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本质上是围绕着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应用能够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思考,唤起学生的情绪与思维,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获取。那么,究竟怎样创设才能够呈现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呢?本文将从合理设置问题内容、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和注重课堂有效追问三个方面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应用的具体方法和科学策略,希望能够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创设,应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进而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创设与应用问题情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变化趋势,积极地转换教学观念和思想,从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出发,积极改进、革新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而实现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与有效应用。
一、 根据数学主干知识,合理设置问题内容
要创设问题情境,首先需要确定基本的问题内容,只有保证问题内容的科学、有效才能让问题情境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与分析数学教材,明确数学的主干知识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水平来合理设置问题内容,保证问题难易程度适中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探究意义,建构起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
例如,在教授《千克、克、吨》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生活有着一些的联系,而生活中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动机,所以,笔者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出了几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如下: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克来计量?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千克计量?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吨计量?克和千克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当笔者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立即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对问题展开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在大脑中建立了质量单位的概念。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根据数学主干知识,合理设置问题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动机。
二、 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即时性等优势和特征,可以促进抽象知识向具体形象化的转变,使其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以图像、动画或者短片等形式来为学生们呈现预先设计好的数学问题,巧妙创设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数学思考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主体探究。
例如,在教授《认识图形》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们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为了更好促进学生们空间观念的形成,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首先,笔者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们初步认知这些图形,然后,笔者再通过展示的图形为学生们设置问题,让学生们结合直观情境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探究。
三、 注重课堂有效追问,拓展问题情境深度
追问是对问题情境的有效拓展与延伸,能够有效拓展问题情境的深度,引领学生思维纵深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中的有效追问,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当前的思维状况,把握恰当的追问时机,通过追本求源、反向引领、层层递进、迁移拓展等追问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即时的引导与点拨,帮助学生梳理其思路、引领学生思维发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问题,更加全面透彻地理解知识、把握数学的本质与规律,充分优化问题情境创设和应用的最终效果。
例如,在教授《周长》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拓展问题的深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初期阶段,笔者设置简单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初步形成对周长概念的认识,随后,笔者再将问题深入,让学生们尝试对一些简单图形进行周长的计算,进而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注重课堂有效追问,拓展了问题情境的深度。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应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顺应改革发展的趋势,通过合理设置问题内容、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和注重课堂有效追问等策略的运用,来积极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经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思维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美君.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2]吴丽芹.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86.
作者简介:
李娜,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大连市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验学校。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创设,应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进而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创设与应用问题情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变化趋势,积极地转换教学观念和思想,从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出发,积极改进、革新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而实现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与有效应用。
一、 根据数学主干知识,合理设置问题内容
要创设问题情境,首先需要确定基本的问题内容,只有保证问题内容的科学、有效才能让问题情境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与分析数学教材,明确数学的主干知识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水平来合理设置问题内容,保证问题难易程度适中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探究意义,建构起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
例如,在教授《千克、克、吨》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生活有着一些的联系,而生活中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动机,所以,笔者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出了几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如下: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克来计量?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千克计量?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吨计量?克和千克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当笔者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立即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对问题展开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在大脑中建立了质量单位的概念。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根据数学主干知识,合理设置问题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动机。
二、 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即时性等优势和特征,可以促进抽象知识向具体形象化的转变,使其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以图像、动画或者短片等形式来为学生们呈现预先设计好的数学问题,巧妙创设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数学思考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主体探究。
例如,在教授《认识图形》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们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为了更好促进学生们空间观念的形成,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首先,笔者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们初步认知这些图形,然后,笔者再通过展示的图形为学生们设置问题,让学生们结合直观情境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探究。
三、 注重课堂有效追问,拓展问题情境深度
追问是对问题情境的有效拓展与延伸,能够有效拓展问题情境的深度,引领学生思维纵深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中的有效追问,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当前的思维状况,把握恰当的追问时机,通过追本求源、反向引领、层层递进、迁移拓展等追问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即时的引导与点拨,帮助学生梳理其思路、引领学生思维发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问题,更加全面透彻地理解知识、把握数学的本质与规律,充分优化问题情境创设和应用的最终效果。
例如,在教授《周长》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拓展问题的深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初期阶段,笔者设置简单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初步形成对周长概念的认识,随后,笔者再将问题深入,让学生们尝试对一些简单图形进行周长的计算,进而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注重课堂有效追问,拓展了问题情境的深度。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应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顺应改革发展的趋势,通过合理设置问题内容、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和注重课堂有效追问等策略的运用,来积极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经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思维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美君.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2]吴丽芹.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86.
作者简介:
李娜,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大连市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