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今诗文标题的拟定看当代文化的病症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p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心的浮躁根源于社会市场经济中大众文化的冲击,文章欣赏的粗俗化和写作伦理的情欲化在于社会进入了图文时代后文字符码的挣扎。文章标题制作的颠狂正是在市场大众文化裹挟中的一种“骑墙”。
  关键词:标题文化审美粗俗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世道之心,古今殊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笔者观文寥寥,单就古今诗文标题的拟定就能清晰透析出较之古人拟题的随意从容自信大气,当今文人的萎缩拘谨贫乏媚俗。窃以为,题目拟定虽无定则,但基本要求应该是确切、明晰、浑朴。既不扭捏作态拾人牙慧,又不敷衍了事囿于惯常的题目窠臼。惜字如金,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朗朗照人。审视当代文人笔下的标题,可以看出当代文化的一些病症。朴茂丧失,情感乏力、张扬媚俗、夸饰虚浮。
  
  一文学史中的标题流变
  
  梳理文学史中的标题流变,我们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一)标题意识浑沌期。先秦诗歌散文大都无标题,后人为称呼方便往往摘其首句或首句中心词标示之。如《关睢》、《七月》、《秦誓》、《齐伐楚盟于召陵》等,作品重质实轻形式,自然朴茂,没有雕琢镂饰之文学匠气,仿佛是直抒胸臆,一挥而就,心迹流露,孔子“述而不作”,不是慵懒无为,而是他还没有形成如我们今天握笔成文的那种抓人眼球惊乍浓艳的世俗媚态功利之心。
  (二)标题意识觉醒期。如果说上古文学还没有就文章标题而蓄意为之的话,那么自从汉代魏晋时期随着创作意识的不断觉醒,文章标题的拟定成了自觉的行为,尤其是当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破天荒地强调文章的价值和作用,“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但即使这样,文章标题的拟定却依然只是起着所指标示的作用,无华丽斧凿之痕迹,如汉赋的题目就自然浑朴,《北征赋》、《归田赋》、《刺世嫉邪赋》、《步出城东门》、《四愁诗》、《悲愤诗》……主旨显豁,字句简丰,自然冠之。
  即使到了唐诗中的律诗和绝句,字句数量及韵律平仄要求周正甚严,但在诗歌题目的拟定上依然是顺乎天然,形诸个性,如《望月怀远》、《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边思》、《写情》……古人在拟题上乘乎兴致,今人在标题的拟定上往往笔走偏锋,刻意雕饰,呈现出了矫情媚态。举一例:李白那两首赞颂杨贵妃的诗作题目是《清平调词》这样平实的题目倘若让今人来拟定肯定舍弃而冠之以《美女的威力》才显得铺眼苫媚,惊世骇俗。
  (三)标题意识成熟期。宋词在词牌后添加题目更加简洁精炼,在散文中题目也更加随意赋形。翻阅唐宋散文八大家的作品题目,长短无碍,朴实练达,意明旨远,如《原道》、《原毁》、《祭柳子厚文》、《有美堂记》、《读贾谊传》……这种文风在后来的方苞、袁枚、钟惺、谭元春诸家中均得以流布继承。
  从以上中国文学作品题目拟定流变的简单勾勒中可以看出,讲究谋篇布局、字斟句酌的中国古代文人们却在文章生成、标题拟定上却丝毫不露功力,憨憨拙拙,顺手拈来,不孜孜以求于题目扎晃人眼,不费尽心思于题目的“另类”。在“凤头、猪肚、豹尾”的文本创作主线中,追求的是内容的充实丰赡而不是花架子的题目。题目属于形式,形式必与内容相得益彰才显珠联璧合。如果说内容是马,那么题目是鞍,骏马配好鞍,粗头垢面,即使是珠冠博带,也显不出美感。
  
  二当今文章题目怪戾病灶的审视
  
  浏览当今文章的题目,要么是俗不可耐,要么是装腔作势,要么是劈面惊乍。一句话,标题不惊人死不休。很多作家们力量用偏,不在文本内容上显能耐,费尽心机经营题目。
  先说“俗不可耐型”。很多人流于偏好,爱写“初为”人师、人母、人父之题目,咿咿呀呀、嗲语矫情,一种小富即安的满足感、幸福感、陶醉感。另一类文章标题爱冠之以“XX漫笔”、“XX有感”、“XX小议”等等看似儒雅谨饰,实则才拙思钝,命题乏力,没有创新意,只有拟古腔。还有一类标题以“渴望”打头儿,一时间,渴望“缠绵”、“发财”、“单身”、“结婚”等等充斥书刊,附庸风雅,装酸扮嫩,大行其道,绵软无骨,思想苍白,这些作者们给人的感觉是都患上了“忧郁症、自恋症、诞妄症”,一己的悲欢得失,付之文字,哀鸿遍野,天塌地陷,世上仿佛只有他最可怜、最无奈、最酸楚。
  最令人酸倒门牙的还有一类题目就是“XX赞”“、XX颂”,天下万物,尽拉麾下,赞柳树、赞家庭、情感颂、英雄颂、七大姨八大舅颂……呼天喊地,拔高升华,涂脂抹粉,遍地是英雄,到处是恩人,这些人仿佛生下来就是不停地感恩、不停地感激,情感丰富,泪腺发达,在赞颂中他要拉读者一起洒尽热血颂恩人,披肝沥胆谢亲人。“啊”字频现,感叹号连用,这类情感小丑如今在我们大量的文字垃圾中哼哼唧唧嘤嘤嗡嗡,搅得周天沸腾,把酸臭当乳酪,把肉麻当激情,手挥五弦,扑扑生风。
  再说“装腔作势型”。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被这类题目所迷惑。它以拉大旗作虎皮之势迷人眼目。如常见的这类题目格式是“叩问XXX”、“拷问XX”、“XX新解”、“XX新论”……实际上这些大得惊人、语气威严得吓人的题目内瓤里是无聊的聒噪,紊乱的胡扯,他们以圣人自居,以先知者发蒙,一副卫道士的尊荣、一种真理在握、天机识破的自信与自大,大题目下实际上是裹挟着一颗胆怯脆弱的心灵,他们拷问这个叩问那个,惟独没有拷问的是自己的灵魂和思想。
  在我们这个思想家缺失的时代,最容易跳将出来挥动旌幡高喊真理在握的往往是道貌岸然的思想二道贩儿和文化群氓。他们喋喋不休于人世间,这分明是是精神贫弱的呻吟,是思想撒娇的呓语。近时在大量的思想随笔题目中,我们又会看到这类惯常的题目格式:“重读XX”、“发现XX”、“解读XX ”等等,这些连学术门径还没摸着边儿的夜盲症者,他们在成名成家的欲望冲动中,斗胆放言,另立山头,信口雌黄、喧嚣阵阵,一会儿把周作人、张爱玲捧上了天,一会儿又把茅盾老舍鲁迅打翻在了地,“重读、发现、解读”成了他们手中随意抛置的弹丸。思想随笔热的背后是学术荒原的一片苍凉,惊世骇俗的大题目中只能显现出他们的思想浮躁中的张狂。
  还有一种题目是“劈面惊乍型”。如果上述“装腔作势型”还披着斯文的思想袈裟,那么“披面惊乍型”就是玉女脱衣、许褚赤膊上阵,什么耸人听闻就冠以什么样的词语,什么抓人眼球就用什么时候样的血色之语,在这种嬉戏放纵的题目后面是文心的堕落,是感性失控后的泛滥。一本很纯正的学术专著却命名为《你好,伟哥》,本来就是谈文论艺的却叫《美人赠我蒙汗药》,直让人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香港作家董桥文章题目颇能代表此类,简单列举几个:《猪小姐与巧克力蛋糕》、《性感的品味》、《心口上那颗朱砂痣》、《在中国情怀下亲一亲脸》、《不穿奶油罩的诗人》、《鸨母高呼:见客啦》、《多带一条裤子备用》,你从这些“性”味实足的题目中看不出作者文章的意旨是什么?你感到的只是风情万种的文字,在T型台上袅袅款款、挺胸摆臀。向世人提供美感文字的董桥,却不能同时提供形而上的思考。
  视线转回当今大陆文坛,这种剥皮敲骨吓煞人眼的题目更是俯拾即是,如《满脸苍蝇》、《女老虎》、《哀悼门牙》、《美男子和老奶奶》、《潇洒骂一回》、等等,一时间国人仿佛都成了在文章制作中逞强使恨的高手,满嘴喷粪的骂手,打情骂俏的风流客,极尽拟题之能事,春光乍泄,媚眼乱抛;棍子乱飞,唾星四溅。
  亘古至今,文章标题放肆到如此这般程度的,可谓空前绝后,什么刁钻古怪、酸不啦叽、暗箭穿心的题目都可登台亮相,都可捡进筐中,为我所用。千百年来,无数文人束于文章雅洁之道而自律严谨的操守脸面,到现在统统被玷污撕破了,“兴观群怨”的文章批评功能到现在也沦落为了泼妇骂街、二楞耍横、妓女邀客的粗俗表演。
  
  三标题放纵中的文化呻吟
  
  标题的放纵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和当代社会整个文化心态密切相关。
  当整个社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信息化时代时,代之而起的是图文时代的来临,视角文化的冲击,人们已满足于轻松地阅读,流行文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快餐文化的来临,在文化心态上是信息拥堵泛滥中的一种文字挣扎,所有的文化在快餐式的经营动作中首当其冲的是要抓住顾客(读者)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成了文化制作的第一要务。整个文化在“眼球效应”的诱惑中纷纷改换行头,什么刺激就来什么,标题成了吸引眼球的佐料,成了招引读者的酒旗,所有严肃的精英文化走下高雅的神坛,混入通俗文化的橱窗前争爱邀宠。阅读也成了现代消费的仪式,仿佛一台心脏搏动加速器,将人的心律刺激得越跳越快,这也是一种阅读的消费官能症。
  古今文章学的标题观也因各自的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大相径庭。文以载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些都是对文本的要求,他们重的是质实而不是形美,他们在惯常的题目下阐释的是文旨大意,是深刻的艺术趣味,所以诗中干脆就以“无题”来命名,文体也就是那么常见的几种如“铭、记、原、说、辩、赋”等来命名,关键是在同一题目下内容上显能耐。
  而当今文化创作的权柄握在市场这双无形的大手中时,内容是隐性的,标题是显性的,它在注意力经济中所占的份额直接决定商品(作品)的卖点,所以标题由末返本,成了买椟还珠中的“椟”,它成了兜售作品时的一种标签、一种道具。作品的唤醒靠的是标题的搔首弄姿,它不是承载微言大意而是要从读者的口袋中赚取利润,作品内容的泡沫与标题一样走向形式,走向众语喧哗的消费狂欢中。而且这种刺激花哨的标题制作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严肃的标题会在这些扭捏作态的标题中变得不合时宜不合世俗,它在这种无限张扬夸张虚饰的作品标题中变得暗淡无光,它也会在快餐文化的无限放纵中处于被人遗忘的边缘角落。
  “我们都是可笑的人,生活在一个可笑的时代。”一位评论家这样感叹道。有人说标题制作的古今异同,反映的实质是一种写作伦理的堕落,一种文字符码在读图时代的无奈挣扎,歌德在《浮士德》中感叹“今天发生的一切,都无非是祖先盛世的凄凉的余响。”在整个通俗文化甚嚣尘上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包括标题制作在内的一切文化生产都在趋向表演化、表象化,标题成了一种包装,一种猎奇的商业投机,一种心理情感的宣泄。这种文化病症的根源在于人心的疲惫,导致写作与欣赏双重的滑坡,商业时代的流行使当代人阅历相同,阅历粗浅,判断力失去了理智,免疫力下降,进入了“半人时代”,形成了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侈谈人文的“边缘人”。
  标题制作的放纵透射出当今人审美意识的滑脱,对于以审美图式为内在生产观念的当代全球化的消费文明而言,关键在于如何把“反对象化”和“非对象化”,“反主体化”和“非反主体化”在逻辑上区别开,以便使后现代社会生产可以获得一个以诗性智慧为深层结构的内在生产观念,这是判断按照文化工业的机械图式复制出的消费机器和按照意志自由原则再现出来的真正的精神生命之不可或缺的理性资源。标题的审美化变异本质在于人们审美形为的粗浅和审美趣味的变异。
  文化的病症在于人心澄明的遮蔽,恢复人类审美的浑朴之境,这是文心的要求,更是文化自律自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2] 耿占春:《新时代的忍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3] 王尧:《乡关何处:20世纪中国散文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1版。
  [4] 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长春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5] 陶东风:《破镜与碎影》,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6] 曾纪鑫:《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3期。
  [7] 陈子善主编:《今人书话系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王庆杰,男,1972—,河南封丘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学批评、中西文化比较,工作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圆文学爱好者一个作家梦”是网络文学最为吸引人的亮点,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至少在目前这一阶段,这个承诺尚难有实现的可能。  关键词:网络文学互联网承诺  中图分类号:I247.55文献标识码:A    凭借开放性和人际交流的平等性,网络构成了自身独特的游戏规则,这一点在网络文学上同样得到充分的展现:自由的写作、自由的发表、自由的删改、自由的批评、自由的交流;没有编辑的裁决,没有退稿的尴尬
期刊
摘要爱德华·W·萨义德在东方学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了米歇尔·福柯的知识—权力理论,认为西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表述东方时凭借知识层面的优势在文化上对东方国家实行话语霸权,使真实的东方难以在西方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得不接受被西方表述这一尴尬的现实。  关键词:东方学知识—权力文化霸权  中图分类号:J401 文献标识码:A    爱德华·W·萨义德是当代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的代表,他的名著《东方学》开启了
期刊
摘要本文总结了宋词传播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男女艳情、相思离别;第二,人生感慨、理性情趣;第三,怀古感旧、爱国忧患;第四,羁旅行役、山川景物;第五,都市繁华、富贵气息。继之分析了由宋词的传播内容所引发出的传播的主要功能,即社会教化、娱乐消遣和文化传承功能。  关键词:宋词传播内容传播功能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传播内容是指由传播者发出、受传者接收的各类信息,其研
期刊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文人“隐逸”是中国社会中上士层的特有现象,它几乎漫延了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中国的上层文化人(即“士”)与社会统治阶段之间的特殊关系所决定的。这种关系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弛余地,儒家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道出了士人和社会统治阶级的关系,以及社会漩涡中如何保持独立的人格形象的理念,虽然隐于山林却心会名爵,隐居是一种行为,一种具体方式,它仍然具有某种人格规范,是文人得以保身明志的无奈
期刊
摘要“补子”是在官服的前胸后背上,织上一块以动物纹样为主,兼其它纹样的图案标识。补子的功能,是用装饰有不同动物纹样的图案,来区分官位的高低。补子图案不仅精致、美观,也是吉祥寓意的象征。补子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官员职位不同,穿戴的补子也不同,等级之别一目了然。  关键词:补子盛行吉祥等级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翻开中国服饰史,可以看到明清官员在官服的前胸后背上织了一块或
期刊
摘要“风”意象在李清照词中频繁出现,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伤春惜时、相思离愁、家国之痛、傲骨豪情。李清照喜以“风”入词,既与“风”强大的描述性、抒情性功能相关,也受自身传统文化修养、性格特征、艺术追求的影响。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李清照词的自然意象非常丰富,花草树木,飞鸟雁鹤,月云雨雪,皆是其言情抒怀的媒介。一提李清照的词作,人们不自觉想起傲雪
期刊
摘要魏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中国诗坛的一颗明星,他是继屈原之后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的诗歌以纯朴的语言风格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描绘出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与生活。纵览陶渊明丰富的人生经历,其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艺术地再现了他的生命内涵。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诗歌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陶渊明(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
期刊
摘要自宋至今,作为悲剧人物的岳飞,在文人墨客与野老村夫以及国家舆论主导的共同塑造下出现了多种故事文本,在文学、戏剧等文学艺术中形成了一个岳飞文本系列,这一系列文本又塑造了一个与历史真实大不相同的岳飞形象。岳飞形象经历了从尽忠报国(历史叙述中的岳飞),到民间记忆(民众记忆中的岳飞),再到民族认同(民族认同中的岳飞)的嬗变。  关键词:岳飞形象尽忠报国民族认同  中图分类号:J40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王维的应制诗虽仅存17首,占其诗歌总量的1/20,但对王维的研究仍有重要意义。本文把其应制诗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从他的诗歌呼唤贤君、明臣,渴望无战和平,希望统治者“无为而治”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应制诗在歌功颂德的掩饰下,含蓄地表达自己政治主张的特点,给予王维的应制诗以应有的评价。  关键词:应制诗贤君明臣无战和平无为而治含蓄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王维擅诗名于开元、
期刊
摘要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同时代、不同体制、不同新闻观念、不同价值取向的新闻工作者有着不同的职业观。通过考察新闻职业化的历史和现状,我们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观概括为三种:鼓吹者、旁观者、参与者。  关键词:新闻实践职业观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职业观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社会对从事某种专业工作人员的较为恒定的角色认定。通过考察新闻职业化的历史和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