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育人视角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科研工作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如何更好地融合,仍是一些高校教育中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Z学校J学院的案例,在科研育人的视角下,探析研究生党小组与教工党小组的联动机制,旨在为加强党小组协同建设,提升育人成效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参考。
  [关    键   词]  科研育人;党小组;结对共建;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074-0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7月),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進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亟须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可见,研究生培养和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尤为重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科研育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科研育人工作。[1]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科研工作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如何更好地融合,仍是一些高校教育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Z学校J学院的案例,在科研育人的视角下,探析研究生党小组与教工党小组的联动机制,旨在为加强党小组协同建设、提升育人成效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参考。
   二、目前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有人认为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且属于高知识群体,思想观念已固化成型,不再需要学校对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其实质是否认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存在价值。目前一些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中[2],存在育人模式过于单一、科研学习和组织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党员示范作用不够突出、育人成效还需更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而就目前的党小组建设来说,普遍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制度建设还有待加强。(2)方式方法不够创新。(3)缺乏典型示范培育。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石,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实稳固,才能发挥坚强战斗堡垒的作用。
   对于如何发挥好党小组作用,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黄旭明[3]认为,高校党小组在教育过程中应激励党员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促进相关创新工作的形成,创新教育和实践活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通过开展“三严三实”“三亮三比”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党小组的成员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成为“四讲四有”的优秀党员,从而为高职院校党小组建设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做出更大的贡献。
   朱可峰[4]认为,学生党员对于单调、莫衷一是的组织生活感到厌烦。因此要针对当代大学生接收信息快的特点,选择学生关注、关心的党小组活动来进行教育。尽可能做到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牢牢把握网络平台教育的阵地,结合学生专业、年龄特点,开拓新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基地教育。设立学生党员专业实习示范岗等。褚福超[5]则对加强党小组建设提出四条途径,分别是深化培训教育,注重选拔培养,加强指导帮扶,完善督导机制。
   三、路径探索与研究
   针对如何将科研育人和党小组更好地融合,Z学校J学院在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J学院属于工科院系,该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至今已有近十年,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立足于学院党建工作实际,结合工科实际,以教学、科研团队及平台为载体,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工与研究生党小组联动机制,突出党小组的政治属性与服务功能,以“一计划两创新三引领”的工作思路,即制订研究生校园文化和学术交流系列活动计划,创新党小组组间共建模式、创新党小组学习形式,大党建格局引领科研育人、党员导师发挥带头作用引领研究生、优秀党员学生引领其他同学,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提升育人成效。
   (一)一计划
   J学院党建工作以项目为载体,带动开展各类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和主题教育,打造大党建工作格局。在研究生培养上,制订研究生校园文化和学术交流系列活动计划,开设“大匠课堂”“名师讲堂”“学术论坛”等系列讲座,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行业知名党员专家进校授课;鼓励引导学生参加竞赛,将科研育人和科研竞赛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科竞赛文化氛围。
   (二)两创新
   J学院推进创新党小组组间共建模式、创新党小组学习形式。在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党小组和导师党小组进行了结对共建,由研究生组成的党小组按照学科类别进行划分,同时将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划分至同一党小组,纵向加深学科之间的交流;由导师组成的党小组按照学科类别进行团队组建,更具针对性地对研究生党小组进行指导。研究生党小组和导师党小组的联动,在保证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全过程负责制基础上,加强了研究生与其他导师的接触和交流,拓展学生科研思路和水平,打破了以往党小组建设中,按照年级、专业、性质进行划分的模式,使得结对共建的形式有了创新。J学院实行“双导师”制,同时学生与党小组内其他导师可按照实际情况参与不同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党小组的学习形式从单一的理论学习,变成了小组间依托项目、科学研究、学习研讨、生活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习局面。    (三)三引领
   J学院实行“三引领”,大党建格局引领科研育人、党员导师发挥带头作用引领研究生、优秀党员学生引领其他同学。构建大党建格局,把党建工作同思政、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紧密地结合,实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党员群众齐参与的“大党建”新格局。党员导师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例如,J学院党员导师D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攻坚克难,加快科技攻关研发,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科技引领作用,结合专业特长,将科研成果应用在抗疫一线上,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该学院在科研上,也涌现出一批先进的研究生党员,专心科研,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在挑战杯、东方红杯等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奖,成为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党小组内其他党员共同进步。
   四、科研育人取得实效
   通过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科研过程,精心组建打造科研创新团队,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围绕学科前言和制约学科发展瓶颈问题进行攻关,产出了一批科研成果。2019年,J学院科研经费被学校评为2019度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促进学生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考研率获得较大幅度提升。学院院长带头积极进行科研攻关,将科研成果运用在抗疫一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20年4月,获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立项,2020年8月,受聘担任国家空气净化产品质检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并接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授牌。在党员教师的示范带动下,学院教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20年暑期,学院科技团队积极带领成员科技下乡,他们的足迹遍布南粤大地,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科研育人和党小组结对共建的共同作用下,J学院近年来,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党员带头参加挑战杯、合泰杯、机械创新大赛、智能农装等各类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多项、获奖132人次;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东分赛区)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年度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斩获第一届广东省高校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决赛一等奖;在“中联重科”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广东锻压杯”广东赛区特等奖2项。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防控特殊期间,J学院共有30多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当地志愿者服务,除了参加线下测体温、登记往来人员信息、发放防疫物质、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还积极参加“携手以伴,援助湖北”公益项目,通过线上辅导的形式為远在湖北的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责任和担当,获得当地民众和受助群众的一致赞誉,被学校官微、新华网广泛报道。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党员积极投身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岗”抗疫志愿服务,在学校2020年七一表彰中,多名师生党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五、结语
   总之,科研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如何将科研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等工作有机结合,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在科研育人上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正向效果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我们既要认识到当前高校工作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又应该坚持问题导向,才能真正提高育人效果。高校研究生培养不仅仅在于科学研究,更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崇尚真理、树立学术正气,才是新时代高校科研育人的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1]韩慧仙.高职院校科研育人实施路径的探索与研究[J].辽宁学报,2020(11):97-100.
   [2]刘志.把握研究生思政的三个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9-03-19.
   [3]黄旭明,李霞.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党小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2019(7):27-28.
   [4]朱可峰,陈蓝,申素艳.发挥学生党支部党小组作用,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文教资料,2010(7):187-188.
   [5]褚福超,李硕,莫晓涵.加强党小组建设的四条途径[J].党的生活(黑龙江),2015(3):34.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理论的基础上,深刻总结党的青年工作的新鲜经验而形成的科学理论,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青年、如何培养青年、为谁培养青年”这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根本问题。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应当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总结学校目前开展的资助育人活动,并从中进行总结与反思,为后续新时代高职院校
期刊
[摘 要] “关于上海市高职院校专业资源库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是“2016年上海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决策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子课题“省级教学资源库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研制”的阶段性成果。通过上海市高职院校专业资源库建设情况的调研,能够了解各类用户对现有专业教学资源库现状以及对于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愿景,为后续的资源库建设提供数据支撑。通过“上海高职”微信公众号进行问卷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总
期刊
[摘 要] 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宗旨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将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就业前景清晰化、明朗化、职业化。采用见习、实习与课堂学习实训相交替的模式,有利于学生真正了解工作岗位到底需要哪些知识以及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关 键 词] 护
期刊
[摘 要]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学习经历差异较大,在同一个班级对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授课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消”,英语课堂很难对他们产生“可理解性输入”。意识到英语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一问题,学院按照英语成绩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将未分层的大二学生作为参照组,大一学生作为实验组,用问卷调查对英语分层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分层教学在可理解性输入和英语学
期刊
[摘 要] 详细阐述了1+X证书制度的基本内涵和框架。基于高职教育的特性,以创新的视角提出了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建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设计“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之上,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细致展示了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体系建构过程。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研学旅行的背景下,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教育优势,探索产教融合、校政行企多维合作的新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研学人才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學评价体系;依托校内外的优质资源,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研学旅行项目,拓展实践教学环节。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摘 要]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已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同时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但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认知具有一定片面性,易偏激,故陈旧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效果不佳。贵州民族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各专业课程进行创新设计,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以材料导论双语课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这门“桥梁性”课程与思政内容结合的必要性,设计具体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期刊
[摘 要] 高校课程评定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单一目标导向型,以期末考核结果作为唯一评定标准;第二类则结合过程评分与期末考核形成综合评分。前者主要依靠学生自我管理,后者则通过课程控制设计引导自主性较弱的学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以管理学课程为例,基于学情与课程特性设计过程评分方案,并收集312名学生的数据作为样本评估方案实施成效,得出以下结论:在此方案下,过程评分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真实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和素养,是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植物学实习是植物学课程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而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同时也可以为相应课程的授课教师提供丰富的案例。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植物学
期刊
[摘 要]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如何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教导向、突出持续改进等长期困扰高等教育教学深层次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烹饪专业高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打造雙师型教师队伍,旨在为专业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师资力量,提高高校人才职业能力。基于此,以烹饪专业为例,深入探究高校在产学研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高校;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