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