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画的特点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传统绘画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经过历代不断的革新变异,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名族独特文化素养的完整艺术体系。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设色等方面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其中写意性的艺术特点是中国画最基本的特点,由于它的写意性,中國画又有传神、意境和笔墨方面的显著特征,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还体现了心理、画理、物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画以形写神的造型观使其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中国画的笔墨观构筑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品格;以诗入画的意境追求是中国画创作的最高追求。中国画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震古烁今的明珠。
  关键词:写意性 传神 笔墨 意境
  中国画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经过不断的革新变异,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哲学观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完整艺术体系。它在构图、用笔,用墨、设色等方面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它的艺术特点和基本原理,体现了心理、画理、物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自然界中种种对立的矛盾因素,在中国画中都通过其特点和基本原理得到了辨证的统一。
  一、写意性的中国艺术观
  每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会受到本民族哲学思想的引导和影响。中国画的绘画创造来自意象,与“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念一脉相承。“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写意性艺术观,构成了中国画物我交融、主客合一、既观物又观我的思维方式,使中国画的表现达到了既超越表象、跨越时空、又默契着客观法则的幻化境界。中国画的写意性是其本质内涵,而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载体,儒、道、释三大哲学思想是构成写意性艺术观的基石;形成了中国画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绘画美学观念、创作手段与技法形式。
  所谓写意性,是建立在画家对民族文化、时代精神、自然物象深刻体察之上“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它集思维、意识、精神、高度凝练的情感,是贯穿于整个中国画领域的一种艺术思想。其创作思想上的“迁想妙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等写意性的理论精华,思想内涵与审美取向构成了中国绘画写意的思想基础。
  中国画写意性的艺术观念还使中国画成为一个融汇性很强的画种,文学、诗词、书法、篆刻、抽象、具象、抒情、表意等皆可融为一体;使中国画精湛的笔墨技巧与传统的人文思想、哲学观念、画家对自然独特的感悟理解、自身的品性修养合而为一。这种艺术创造的自由,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艺术作品的效应,使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构成了中国画最基本的艺术特征。
  二、以形写神的意象造型观念
  中国画的写意观表明艺术创作不等于现实,绘画中表现的物象不只是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它是情感表达和艺术概括的符号载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现目的,是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之外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
  绘画中描绘的物象离不开对形的表现,而绘画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形似,只有在造型上表现了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性格特征,才能真正达到表现对象的目的,形是神依附的基点,无形,神则不能存在,神是形的灵魂,无神的形是空壳;只有形神相依,相辅相成,才能达到绘画造型上的最高境界。
  以写形为手段,以写神为目的,形神兼备,从而求得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中国画这种基于“以形写神”而化之为“形神兼备”的意象造型观念,使中国画的艺术创造摆脱了自然形物真实再现的限制,而去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自由,使中国绘画创造出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圈子,又由于有形的限制而避免了随意性的任意发挥,使中国画这一本身来自主观的艺术手段,达到了既超脱于现实,又极其完美的幻化境界。其艺术造型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远远超出了自然形象的本身,从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
  三、中国画的笔墨观
  笔墨,是用笔用墨的合称。笔多指线类,墨则是墨块干湿浓淡的使用;用笔线来搭出骨架,用墨块去丰富其明暗,质地和肌理;笔与墨在中国画造型中担负着塑造形象的重要作用,二者互为表里。以墨色为主要作画因素,是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如果说西画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与水墨的协调。笔墨二字几乎已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清代画家晖寿平曾说:“有笔有墨谓之画”。然而这里所说的“笔墨”,是一种特指,指的是画家用笔用墨的技法。笔墨的技法,不是光用笔墨来画就可以达到的,他是画家的终生修养,没有止境。
  画论中讲“墨分五彩,”是指墨色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感觉。从色阶上分,墨可以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大色阶,并且在这五种色阶之间可以形成无数细微的渐变,可以利用这种明度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虽然只是墨色深浅的变化,但却能使观者观之如百彩骈阗,胜于青黄朱紫。中国画在几千年的艺术流变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用色体系,那就是以墨色为主的东方水墨精神。
  从而可以看出,笔墨不光能定形质,分明暗还能代替色彩。但笔墨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制造画面的气氛,能够体现一种生动的气韵感觉。它超以象外,妙造自然,造就了中国画气象万千的水、墨、色、笔相互交融的艺术天地,它所具有的情感宣泄能力以及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可赏性和可控可感的理论理法宽容度,构筑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品格。
  四、以诗入画的意境追求
  意境是绘画的灵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画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绘画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在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中,意境的有无通常是衡量一副作品成败优劣的标准。
  意境是绘画基本要素的综合反映,由作品的构成方式予以营造,并通过作品直接呈现。它所创造的是凭借绘画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段所熔铸而成的情景交融、物我贯通,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和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超越感性物象,进入无比广袤的艺术空间的化境。
  中国画向来有“诗画同体”的说法。“画中有诗”不是指简单化的在画面上题诗而已,而是指画中富有内蕴的诗意;补画笔所未到,启观者之联想,使诗情与画意相得益彰。意境的创造,全在于意境融彻,在于意蕴丰富,出于“音声之外”,具有超越物象之外的广阔艺术空间,令观者浮想联翩,寻“味”而得之,与之产生共鸣。诗情画意交相映发,情景相生,得益于言外,这才是意境创造的本质特征。
  意境的创造,不但有赖于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而且有赖于画家主体情思的积极活动;这与张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一致的。中国画意境的创造因人因时而异,画家的人格修养,情操品位是内因的主导,意境的创造实际上是作者人生真谛的真实写照;其次,画家的文学、诗词修养是内因的重要方面,中国画因兼有诗意,而在意境的创造上达到了独到的境界。意境是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形象及其所诱发的艺术想象的总和,而以诗入画是创造这种典型性和诱发艺术联想的契机。
  中国画以诗入画的意境创造,正是中国画含蓄而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之一。诗意性的意境创造不仅是中国画的灵魂,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注重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诗画一致,是中国画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对中国文化本质上的认同与把握。
  中国画的特点有很多,其中写意性的艺术特点是中国画最基本的特点,由于它的写意性,中国画又有传神、意境、笔墨等方面的特征。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节目一度成为焦点,为大众赞誉。在经历了2.0、3.0的升级迭代后,节目由清流逐渐变为主流,不管是“文化+综艺”、“文化+旅游”还是“文化+博物馆”,都在探索的路上未曾止步。创作者们怀揣赤子之心,坚定前行,虽也曾遭遇困境,历经迷茫,但初心不变,始终如一。  关键词:文化节目;现象级作品;创新策略  早期,诗句滋养人生、涵养志趣的《中国诗词大会》,书信打开历史、唤醒时代的《见字如面》,以全新
期刊
摘要:杨荫浏的《中国音乐史纲》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是20世纪我国音乐史上的两部历史著作,对中国的音乐史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当时的创作环境不同导致了两部著作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作者从二者的创作背景入手加以比较。  关键词: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比较研究  一、《中国音乐史纲》的写作背景  《中国音乐史纲》是杨荫浏的第一部古代音乐史著作,写于1942年仅用了两年的
期刊
摘要:由张一白、韩琰执导,里则林编剧,彭昱畅、许恩怡等主演的青春歌舞电影《燃野少年的天空》打造了中国本土首个青春歌舞片IP。少年活泼热情、朝气蓬勃,青春题材的加入适合歌舞题材的完满释放与发挥,“青春+歌舞”的首次尝试,为观众书写了一则平凡少年的成长寓言。  关键词:青春歌舞电影;视听语言;边缘性  一、从“风犬”到“燃野”,变的是故事,不变的是青春  1.角色设置:“少年的天空”下平凡少年的成长录
期刊
摘要:云肩是汉族服饰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一种肩部装饰品,花样繁多的形制、别出心裁的精美装饰图案等丰富的艺术形态,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云肩特有的魅力,更是充分表达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生活背景下中国古代人民特有的生活习俗以及对于情感的寄托。云肩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赋予了其不同的审美特征,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云肩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造型独特
期刊
摘要:东野圭吾是日本的著名推理小说家,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同时也在全世界畅销,在他创作的数部推理小说中,《白夜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推理小说,也是一部对当时社会与人性的批判小说。本论文就从《白夜行》的人物形象和社会批判两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白夜行》 人物形象 社会批判  一、浅析《白夜行》的人物形象  1桐原亮司的人物形象  桐原亮司
期刊
摘要:人一开始回忆,就开始变老了。但是有个女人她的回忆是不服老的,她在用她的回忆铿锵有力的跟我说她愿意能照顾我,她还想穿过岁月的磨难继续照顾我。  关键词:母亲;陪读;传承;感恩  我很多年后再回想当年父母为了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刚来省城读初中的那些日子,有很大的一部分记忆是来自于我的母亲的。那时交通并不方便,考省城的重点初中就要去学校附近学习奥数。于是在每个周末的凌晨四点多,母亲就会率先起床给我做
期刊
一、我话里有话说了她的颜色话,她好像听不出来。哦,她是听不懂。气死我了,白费心思。  她含沙射影地说我,我假装没听懂,嘿嘿,她更加生气了,就像一锤子打在棉花上。  二、我满口应承,满脸欢喜,还表现出很赞同他的观点,其实......  他满口应承,满脸欢喜,还表现出很赞同我的观点,其实我明白,很多人,只有转身以后的表情和态度,才是真实的。  三、某人想: 我和她的秋波与那个交情,别人是看不出来的,毕
期刊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将立德树人无声无痕地贯彻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是新时代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案例的背景  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所立之“德”,有独特的气质。一方
期刊
摘要:沈周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出色的画家,山水、花鸟、人物皆擅,尤擅山水。沈周的绘画主要受家族、元代和宋朝绘画风格特点的启发。他的绘画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被称为“细沈”,晚期被称为“粗沈”。沈周的绘画在前人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意义,研究山水画的绘画风格,是我们进行山水画创作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他的“入古出新”的革新过程,以及积累的经验,对当代中国绘画的研究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
期刊
题记:「小品」本为佛经用语,万历三十九年王纳谏搜苏轼《苏长公小品》最早使「小品」赋予了文学概念。本文试图从小品文的产生、特点、袁宏道山水游记的特点、晚明个性思潮的产生等方面,深入探讨袁宏道山水游记与明代旅游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袁宏道 游记 小品文 明代 旅游文化  小品有广、狭两义,广义的小品指除高文典册及具有新、奇、韵、趣等审美特征的文学作品,狭义小品单指杂俎笔记。[ 张德建:《山人小品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