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 自主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g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新、有创造。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学习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感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让学生聪明才智得到发挥,潜力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提高。
  
  一、生活中处处有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低年级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枯燥、简单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又较难集中,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问题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求欲望。而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技能的提高都是在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认识规律,抓住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我在教“解答一步除法应用题”时,我准备了30个糖果。我问学生:我有30个糖果要分给3为同学,平均每位同学可分几个?顺着这个问题出发,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又来了2位同学,那么5位同学平均每位可分几个,糖果?这时又来了1位同学,6位同学平均每位可分几个糖果?再来4位同学,30个糖果分给10位同学,平均每位可分几个?如果一共有30位同学,平均每位可分几个?这样。学生顺着问题的思路思考,可以发现一个简单的生活现实却隐藏着这么丰富的数学问题。最后我把糖果平均分给每一位同学,学生的兴致更高,对这堂课的印象更深。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趣味性和真实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通过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情境,努力使情境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有吸引力、启发性,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目为这样才能迅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转动。例如我在教“年、月、日”时,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生:“知道。”师:“你们一年过几次生日?”生:“一次。”师:“可是,小明今年9岁,却只过二次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一听之后便议论纷纷,不知所以然。教师接着说:“学习了今天的新课,大家就会明白了。”通过简单明快的几句话,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急于了解为什么。带领学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
  
  2 问题的解决提倡合作交流。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也不主动与他人合作,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加强学生问的情感交流。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势,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合作交流,对于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问题不仅能得以解决,还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连减应用题”时,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哥哥有60元钱,第一天买衣服用了15元。第二天哥哥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双35元的鞋子,哥哥现在还剩多少钱?要求同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有俩种解法:①60-15=45(元)45-35=10(元)这种解法是连减。②15+35=50(元)60-50=10(元)这种解法的特点则是先求两个部分数之和,再用总数减去两部分之和。通过合作探究,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对同一个问题又能从多角度考虑,做到一题多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是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过程,给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教师要站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高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努力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因此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里合作交流,就要给学生留足思维充分驰骋的空间,留足自由思考的余地。课堂上一定要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有思考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猜想,推测或进行操作实验,合作交流,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在课堂上才能落到实处。
  
  三、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把读过的东西或者教师讲述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回答得很流畅——这也是一种积极性,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应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可以看出,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是多么重要。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化。例如我在教第四册“多位数加法?时。1、先出示身边现实的例子,”王东家昨天卖香蕉得412元,今天卖苹果枣584元”您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2、探讨多位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怎么样计算两天一共收入多少钱?”(421+584)你觉得可能是多少钱?“具体是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反馈①估算412接近400,584看作600,大概一共是1000元。②400+600+12-16③412+600-16④410+580+2+4⑤……这样在生活情景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笔算、口算与简算去解决问题,长期这样的训练。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用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而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强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其他文献
通过对流行病学课程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了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HIF-1α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肾细胞癌、20例癌旁肾组织、5例非瘤正常肾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将表达结果与组织学类型
免疫学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往往落后于理论教学与实际科研应用。目前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传统教学模式阻碍实验教学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正大力快速推动职业教育事业,为了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德育教育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
头晕是门诊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众多,前庭系统病变、神经系统病变、心血管系统病变以及精神性疾病病变皆可导致头晕。以往临床医师过度重视头晕分型、发病年龄、血管危险
一提起”后进生”,所有的教师肯定觉得头痛,因为教师工作中只要有那么两三个学生,就足可弄得班级乌烟瘴气,弄得教师焦头烂额。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后进生的存在是一个现实,并且具有普通性。因此,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教师来说更是责无旁贷的。  后进生有如道德不正确、识别能力差、智力发展缓慢、性格变异、语言习惯不良等现象,但只要在转化过程中方法得体,后进生照样可成为一个为班集体争荣誉、为同学
介绍了网络给高校教师终身教育带来的新机遇,论述了高校教师进行终身教育的意义,提出了网络时代构建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制的策略。
目的以5年制医学本科生为教学对象,探讨一些提高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制订规范合理肿瘤学教材,丰富临床肿瘤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教学方法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培
本文根据野外工作和大量岩石学、岩石化学资料研究了桐柏地区的蛇绿岩块体。研究区内的蛇绿岩并非前人所描述的那样完整,真正属于蛇绿岩成员的仅是呈外来块体形式出现的超镁