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教诗 依诗学文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朵奇葩,语言凝练,意境深邃,极富音乐美,历来为文人骚客所推崇。然而,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却是一大难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使学生体会到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苏教版教材在古诗词教学方面大胆创新,推出了“文包诗”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小故事,“文”就是由“诗”演化而来的,诗就是文的浓缩,诗中有文,文中有诗。
  
  一、“文包诗”的编写意义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加上一首首千古流传的古诗词,着实让人有一种“舒畅”、“陶醉”之感。编者通过自己的想象,为学生营造了这样一份浓浓的意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古诗难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样编写有以下几点意义:
  首先,文包诗它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佳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学习的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自学古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它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再次,学生在读文学诗的过程中,势必要“文”、“诗”对照,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综合效应。
  
  二、“文包诗”的教学初探
  
  “文包诗”,诗美文也美。笔者认为在“文包诗”的教学方面可以以文教诗、依诗学文,而不能绝对分割独立开来进行。
  笔者认为传统的古诗教学,无论在教材编排,还是在教学形式上,不免有些单调。而苏教版教材创造出的新形式,有利于调动师生教与学的兴趣,而且将古诗的相关背景编写成课文,也有利学生对古诗的学习。
  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不向学生介绍些什么,直接让学生去读,学生也能读懂个七八分。那么,为什么还要编成“文包诗”的形式呢?看看课文我们就明白了。课文写的多美呀!刹那间,一种现代人的自豪感油然生起,现代语言的表现力一点也不逊色于古代的语言呀!这是一篇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佳作,古今之美在文中相互辉映,相互补充。如果能引导学生去体会,让古今之美在学生的心灵中撞击,一定能撞击出激烈灿烂的火花。这该是一次多么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语文教学呀!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古诗魅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体会现代语言的魅力。
  
  三、“文包诗”的教学建议
  
  (一)挖掘教材,领悟思想美
  在“文包诗”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更要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中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理、动情,从而触及学生的心灵,诱使情感升华,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领会《但愿人长久》中的兄弟手足之情、《黄鹤楼送别》中永世不绝的挚友之情,以及《每逢佳节倍思亲》中诗人的思乡思家之情。
  (二)对话文本,欣赏语言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文包诗”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与课文进行对话、交流、碰撞,理解精彩的词句,还要借短文研读古诗,通过与文本的“对话”,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
  与文本“对话”,就必须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触摸语言,通过诵读感悟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少年王勃》一文赞扬了王勃从小就“很有才气”。王勃的才气表现在那里呢?除了文中用“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来形容外,更以他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印证,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这两句诗句的基础上,加深对王勃的聪明才智的理解,使学生领悟到这两句诗对当时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描绘是如此的确切、生动、形象,致使《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三)拓展留白,体验意境美
  “文包诗”中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作性艺术。因此,教学时我们还可以凭借短文对古诗意境的形象描绘,通过想象、角色扮演等手段,进一步挖掘古诗内含的意蕴和情境,升华情感。如《母亲的恩情》这一课,可以结合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高的特点,紧扣关键字眼,采用教师示范、学生表演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想象母亲为孟郊缝补衣服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他们母子分别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再让他们演一演,这样不仅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和牵挂,又很容易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美。
  古代语言也罢,现代语言也罢,它们都是祖国的语言。再深入一点思考,编写意图其实指向的是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感受语言、体会语言、使用语言,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本质。总之,特殊的内容,决定了教学的特殊性,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上出“文包诗” 课文的特色,真正达到编者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图像蕴涵着大量物理信息,它是考查物理技能的重要载体。因此,清晰、有效地把图像语言迁移成已知条件和基本原理,是准确解答物理问题的必备能力。本文着力介绍简捷解读物理图像的方法,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图像 迁移应用 解析    中学物理常涉及到的图像有:受力分析图、矢量合成分解图、物理过程分析图。常规函数图像有:V(速度)—t(时间)图像、S(位移)—t(时间)图像、a(加速度)—F
期刊
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有望解决好控辍保学的管理难题。  市场经济背景,改革开放时代,农村教育中的问题——学生流失问题,用市场运作的模式和改革创新的思路来面对,尝试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难题,或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延用旧眼光审视新问题,用陈式来解决新矛盾,肯定导致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的结局。  学生巩固、学生劝返、控辍保学、学生流失这些听烦了的话题,提起就让人犯愁,更让管理者头痛。防止学生流失已经成为学
期刊
今天班里的学生对我说刘小南在宿舍哭,不想上课了,要回家,原因是昨天晚上徐林和她起了冲突,她情绪一直调整不过来。  我找到同宿舍的同学了解情况,原来是刘小南和刘茵闹着玩,刘小南挡着刘茵的路,不让她过,刘茵也没生气。但坐在刘茵旁边的徐林却突然发起怒来,大声斥责刘小南并用脚踹了两次桌子,刘小南什么话也没说就坐在其他床上擦镜子,擦好之后放在了桌子上,说:“擦干净了,你们用吧。”没想到徐林拿起镜子摔了出去,
期刊
摘要:卢梭对于“均势”状态的理解,既部分真实地反映了18世纪欧洲的政治局势,又包含诸多理想化的思想成分,与后世学者的相关理论存在承继关系。他们都就“均势”的性质和状态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却又无法以现实佐证其“普世”性。以“理论”与“现实”双重维度上的卢梭“均势”观为例,足见部分理论家简单预测国际关系发展的误区与教训。  关键词:卢梭 均势理论 18世纪欧洲    一、卢梭的“均势”观    “均
期刊
摘要:“缘督以为经”乃《养生主》之要义,然古今注庄之学者于“督”字处歧解甚多。其局限性在于把庄子同其后学的养生思想混为了一谈。《庄子》中关涉养生思想的作品集中在《养生主》、《刻意》、《缮性》、《至乐》、《达生》、《让王》六篇文章中。现在研究成果证明《养生主》最为早出,《达生》、《至乐》为述庄派作品,《刻意》、《缮性》属黄老派,《让王》为伪作。本文以《养生主》为主的内篇思想为主要研究资料,提出了“缘
期刊
摘要: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许多正负方面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发展的,文献及一些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对其心理发展有很大危害,只有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才能找出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关键词:同伴关系 心理问题 对策    朋友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
期刊
摘要: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功能,全面科学地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标指出:我们当今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历程(特别是情感历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
期刊
走过了黑色的六月,迎来了火红的秋天。  我,曾经的高中生,终于走过了那艰难又让人怀念、足以铭记一生的三年。  我来到了自己喜欢的学校,招来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在此,介绍一些学习方法,与朋友们共享。  三年的高中学习,我感触最深的要属作文学习了。  我注意到在这些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分值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近年一些地方试题里,颇有“一文定乾坤”的趋势。而与此相反的是,我们最为困惑的也恰恰是作文。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是不争的定论。科学合理的教学构思,端庄大方的教姿教态,清晰悦耳的课堂语言,精美巧妙的板书设计,恰如其分的施教方法等等,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构成要素,而和谐律动的课堂教学节奏,则是教师展现课堂教学艺术最有效的手段。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既是教学艺术的点睛要求,也是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益的必要条件。    一、当前课堂教学节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大量的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后,中学数学教学取得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教师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与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还有一些重要问题未能切底解决,如个别教师抱着旧的教学观念不放,对新课程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教学中往往走向极端,严重地违背了数学教学的规律。下面剖析几个在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案例,阐述理解新课程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