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自然监测体系构建和生态体系完整性评价

来源 :世界林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公园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开展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国家公园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进行科学规范的监测与评价,以反映国家公园的保护成效和促进对生态体系完整性的保护.文中综述了国家公园的概念、缘起和发展状况,重点介绍构建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步骤,以及基于监测数据的国家公园生态体系完整性评价工作的现状与发展,以期为人类胁迫和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护国家公园生态体系的完整性提供科学支撑和应对策略参考.
其他文献
村庄基础设施管护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基于社会资本视角,利用甘肃省样本农户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SPSS 25.0软件对农户参与村庄基础设施管护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信任、一般信任、互惠参与、村庄凝聚力对农户参与村庄基础设施管护意愿有显著正影响,而公共意识、政治意识对农户参与村庄基础设施管护意愿影响不显著.并提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村两委队伍建设、挖据培育良性村庄社会资本、推进村民自治与公共事务治理规范化等对策建议.
文中对比国内外不同产权安排下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及成效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发现,由于林地产权制度和交易规模、交易主体的不同,对私有林地交易和集体林地流转的研究存在差异性.工业林地交易行为的研究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家庭林地的出售受财产税等林地持有成本的影响较大,林地购入以休闲、娱乐等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我国集体林区小农户行为受政策环境、农户个人特征、农户收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集体林地流转的进一步研究需要从交易费用、新型“非农林地所有者”、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林地转入行为,以及林地流转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等领域开展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天然橡胶生产成本逐年增加,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已不能适应产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近年来天然橡胶价格持续走低,胶工流失严重,胶林面临无人管的境地.通过对前期研制的2FH-L型履带遥控胶园开沟施肥机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价,开展机械化施肥与人工施肥作业的比对试验.结果表明:与人工作业相比,机械化施肥生产效率提高107.8%,可减少用工51.8%,施肥深度增加12.2 cm,施肥深度稳定性提高21.1%,作业成本降低16.05%.机械化施肥技术经济效益明显,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胶园施肥用工,
未来几年,我国处于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期与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动期相互交织阶段,二者可否衔接、如何衔接、衔接中面临哪些困难、如何构建有效衔接机制等,是新时代“三农”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具有目标联动性、内容互融性、主体一致性、经验传承性,但现实中两者因对象不同、农村人口持续外流、产业发展水平低、政策不协调、推进力量不协调等因素制约衔接实践.2020年后,我国农村工作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从对象识别、产业发展、管理提升、力量统筹等方面,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也是最具有产业依附性的高等教育类型,若能精准发力,必将在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高职教育的价值进行再研究以及对高职的社会服务职能的构成进行分析,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对策.
着重从产业规模、加工、销售、品牌建设、菌林矛盾等方面分析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找出生产、科研、品种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书记”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乡村实践.第一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直接嵌入乡村对于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在“双轨”基层治理中,存在权责不匹配,角色定位不清晰,主体协同困难,关系维系复杂,队伍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发挥好第一书记资源提供者、政策倡导者、管理者、服务者和支持者角色,有利于破解双轨治理难题.
近年来,研学旅行成为各地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快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兴隆热带植物园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首批“海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强大的科研实力、人才队伍以及基础设施等综合条件,将特色热带植物资源与科研、研学、科普、旅游相结合,推出系列研学课程,吸引大批中小学生群体前来开展校外实践教育.本文针对兴隆热带植物园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优势、研学课程特色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促进兴隆热带植物园研学实践基地做大做强、研学课程做成
竹类植物具有克隆植物特有的双构件性特征,与非克隆植物相比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改变.文中从形态可塑性、生理可塑性、生物量可塑性、选择性放置(觅食行为)4个方面综述不同林冠环境下竹类植物的表型可塑性调节机制,总结相关研究现存问题,建议加强生理整合作用和选择性放置研究,在内在机制与分子层面进行深入探索,扩展竹种研究范围并按竹种类型进行横向对比,综合分析竹类植物与森林树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期为揭示竹类植物对林冠环境差异的适应机理、维持林下竹类植物种群更新和丰富森林经营模式等提供借鉴.
植物根系形态及其结构是其在生长介质中的分布和空间造型的表征,也是植物寻找和吸收养分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土壤养分胁迫或异质分布的环境中,根系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调控途径来实现养分的高效吸收是其重要的生理学挽救机制,即根系会对环境养分逆境表现出不同的吸收策略.杉木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该区域大部分土壤为酸性红壤和赤红壤,受土壤类型、栽培技术和生长发育特性的综合影响,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效率较低,林地地力衰退现象普遍.土壤养分(特别是N素和P素)亏缺已成为限制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