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杨荫浏《史纲》与《史稿》写作背景的比较研究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yin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杨荫浏的《中国音乐史纲》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是20世纪我国音乐史上的两部历史著作,对中国的音乐史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当时的创作环境不同导致了两部著作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作者从二者的创作背景入手加以比较。
  关键词: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比较研究
  一、《中国音乐史纲》的写作背景
  《中国音乐史纲》是杨荫浏的第一部古代音乐史著作,写于1942年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历史著作。他的写作过程大致分为2个阶段。
  在燕京大学时用资料卡片进行授课,后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失守等原因,资料卡片全部消失,但却为其后续的创作提供了思路。后来国立音乐学院在重庆青木关成立,杨荫浏被聘为教授,研究室主任。在任教期间,由于教师数量少等原因,导致教师忙于备课,把自己的创作当成教材进行使用。《中国音乐史纲》就是根据当时授课的讲义改编而来,不仅如此,研究资料还十分匮乏,经常需要外出借书。很难想象杨荫浏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中国音乐史纲》的创作。
  《中国音乐史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当时的学术作品普遍带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他也将这种思想写进了《中国音乐史纲》之中,例如“跟着西洋跑,我们就不会有好的音乐”,“建立我们自己的现代音乐流派”。由此可以看出杨荫浏希望通过研究中国音乐史来激发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写作背景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写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唯物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研究工作也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文化研究开启了一个崭新篇章。杨荫浏的研究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期间,不仅工作环境变好了,研究的范围也变广了。研究时不仅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还把丰富的资料都集中到了一个图书馆之中,为后续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写于1959年,脱笔于1977年,整个创作过程长达18年,但最终出版定于1981年。18年的创作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59年,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音乐研究所组织和领导下,由杨荫浏、廖辅叔、李纯一三位同志写出《中国古代音乐史提纲》,再通过座谈会邀请几十位同志进行讨论,提供修改意见,最后由杨荫浏写出《中国古代音乐史提纲初稿》并根据《中国古代音乐史提纲初稿》进行撰写《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杨荫浏在1959年创作《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乐此不疲。另外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大跃进”时期,使得社会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这对于杨荫浏创作《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此之后“文革”时期,十年的风雨动荡使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创作被迫中止,而杨荫浏本人也受到了批判,被下放到印刷厂务工,直到1973年杨荫浏才继续得以创作,终将此书完成。
  在创作《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期间,杨荫浏多次实地考察,采访,收集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有大量的谱例资料,对于各地不同的戏曲也进行了分析。据初步统计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含有约135幅图片资料与录音,这种图像资料在音乐史的研究中有着文字无可替代的优势,能更生动形象描述出古代的乐器样貌,创作曲调等,使《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变得焕然一新。
  三、《中国音乐史纲》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比较
  《中国音乐史纲》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写作背景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间的不同和杨荫浏本人意识形态不同。《中国音乐史纲》写于解放前,《中国古代音樂史稿》写于解放后,新旧社会交替对于创作的影响不言而喻。《中国音乐史纲》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在写作环境上有很大区别,在创作《中国音乐史纲》时由于条件艰苦,许多调查工作没有办法展开,由此导致了著书时内容不仅全面,许多资料无法收集。而在创作《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时新中国已经成立,物资条件相对之前优越,资料也都汇集到图书馆中,使得查阅资料不必像以前一样翻山越岭,费尽周折,这在创作《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撰写音乐史时运用史料进行研究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据初步统计《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运用的史料高达446本,这是《中国音乐史纲》无法比拟的。
  《中国音乐史纲》创作于解放前,当时唯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作者自己的思想中充斥其中,其中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等。由于杨荫浏有着充分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音乐文化知识,使得他将《中国音乐史纲》描述的非常细致,《中国音乐史纲》更加真实,详尽,由此成就了它的历史价值。但由于缺乏科学思想的指导,使得其结论没有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也是创作《中国音乐史纲》时的一个遗憾。《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创作于解放后,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唯物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唯物主义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音乐史纲》中很少出现民间乐曲,而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则有大量篇幅描述民间乐曲,由此体现出杨荫浏研究时思想的转变。不仅如此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的第一句“劳动创作了人类本身,也创造了音乐”,这就是唯物主义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最好的体现。最后在创作《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时多次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籍,将唯物主义代入其中,通过《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更好的诠释唯物主义对于音乐史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唯物主义是《中国音乐史纲》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分水岭。唯物史观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创作具有正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批判的之前创作的《中国音乐史纲》,让之后创作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结语
  虽然《中国音乐史纲》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写作背景不同,但它们的学术价值的相同的,同样的光彩耀目。因此《中国音乐史纲》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被称为20 世纪中国音乐史著作中的“双璧”,由此开创了一个音乐史学研究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M].上海万叶书店,1952.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3]孔培培.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之比较研究 [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2.
  [4]曹安和.杨荫浏与音乐史[J].人民音乐,1985(04).
  作者简介:
  赵琦(1996-),女,满族,吉林省长春市,硕士在读,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研究方向音乐学
其他文献
摘要:山水画发展至元代达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抒情写意高峰,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的密体山水便是其中的代表,他的绘画风格和意境表达对后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具区林屋图》为中心展开讨论王蒙的生平及他密体山水的成因、特点及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王蒙;密体山水;《具区林屋》;影响  山水画自隋唐起源并独立成科,后至五代及北宋发展而兴起,并形成了较完备的山水理论,达到山水画发展史上第一座高峰。而后,在元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浅议《小团圆》,简要解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所使。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意义。  关键词:情感 性格 意义  《小团圆》是张爱玲在知天命之年后写的长篇小说,这本被雪藏了30年的被研究者和读者们心照不宣地认定是张自传体小说的长篇,是在张迷的翘首以盼中姗然而至,一度又引发了各媒体的炒作,更多的是对于这部作品的如潮热评,当然是褒贬不一。这部充满意识流写作风格的作品,因为像是在回忆里慢慢
期刊
摘要: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较早。自1899年小吕宋华侨学校在菲律宾创办以来,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发展跌宕起伏。笔者有幸在菲律宾做过一年的汉语志愿者,谨以此文说说自己的几点思考,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的脉络,其次概括了宿务亚典耀圣心学校华文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师资短缺、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培养本土教师,调整课程安排的办法。  关键词:菲律宾华文教育 宿务亚典耀圣心学校 现状
期刊
摘要:作为贾平凹的又一部都市题材小说,《暂坐》以西京城为故事叙述的大背景,以暂坐茶庄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通过“西京十块玉”的相聚与离散,向我们叙述着世态的炎凉,人们如烟的命运以及走不出的精神的困境。本文通过分析文本《暂坐》从文本叙事到内在精神意蕴中所内含的对“废都”色彩的承继,从而进一步探讨文本《暂坐》向我们展示的深刻的内涵以及作者的生命哲学与人生智慧。  关键词:暂坐 “废都”色彩 外在叙事
期刊
摘要:中国画审美追寻到可最早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画家将盛行的玄学理念运用在绘画表现的过程中,因此成为我国绘画以及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期,谢赫所著《古画品录》“六法”更是以通俗简洁的语言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画审美的系统总结,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早在《庄子·知北游》 中就有 “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其中“应物”指的是对待事物的认知、态度与审度,在画作方面,指的则是应对不同的事物展现出其本有
期刊
摘要:《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由《旧约》《新约》组成。《旧约》是犹太教的经书,《新约》是耶稣基督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纪录。《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著作,而且是一部文学巨著,其中的比喻奇特新颖,妙趣横生,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希伯来人独特的文化,对英语语言文化有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对《圣经》中的一些动物比喻进行说明。  关键词:《圣经》;英语语言文化;动物;比喻  一、引言  《圣经》
期刊
摘要:长文短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用方法,也是学者经常研究探讨的课题。针对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如何进行长文短教使学生学有所得值得我们探讨,本文将以《故乡》教学为案例,对长文短教的实施策略做初步探究。  关键词:长文短教;阅读教学;《故乡》  初中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一篇课文一般在两个课时之内完成,长文短教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解决语文教学时间有限与课文字数过多、内容繁重之间的矛盾。《故乡》
期刊
浙江自古便是人杰地灵之地,素有“文物之邦”的美称。从十万年前的“建德人”到八千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再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六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以及四千年前的越文化,浙江一带孕育出了无数风云人物,其中也包含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  在诸多杰出的教育家里,令笔者感悟最深的三位浙江教育家分别是黄宗羲、王守仁与蔡元培。其中黄宗羲是我国早期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也是明清之际的文化巨人,他在
期刊
(一)路·司马迁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深夜,冷日凄情,野犬低吠,世间万物都笼罩在无穷无尽的哀伤中。一个叫做司马迁的男子走在通往蚕室的路上。每一步都让他的人格,他的尊严,分崩离析,化作时空的碎片,划破上古以来混沌的苍穹,辟出了一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漫漫长路,历史,从那一刻开始!  作为史官的后人,司马迁的童年注定是被希翼的。年仅5岁的他,就已博览群书,精通 8种字体的书写,父亲临终时将编写史
期刊
摘要:文化节目一度成为焦点,为大众赞誉。在经历了2.0、3.0的升级迭代后,节目由清流逐渐变为主流,不管是“文化+综艺”、“文化+旅游”还是“文化+博物馆”,都在探索的路上未曾止步。创作者们怀揣赤子之心,坚定前行,虽也曾遭遇困境,历经迷茫,但初心不变,始终如一。  关键词:文化节目;现象级作品;创新策略  早期,诗句滋养人生、涵养志趣的《中国诗词大会》,书信打开历史、唤醒时代的《见字如面》,以全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