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育人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2d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风向标。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特色,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国家意识与家国情怀教育、人文情怀与规划价值观教育、专业素养与社会公德教育、创新精神与规划师职业道德教育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008-02
   2016年12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树立大思政观,健全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不能就 “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要真正实现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扩展。具体说来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类课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使之与思政理论课形成合力,发挥协同效应。因此,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摆在每个高校、每个专业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将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以建设课程思政为契机,从几个方面对如何构建该专业课程育人体系进行探讨。
   一、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能够补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专业课程的全面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要素资源,这些资源能够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2.能够更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丰富课堂内容,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专业课程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合理恰当地融入思想政治的内容,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三观,进而外化为改造世界的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思政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
   3.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也就是专业课程既能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品质,塑造起社会发展主旋律的思想品德。将专业课中的国家意识、人文情怀、大师的专业素养和爱国教育的启发等思政要素融入专业课程中,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实现立德树人。
   二、在协同育人理念下,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教育改革创新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整体工作的推进,必须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的格局。
   (一)充分发挥学校、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联动保障机制
   多部门协同配合,深化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和机制。学校负责把握课程思政的大局方向,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发挥组织保障作用。二级学院组织实施是关键,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具体落实。搭建由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组成的一条龙课程思政育人平台。确保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二)发挥教师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增强育德意识
   课程思政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是教师。教师“育德意识”自觉性提高,才能为实现课程思政提供人才资源保障,这是基本前提。学校可以制订教师理论学习计划,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集中学习,开展各类主题教育,让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洗礼,不断加强人文素养和意识形态教育,进而让专业课教师从内心接受并认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师的育人意识,形成人人有责的浓郁氛围,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培养效果。
   (三)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育德能力
   课程思政教育没有统一模式,要上好课程思政,就要做好课程分析,对该课程德育开展进行全面了解,探索挖掘出课程里面多元的育人元素,通过组织广大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专项培训,从而促进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除了引导教师学会挖掘育人元素,还要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因为“挖掘”是起点,“融入”是落脚点,两者都是课程思政的关键点,将两者真正掌握了,才能真正有效实现课程育人的价值,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根本保证。
   三、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特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融入国家意识与家国情怀教育
   1.通过国家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如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当下的热点新闻或话题引入;也可以通过规划典型案例或规划界的知名学者进行引入。还可以介绍中国从古代到现代标志性的规划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加强学生爱国热情和文化传承的自觉性。
   2.通过国家政策的指引,融入爱国元素
   如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这样一个背景,以网络调研、书报阅读、论文总结、规划展示馆参观等形式深入了解我国城市建设成就。还可以让学生用画笔纪念这一伟大的基本国策,通过学生自身的认识理解,描绘青春中国梦,歌颂祖国巨大成就,将规划设计能力运用在作品中。培养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还可以针对各地方的城市总体规划这一内容进行学习,了解未来的城市长远发展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置于一个大环境中,教育学生学会承担好社会责任。
其他文献
[摘 要] 網络教学与合作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思想观念新变化的现实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特点,通过“五五三”模式,即“五个原则与要求”“五个环节”“三大策略”,能够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主体到双主体、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促进教学相长。  [关 键 词] 合作学习;网络环境;高
期刊
[摘 要] 通过分析GIS技术在园林专业中的应用,探讨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开设GIS技术教学课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根据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培养方向,从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科学制定符合高职园林专业要求的GIS课程教学体系。  [关 键 词] 高职园林;GIS课程;教学设计;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 志愿服务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平台,还能成为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方式。就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志愿服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表达方式、创新弘扬传统文化方式、创新管理办法,从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进行总结,尝试为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
期刊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在分析习读经典意义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以习读经典立德树人进行探究,认为开设大学语文,增强人文素养,精心编写读本,推荐经典美文,开展晨读活动,建设书声校园,建立抽查制度,促进读书感悟,开展节日诵读,打造文化品牌,是可以复制的立德育人方式。  [关 键 词] 经典文学;阅读机制;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骨干课程。基于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增强课程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職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教学尤其重要。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化,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围绕大学生发展需求开展,在思政教育中应着重探究思政教育工作与大学生专业素质提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提高思政水平。中国精神是新时代的主流词汇,如何在思政教学中融入中国精神是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中国精神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促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不仅为我国法治建设带来了崭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治认同危机。调查显示,当前高职学生对我国法治实践比较满意,法治思维学习意识强,能够主动承担起守法、护法、用法的公民担当。然而,由于新媒体在法治教育过程中的双刃剑作用,传统的法治教育模式已成为制约高职学生法治认同感的关键瓶颈,构建新媒体背景下的多元化法治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对此,可以从弘扬法治校园文化、优化法治校园环
期刊
[摘 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的人才培养指引,基于此,针对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痛点,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对本学院创新创业活动认定和学分置换进行了研究探索,提出了有针对性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实训实践课程的课程改革,促使实训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基于JIT管理思想的角度,从实训过程中管理效率、实训课教学灵活化、实践培养滞后性三个层次,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对促进高职院校实训实践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JIT管理思想;实训实践课程;资源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
期刊
[摘 要]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背景下,我国不断加强与德语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为德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多领域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但是用人企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德语人才的需求与德语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仍存在脱节的现象。运用“供给和需求”理论分析德语人才就业与专业不对口及企业招人用人难之间的矛盾,并对当前的现状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措施,以期对供给双方有所帮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