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类专业课程教育的思考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servermainten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大学生“人才市场化”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公立私立各种类型的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经济管理类专业成为“香饽饽”,是各类职业院校的必设专业之一。在此笔者结合自身读大学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有限几年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高等职业院校应如何把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
  
  树立“管理是一门技术”的科学观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管理与机械、建筑等理工类专业相比,管理不重要。这种倾向思维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管理存在错误的或者说片面的认识。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管理是“纸上谈兵”,很空很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甚至有些人认为管理是不用学的,不用在大学里系统地学习,通过实践经验就能搞好管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技术。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其综合性是很强的。它不同于人文学科,单纯的理论研究,它综合运用了数学、统计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知识。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可以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数学难题,管理中运用数学、统计学、工程学等理工类学科的知识越来越多,管理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比如,运输路线的选择、库存控制模型、工厂仓库等据点的选址。这些都要运用数学、运筹学的知识,都包含了很高的技术。没有系统完整的学习,是很难掌握和运用的。
  
  明确大学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培养学生学习、创新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工作能力
  
  几乎每一届的毕业生都会有“大学学的知识根本没用”、“老师讲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上”等类似的反馈信息。可能是受此影响,一些职业院校在课程安排中也大幅度减少理论课程,而取而代之以各种实操课程。对此,我个人认为这是大家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差。职业院校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没有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工作后就一定要用得着。后者实际上是一种短视行为和功利主义。
  职业院校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对大学生人才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和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相结合的产物。大学生人才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续深造,读研读博,理论研究的学者型;一类是终止学生生涯进入社会大舞台的参加工作型。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其他一流二流大学的学生相比,大概更多的学生是要终止学生生涯参加工作。本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安排应较一般大学的课程增加实操课程相应减少少量的理论课程。但实操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不应过大。因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对职业院校参加工作型的学生而言。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
  1.大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而不是工作能力。有一个道理是人尽皆知的,帮助贫穷的人最好的办法不是给他大笔钱而是培养他挣钱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尤其是大学生。学生到了大学阶段,基本的读写能力都已具备,他们不是为了学习拼音和字词进入大学,而是为了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为了各种各样的能力而进入大学,大学只能也只应该培养他们的这些能力。因为理论和知识是没有穷尽的,作为老师我们很难传授给他们所有的知识,甚至难以传授给他们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今天最新最前沿的观点明天可能就是昨日黄花了,我们永远都不可能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我们只能传授给他们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这样离开学校后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理论他们不会再措手不及,能理解、接纳这些最新最前沿的理论。
  2.企业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理论却是很有限。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千姿百态千差万别,且三百六十五行隔行如隔山,企业的实际状况也因此就更加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面对个性化的企业状况,理论不可能满足每个企业对管理的个性化需求而只能是提供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原理。把共性化的原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符合本企业个性化需要的个性化管理模式就成为顺理成章而且科学、可行的办法,而这种个性化管理模式依赖于学习、创新能力。没有一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基本上是不可能能够运用共性化的理论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3.正确理解、把握“职业技能”。国家对职业院校的培养计划是要求职业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因此很多学校都直接或间接地把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相挂钩。也就是说,建议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至少一个和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而在各种技能证书中,以管理类专业为最多。单单一个物流管理专业就有物流师三个等级:采购师、供应链经理等。在一些人看来,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是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教学目标的唯一途径,甚至一些人只要拥有这个证书就说明持证人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事实果真如此吗?
  职业技能不等同于实际工作能力,职业技能也不能通过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就具备。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学习和创新、运用和实践的能力,与时俱进学习、创新、运用、实践不断涌现的最新的管理理念。持有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也只能说明一个人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面对与本专业相关的新理论新理念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运用和实践。工作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无论是职业院校的高等教育还是认证培训的所谓职业教育,都无法传授给学生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一定要实际工作了、实践了,在“做”的过程中锻炼、获取的。所以考取了与专业相关的证书并不等同于具备了此专业的工作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浆干细胞因子(SCF)和c-kit受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机制的关系,并观察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52例再障患者血浆SCF及可溶性c-kit受体
文章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针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尝试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网络资源,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现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动机,激
翻译批评标准问题是翻译批评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翻译批评的现状谈起,试分析其原因,并得出了翻译批评标准应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符合多种要求的结论。
介绍中原油田装备监测总站抛开装备的历史服役情况,根据现存情况,结合评审标准,制定了五级制原则以对装备外观新度进行量化评审.经对中原油田100多个单位3年来的实施,证明此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的摇篮,其英语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摆在所有高职英语教育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也是深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最为迫切的要求。    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从教的角度来看,其一、现行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从教材选定、教学环节到教学方法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实
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看一些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从而使教学教条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讲授过多,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环节上,存在着重理论
目的建立一种丙型肝炎病毒型特异性PCR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对47份血液透析患者HCV RNA阳性的标本,用5′非编码区(5′-NCR)1、2、3、1b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巢式PCR扩增分型.
文章通过对自然美在黑格尔《美学》中的地位以及自然进化过程中生命与自然的完美契合进行了解读,最后探讨了黑格尔自然进化说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贡献。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健全的人格为标准。联系文化环境在塑造人格方面的作用,讨论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在完善当代大学生人格方面的重大影响。
指称是语言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在认知研究的范畴内,对不同学者的理论进行了综述和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