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与“画”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中国现代漆画教育谈起
  中国现代漆画教育的源头可以上溯到20世纪四十年代。1940年,沈福文先生任四川省立艺专实用美术系主任时,率先在中国创立了漆器专业,把漆艺教育纳入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这也是四川美术学院漆艺专业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等院校都陆续开展了漆画教学。在中国,漆画的发展与传统漆艺有着割舍不掉的血缘关系,所以从一开始,中国的漆画教学就是在工艺美术专业或装饰艺术专业中进行的,漆画主要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这种专业设置也决定了它所培养出的漆画作者的工艺学术背景和唯美的审美取向。很长时间以来,漆画创作都以装饰风格为主体。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装饰风格仍然是中国漆画创作的主流。
  随着漆画作为独立画种地位在中国的确立,尤其是200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漆画艺术委员会以来的十年间。中国漆画蓬勃发展,许多不同画种的作者也加入到漆画创作中来,中国漆画作者的数量和作品的创作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漆画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同风格、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关于漆画创作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其中漆画“工艺性”和“绘画性”的关系问题成为很长时间漆画界热议的话题。由这个问题也引发出关于漆画教学定位问题的思考:漆画是应该延袭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还是应该按照画家的培养模式来教授学生。作为新的教学观念的实践者,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院校率先按照画家的培养模式建立了漆画专业。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也拭目以待,看看这种纯画家的培养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会有哪些不同。
  
  二、关于漆画技法教学
  漆画丰富的材料和多样的技法是其发展的优势。漆的包容性强使得漆画在材料使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大漆外,还有蛋壳、螺钿、木(粉)、漆粉、金银箔(粉)、布等等。漆的可塑性强使得漆画的技法多种多样,包括:描绘、镶嵌、刻划、堆塑、变涂、抛光等等。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漆画的制作方法,创作时能够发挥出漆画材料和技法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漆画的技法教学体系主要来源于传统的漆艺髹饰技法。其中,福建漆艺大师李芝卿归纳、总结,制作的百幅技法样板,对于中国现代漆画技法体系的建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先学习制作漆艺技法样板。但是许多学生在制作了技法样板后,到了制作漆画时还是无从下手。这说明漆画技法和漆器装饰技法还是有区别的。传统漆艺技法种类繁多,在漆器装饰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但是对于漆画创作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技法,或者说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技法并不是很多。毕竟传统漆艺技法的发展演变是以漆器装饰为基础和着眼点的。这些技法离不开“器”的载体。从一个画种的角度来说,有些漆艺技法就显得太工艺化了。作为架上绘画形式的漆画,它的技法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对传统漆艺技法进行整合、变通和发展。漆画技法应该更便于学习掌握以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和心迹。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在漆画技法教学中主要教授铝箔粉(木粉)罩漆研磨、蛋壳镶嵌和变涂三种工艺。乔十光先生创立的铝箔粉罩漆研磨工艺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技法。这种技法大大提高了传统漆艺技法表现题材的宽泛性和自由度。我把该技法作为漆画技法教学的基础。除铝箔粉外,还可以选用木粉,因为木粉更环保,而且零成本。通过该技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漆画制作的基本流程:底板的制作、刷漆、铺粉、固粉、拷贝、刻线、描绘、罩漆、研磨、抛光等。这种技法综合了传统漆艺技法中的多个工艺流程,比如罩漆和研磨,就是漆画中非常重要和有特色的技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漆画制作的主要特点。蛋壳镶嵌是学生要学习掌握的另一个重要技法。在现代漆画创作中,蛋壳已经被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如果用好了可以对画面增色许多。另外,还有变涂技法,简单地说就是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讲解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原理,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实践中才能举一反三,创造出各种丰富的肌理效果。当然,学习技法绝不能孤立的学,前面讲到的三种技法在实践中也需要融会贯通后加以综合运用,根据不同的画面需要有所侧重和取舍,甚至有所创造和突破。毕竟,技法是为画面服务的。
  
  三、“漆”与“画”——漆画教学的两条主线
  中国现代漆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以说,中国漆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欢欣之余,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中国漆画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也仍然比较突出。
  总体而言,当前中国漆画创作中尚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有些漆画作者过于注重漆画的工艺技巧,迷恋于漆画的材料美感、技法效果,而忽视了对绘画规律的探求。部分漆画作者把漆画简单的理解为是个技术活,是一种缺乏创造性的机械劳动,以为随便画一个稿子,就可以用眩目的材料和技法遮盖艺术内涵的贫乏以及作者艺术素养的不足。一些作者本来绘画基础就较弱,又甘愿接受技术的洗礼,把主要精力沉溺在漆艺技术的枝端末节之中。在绘画本体语言上则关注不够,在艺术上思考的太少,以技术弥补绘画上的缺陷。有的作者甚至陷入了唯技术的误区。
  当然,许多作者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在自己的创作中强化漆画的绘画性表现元素。他们积极地从其他画种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有的作者也逐渐在创作中明确了自己学术追求的方向。在这种创作观念下,产生了一批绘画性较强的优秀漆画作品,给漆画界带来了一场视觉革命,为漆画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但是,在强化漆画绘画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另一种不良倾向值得我们警醒,就是一些作者在创作中单纯追求画面效果,盲目的仿效其他画种,有意无意的在弱化漆画的工艺性,忽视了漆的语言特性。创作游离于漆画的特点之外,失去了漆画独有的美学品格。
  众所周知,漆画具有工艺和绘画双重属性。漆画的“工艺性”和“绘画性”的问题,也正是“漆”与“画”的关系问题。在二者的关系上,笔者曾提出“漆”是基础,“画”为主导的观点。所谓“漆”是基础,其一,绘画创作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载体来实现,作为漆画,它以“漆”为主要物质载体,漆画作者必须要对漆画的工艺和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其二,在漆画创作过程中须尊重漆的个性和特点,尊重漆画的独立品格,创造漆画独有的视觉美感。所谓“画”为主导,漆画作为绘画艺术,以张扬艺术个性为旨,画面的艺术效果、视觉魅力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依循画面效果以及作者的表现意图,既要遵从于漆的特点,又要勇于冲破陈规与束缚,大胆革新与创造。
  从“漆”与“画”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在漆画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这两条主线的关系,不能偏颇哪一方,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必要的漆画技法,了解漆的特性,并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敢于创造;另一方面,在绘画语言的教学方面要花大力气,要让学生多看、多画,多借鉴其他画种的优点,提高自己的综合艺术素养。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创作出既遵从“漆”的个性规律,又符合绘画共性规律的优秀漆画作品。
  
  田辉
  1973年9月出生于江苏。199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1999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乔十光教授。
  现为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理事。作品曾入选第一、二届全国漆画展,第一、二届中国漆画双年展,第一、二、三届“从河姆渡走来——国际漆艺展”,第一、二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系列展——中国漆画展,第二届中国漆画学术提名展等,并多次获奖。作品及论文发表于《装饰》《美术观察》《艺术设计研究》《装饰装修天地》《上海工艺美术》《艺术•生活》等。
其他文献
主持语:  马志民是一位有着诗人气质的画家,是一位有着中国古代文人理想追求的80后艺术青年。 他,向往清净的生活,追求静默的人生。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他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并投入其中用心思考,在艺术中实现真实的自我表达,因为他深知艺术因真心关注才会动人,因超越现实的真实分享才有意义。他的绘画放大了动物的微状态,会让你在静谧中驻足、思考,再加之他诗歌所充溢的智慧与情愫,会让你油然而感:他为艺术而生。  
期刊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顆孤独的灵魂?  表面看起来,不是。因为有些人过着那么活色生香、热闹非凡的生活,怎么会孤独?但是,实际上,每一个灵魂都孤独,只不过有些人耐不住孤独或者根本就不敢面对这样的孤独,试图用色彩斑斓、声色犬马来掩盖它、填充它,借以忘掉它的存在。  面对人类本质的每个人都有的孤独,一个人需要安静的空间,去除所有繁杂琐碎附庸风雅的细节,在单纯的时空里,和自己的灵魂对话。这就是理查德?塞拉的所
期刊
话在前头  第54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于2011年6月4日启幕,11月27日闭幕,8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此次展览,预计参观者将达40万人次左右。本届双年展策展人为瑞士艺术史学家——比奇库莱格(Bice Curiger),展览被命名为“ILLUMInations”。    主题注释:  “ILLUMInations”,字母大小写并置延伸为两种命名,“illuminations”(光照明晰、知识启蒙)呼应
期刊
主持语:  徐惠泉是一位既能工又能写的人物画家,他的工笔人物保有着水墨意味的同时,注意对色彩品质规律及人物表现性的挖掘。他画中的江南女子,清纯、温情、静雅,甚至夹杂着些许感伤和飘逸的意趣。用画家的话说,他笔下的对象都是他内心的表达。且不管所画对象多么不同,徐惠泉都以文化的隐喻手法,赋予她们一个高洁的品质。他觉得这是“真美”。因为在他的审美理想中,情操上的取向最重要。也正因此,徐惠泉的作品才会和其他
期刊
与徐仲偶共事多年,常为他那层出不穷的无限创造力所惊叹。你只需把徐仲偶这几十年的作品一一排出,你肯定会诧异于他何以会有那么多的想法:他刻过写实的黑白木刻,马上就会参加全国美展获银奖(十届美展版画最高奖);他画过写实的油画,也可以立即参加法国巴黎的沙龙展。他还画国画,那意味也独到得很,决无与国画界所有画家有半点粘连。他的素描享誉川美,也绝对是他徐仲偶的风格。他的版画《榫卯系列》以中国传统木结构为主题,
期刊
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观念的公共性探略   ——以蔡元培思想观念为中心  翁剑青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美术的产生与发达,素来与人类社会及其生活形态的需要和发展相密切,因此美术文化及美育的社会性和公共性是由史可鉴的。但当社会步入财富与权力的私有化及商品化境地后,美术文化资源与利益的开放和共享即社会性和公共性便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和损害,而现今我们回首20世纪中国早期至中期的中国美术观念,勘察和体悟其
期刊
剥离开艺术家去谈艺术作品本身是不准确的,二者的联系不是简单的对等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的表象与本质的聚合。事实上,马晓坤其人恬静而温和,其作充满着温情和淡定。透视她简单的生活画面可以说毫无涟漪,用她自己的话讲除了画画,她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是,她的绘画却为这种平静的生活增添了几抹亮色。从以前充满流动感的躁动到近作淳淳的人文气息,晓坤恣意地在画布上挥洒着她的真诚和热情:画面上纷繁跳跃的色彩,灵动起伏的
期刊
走近它、如同感知生命的沧桑,那隆起的屋脊、犹如父亲拱起的脊梁托起灿烂的太阳,普洒着幸福的暖光;  走进它、如同感知生命的力量,那片片的红瓦、如同父亲扛着日月星光把生活坨成希望的形状;  走近它、如同感知生命的希望,那铺展的屋檐、仿佛父亲展开的翅膀撑起广阔的蓝天,承载生活的梦想;  走近它,能够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屋内温暖的炉光为我驱除冬季的寒霜;  走近红砖瓦房,似乎走近我内心最敏感的地方,对生活的
期刊
王谦在与刘波的对话中试图探寻版画艺术的相关问题,而在刘波的回答中体现出他在实践和制作过程中对版画本体语言的探索。刘波认为:版画的最大价值来源于它的实验性;科技的发展与版画技术的拓展密切关联,导致版画成为与时俱进的艺术,也促成了版画家有一颗与时俱进的心,成为时代艺术的细腻捕捉者。  理性的追问,感性的回答,版画的本体与价值在他们的一问一答中浮出水面。    王谦:我以前对版画不太了解,刚才到你们工作
期刊
任惠中画过油画、水粉,在手法上比较开放,不拘泥于固定程式。挥笔自由,方掖多变,喜用卧锋横斫,皴法与质感表现相统一,善于从速写短线提炼笔法,以表现结构和感受。其中短线运用颇富特色:充满动势,有波折变化和飞白效果,富于弹性,排列穿插具有节律感,看上去仍是笔墨性格。它们有力而活泼,表现形与结构,也传达感觉和情绪。自黄胄在50年代创造速写式线法以来,许多画家也把自己的硬笔速写转化为毛笔笔线,但成功者并不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